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231章 汉正街的期货末日II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第231章 汉正街的期货末日II

作者:皇明浪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2:13 来源:小说旗

1992年1月21日,武汉粮油期货交易所。

电子屏上的红绿数字疯狂跳动,大豆、小麦、玉米的合约价格曲线像被无形之手拉扯,每一秒都在刷新历史高点。交易大厅里挤满了红着眼的投机客,汗臭与烟味混作一团。角落里,谢一扬慢条斯理地摩挲着一枚青铜钱币,钱面“乾隆通宝”四字早已磨得发亮。

“涨!再涨!”一个穿涤纶衬衫的中年男人捶桌嘶吼,他手里攥着满仓多单,额头青筋暴起。三天前,他抵押了老家县城的两套房子。

谢一扬轻笑一声,将铜钱弹向半空。钱币旋转着划出弧线,被他反手扣在掌心。

第一节:谣言入市

昨夜十点,一则加密电报从郑州发往全国七大粮交所:“黄淮流域遭遇百年大旱,夏粮减产已成定局。”电报署名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特聘专家”,盖着模糊不清的电子公章。

事实上,这位“专家”是谢一扬豢养的气象学博士,此刻正在东湖别墅里搂着三线女明星看《渴望》。而那份盖着电子公章的红头文件,出自张铁柱从黑市买来的仿制打印机——墨盒里掺了特制荧光剂,验钞灯一照就能现形。

“老板,现货市场开始跟风了。”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数据流,视网膜投影出武汉各大粮库的监控画面。画面里,十几个穿扬帆工服的搬运工正往卡车上垒麻袋,袋口故意露出霉变的玉米粒。

谢一扬拨通卫星电话:“让《长江日报》发头条。”

次日清晨,百万份报纸铺满江城街头。头版通栏标题触目惊心:《旱魃肆虐!鄂豫皖三省夏粮绝收在即》,配图是龟裂的稻田和枯死的麦苗。没人注意到,照片角落里那根电线杆上贴着“1990年7月”的计划生育标语。

第二节:杠杆绞杀

期货价格在谣言中一路狂飙。当大豆合约突破4000元\/吨时,谢一扬的操盘手们开始悄悄建仓空单。他们通过上百个拖拉机账户分拆头寸,每个账户持仓严格控制在交易所限仓标准之下——这是谢一扬从327国债战役里学来的招数。

“谢总,武汉第二粮库的刘主任想见您。”秘书递上一张烫金名片,背面用铅笔潦草写着“救命”二字。

谢一扬把名片折成纸飞机,随手掷出窗外。他知道这个刘主任——半个月前还趾高气扬地拒绝扬帆集团的“合作建议”,现在怕是连棺材本都押进了多单。

交易大厅突然爆发尖叫。电子屏上,大豆合约在触及4580元巅峰后,突然出现万手空单砸盘。价格曲线像断头铡刀般垂直坠落,眨眼间击穿4000元关口。

“不可能!国家粮储局明明说要调控……”涤纶衬衫男人瘫软在地,裤裆洇出腥臭液体。他的爆仓强平单被系统瞬间吃掉,两套县城房子化作电子废墟里的一串灰烬。

第三节:血色交割

三天后,武汉阳逻港。

三十七辆印着各粮企logo的卡车排成长龙,车上满载着按照期货合约交割的标准粮。谢一扬背着手走过车队,指尖划过麻袋时带起细碎粉尘。这些粮食本该进入国家储备库,现在却要贴上“扬帆农业”的封条,装上远洋货轮。

“谢一扬!你不得好死!”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被保安按在地上,他是武汉粮油集团董事长,此刻正眼睁睁看着祖传的粮仓被债主接管。

谢一扬蹲下身,用青铜钱币挑起老者的下巴:“李老,您孙子在澳洲读医学院吧?听说最近收到了‘华人互助会’的奖学金?”老者瞳孔骤缩——那是个连他儿子都不知道的境外账户。

远处传来货轮汽笛声。张铁柱正指挥工人往集装箱上喷涂“UN”标志,这批粮食将以“非洲饥荒救援物资”的名义免税出口。而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港,谢一扬控股的贸易公司早已联系好军阀买家,转手利润高达300%。

第四节:雨落真相

当最后一车粮食入舱时,长江上空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冲垮了期货交易所门口“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的横幅。

谢一扬站在码头雨幕中,任由雨水打湿定制西装。他摸出那枚乾隆通宝,轻轻放在空荡荡的粮仓门槛上。钱币很快被积水淹没,就像那些破产粮企的哭喊,永远沉没在资本游戏的深潭里。

“通知周省长。”他转身走向奔驰车,“可以说‘抗旱救灾专项债’的发行时机成熟了。”

车窗外,雨越下越大。湖北农村的稻田里,刚插的秧苗正在这场迟来的甘霖中舒展腰肢。而在期货交易所的废墟上,新一轮关于“厄尔尼诺气象灾害”的研报已经开始悄然传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