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双大明对比:朱元璋求我当女帝 > 第9章 对比第一幕

对于亲兄弟、子侄辈犯错,都是无脑袒护到底。

譬如秦王朱樉在封地胡作非为,残害百姓,恶事做尽。

气得朱元璋都炸了,朱标也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替弟弟说好话。

朱标的想法与朱元璋高度一致,认为血浓于水,亲人纵然犯下大错,也应该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用律法严惩。

这时,双对比系统的天地之音再次响起。

【预告片结束,现在开始进入正题。】

【对比开启后,两个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投票,不论君臣,不论百姓,票数最高者获胜。】

【第一幕,新官上任三把火】

说完,天际上的光幕转动,放出了一幕幕视频画面。

两个光幕同时播放。

左边是刚刚继承皇位的朱允炆,右边是动用武力夺得江山的朱绫。

同样的年轻帝王。

同样的意气风发,誓要做出一番事业。

然而,两人的施政举措却截然不同。

一朝天子一朝臣。

每当新皇帝登基,总要狠狠清理一波旧臣,既是给自己立威,也方便腾出重要岗位,将自己的人安插进去。

因此,新官上任,不管是火大还是火小,这把火总是要烧的。

这时,左边黑色光幕转动放大,将右边金色光幕遮盖起来。

黑色光幕中,画面交错。

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

朱允炆隐忍多年终于坐上皇位,努力挺起胸膛,接受群臣叩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跪倒在地,下拜磕头。

“众爱卿免礼。”

朱允炆声音难掩激动。

众大臣起身之后,就迫不及待提出这个建议、那个建议。

朱允炆却只会点头说‘好的’、‘准奏’,就跟木头人似的。

两个世界的朱元璋看到这里,眉头都皱了起来。

皇帝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听从,那和傀儡有什么两样?

尽管天幕已经做出预告,朱允炆最后会因为削藩失去皇位。

可当真正看到时,还是一肚子火。

一个任由大臣摆布的皇帝,算什么狗屁皇帝?

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扫了一圈,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人的身影,一颗心瞬间坠入冰窟窿。

果然,皇帝为了给朱允炆这不成器的玩意铺平道路,扫清障碍,还是对他们这些老家伙下手了。

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唉……

就在两个世界的朱元璋恨朱允炆烂泥扶不上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精心给朱允炆挑选的老师黄子澄。

黄子澄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在文官群体中有口皆碑。

朱元璋虽是泥腿子出身,没正经念过什么书,却明白治理国家要靠读书人。

他自以为给孙子找了一个好老师。

哪知下一秒黄子澄开口说的一番话,却让他气炸了肺。

只见黄子澄手持笏板,出列道:“皇上,臣有一本要奏。”

朱允炆对黄子澄感情极深,几乎到了亦师亦父的地步。

见黄子澄站出来,朱允炆精神一振,用犹如看父亲朱标的眼神看着黄子澄。

那样的眼神,看着两个世界的朱元璋虎目都快喷出火来了。

他黄子澄算个什么东西?

名义上是帝师,实际只是皇帝的臣子、奴才。

朱允炆这王八蛋居然敢用这样的眼神看这狗东西,将标儿这个生父置于何地?

要是眼神可以刀人,此刻黄子澄早已被朱元璋剐成肉泥了。

朱允炆带着丝丝恭敬,和颜悦色道:“老师请说。”

黄子澄见新皇帝对自己这个态度,脸上难掩得意之色。

不愧是他多年苦心栽培出来的好学生,懂得尊敬他这个老师。

尊师重道,不忘师恩,明君也!

其他文臣见此,亦难掩羡慕之色。

没想到黄子澄这家伙在新帝心中竟有如此大的分量和体面。

看样子,以后这文官群体,要以他马首是瞻了。

武将们看黄子澄的眼神却阴森森的。

文官和武将水火不容,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了西风。

皇帝如此重视文臣,这群只知道死读书、拿着所谓礼法叽叽歪歪的酸儒,以后岂不是要踩到他们头上拉屎拉尿?

黄子澄收敛了一下脸上的得意,正色道:“皇上,经过太祖皇帝的多年治理,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太平气象,各地已经不需要藩王镇守,可藩王们手底下却养着大量的军队,又有土地、钱粮、长期以往,难免不会出现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请恕臣斗胆,恳求皇上下旨削藩。”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一众文武大臣都没想到,黄子澄竟如此大胆,连这样的话都敢说。

须知,太祖洪武帝分封诸王,乃是为了镇守四方,镇压叛乱,拱卫中央,好保护大明不受外地侵犯,让江山千秋万世传承下去。

藩王制度是太祖皇帝亲自制定的。

削藩就等于不遵祖训。

皇帝不遵祖训,很容易落人口舌,成为人人喊打的不孝子孙。

历来皇帝奉行以孝治天下,一个不孝之人,如何有资格当皇帝?

就在众大臣都以为朱允炆会勃然大怒,狠狠叱责黄子澄时。

朱允炆却轻声细语地说:“老师此言固然有理,但藩王乃是太祖皇帝所立、所设,朕如何能违背祖训呢?”

黄子澄道:“皇上此言差矣,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岂能墨守成规?藩王拥兵自重,威胁到到中央皇权,若不尽早削除,势必动摇大明江山,重演汉、晋两朝的纷乱。”

他这话刚说完,兵部尚书齐泰跟着站出,附和道:“黄大人所言甚是,藩王势力庞大,极易出现叛乱,应当设法革除,诸王之中,以燕王朱棣、宁王朱权势力最大,也最难约束,臣以为应当先对这二人动手,只要将这二人削了,其他藩王心惊胆寒,溃不成军,到时逐个击破,轻轻松松。”

朱允炆听了,想都不想就同意了,开始着手削藩。

原大明。

朱元璋、朱标、朱棣等人,还有一众文臣武将,看的人都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