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第41周生存报告 > 第74章 《壤战》

第41周生存报告 第74章 《壤战》

作者:蒂纳库拉岛的凝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24 15:48:27 来源:小说旗

本章根具读者建议,在结尾处加入上帝视角讲述本章内容,让各位读者更容易读懂本章小说,如果没人反对就继续这样写一下,如果有读者提出新的建议等会继续更改,为我的第三本末世小说打更好的基础,谢谢各位!

在线虫文明肆虐的第14个年头,西南山区的黏土矿脉,已然成为了各方势力拼死争夺的焦点。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承载着人类对抗线虫危机的最后希望,也见证着人性的善恶交锋与文明的挣扎求生。

在西南山区黏土矿脉的核心区,纬度27°17′的地方,一股诡异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矿洞内壁渗出血红色的泥浆,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经检测,泥浆ph值为2.3,含有高浓度的硅酸盐。

村民们深知,这片矿脉或许是拯救家园的关键。他们手持简陋的工具,与药企保安队形成对峙之势,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老矿工赵大山,这位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了一辈子的硬汉,此刻眼神坚定,手中紧握着雷管,怒视着对面的保安队,大声吼道:“要矿先收尸!”

随着一声巨响,主矿道在炸药的威力下轰然坍塌,尘土飞扬。然而,爆炸不仅震住了药企保安队,还意外震出了17具硅化遗体。这些遗体的莫氏硬度达到3.2,如同坚硬的石头。经dNA比对,他们竟是2015年失踪的科研人员,这一发现,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药企的罪行再次浮出水面。

“这些畜生,他们早就知道矿脉的秘密,还害死了这么多人!”村民们愤怒地咒骂着,对药企的仇恨又增添了几分。

在隔离区那充满绝望与恐惧的环境中,医生林雪并没有放弃。她深知,自己肩负着拯救患者的重任,哪怕希望渺茫,也必须尝试。

她决定对重症患者王建军实施螯合疗法,每24小时为他静脉注射乙二胺四乙酸钙钠,剂量严格控制在1.7mg\/kg。然而,这种疗法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王建军在治疗过程中,因低钙血症引发剧烈抽搐,最终咬断舌头,窒息而亡。

林雪悲痛万分,但她没有被挫折打倒。在对王建军的尸检中,一个惊人的发现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其肝脏线虫钙化率竟达89%。这一发现,或许意味着找到了一条解毒的新思路。

“难道这种疗法真的有效果,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平衡的方法?”林雪陷入了沉思,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随着黏土矿脉中发现的分子筛被认为具有吸附线虫信息素的作用,一个非法的分子筛黑市悄然兴起。矿工家属们为了获取一线生机,纷纷冒险盗采黏土制作滤芯,在黑市上,每块滤芯竟能卖到1700元。

然而,药企怎会坐视不管。他们派人混入黑市,用普通陶土冒充分子筛,以假乱真。寡妇李红,为了给患病的儿子换一块真的分子筛滤芯,无奈之下,被迫与矿头过夜。可当她次日满心欢喜地拿到滤芯时,却发现仍是假货。

“你们这些没良心的,我一个寡妇,就想救我儿子,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李红崩溃地大哭,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怒。

在海牙国际法庭上,针对药企的跨国诉讼正艰难地进行着。关键证人张工头,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意外”坠崖身亡。尸检显示,他的血液中含有琥珀酰胆碱,而法医报告竟被篡改。与此同时,药企律师团出示了伪造的田间记录,妄图将线虫危机描述为“天然变异”,以此逃避责任。

“他们太狡猾了,伪造证据,还害死了证人,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诉讼方的律师愤怒地拍着桌子,决心与药企抗争到底。

药企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竟雇佣纵火队对污染区进行焚烧。他们使用航空煤油混合线虫信息素,燃烧温度高达1700c,所到之处,一片火海。

面对药企的疯狂行径,老农孙铁头怒不可遏。他驾驶着装满沼气的拖拉机,如同一头愤怒的公牛,毫不犹豫地冲入火场。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一条隔离带在火海中艰难地形成,暂时阻止了火势的蔓延。

“我跟你们拼了!不能让你们毁了我们的土地!”孙铁头在冲入火场前,发出了最后的怒吼。

医生林雪在困境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实施自体吸附术。她将分子筛植入患者腹腔,每日冲洗收集虫卵,单次最多可吸附1.7万枚。然而,这种实验性的治疗方法,代价同样惨重。

首例患者周小妹,在治疗过程中因肠粘连坏死,生命垂危。但在临终前,她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捐出滤芯给女儿,希望能给女儿带来一丝生的希望。

“妈妈不怕,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周小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牵挂着女儿。

在这片被线虫折磨得千疮百孔的土地上,垂死的村民们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他们从农科院基因库盗出抗性野稻种,在污染区撒播。

张老汉,这位朴实的农民,即便已经咳血不止,仍坚持插秧。然而,他的血滴入土,竟触发了虫卵早孵,幼虫如饿狼般钻向他的双腿,瞬间将他的双腿钻成蜂窝。但奇迹也在悄然发生。七日后,17株稻苗在张老汉的尸骸旁顽强地抽穗,稻壳经检测,竟检出天然硅化层。

“老张啊,你看,稻苗长出来了,我们的土地还有希望……”村民们看着那几株稻苗,眼中闪烁着泪花,心中既有悲痛,又有希望。

国际调查组为了给药企定罪,辛苦收集的证据却遭遇了灭顶之灾。调查组仓库遭到燃烧弹袭击,8吨土壤样本瞬间碳化。唯一幸存的证据,只有防火柜内的那颗硅化心脏。监控显示,纵火者穿着药企安保制服,然而,药企的安保人员却全员都有不在场证明,这让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他们太卑鄙了,为了毁灭证据,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调查组成员们愤怒不已,但也深知,这场斗争愈发艰难。

前药企高管李正雄,在良心的谴责下,决定挺身而出。他向调查方递交了内部账本,里面详细记录了2017 - 2023年向37国官员行贿的记录,行贿总额高达17亿美元。然而,他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递交账本当天,他全家四口被灭门,账本页角检测出孙女的唾液dNA,这无疑是药企对他的残酷报复。

“我对不起那些因为线虫受苦的人,我必须做点什么……”李正雄在生前的日记中写道,他用生命,试图为自己曾经的罪行赎罪。

基于王建军尸检的发现,科研人员们争分夺秒地改良螯合剂配方。他们添加乳酸钙维持血钙平衡,这一小小的改变,却带来了巨大的突破。死亡率从37%降至17%,矿工女儿小芳成为了首位康复者,她的背部留下了永久性的钙化斑纹,那是这场灾难的印记,也是重生的象征。

“我终于好了,以后我要帮助更多的人……”小芳看着镜子中背部的斑纹,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上帝视角总结(摘自《全球环境危机白皮书》第74号附录)

时间轴

1月,黏土矿脉的争夺战异常惨烈,造成137人死亡。那些硅化遗体的出现,彻底揭露了药企的灭口罪行,让世人看清了药企的丑恶嘴脸。

4月,改良后的螯合剂终于通过了伦理审查,这是人类在这场与线虫的战争中取得的重大进展。然而,令人无奈的是,其产能仅能满足0.17%患者的需求,大多数患者仍在痛苦中等待。

9月,野稻种在自硅化土壤中成功结穗,亩产虽只有17公斤,但抗虫率却达到了100%。这一成果,为人类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数据

分子筛吸附率达到89%,这一数据令人振奋,意味着它已达到商用净化器的标准,为未来治理线虫污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药企每年行贿金额高达1.7亿美元,这一数字等同于37国农业补贴的总和。如此庞大的行贿金额,揭示了药企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与各国官员勾结,严重影响了对抗线虫危机的进程。

野稻硅化层厚度为0.17mm,别看这厚度微不足道,却足以抵御线虫的穿刺,为野稻在污染环境中的生长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文明切片

1. 矿工日记:赵大山的遗物中,那本用血记录每日采矿量的日记本,成为了这个艰难时代的见证。末页那句“留给孙儿种干净稻”,饱含着一位老矿工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 法庭心脏:那颗硅化心脏,经x射线扫描,显示出线虫以人体铁元素构建的微晶结构,它不仅是受害者的悲惨见证,更是给药企定罪的关键物证,让人们看到了线虫危机背后的残酷真相。

3. 治愈者纹身:小芳将背部的钙化斑纹彩绘成蝴蝶,发起了“破茧运动”,旨在帮助病友进行心理重建。这一行动,不仅展现了小芳的乐观与坚强,更体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的精神。

历史定位

“《壤战》章标志着人类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修复。当螯合剂与野稻种同时出现,我们终于理解:文明存续不在于消灭多少敌人,而能否在自身血肉里培育新生。”——联合国环境署2099年纪念演说。这段话深刻地总结了这一阶段人类在面对线虫危机时的转变与成长。在这场生死较量中,人类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应对灾难,而是开始主动寻找修复生态、拯救文明的方法。螯合剂和野稻种的出现,象征着人类在绝境中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人类深知,只有在困境中培育新生的希望,才能真正实现文明的存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希望。西南山区的黏土矿脉,见证了人类的坚韧与抗争,也将成为人类走向重生的起点。未来,人类将带着这些希望的种子,继续与线虫危机作斗争,重建被破坏的家园,重拾失落的文明。

在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上,故事还在继续,人类的抗争精神也将永远传承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