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14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1.

我国奴隶社会经过了鼎盛时期~西周350年,来到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东周。

公元前771年,西部的戎族攻占了周朝的国都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其子宜臼继位,称为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把国都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统称为东周。分为两个时代。

前期从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计360多年,诸侯称霸,因包括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书,《春秋》的起迄年代(公元前722—前481年)在内,故称为春秋时代。

后期从威烈王二十三年起,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止,计180多年,七国争雄,因各国之间的相互攻伐,一直没有停止,故称为战国时代。

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多个诸侯国的实力逐渐增强,超过了周王室,周王成了名义上的统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各个诸侯国的控制权。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各诸侯国分崩离析,相互争霸,彼此吞并,攻伐不断。可是,没有阻止各国农工商业的增长,由于冶铁技术的应用和提高,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大量荒野被开垦为良田,人口大增,各民族进一步交融,为以后的秦汉大统一打下了基础。

这一时期,各业生产上逐渐推广应用了铁制工具,如铁制的镰刀、犁头、锄头、斧头、榔头等等,各国建立了冶铁业中心,制造出了许多铁制工具。

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大力提高,推动了水利、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大发展。也使战争武器得到了许多改进,制造出了铁制的战车、各种铁制的刀、箭、剑、戟、矛、盾、盔、甲等,促使战争更加残酷,死伤更加惨重。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哲学、文学、艺术、社科各业,也得到了大发展,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的许多成语典故,都出自这一时期。

春秋时期

有“五霸”,即五个诸侯大国争夺霸权。

首先称霸的是齐国,公元前689年,齐桓公在大政治家管仲的辅佐下,开始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实行改革,使国家日趋富强,并提出“尊王欀夷”口号,与各国结成同盟,共同抵御戎狄的侵扰。是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国。

其次称霸的是晋国,晋文公于公元前632年,率各国联军打败楚国,得到周天子的赞许和赏赐,成为霸主。

再次称霸的是秦国,秦穆公曾打败晋国,之后又被晋军击败,无法向东发展,只得在函谷关以西的西部地区称霸。

接着称霸的是楚国,曾先后吞并了长江流域的一些小国,之后楚庄王出兵打败了晋军,成为霸主。

最后称霸的是越国,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之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经20年埋头苦干、发奋图强,终于由弱转强,于公元前473年打败、灭杀了吴国,大会各国诸侯,做成了最后一个霸主。

还有几个诸侯国也想当霸主,但是没有成功,他们是宋国的宋襄公。吴国的夫差。

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思想家、哲学家等知名人士?其主要的着作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位。

首屈一指的当属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人,名丘,字仲尼。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言论被他的门人整理为《论语》,成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孔子的祖先本是宋国贵族,他父亲叔梁纥做了鲁国大夫,才成为鲁国人。孔子青年时,当过管理仓库和畜牧的小官。后来在鲁国做过三个月的司寇(掌管刑法的官)。

晚年致力教育,相传他有学生三千人,其中着名的72人。孔子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古代文化典籍,并把鲁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着作。

孔子的思想代表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在政治上,他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度。为此,他提出了一套唯心主义的理论和仁义道德的说教,被后来封建统治者所改造和利用,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一直把孔子奉为偶像,尊为封建社会的“圣人”。

由于孔子长期进行教学实践,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例如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且主张“再思”。他还注重复习,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孔子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等,是正确、合理的。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我们应当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进行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

此外,老子也是这一时期的着名思想家,他所着的《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武则是杰出的军事家,他撰写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他的着作有《墨子》。还有晏子、管子等众多思想家和学者,他们的思想和着作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春秋文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