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195章 国民党元老向委座请命:勿赖外界调停,否则以死谏

风云变幻之艰难前行

南京总统府外,阴云密布,仿佛是战争阴影的具象化。府内的气氛,更是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蒋介石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看着桌上不断传来的淞沪战报,脸上的忧虑愈发浓重。

就在这时,侍从匆匆来报:“委座,几位国民党元老求见,说有要事相商。”蒋介石微微一怔,心中涌起一丝不祥的预感,但还是说道:“请他们进来吧。”

不多时,几位元老缓缓步入。他们皆是头发花白,面容沧桑,每一道皱纹似乎都刻着岁月的痕迹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为首的元老向蒋介石深深一揖,语气沉痛地说道:“委座,我等今日前来,实是为了国家存亡大事。听闻如今寄望于国际调停,我等以为此非长久之计,亦非可靠之道啊。”

蒋介石起身,请众人坐下,神色凝重地问道:“诸位元老,如今战事胶着,国际调停若能成功,或许能为我们争取喘息之机,不知诸位为何有此忧虑?”

一位元老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委座,想我堂堂中华,岂能将命运系于他人之手?国际调停,变数太多。欧美各国,向来以自身利益为先。他们今日或许因日本在华扩张损害其利益而有所动作,但难保明日不会因其他利益考量而抛弃我们。当年九一八事变,国联的调停又有何用?日本还不是一步步蚕食我东北!”

另一位元老也附和道:“正是如此,委座。我们不能依赖外人,而应依靠自己的力量。我军虽在淞沪战事中伤亡惨重,但只要上下一心,军民同仇敌忾,定能与日军周旋到底。若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一旦调停失败,我军士气必将受挫,民众信心也会动摇。”

蒋介石静静地听着,心中也不禁泛起波澜。他何尝不知道依赖国际调停有诸多风险,但在当前日军强大的攻势下,他实在是希望能有一丝转机,为国家和军队争取一些时间。

“诸位元老的担忧,我亦明白。但如今日军来势汹汹,南北夹击,我们的兵力和物资都面临极大困境。若不借助国际力量,单凭我们自身,又能支撑多久?”蒋介石缓缓说道。

一位元老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委座,我等愿以死谏!祖宗基业不可毁于依赖他人之手。我们应坚定抗战决心,动员全**民,与日军血战到底。即便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屈服!” 其他元老也纷纷跪地,气氛凝重而悲壮。

蒋介石心中大为震动,急忙上前扶起跪地的元老:“诸位请起,切莫如此。我蒋某又何尝不想凭一己之力驱逐日寇,但如今局势艰难,不得不做多方考量啊。”

这时,宋美龄也闻讯赶来。她看到这一幕,心中亦是感慨万千。宋美龄轻声说道:“诸位元老的爱国之心,我等感佩不已。但如今国际形势复杂,我们在坚持抗战的同时,利用国际力量为我们争取时间和资源,也是无奈之举。”

一位元老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宋美龄:“夫人,我们明白您和委座的苦心。但国际调停如同镜花水月,看似美好却虚幻不实。我们不能拿国家的未来去赌这一丝渺茫的希望。”

宋美龄微微点头:“我明白诸位的意思。但国际局势也并非毫无可为。我们争取国际调停,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当前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国际上争取更多支持,让更多国家看到日本的侵略本质。这对我们长期抗战也是有利的。”

蒋介石在室内来回踱步,心中反复权衡。他深知元老们的赤诚之心,也明白他们所言有其道理。但他也清楚,完全放弃国际调停,孤注一掷地与日军硬拼,风险同样巨大。

“诸位元老,我蒋某在此向大家保证,无论国际调停结果如何,我军抗战的决心绝不会动摇。我们会在坚持抗战的同时,努力争取国际支持。若国际调停失败,我们便与日军血战到底,绝不退缩!”蒋介石终于开口说道。

元老们听了蒋介石的话,心中稍安。他们起身,再次向蒋介石深深鞠躬:“委座,我等相信您的决心。但还望您时刻铭记,我中华之尊严,绝不可因依赖外界而受损。”

待元老们离去后,蒋介石和宋美龄相对而坐。宋美龄轻轻握住蒋介石的手:“达令,元老们的话虽重,但也是出于对国家的一片赤诚。我们确实要在抗战和外交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

蒋介石长叹一声:“夫人,我明白。只是这平衡实在难寻。如今日军攻势不停,淞沪战场危在旦夕,我们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啊。”

在随后的日子里,蒋介石一方面下令第三战区继续坚守淞沪,同时加快战略转移预案的完善。张治中将军在前线加紧训练部队,为可能到来的撤退做着细致准备。他深知,这将是一场艰难的行动,既要保证部队安全撤离,又不能让日军察觉到我方意图。

另一方面,宋美龄继续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奔走。她频繁与各国使节会面,不仅讲述中**队在淞沪的英勇抵抗,也揭露日军的残暴行径。她的努力渐渐有了成效,一些国际媒体开始关注中日战争,对日本的指责声浪也逐渐升高。

然而,国际调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依然强大,他们反对美国过多干涉中日战事。英国则在与日本的贸易利益和在华利益之间摇摆不定。各国之间的意见分歧,让调停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国内,随着战事的持续,民众的抗战热情愈发高涨。各地纷纷组织起抗日救亡团体,捐款捐物,支援前线。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思想,号召更多人投身到抗战中来。

淞沪战场上,中**人依旧在顽强抵抗。尽管日军的炮火猛烈,尽管伤亡不断增加,但他们毫不退缩。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每一个阵地都成为了日军难以逾越的障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的兵力和物资优势逐渐显现,淞沪防线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蒋介石每日都密切关注着前线战事和国际调停的进展。他知道,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是继续坚守等待国际调停的转机,还是果断进行战略转移,保存实力进行持久抗战,这一艰难的抉择,如同一把重锤,时刻敲击着他的内心。

而在日军大本营,他们也在密切关注着中国方面的动态。他们企图通过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同时,对于国际上可能出现的调停,他们也在谋划着如何应对,以确保自己在华的最大利益。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整个中国都处在战争的漩涡中心。每一个决策,每一场战斗,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而蒋介石和他的政府,在这艰难的处境中,努力寻找着一条既能保存实力,又能坚持抗战的道路,在民族存亡的十字路口,艰难地前行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