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了,我想见识娱乐圈的风景 > 第43章 《无间道》影评(上)

林家东继续道:“别不信,之前导演给我的剧本没有最后一幕的,所以我一直以为自己就是警察。

到了后来,我知道自己是卧底,还找了导演,怕前面演的不对。

但是导演却说,他要的就是这种状态,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卧底,观众更不可能知道了,真真假假才是‘无间道’。”

底下的观众一片哗然,这个导演太狗了。

老辛也笑着点点头,林枫这样的安排确实不错,有想法。

很快,在黄子桦的主持下,电影的首映礼结束了。

无论是观众、影评人还是媒体,基本都比较满意,认为不虚此行。

当然,可能《橘子日报》除外。

他们到结束,都没有再获得提问的机会。

散场后,《无间道》正式开始全面上映。

老辛走出影院,一直还在想着今天的电影,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注意,迫切想再看一遍。

不过老辛压制住了这种冲动,他转了个弯,打算看看同期上映的《知法犯法》,听说这部同样是卧底警匪片,他想对比一下。

不过,其他的媒体记者却没有这样的想法,纷纷第一时间发表了评论。

《电影双周刊》的特邀影评人蔡科兴发表了题为《褪去油彩的港岛寓言》的短评:

“笔者昨日有幸受邀参加了《无间道》的首映礼。为了不剧透,我只能写些总体感受,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推崇。

在影片开头,我以为是一部还算不错的港味警匪片,可当《被遗忘的时光》旋律响起,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是部警匪片。

林枫用克制的镜头语言,将港岛的都市森林拍出了存在主义意味。

天台戏的留白处理,停车场追逐的阴影运用,都在向传统港片的夸张美学告别。

最惊艳的是对传统卧底剧情的解构。

没有兄弟反目的狗血戏码,而是让两个孤独灵魂在都市迷宫中彼此映照。

当刘建明删除档案时的脸部特写,电子屏幕的蓝光将他切割成碎片——这可能是港岛电影史上最震撼的身份焦虑写照。

另外,强烈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部电影,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推荐我的读者看一部电影。但是,我以人格保证,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

另外绝大部分的媒体都对《无间道》给出了正面评价。

《明报》对主题深度进行了探讨:“片名《无间道》源自《涅盘经》,这种宗教隐喻让警匪博弈升华为存在主义探讨。

当刘建明站在警局落地窗前,他的镜像与陈永仁在电梯间的倒影形成奇妙互文。

这种视觉语言的精妙运用,让《无间道》超越了普通警匪片的格局。

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而是现代人在身份夹缝中的集体焦虑。

另外,陈永仁的墓碑编号\"\"暗合佛教\"无间地狱\"概念,韩琛的泰国佛堂与血腥交易的并置,构成精妙的讽喻。

最震撼的是结局处理。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电梯场景堪称神来之笔。

那个最终见证死亡的电梯,何尝不是每个都市人每日必经的生存通道?

刘建明虽然存活,但电梯门反复开合的镜头暗示着永恒轮回的惩罚。

这种东方哲学式的结局,比传统大团圆或悲剧收场更具思想重量,让类型片获得了艺术片的深度。”

而《南华早报》则另辟蹊径,从电影配乐方面进行了评价:

“众人都关注这电影的剧情,光影,镜头以及演员的表演,但恰恰遗漏了一点,那就是配乐。

笔者认为,陈光容的配乐在《无间道》中扮演着第三位主角。

注意听警局场景的环境音: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脚步声构成精密的节奏网络。

这些声音元素将文戏拍出了动作片的紧张感,堪称声音蒙太奇的教科书。

最具突破性的是对沉默的运用。

任大华坠楼那场戏,突然抽离的环境音让观众与梁超伟共享了那几秒真空般的震惊。

这种声音留白比任何配乐都更有冲击力,完美诠释了何为‘此时无声胜有声’。”

《壹周刊》评论的重点则是演员的表演:

“这部电影中,让作者印象最深的不是编剧的剧情,也不是导演的镜头,而是演员们的表演。

梁超伟在音像店试听线材时的微表情,足以写入表演教科书。

眉毛的轻微抖动,嘴角不自觉地抽搐,将长期卧底导致的神经衰弱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种克制的表演,比嚎啕大哭更有穿透力。

刘得华则贡献了职业生涯最复杂的反派塑造。

留意他在警局会议室的坐姿变化:从初期的拘谨到后期的自如,肢体语言悄然揭示人格异化过程。

而在经典的天台双雄对决时,当他说出‘我想做个好人’时,下垂的眼睑比台词更令人心寒。

同时,除了两位主角之外,每一个出场的人物上台的时间都不长,却各具特色。

硬派又不失柔情的任大华;

奸诈而霸气的毒枭吴振宇;

美丽神秘的心理医生林希蕾(注:林希蕾的表演,彻底改变了她在我心中的地位,我从没想到以性感着称的林希蕾居然拥有如此演技,再次呼吁港岛的导演们,认真审视一下被我们忽略的演员们,他们都是宝藏。)。

美丽知性的未婚妻刘嘉灵;

看似疯疯傻傻,却让人怀疑他其实智商很高、为了陈永仁而死的郑仲基……

我想给他们每个人都写一段长长的分析,想了想又觉得不必。

他们不是故事的主要角色,但他们的存在,却让两个卧底的挣扎与痛苦烘托得更加真实生动。”

当然,在许许多多的媒体和影评人都对电影进行了褒奖的同时,这中间却混入一个异类:《橘子日报》。

《橘子日报》也对《无间道》进行了评价,但却是毫不留情的批判。

“昨天,被环亚和英黄吹捧成‘港片救市之作“的《无间道》举办了首映礼。

在首映礼上,大陆导演林枫更是大言不惭称之为‘巅峰之作’。

本人也参加了此次首映礼,成为第一批观看电影的媒体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