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11章 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

公元前1120年,商朝灭亡,取而代之的周朝,使奴隶社会发展到了顶峰。

周朝分两个阶段,西周350年和东周522年,共计872年,中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处于较快发展时期。前期西周,奴隶社会发展到了顶峰;后期东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逐渐过度。

其中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出现了许多着名人物,成就了许多科技成果,发布了许多文史着作。

周族部落在夏代末年,居住在我国西北(今陕西、甘肃一带)。商朝后期,因遭到外族侵扰,南迁至今陕南、山西一带居住。

开荒种地,筑屋建城,移风易俗,建立社会管理机制,设立各级行政官吏。逐渐形成了一个雏形的小国家。

到太王之子季历在位时,周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商王文丁为避免对其统治权威的威胁,将季历杀死。

季历之子姬昌继位,成为周文王,有政治远见。文王减收赋税,得到百姓的拥戴。

商纣王对周的日益强盛感到恐惧,将姬昌囚禁起来。周向纣王朝贡珍宝、美女、名马,并贿赂其大臣,求情纣王,才释放了文王姬昌。

文王四处访贤,寻找能辅佐他成就大业的大贤。一次,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的一条支流磻溪,偶遇一老人,在溪上独钓,文王与之交谈,问了许多问题。老人对答如流、见识广博。文王觉得老人德才兼备、学识渊博。

文王跟老人说:“您是我们向往已久的贤能之人。” 请老人一起回到京城,并立老人为“师”(官名)。人们都称他为“太公望”。

太公望本姓姜,名尚,字牙,其祖先因助禹治水有功,封地在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历史上又把他叫吕尚。后人尊称他为姜子牙或姜太公。

周文王有了姜子牙的辅佐,更加励精图治。使周国一天天强盛起来。并开疆拓土,将国土范围扩展到了西至今甘肃灵台县,东北到今山西省黎城县,东南到今河南省沁阳县附近。进逼商都朝歌。

之后,文王进一步扩充势力到长江流域一带,使周的疆域,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二,国力远远超过了殷商。打下了灭商的坚实基础。

文王之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武王经充分准备,兴兵一举灭除了纣商,建立了一统全国的周朝,即“西周”。西迁国都于镐京(今陕西省长安县之东)。

辅助武王灭商有功的姜子牙,被武王封地于齐(今山东省的中、东部),之后成为齐国。后人认姜子牙为齐国的始祖。

武王灭商后两年病故,其子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姬旦代行国政,史上称他为周公。周公辅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

一帮王公贵族为争夺王位,散布谣言,污蔑诋毁周公,并勾结纣的儿子武庚和商的残余势力,武装叛乱,妄图颠覆周朝的统治。

周公率军征讨,史穿仁是周公手下的一员大将,全力清除反叛势力,用时两年,平定了叛乱,安抚了民心。

在政治上周公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为巩固周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先,他进一步实施分封诸侯的措施。分封诸侯的政策,是从周武王灭纣之后开始实行的,周公继续加力实施,把新夺取的东边的土地和居民,分封给建国有功之臣,建立诸多诸侯属国,护卫周王朝。

武王、周公和成王,先后分封了71个封建制的诸侯小国,结束了商朝时奴隶制部落分散林立的现象,起到了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

其次,营建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称洛邑为东都,以防止西部殷族势力的反抗,并加强对其控制和监管。使洛邑成了周朝经营中原地区的新的中心。为以后迁都洛邑打下了基础。

再者,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公承旧布新,参考商朝的奴隶制法规,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分级设官、分职用人的办法,以及区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上下、亲疏、尊卑、贵贱的,众多规制和礼仪。影响深远,之后成为两千多年,中国各个封建王朝束管民众的严峻法规和牢笼。

周公还要求其子民虚心学习和承继商朝的文化、艺术及手工业技术,推动了周朝的发展和兴盛。

周公摄政7年,成就斐然,还政于成王。西周初期,历经武王、周公、成王和康王,百十年间,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较快,国力日益强盛。,使我国的奴隶社会发展到了顶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