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洪荒佛门二教主 > 52.丹心尺

洪荒佛门二教主 52.丹心尺

作者:汉青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3 01:44: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且说,卢圣谋算人间界皇位更迭一事,后羿神魂、前世霸王项羽神魂转世,入主刘彘躯体,霸主气象初显,这是卢圣埋下的一粒棋子。

棋子布置好,卢圣也是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望三十三天春秋阁而来。春秋阁,儒家圣地,孔仲尼、孟子、子思、曾子、荀子在位,浩然之气冲天,光明正大,诸邪避退,不敢靠近。

这一日,孔丘五人坐而论道,你一句,我一言,所讲都是君子安身立命之无上至理大道,慧光流淌,荡涤寰宇,诗书华气直冲云霄,瑞霭千重,看上去蔚然庄严,不敢轻辱。

突然,孔子心中一动,对其余四位圣贤言道:“大德来此,我等还需恭迎一番!”

四人闻言一顿,闭目掐算,随后纷纷睁开朗目,拱手道:“正该如此!”

五人起身,来到春秋阁门前,望着天边,一朵浩大云光朝春秋阁而来,瑞气千条,金花坠落,鸾凤围绕,翩翩起舞,其声和鸣,悦耳动听,叮咚环佩之音传来,恍若天音,清净庄严,匡扶社稷之大道伦音,而非亡国靡靡之音,几人闻听,面露喜色。

须臾,云光临近,显露出一道人身姿,英姿飒爽,钟灵毓秀,骨骼清奇,仙风道骨,不为凡人,殊异常人,脑后隐隐约约有玄黄光轮照耀,冥冥之中似乎有万千生灵吟唱祈福,颇有些万家生佛的态势。

孔子上前一步,拱手道:“老夫率领我儒门弟子,在此恭候帝师!”

儒门只识三皇五帝,只讲人伦大德,因此称呼卢圣乃是用帝师尊号。

“不敢有劳人族圣贤大驾,惭愧,惭愧!”

卢圣对这些大贤也是心生敬仰,不敢怠慢,连忙谦逊道。

五人闻言,皆是会意一笑,对卢圣如此谦逊,大为满意,儒门赞赏‘谦谦君子’,对此当然心生好感。

孔子将卢圣迎入春秋阁,分主客坐下,奉上香茗,卢圣看着这香茗,茶叶天然形成,却是形如古字‘茶’,芳香扑鼻,茶汤清亮,烟气袅袅,如梦似幻,幻化万千妙境,一个个书生巍冠博带,手捧书简摇头晃脑诵读,朗朗读书声响彻道场,让人沉浸在天地至理名言之中,不可自拔。

卢圣微微一笑,轻抿了一口香汤,茶水一入喉咙,直下十二重楼,汇入肚腹,诗书华气喷涌而出,透胸而出,在卢圣头顶汇聚成一册书卷,古朴盎然,哗啦啦翻转不休,一个个蕴含莫大至理的文字浮现,似乎阐述着这片宇宙无所不在的道理。

孔子见之,眉目一挑,笑道:“帝师有大智慧,身正心仁,才有此异象啊!”

其余四人也是微微颔首,大为赞同,这茶绝非凡品,乃是几人羽化成仙之后,日夜讲学论道,天垂异象,一株茶树在春秋阁生长起来,以浩然正气为土壤,仁爱之心为雨露甘霖,诗书华瑞为阳光,生长出几十片叶子,一个个仙气盎然,道韵横生。

非立身正者,不可饮;非心生仁爱者,不可尝;非有大智慧者,头顶不显诗书篇章,因此孰为怪异。

邪魔外道一旦喝下,立马粉身碎骨,身死道消,被浩然之气给炸死,因此也是诸天妖魔的克星,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对于儒生来说,却是无上灵丹妙药,可以开启智慧,洞察至理,明晓学问,却是求之不得,喟然长叹。

卢圣却是心中流淌万千酸甜苦辣,滚滚红尘之回忆,前世挣扎人世的记忆陡然划过,却是品味出不一样的味道。芸芸众生,弱小如蝼蚁,却是满含大志,充满热血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于担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让卢圣心神震动,泪流满面。

这是千年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谦谦君子,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孕育出来的璀璨文明,‘仁、义、礼、智、信’,立身之本,君子尺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伟大胸怀和节操,让卢圣心中大定,看向孔子的目光越璀璨和坚定。

对此,孔子却是心中大惊,不知道为什么卢圣突然盯着自己看个不停,言道:“帝师不在道场清修,却是来我儒门,不知有何见教?”

孔子头顶《论语》篇章翻开,道德文章遍布虚空,浩瀚诗歌之音响彻,万千学子手捧诗书,摇头吟唱歌颂,恍若太学,让人心中升起一股宁静之感,淡泊明志之心。

“呵呵,当初周室倾颓,纲常不存,以至于天下诸侯蠢蠢欲动,始有春秋战国之乱世。诸子百家兴起,万千门客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欲要成就一家之言大兴,一国称霸。最后,法家胜出,秦国崛起,最后气吞**,横扫八荒,灭六国而称霸,成就始皇之威名。

可惜,始皇雄心勃勃,却是法律严苛,万民难忍,严刑峻法下,却是乱象丛生,隐患不断。最后山陵崩,秦二世不仁,天下大乱,三年而秦朝宗庙被毁,四年楚汉之争,而汉朝立。如今,天下初定,休养生息,万物复苏,黄老之学大行其道,难道孔夫子没有什么想法吗?”

卢圣头顶现出了三花庆云,结成一片,浩瀚云海,蒸腾弥漫,恢弘道韵在春秋阁内跌宕,大道伦音恍若天外来音,响彻殿阁之中,飘渺虚无,叮咚清脆,荡涤神魂,阐释大道至理,好不玄妙神奇。

孔仲尼正在品茶,突然被卢圣这么一问,悚然一惊,杯盏微倾,汤水洒落,沾湿了衣襟,孔子眼眸之中闪过万千慧光,最后琢磨半响,这才开口道:“不瞒帝师,我儒门一向心怀天下,为万民社稷所祈福,匡扶正统,治国安邦,造福万民,此乃儒门之大义。只是,如今汉家天下,黄老之学昌盛,况且秦朝乱世之颓败景象已经不显,大有一番兴盛气象,全凭‘无为而治’之大功德,老夫却是无颜敢妄自称大惭愧啊”

却是孔仲尼虽然心动,但是亦是不敢轻易说出野心来,拐弯抹角地在试探卢圣。

卢圣呵呵一笑,望着五位儒门大贤头顶白鹤翩翩起舞,口中衔着诗书礼乐之华章,道德至理传扬开来,万千瑞霭汇聚,烟霞散彩,天花乱坠,气象不凡。心中赞叹,闻言摇摇头,开口道:

“夫子此言差矣!如今在汉朝大行其道的‘黄老之学’,乃是假托传自上古圣人老子与轩辕黄帝,实则乃是道、法相合,又兼采阴阳、儒、墨等众家之风采,杂糅而成,浑然一体,正所谓:挂羊头卖狗肉,正是说得此番情景。

虽然清静无为,无为无不为,秦末之后的乱世得以快终结,天下安定下来,休养生息,成大治之象,但是,如今北有匈奴骚扰边疆,朝廷一味委曲求全,和亲度难,美名其曰:化干戈为玉帛,让人所不齿。

昔年,吕后主政,也遭匈奴单于出言羞辱,忍辱负重,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大汉乃盛世之景,正是励精图治,驱除鞑虏,安抚天下的大好时机啊!

黄老之学,不思进取,一味讲究道法自然,已经难成大事,贫道认为儒门大义秉承中庸之道,自尊刚毅,而不乏仁爱之心,此乃万民社稷之所敬仰,正是大势所趋,还望夫子思量一二。”

孟轲头顶一股浩然正气扶摇直上九万里,浩浩荡荡,光明正大,惶惶威德,一柄丹书铁尺悬浮,上面华丽文章书录,洋洋洒洒,数万之字,一个个蕴含莫大至理,似乎阐释着天地秩序、宇宙根本,让人为之沉迷而心生敬仰。

闻言,不由冷哼道:“化外之地,蛮夷之人,不懂礼乐,不通教化,三纲五常不存,让人鄙夷,可是武功卓著,兵强马壮,汉朝势弱,曾经甚至开国之君刘邦都被困白登。刘邦何许人也,汉高祖是也,三年灭秦,四年灭楚,七年称霸,坐拥天下,威加海内,可也面对匈奴而束手无策。有此先例,汉朝君臣怕是无人再提北伐之事,可是苦了边疆百姓啊!”

显然,一向是非分明的孟子对边疆百姓受扰,朝廷一味求和的举动颇为不满。

孔圣人孙子子思闻言,白眉一拂,亦是言道:“如今经历汉初休养生息之策,国库充盈,只要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大事可成,到时候我儒门也可借此扬光大。”

子思修的是一颗至诚之心,‘诚者天之道’、‘至诚如神’,望去面容敦厚老实,是一说一,让人觉得分外真实,就连孔仲尼闻言,也微微颔,看来颇为意动。

唯有荀子却是眉宇大皱,质疑道:“此番我儒门若要入主朝廷,怕是又是一番气运争夺,起码道教就是一劲敌,我儒门尚无镇压气运之宝,如何抵挡的了,到头来,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头顶烟波浩淼,恍若迷雾遮掩中的洞庭湖,一座学府矗立云海间,若隐若现,一个浩大牌匾高悬,细细一看,却是‘稷下学宫’四个大字,龙飞凤舞,银钩铁画,散毫光,尽显思辨之气,万千气芒冲天而起,先天道韵密布虚空。

荀子曾经是齐国稷下学宫祭酒,主持过稷下学宫事务,与当时的诸子百家曾经在稷下学宫辩论过,思想的璀璨光辉留在了这座震古烁今的学府之上。

以至于稷下学宫到处是诸子百家思想精华所留下的道韵和纹路,一桌一椅,莫不蕴含天地道德、宇宙真谛,天地交感,气息繁杂而厚重,让人见之欲要顶礼膜拜,这是先哲的思想,先哲不堕的精神烙印。

荀子一席话,如同夏日被泼了一盆冷水,让众人清醒过来。

虽然能够入主朝廷,为生民请命,但是如今黄老之学横行,如果要逼迫其下台,起码也要有镇压儒门己身的至宝,否则恍若水中月、镜中花一般,虚幻不可久。

卢圣见得众人为此忧心忡忡,不以为意,轻轻一笑,取出一尺。此尺宝光腾腾,祥云聚拢,护住周遭,漫天瑞气随身,隐约有麒麟献瑞之象,道:

“诸位莫要忧心,贫道却是有一良方。贫道炼制了一根后天灵宝,取名‘丹心尺’。这尺虽然是后天灵宝,但是如果有了立教功德的注入,却是可以进化,升级成为后天功德至宝。这样此尺便可以成为儒门镇压之宝。”

孔子说道:“好名字,碧血丹心,忠君爱民,日后必会深受儒家弟子的喜欢。”

儒门孟子另四人也点点头,深表赞同。

孔子抚摸三尺白须言道:“既然帝师如此拳拳之心,一心一意为天下苍生着想,我儒门也不能拖拖拉拉,让人耻笑。”

卢圣笑着道:“即是如此,请各位对天地立誓,加持‘丹心尺’!”

儒门五贤朝卢圣感激一拜,而后踏步而出,横跨无量时空距离,来到春秋阁外。

孔子沧桑明眸观照虚空,俯瞰无量山河社稷,心有所动,朝天一指,丹口微启,遍宣法言:

“苍天在上,厚土在下,儒门开创之人孔仲尼不才,有感人族疾苦,而不得红尘之救济之途,由此以‘仁、义、礼、智、信、孝、悌’为根本,宣扬教化,赞誉君子之德,鄙夷人之心;秉承中庸之德,不偏不倚,摒弃偏听偏信、厚此薄彼。孔仲尼知道人微言轻,却也心怀天下,虽然远离庙堂,却也心忧天下,因此著书立说,以正人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立下儒门,以丹心尺为镇压儒门气运之宝,天地鉴之!”

说完,孔仲尼带领孟子四人跪伏在云海间,朝青天三跪九叩,随后又朝沃土三跪九叩,而后肃然起身,矗立天地之间。

天外两片一片彩霞光射到‘丹心尺’上,自是上天感应孔子的誓言,丹心尺作为儒门镇压气运之宝,降下功德以示见证。丹心尺‘受了这份功德,气势晦涩,宝光转暗。卢圣知道这这丹心尺已经向后天功德巨宝进化了。

孔夫子头顶书页翻转加,诗、书、礼、乐、春秋等上古文章浮现,微言大义,尽显文章之道德,股股瑞气垂落,越显得孔仲尼仙风道骨,威武不凡。

孟轲头顶一股浩然正气扶摇直上九万里,浩浩荡荡,光明正大,惶惶威德,一柄丹书铁尺悬浮,上面华丽文章书录,洋洋洒洒,数万之字,一个个蕴含莫大至理,似乎阐释着天地秩序、宇宙根本,让人为之沉迷而心生敬仰。浑身浩然之气喷涌如潮,浩浩荡荡,席卷整个春秋阁,诸天妖魔鬼怪见之即死,诸邪避退,唯恐避之不及,当真是威严庄重。

子思,一道图卷凭空浮现,上面清光弥漫,毫光闪烁千峨冠博带的儒门学子手捧《中庸》华篇,摇头晃脑,刻苦诵读,漫天霓虹,烟霞散彩,诸天大道神韵勾勒,清晰可辨,片片瑞彩如同羽毛飞絮般坠落,天地一片祥和。浩大云光滚动如潮,浩浩荡荡,绵延不绝,朝孔子涌去,气息中正平和,不偏不倚,公正无私,以成大德。

荀子头顶烟波浩淼,恍若迷雾遮掩中的洞庭湖,一座学府矗立云海间,若隐若现,一个浩大牌匾高悬,细细一看,却是‘稷下学宫’四个大字,龙飞凤舞,银钩铁画,散毫光,尽显思辨之气千气芒冲天而起,先天道韵密布虚空。

五股天地浩然之正气汇集到丹心尺。只见丹心尺无限放大,投影于天地间,整个洪荒所有的儒门书生似乎都看到了丹心尺,无数浩瀚正气如同倦鸟归朝般飞与丹心尺中。此尺经过功德注入,现在得了儒门五贤誓言功德,洪荒众多儒门书生信仰,成为儒门无上功德圣器,万邪不沾,万法不破,威力无限接近圣人证道法器。

几人在春秋阁中密语片刻,不多时,两道流光从春秋阁中飞出,直落九天,坠入人间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