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俄罗斯风云录 > 第23章 列宁的十月赌局第1章 四月提纲

卷六 红色飓风:末代沙皇到苏维埃(1856-1991)

第二十三章 阿芙乐尔的炮声:列宁的十月赌局(1917 - 1924)

第一节 四月提纲:列宁的激进路线与临时政府的瘫痪

一、密封列车里的火星

1917年4月3日深夜,芬兰车站被厚重的浓雾所笼罩,探照灯的强光努力地穿透这层迷雾,为车站带来一丝光亮。当那列由32节铁皮车厢组成的“幽灵列车”喷着蒸汽缓缓进站时,站台上的气氛瞬间被点燃。数千名工人仿佛压抑已久的火山突然喷发,爆发出震耳欲聋的“乌拉”声。

留着山羊胡的列宁,身形略显矮小却透着一股坚定的力量。他刚踏出车门,就被扛枪的喀琅施塔得水兵迅速托上装甲车顶。在那略显嘈杂的环境中,他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凌晨零点十二分。这一刻,距离他流亡瑞士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对于列宁来说,是在异国他乡为革命理想不断思索、积累力量的十年;对于俄国而言,是在沙皇统治的腐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中苦苦挣扎的十年。

“同志们!现在不是谈议会民主的时候!”列宁的吼声在装甲车引擎的轰鸣中显得格外刺耳,却又如同一声惊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他挥舞的拳头如同铁锤一般,充满了力量与决心,狠狠地把临时政府“继续战争”的承诺砸得粉碎。他大声疾呼:“我们要立刻实现和平!把土地分给农民!让每个工人都有面包!”

挤在鹅卵石街道上的人群原本喧闹嘈杂,听到列宁的这三句话后,突然安静下来。面包店老板瓦西里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这个矮个子男人的三句话,比克伦斯基的三小时演讲更让人血脉偾张。”克伦斯基作为临时政府的重要人物,他的演讲往往充斥着官腔和空洞的承诺,而列宁的话语却直抵人心,切中了当时俄国人民最迫切的需求。

此时,在玛丽亚宫的临时政府会议室里,气氛却截然不同。克伦斯基满脸愤怒,将镶金边的《四月提纲》狠狠地摔在桃花心木桌上,大声叫嚷着:“这简直是疯子的呓语!”文件第7条赫然写着“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无疑是对临时政府权威的巨大挑战。司法部长气得扯松领结,怒目圆睁地说道:“我们刚把沙皇送进修道院,这个秃顶的暴徒就想抢走权杖?”临时政府的官员们对列宁的主张充满了恐惧和愤怒,他们试图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却没有意识到俄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对他们的不满已经达到了顶点。

二、用口号拆解帝国

五月的彼得格勒街头,呈现出一片热闹而又充满变革气息的景象。革命标语像野草般疯长,它们张贴在大街小巷的墙壁上、电线杆上,成为了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印刷厂学徒尼古拉发现,印着“和平、土地、面包”的传单需求量是《圣经》的二十倍。这一巨大的差距反映出当时俄国人民的关注点已经从宗教信仰转移到了现实的生活需求上。

在喀山教堂台阶上,缺了门牙的老兵把步枪横在膝头,周围围满了好奇的农妇。他用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向农妇们解读列宁的承诺:“土地?就是把伯爵家的庄园划成棋盘格,每家都能分一块!”这种直白的解释让农妇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她们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这种直白的许诺比任何政治理论都更具破坏力。临时政府还在为土地改革法案争吵不休,各个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私利在议会中唇枪舌剑,却始终无法达成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在斯莫尔尼宫外的空地上,却上演了一场荒诞剧。来自特维尔省的农民代表,赶着二十头奶牛冲进贵族议会厅。牛蹄在波斯地毯上留下带泥的印记,农民代表们大声喊道:“既然老爷们不肯签字,就让奶牛帮你们耕地吧!”这一戏剧性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以及对临时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前线的战壕里流传着更致命的谣言。第15西伯利亚步兵团的中尉惊恐地发现,士兵们把列宁画像贴在防炮洞墙上,旁边写着:“每开一枪,就离回家种地远一步。”这句简单而又深刻的话语反映出士兵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八月统计显示,俄军每月逃兵数量突破30万,相当于每天有一个整师消失在前线迷雾中。大量士兵的逃离使得俄**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也进一步加剧了临时政府的统治危机。

三、科尔尼洛夫的枪口

1917年8月24日,临时政府总参谋部的地图室里,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克伦斯基与科尔尼洛夫将军的咆哮声震得水晶吊灯直晃。“您要用骑兵对付苏维埃?”总理的指尖戳着将军的胸章,满脸愤怒地说道,“这是政治自杀!”科尔尼洛夫“咔嚓”抽出哥萨克马刀,刀尖在彼得格勒地图上划出寒光,嚣张地宣称:“我的哥萨克三天就能清洗全城!”

这两人之间的激烈争吵,实际上反映了临时政府内部的矛盾和分歧。科尔尼洛夫企图通过武力手段来镇压苏维埃,维护自己和临时政府中保守势力的利益;而克伦斯基则担心这种极端的做法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导致自己的统治地位不保。这场狗咬狗的闹剧却成了布尔什维克的东风。

当科尔尼洛夫的“野蛮师”向首都进发时,克伦斯基慌了手脚,连发十二道电报求救。此时,斯莫尔尼宫的列宁却笑出了声。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果断下令:“快把武器发给工人!”短短三天,六万支步枪从军火库流向街头,赤卫队的袖章染红了半个彼得格勒。工人们拿起武器,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他们决心保卫自己的权益和革命的成果。

在普尔科沃高地,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临时政府的军官们发现,阻挡哥萨克铁骑的不仅是战壕铁丝网,还有两万五千名武装工人组成的血色人墙。这些工人眼神坚定,手中紧握着武器,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更讽刺的是,这些工人举着的马克沁机枪,正是临时政府为防备布尔什维克而藏在郊外的。这一戏剧性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历史的讽刺和临时政府的愚蠢,他们原本用来对付革命力量的武器,却被革命力量用来对抗他们自己。

四、瘫痪的巨人与苏醒的赤潮

九月的秋雨淅淅沥沥地冲刷着冬宫的金顶,此时的临时政府已沦为政治僵尸。克伦斯基办公室的电话成天响个不停,但接起来只有沙沙的电流声。原来,电话局已经被赤卫队控制了,临时政府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财政部长捧着空保险箱发呆,德国人给的革命活动经费神秘消失。后来人们发现,这笔钱变成了两万件皮夹克,穿在了攻打冬宫的工人身上。这一事件进一步说明了临时政府的**和无能,他们无法有效地管理国家的财政,反而让资金流入了革命力量的手中。

10月6日,彼得格勒苏维埃以519票对414票通过武装起义决议。托洛茨基在日记里记下了那魔幻的场景:当孟什维克代表声嘶力竭反对起义时,窗外正好传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试射的炮声。水兵们把空包弹齐射当成了表决的礼炮,这一巧合仿佛是历史的安排,预示着革命的浪潮已经不可阻挡。

此时的临时政府就像一个瘫痪的巨人,失去了行动能力和统治的权威。而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则如同苏醒的赤潮,汹涌澎湃地向旧的统治秩序发起冲击。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即将响起,它将成为十月革命的号角,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从列宁乘坐密封列车回国,到提出《四月提纲》,再到通过一系列的口号和行动赢得人民的支持,布尔什维克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壮大。而临时政府则在内部矛盾、民众不满和战争的压力下逐渐走向崩溃。这一系列的事件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人们看到了俄国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不同的政治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布尔什维克代表了广大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利益,他们提出的“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符合人民的需求,因此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而临时政府则代表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利益,他们在面对战争和社会问题时表现出了软弱和无能,无法满足人民的期望。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布尔什维克与临时政府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科尔尼洛夫的叛乱虽然被平息,但却进一步暴露了临时政府的内部矛盾和统治危机。布尔什维克利用这一机会,迅速组织和武装工人阶级,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在十月革命前夕,彼得格勒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临时政府试图采取措施镇压革命力量,但已经无力回天。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将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将打破旧世界的黑暗,为俄国带来新的希望和曙光。

十月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政治革命,更是一场社会革命。它将彻底改变俄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在这场革命中,列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他的激进路线和坚定信念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的首次建立,为其他国家的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同时,它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响,对世界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十月革命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理想而奋斗。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士兵阶级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他们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随着十月革命的临近,彼得格勒的街头巷尾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工人们在工厂里秘密地组织起来,讨论着起义的计划和行动方案。他们深知,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战斗,他们将为了自己的自由和尊严而战。

农民们也在农村地区积极响应革命的号召,他们渴望得到土地,摆脱贵族和地主的剥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协会,与城市中的工人阶级遥相呼应。

士兵们则在前线和后方逐渐觉醒,他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达到了顶点。许多士兵开始倾向于支持布尔什维克,他们希望通过革命结束战争,回到自己的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临时政府已经陷入了绝境。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但都无济于事。他们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人民对他们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即将响起,它将成为十月革命的第一声号角。这声炮声将震撼整个俄国,也将震撼整个世界。它将宣告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一个属于人民的时代的到来。

在炮声响起之前,布尔什维克的领导者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列宁、托洛茨基等领导人日夜操劳,制定着详细的起义计划。他们深知,这场起义的成败关系到俄国的未来和命运,关系到世界革命的进程。

他们与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他们鼓励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勇敢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

同时,他们也密切关注着临时政府的动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他们加强了对武装力量的组织和训练,确保起义能够顺利进行。

在这个关键时刻,整个俄国都在等待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这声炮声将成为历史的转折点,它将开启一个新的篇章,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篇章。

当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终于响起时,彼得格勒的夜空被照亮。起义的队伍如潮水般涌向冬宫,他们高呼着口号,充满了斗志。临时政府的军队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最终土崩瓦解。

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俄国人民迎来了新的曙光。他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新的国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国际压力等。但俄国人民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勇敢地面对这些挑战,不断探索和前进。

他们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他们加强了国防建设,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主权。他们积极开展国际交往,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俄国的历史,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激发了世界各地的革命运动,为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