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194章 群英荟萃之有人建议必要时可以弃沪,从国际友人进行调停

风云变幻之抉择艰难

南京总统府内,气氛依旧凝重如铅。蒋介石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眉头紧锁,目光凝视着墙上那幅巨大的中国地图,淞沪的战局、日军的南北夹击图谋,如乌云般压在他心头。

清晨的阳光勉强穿透厚重的窗帘,洒在满是文件的桌面上。蒋介石揉了揉疲惫的双眼,唤来侍从:“去把陈诚、白崇禧几位将军请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不多时,陈诚、白崇禧等人鱼贯而入。蒋介石起身,示意众人坐下,缓缓说道:“如今日军来势汹汹,南北夹击之势渐成,淞沪战事胶着,诸位有何高见?”

陈诚站起身,神情严肃:“委座,淞沪战场我军虽拼死抵抗,但日军海陆空优势明显,再这样打下去,部队伤亡不断增加,物资消耗巨大。如今我们面临兵力和物资双重困境,长此以往,恐难以为继。”

白崇禧微微点头,接着说道:“诚如辞修所言,委座。日军在华北、淞沪双线发力,我们若一味坚守,防线迟早会被突破。从战略角度看,是否可考虑暂时弃守淞沪,保存有生力量,以图后击。”

蒋介石脸色一沉,目光锐利地看向白崇禧:“健生,淞沪乃国际观瞻之地,一旦弃守,国际舆论将对我们极为不利,且士气受挫,恐难挽回。”

白崇禧并未退缩,继续说道:“委座,我等并非主张完全放弃,而是在当前局势下,做战略转移。保存实力后,我们可在更有利的地形和时机与日军周旋。而且,我们可借助国际友人之力,由他们出面调停,争取喘息之机。”

此时,参谋总长何应钦也开口道:“委座,如今战局危急,国际调停或许是一个可尝试的途径。我们在淞沪的抵抗已彰显了决心,此时若能通过国际友人斡旋,既能缓解当前压力,也可在谈判桌上为我国争取一些有利条件。”

蒋介石沉默良久,在房间内来回踱步。他心里明白,众人所言并非毫无道理,但弃守淞沪,这个决定太过沉重,他背负着民族尊严和国际声誉的双重压力。

“诸位,弃守淞沪非小事,国际调停也充满变数。日军野心勃勃,会否听从调停?即便调停,又会提出何等苛刻条件?”蒋介石停下脚步,目光扫向众人。

陈诚思索片刻,说道:“委座,我们可一边做战略转移准备,一边与国际友人沟通。若能在谈判中争取到日军停止进攻、恢复战前态势等条件,对我们而言也可赢得整顿军备、补充兵力的时间。”

正在众人激烈讨论之时,宋美龄走了进来。她身着一袭素色旗袍,优雅中透着坚毅。宋美龄知晓众人正在商议的战事,轻声说道:“达令,如今局势艰难,国际方面我也一直在努力斡旋。美国、英国等国的友人也表示愿意从中调停。或许我们可尝试在坚守与谈判之间找到平衡。”

蒋介石看向宋美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他明白,宋美龄在国际外交上一直为国家奔走。

“夫人,你说说看,以你的判断,国际调停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蒋介石问道。

宋美龄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淞沪的位置:“达令,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如今日军在国际上也并非毫无顾忌。欧美各国不愿看到日本独霸中国,损害他们在华利益。若我们能恰当运用外交手段,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国际调停或许能为我们带来转机。不过,我们自身也需有足够的实力和坚定的态度,让日军不敢在谈判桌上狮子大开口。”

蒋介石再度陷入沉思,屋内众人也都安静下来,等待着他的决定。窗外,南京城的街道上偶尔传来车辆驶过的声音,而这座城市的上空,战争的阴云从未消散。

“这样吧,”蒋介石终于开口,“一方面,第三战区继续坚守淞沪,但要做好战略转移的预案,一旦局势恶化到不可控,保存有生力量是关键;另一方面,夫人你加紧与国际友人沟通,争取他们出面调停。同时,外交部也积极行动起来,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众人纷纷点头,领命而去。蒋介石独子留在办公室,再次看向地图。他知道,这只是一个艰难的开始,未来的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而此时,日军的进攻并未停歇,淞沪战场上,枪炮声依旧震耳欲聋,中**人在血与火中继续坚守着最后的防线。

在随后的日子里,宋美龄频繁与各国驻华使节会面,传递中国希望和平解决战事的意愿。她优雅而坚定的言辞,让不少国际友人动容。同时,外交部也在国际媒体上发声,揭露日军的暴行,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第三战区内,张治中将军接到了蒋介石的指示。他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心中五味杂陈。坚守,是军人的使命,但他也明白战略转移的重要性。他开始秘密组织部队进行演练,确保在需要撤退时能够有序进行,不致慌乱。

而在华北,第一、第二战区的部队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日军抽调兵力南下的同时,对华北防线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程潜、阎锡山等将领日夜坚守在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为淞沪战场和国际调停争取时间。

国际上,各国对于中日战事的态度逐渐分化。美国国内孤立主义仍有一定市场,但也有部分政客认识到日本扩张对其在亚太利益的威胁;英国则在权衡是否要为了维护在华利益而加大对日本的压力。各国使节之间也频繁交流,讨论如何调停这场战争。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国家的命运,每一场战斗都在书写着民族的抗争史。而中国,在艰难的抉择中,努力寻找着一条通向和平与胜利的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