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209章 报告德国方面来报,他们愿意给我们新式飞机。

南京防空指挥部的空气依旧凝固着硝烟的味道,蒋介石反复摩挲着那份来自德国的密电,电报纸边缘被指甲压出深深的褶皱。

窗外,零星的防空警报声仍在悲鸣,仿佛是昨夜轰炸的余悸。

三天前那场惨烈的空战过后,空军基地的跑道上还残留着焦黑的弹痕,二十架仅存的战机如今只剩十三架还能勉强起飞。

“委座,德国大使求见。”侍卫的声音打破了死寂。蒋介石迅速将密电塞进抽屉,挺直腰板:“请。”

德国大使陶德曼步入办公室,皮靴踏在青砖地面发出清脆声响。

他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光扫过墙上布满红圈的作战地图:“蒋委员长,柏林方面对贵国的处境深表关切。我们愿意提供最新式的he 112战斗机,并派遣军事顾问协助训练。”

蒋介石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叩击,这突如其来的援助背后必然藏着筹码。

淞沪战场上,日军战机如蝗虫般肆虐的画面仍历历在目,李婴在战壕中躲避轰炸的绝望、阿木山炮营被火海吞噬的惨状,此刻都化作催促他点头的力量。“条件?”他简短地问。

陶德曼微笑着从公文包取出文件:“原料贸易,以及开放部分矿产勘探权。当然,贵国需保证这批飞机仅用于防御作战。”

当这份协议在最高军事会议上摊开时,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何应钦率先打破僵局:“委员长,德国与日本签订了《**产国际协定》,此番援助背后恐怕另有图谋。”

“但我们别无选择!”陈诚重重拍案,地图上的红蓝标记微微颤动,“看看现在的空军!新学员还在练习起降,而日军每天都在增派战机。没有新式装备,拿什么守住南京?”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下了起来,淅淅沥沥的雨声中,蒋介石想起笕桥航校那些年轻学员稚嫩却坚毅的脸庞。

他们在简陋的跑道上反复练习,不少人因设备老旧受伤,却依然坚持升空。“接受协议。”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立刻组建特别训练队,让笕桥和洛阳分校的尖子学员来南京接受德式训练。”

消息传到笕桥航校时,阿力正在擦拭一架千疮百孔的教练机。油渍沾满了他的双手,听到这个消息,他的手指突然停住。“he 112?”他喃喃自语,这是连德国王牌飞行员都称赞的战机。他想起哥哥阿木临终前攥着的炮管,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要报名。”

洛阳分校的林夏此时正在整理飞行日志,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录着每一次训练的失误与进步。

当她看到选拔通知时,二话不说便递交了申请。在女学员们担忧的目光中,她将头发紧紧束起:“战场上没有男女之分,只有战士。”

一个月后,南京郊外的秘密机场。十二架崭新的he 112战斗机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德国教官汉斯上尉绕着飞机踱步,皮靴踢起细小的沙砾。“记住,这些不是玩具!”他用生硬的中文喊道,“每一个操作失误,都可能让你们死在天上!”

李婴站在队列中,目光死死盯着眼前的战机。他的脸上还留着淞沪战场的弹片伤痕,此刻却因激动微微发烫。当他第一次坐进驾驶舱,抚摸着陌生的仪表盘时,仿佛触摸到了命运的转折。

训练远比想象中残酷。汉斯上尉要求学员们在暴雨中完成盲降,在低空穿越山谷模拟实战。阿力在一次俯冲训练中险些撞山,机身擦着树梢掠过,惊起一片飞鸟;林夏在夜间训练时迷航,燃油即将耗尽的危急时刻,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记忆中的地标安全返航。

蒋介石多次亲临训练场,看着学员们在德式严苛训练下迅速成长。当他看到李婴完美完成低空高速机动时,嘴角难得露出一丝笑意。但笑容很快被忧虑取代——日军的情报网必然已经察觉这批新式战机,空袭只会更加猛烈。

深夜,陶德曼再次来到总统府。“蒋委员长,日本方面已经向柏林施压。”他推了推眼镜,“这批飞机的交付必须加快,同时,德国顾问的撤离时间也提前了。”

蒋介石望着窗外的夜色,远处的长江在黑暗中静静流淌。他知道,这短暂的喘息终将被战火打破。

但至少,当新一批飞行员驾着he 112冲上云霄时,中国的天空,终于有了能与日军抗衡的力量。而在这黎明前的黑暗里,每一次训练的汗水、每一架崭新的战机,都是这个国家不屈的抗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