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55章 孙元良:淞沪风云:反扑之议

(上海郊外临时指挥部 1937年10月26日 辰时)

阴沉的天空压得极低,仿佛一块沉甸甸的铅板,将整个上海郊外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氛围中。

孙元良站在临时指挥部的军用地图前,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他轻轻敲打着地图上淞沪地区的标记,心中反复思量着一个大胆的计划——反扑淞沪。

“诸位,如今日军在淞沪一带虽气焰嚣张,但并非无懈可击。我提议,我们进行一次反扑,夺回淞沪的控制权!”孙元良的声音在略显简陋的指挥部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炸开了锅。参谋李翔率先站起来,脸上满是忧虑:“师长,我们当前兵力有限,且经过连日苦战,部队疲惫不堪。贸然反扑,恐难成功啊。”

孙元良微微抬眼,看向李翔,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李参谋,我明白你的担忧。但一味防守,只能被动挨打。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打乱日军的部署!”

这时,副官赵刚也开口说道:“师长,日军装备精良,火力凶猛。我们若要反扑,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苏州防线也至关重要,若将兵力大量抽出,苏州恐难坚守。”

孙元良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我意留下两个旅驻守苏州,确保后方稳固。其余部队,全力投入淞沪反扑。”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再次响起一阵低语声。作战参谋王强皱着眉头,站起来说道:“师长,留下两个旅在苏州,看似能保后方无忧。但如此一来,我们反扑的兵力便更加捉襟见肘。而且,日军若察觉我们的意图,势必会加强淞沪防线,我们的反扑难度将大大增加。”

孙元良走到王强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王参谋,我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但我们不能畏缩不前。我们的背后是无数同胞,是我们的国家!淞沪若失,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师长,”通讯参谋陈辉也忍不住说道,“我们与其他部队的通讯并不顺畅,若要协同作战,怕是难以实现。没有友军的配合,我们独自反扑,成功的几率实在渺茫。”

孙元良回到地图前,手指在上面缓缓移动:“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我打算派人联络薛岳将军的部队,以及其他在淞沪周边的友军,争取协同作战。”

“师长,就算能联系上友军,可各部队的作战计划和节奏未必能协调一致。到时候,反而可能出现混乱,让日军有机可乘。”李翔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孙元良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李参谋,我明白你的顾虑。但如今局势危急,我们必须尝试。我们可以提前制定详细的协同作战计划,明确各部队的任务和行动时间。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来弥补兵力和装备上的不足。”

这时,一直沉默的参谋长张平终于开口:“师长,我认为反扑之事,还需从长计议。我们可以先派出侦察部队,摸清日军的兵力部署和防线弱点,再做决策。同时,与友军的联络也不能放松,争取尽快达成协同作战的共识。”

孙元良看向张平,眼中露出一丝赞许:“参谋长说得有理。那就先按此执行。李翔,你负责挑选精锐侦察兵,尽快摸清日军情况;赵刚,你全力保障与友军的通讯联络,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联系上薛岳将军等友军部队;王强和陈辉,你们协助参谋长制定初步的协同作战计划框架。”

众人纷纷领命,各自忙碌起来。孙元良再次望向地图上的淞沪,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拼上这一回。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指挥部内一片忙碌景象。侦察兵们迅速集结,领取任务后悄然出发;通讯兵们紧张地调试电台,不断发出联络信号;参谋们则围在地图前,激烈地讨论着作战计划的细节。

黄昏时分,侦察兵们陆续传回消息。日军在淞沪的防线看似坚固,但在侧翼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而且,日军近期似乎在调整兵力部署,可能有新的进攻计划。

孙元良看着侦察报告,心中暗自思量。此时,赵刚也带来了与友军联络的进展:“师长,已经联系上薛岳将军的部分部队,但其他友军还在努力联络中。薛岳将军表示,若我们有详细可行的作战计划,他愿意考虑协同作战。”

孙元良微微点头:“继续努力联络其他友军。同时,加快作战计划的制定。告诉薛岳将军,我们会尽快拿出详细方案。”

夜幕降临,指挥部内的灯光昏黄而摇曳。参谋们还在为作战计划争论不休。王强主张从日军侧翼突破,利用奇袭打乱其部署;陈辉则认为应集中火力正面强攻,以强大的气势压制日军;李翔却提出,先进行小规模的骚扰作战,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再寻找合适时机发动总攻。

孙元良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没有立刻表态。他知道,每一种方案都有其利弊,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参谋长,你怎么看?”孙元良看向张平。

张平沉思片刻后说道:“师长,我认为几种方案都有可取之处。但我们首先要明确此次反扑的目标。如果是为了收复淞沪,那么侧翼突破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可这需要友军的紧密配合,从多个方向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若只是为了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消耗其力量,小规模骚扰作战也可行。但无论哪种方案,都离不开各部队之间的协同和配合。”

孙元良微微皱眉,思考良久后说道:“目前看来,我们还是以收复淞沪为目标。通知各部队,加强战前训练,同时继续完善作战计划。与友军的联络不能放松,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协同作战的共识。”

夜深了,指挥部内依然灯火通明。众人都明白,这一场关于反扑的争论,关乎着无数将士的生命,也关乎着淞沪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而他们,将在这风云变幻的战场上,为了国家和民族,做出艰难而又坚定的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