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36章 古刹钟声里的善意回响

1989年7月27日,杭城的暑气被山间的晨雾冲淡。沈知意带着沈宁、沈舒姐妹俩,沿着灵隐寺蜿蜒的青石阶缓缓而上。千年古刹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晨钟暮鼓的余韵穿透密林,与蝉鸣鸟叫交织成独特的韵律。沈知意背着的帆布包里,整齐叠放着一张二十万元的支票——这是她从工作室利润中特意划出的善款。

“阿姐,灵隐寺真的有一千年历史了吗?”沈舒仰头望着飞檐斗拱,发梢上的蝴蝶结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沈宁推了推眼镜,翻开随身带着的古籍:“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算起来已经一千六百多年了。这里不仅是佛门圣地,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人穿过天王殿,香火缭绕中,沈知意驻足凝视着斑驳的壁画。历经岁月侵蚀的颜料依然绚丽,画中飞天的衣袂仿佛在风中飘动。一位老僧缓步走来,双手合十:“施主远道而来,可是有求?”

“大师,我们想为寺院修缮尽份心意。”沈知意恭敬递上支票,“听闻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这点薄力虽少,也算回馈这片土地。”老僧接过支票,浑浊的眼中泛起微光:“难得施主小小年纪,心怀慈悲。善款将用于藏经阁修缮,日后有缘,亦可来此查阅典籍。”

沈舒好奇地凑上前:“大师,藏经阁里有商业书吗?像阿姐书房里那些......”话未说完,沈宁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角。老僧却爽朗大笑:“小施主有趣。藏经虽以佛典为主,却也蕴含世间智慧。经商之道,亦在‘利他’二字,与佛法殊途同归。”

捐赠仪式在大雄宝殿前举行。住持当众宣读捐赠文书时,周围香客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二十万在当时足以购置数套房产,而献出这笔巨款的,竟是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人群中传来窃窃私语:“这沈家姑娘,年纪轻轻就如此慷慨?”“听说她们家的工作室帮不少企业赚了大钱......”

仪式结束后,住持特地带沈知意一行参观即将修缮的藏经阁。腐朽的梁柱、渗漏的屋顶,处处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沈知意仔细记录下需要修缮的细节,对住持说:“我们工作室擅长商业规划,或许能帮忙策划些文创项目,既筹集修缮资金,也让更多人了解古寺文化。”

当晚回到家中,沈知意立刻召集团队开会。苏睛看着灵隐寺的照片,眼睛发亮:“我们可以设计限量版的祈福文创,比如刻有灵隐古寺图案的书签、香包,结合商业推广,肯定受欢迎!”沈宁快速敲击键盘,开始计算成本与收益:“如果通过分店网络销售,预估能额外筹集五十万修缮款。”

沈舒已经趴在桌上画起设计图,笔下的小和尚捧着莲花,憨态可掬。“阿姐,这个当文创logo怎么样?”她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再把藏经阁的故事写成绘本,让小朋友也能了解古寺!”

接下来的日子,星宁工作室全员投入到“古刹新生”计划中。陈昊带着团队走访杭州各大高校,邀请历史系学生撰写藏经阁典故;林悦与美院师生合作,设计出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的文创产品。沈知意则亲自与灵隐寺僧人沟通,确保每一个设计都符合佛门规制。

一个月后,首批灵隐寺文创产品在星宁工作室各分店上架。古朴的木质书签、绣着飞天图案的丝巾,还有沈舒设计的绘本《小沙弥的智慧》,一经推出便销售一空。更令人惊喜的是,不少购买者被古寺故事打动,自发加入到捐赠行列。

当第一笔文创收益送到灵隐寺时,住持握着沈知意的手感慨:“施主不仅送来修缮资金,更送来传承文化的火种。这份功德,无量啊!”

1989年的这个夏天,沈知意和她的团队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二十万的捐赠,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善意的涟漪。而在古刹钟声的见证下,这份年少时播撒的慈悲,正悄然生长为影响更多人的力量,也让她们更加坚定:未来的路,要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持续为社会传递温暖与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