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第41周生存报告 > 第75章 《烬誓》

第41周生存报告 第75章 《烬誓》

作者:蒂纳库拉岛的凝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24 15:48:27 来源:小说旗

在线虫文明的第15个年头,世界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束缚,全球集体诉讼的终审在海牙国际法庭拉开帷幕,然而,这一过程却充满了波折与动荡。与此同时,野稻种的出现虽带来了一丝希望,却也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危机,螯合剂黑市的混乱更是让本就艰难的局势雪上加霜。

海牙国际法庭内,气氛凝重而压抑。证物台上,那颗从矿工遗体取出的硅化心脏格外醒目,表面刻着的药企LoGo浮雕,仿佛是药企罪恶的烙印。

主审法官正准备宣布终审开庭,却突然感到手部一阵异样。法袍下,检测出线虫感染的迹象,他的手部开始逐渐硅化。然而,这位法官并未退缩,他强忍着痛苦,毅然敲响法槌,宣布开庭。

药企律师见状,竟当庭播放篡改后的视频,试图诬陷“净壤”组织制造了基因污染。这一行为瞬间激怒了旁听席上的众人,肢体冲突一触即发。现场一片混乱,人们的叫骂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你们这些骗子!明明是你们药企的罪行,却想嫁祸给别人!”一位“净壤”组织的成员愤怒地指着药企律师,大声斥责道。

抗虫野稻种的出现,本应是对抗线虫危机的希望之光,然而,其极低的亩产(仅17公斤)却引发了一场可怕的抢种暴动。饥民们为了这一丝生存的希望,陷入了疯狂。

寡妇陈嫂紧紧护着怀中的稻种,如同一头护犊的母兽。面对哄抢的人群,她毫不畏惧,即便被踩断了三根肋骨,剧痛让她几乎昏厥,但她仍拼尽全力,用牙齿死死撕咬着抢夺者的手腕。

“这是我们活下去的希望,你们谁也别想抢走!”陈嫂声嘶力竭地喊道,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据统计,首批播种田确实实现了虫害清零,然而,产出的粮食仅够5%的人口存活。为了应对粮食短缺的问题,各村不得不设立“吃糠换稻税”,人们用珍贵的糠来换取少量的野稻,艰难地维持着生计。

药企嗅到了野稻种背后的利益,他们伪装成种子公司,以高价收购野稻种。每公斤野稻种可以换取三倍的普通稻谷,这看似诱人的交易背后,却是药企不可告人的阴谋——他们实则将野稻种运往实验室提取抗虫基因。

少年王小强,在饥饿的驱使下,为了给家人换取粮食,盗取了村库的稻种。他以为自己做了一件能拯救家人的好事,却没想到,这一举动导致全村绝收。看着荒芜的农田,村民们陷入了绝望。王小强的父亲,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最终自缢于库房门梁,给这个本就破碎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一击。

“儿啊,你怎么能这么糊涂……”王小强的母亲抱着父亲的遗体,悲痛欲绝,哭声在空荡荡的库房里回荡。

在绝望中,未注册的螯合剂“钙宁”在地下诊所悄然流通。正品的“钙宁”钙含量为1.7mg\/mL,死亡率为17%,而假货的钙含量仅为0.3mg\/mL,死亡率却高达89%。

孕妇李秀珍,为了保住腹中的胎儿,无奈之下选择了注射黑市上的“钙宁”。然而,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注射的竟是假药。悲剧瞬间降临,母子双亡,他们的尸体逐渐钙化成了连体雕塑,定格了这一悲惨的时刻。

“我的孩子……”李秀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满是对未出世孩子的愧疚与不舍。

在这场危机中,幸存的矿工家属们并没有放弃。他们成立了合作社,试图通过生产滤芯来寻找一线生机。

他们采用黏土研磨后在1700c煅烧的工艺,每吨矿土可以出产37个标准滤芯。然而,药企却对他们进行残酷的剥削,控制了煤炭供应。为了维持生产,矿工们被迫砍伐防护林作为燃料,这一行为引发了山洪,无情地夺走了23条生命。

“我们只是想活下去,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们……”一位矿工家属望着被山洪冲毁的家园,泪流满面。

一位勇敢的记者,为了揭露药企的罪行,冒险潜入废弃矿洞。在2015年科研人员被活埋的矿道内,他发现岩壁上刻满了求救公式(Σca2? = Sio?2?)。这些公式,仿佛是那些遇难者在生命最后时刻发出的绝望呼喊。

然而,药企为了掩盖真相,派出暗杀小组伪装成山民,对调查队进行袭击。他们手持淬毒的矿镐,残忍地向记者们挥去。两名记者不幸坠崖,被伪造成“意外”死亡。

“我们一定要把真相公之于众,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幸存的记者含着泪,握紧了拳头。

赵大山之子赵小矿,继承了父亲守护矿脉的意志,与药企保安队展开了顽强的周旋。

他在矿道内布设了自制的硅化线虫地雷,这些地雷中的虫体遇热便会爆炸飞溅。一天,矿道里传来了孩子的哭声,一名儿童被困其中。赵小矿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在解救儿童的过程中,不慎触发了地雷。

“快走!”赵小矿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孩子推出危险区域。伴随着一声巨响,赵小矿的尸骨与矿脉永久地融合在了一起,硬度达到了莫氏3.5,仿佛他的灵魂也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

在这关键时刻,“净壤”组织拿出了关键证据——未灭活的实验记录。记录中清晰地显示,药企董事会在2017年批注“允许37%死亡率换取数据”,这无疑是药企罪行的铁证。

主审法官在看到这份证据后,毅然当庭注射螯合剂,他的硅化手臂在药物的作用下逐渐复原。随后,他再次敲响法槌,庄严地判定药企有罪。这一刻,法庭内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人们激动地喊道,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然而,危机并未就此结束。政府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强制推行“野稻 - 杂粮轮种”政策。每户需要上交70%的野稻种,换取三倍的高产粟种。但令人愤怒的是,这些粟种实际为药企淘汰品,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老农孙铁头,对这一政策感到绝望。他吞下稻种自杀,以死抗争。在对他的胃部进行检测时,竟发现了完整的抗虫基因链,这一发现成为了宝贵的研究样本。

“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土地和希望被他们毁掉……”孙铁头在遗书中写道,他的死,让人们对政府与药企的勾结更加愤怒。

治愈者小芳,为了表达对药企行为的抗议,发起了一场身体艺术抗议活动。一千名治愈者裸露背部的钙化斑纹,在国会广场拼出了“生命非数据”的字样。

然而,政府却对这一和平抗议进行了镇压。高压水枪的冲击导致17人硅化斑破裂感染,广场上的血水渗入地下管网,仿佛是这个时代的血泪控诉。

“我们只是想让大家知道,生命是宝贵的,不是他们用来谋取利益的数据!”小芳悲愤地说道。

上帝视角总结(摘自《全球环境危机白皮书》第75号附录)

关键数据

1. 野稻种抗虫率:100%,这一数据超越了转基因作物的最高纪录,显示出野稻种在抗虫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其极低的亩产却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也成为了引发一系列危机的导火索。

2. 黑市螯合剂流通量:170万支,这一数量等同正规医疗系统三年的产能,反映出黑市螯合剂的泛滥程度。黑市螯合剂的低质量和高死亡率,给无数患者带来了灾难,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混乱与绝望。

3. 终审赔偿金额:$170亿,创环境诉讼史新高。这一巨额赔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药企的罪行进行了惩罚,但对于那些在这场危机中遭受巨大痛苦的人们来说,或许只是杯水车薪。

文明切片

1. 公式遗书:矿洞岩壁上的Σca2? = Sio?2?,后被证实为钙 - 硅代谢平衡方程,成为了螯合剂改良的理论基础。这一发现,让人们看到了那些遇难者在绝境中的智慧与求生**,也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 连体尸雕:李秀珍母子的钙化遗体成为了医学伦理教材的封面,警示着人们黑市医疗的危害。然而,这具遗体后来被匿名买家以$170万拍走销毁,仿佛是对这一悲剧的刻意掩盖,也反映出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利益关系。

3. 地雷基因库:在赵小矿尸骨周边的矿土中,检出了野稻抗虫基因的天然突变株。这一突变株不仅维持了抗虫率,还将亩产提高至35公斤,为解决粮食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赵小矿的牺牲,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人类的未来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烬誓》章揭示了文明最深的悖论:当我们用法律审判罪恶时,审判本身已成为生态链的一环。野稻种在贫瘠中生长,正如正义在**的灰烬里发芽。”——摘自《自然 - 可持续发展》2099年卷首语。这段总结深刻地揭示了在这场危机中,人类所面临的复杂局面。法律虽然能够对药企的罪恶进行审判,但整个社会的生态已经被破坏,审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野稻种象征着希望,它在贫瘠的环境中艰难生长,而正义也在人们对药企**的抗争中逐渐显现。这一章节,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的警示,提醒着人们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要坚守道德与正义,珍惜生命与环境。

在这充满绝望与希望的线虫文明第15年,人类在重重危机中艰难前行。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野稻种能否真正解决粮食问题?螯合剂的研发能否取得更大的突破?人类又将如何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重建文明?一切的答案,都等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揭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