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了,我想见识娱乐圈的风景 > 第44章 《无间道》影评(下)

“我知道,今天肯定有很多媒体会对《无间道》大加赞扬,别问我怎么知道,问就是环亚和英黄的公关做得好,我也收到了所谓的‘宣传费用’。

但是,作为以为有良知的媒体人,我不能昧着良心欺骗观众,我要说出我真实的观影感受,哪怕成为‘不受欢迎’的媒体人,也在所不辞。

我们姑且不论《无间道》是不是存粹的港片,单单就电影本身,它也远远称不上优秀。

我的职业素养告诉我不能剧透,只能提炼一些观影感受与各位分享。

电影中,当陈永仁轻易拿到关键证据时,精密布局瞬间崩塌。

作为资深卧底,韩琛竟将犯罪记录留在容易被黑入的电脑系统,这种剧情漏洞让前期的心理博弈显得可笑。

编剧为了制造戏剧冲突,不惜牺牲基本合理性。

更离谱的是警方反应。

黄警司遇害后,整个警局对刘建明的信任坚如磐石,现代刑侦技术仿佛集体失效。这种为维持悬念强行降智的做法,暴露了剧本的致命缺陷。

刘嘉灵饰演的mary完全沦为剧情推进器。

这个本可深挖的角色,却只负责提供不在场证明和情感纠葛。

当她质问刘建明‘你到底是谁’时,本应爆发的戏剧张力被草草带过,成为男性叙事的牺牲品。

林希蕾饰演的心理医生角色更是单薄得可怜。

她的诊室不过是男主倾诉的树洞,专业背景、个人动机全部模糊处理。

在男性主导的角力场里,女性角色集体失语。

另外,被无限吹捧的《无间道》剧情设置,细看不过是新瓶装旧酒。

双卧底设定早在《龙虎风云》就已出现,天台对决也不过是武侠片悬崖戏的都市变体。

所谓的创新,更多是营销话术制造的集体幻觉。

更尴尬的是对好莱坞的拙劣模仿。

电梯戏明显借鉴《盗火线》,却丢失了原作的粗粝质感。

当港片不再生猛鲜活,精致的模仿品终究只是文化赝品。

导演对佛经符号的运用流于表面。

佛头与毒品的并置太过直白,陈永仁的焦虑症设定更像强行添加的心理学装饰。

这些符号堆砌看似深刻,实则暴露出创作团队的思想贫瘠。

最失败的是对‘无间地狱’的图解式呈现。

反复出现的电梯、警局玻璃幕墙等意象,使用过度反而消解了隐喻力量。

当符号沦为装饰,再精致的镜头语言也难掩内涵的空洞。

当然,我并不否认《无间道》是合格的类型片,但将其奉为港片救市之作,恰恰暴露了港片的衰弱和某些电影公司的无知。

比起《英雄本色》的热血、《阿飞正传》的迷离,本片在情感冲击力和艺术创新性上都相形见绌。

它甚至连同期上映的《知法犯法》都不如,至少这部影片直接、真实、爽!”

于此同时,独立电影人老辛看完《知法犯法》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恨不得给自己俩嘴巴子,自己为什么那么贱,再看一遍《无间道》不好吗?为什么偏偏自己找虐。

于是老辛又一次走进了《无间道》的放映厅。

第二天,一篇老辛执笔的一篇长影评在《电影双周刊》上发表:

“昨天,之前宣传得沸沸扬扬的《无间道》上映了,同时上映的还有传说是要与之打擂台的《知法犯法》。

两部电影老辛我都去看了,其中《无间道》还看了两遍,因为我认为第一遍时,电影的许多细节无法理解。

下面说说我看两部电影的一些感受,可能文章有一点点小剧透,请谨慎阅读。

看过《无间道》的人可能会说这部电影里,最出彩的角色是梁超伟饰演的陈永仁。

老辛在看第一遍,也与大部分人一样,注意力确实很难从陈永仁身上移开。他的忧郁、颓丧和苦闷,痛苦与挣扎令人触动。

即便是最终的死亡,也仿佛是一种解脱,让他得以重归宁静。

但再多看了一遍后,另一个主角,刘得华饰演的刘建明,反而更加引起我的注目。

这实在是个无比纠结的角色。

就好像他的未婚妻写的那本小说的主角一样,‘有二十八种性格’。

‘如果一个人有二十八种性格,那他恐怕一睁开眼睛就要自己和自己演戏。’

‘他是个好人,却又做错事,该怎么处置他才好呢?’

这些通过他的未婚妻以‘构思小说’为由说出的话,在我看来,就好像是导演融进电影剧情里的画外音,一遍一遍地拷问着刘建明,也质询着荧幕前的观众。

而他最后的结局,也可算是出乎意料。

黑帮老大韩琛死了,警官黄志诚死了,陈永仁死了,最后关头才浮出的另一个卧底林国平也死了……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论好坏,纷纷倒在这条漫长的路上。

唯独这个‘想做好人’,‘却又做错事’的家伙,活到最后,升官进职。

这是一件幸事吗?

让我们再看一遍电影的名字——《无间道》。身堕无间者,受无间之苦,永世不得轮回。

恐怕这个角色的存活,才是林枫给予他最大的恶意:活着承受痛苦与恐惧,在惶惶不安中度过漫长的余生。

而且我相信,《无间道》的下部,会以他为主角,描述他如何堕入真正的无间地狱(纯属个人猜想)。

这部电影中的细节以及伏笔也是非常之多。

陈永仁从音像店角落突然冒出来,到摩斯密码、打碎的石膏和放在窗外的窃听器,档案袋上的“镖”字,刘建明用档案袋敲击身侧的小习惯、给了一秒钟镜头的一抽屉磁带……

我非常肯定,以林枫导演的实力,这里没有一个镜头是无用的,没有一秒钟是浪费的。

应该是导演想用最短的时间,最隐晦的方式,为你说明了所有事件的因果关系、逻辑联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