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72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40

诸子百家散文(32)

10、《韩非子》

韩非的主要着作:

3)《和氏》—1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继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氏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偪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道,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奉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乱无霸王也。

——《韩非子》

释义:在《和氏》篇中,作者以献璞的和氏自喻,迫切希望君主摆脱旧贵族顽固势力的阻挠,坚定地实行法治。

韩非反复强调法术对封建君主的重要意义,认为,“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

《和氏》篇更形象地把法术比作“帝王之璞”——成就帝王之业的法宝,是统一天下不可缺少的。

《和氏》是韩非愤慨于法家的法术为旧贵族等所排斥,法术之士不被任用而作的。

译文(参考):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上得到一块璞玉,奉献给厉王。厉王让治玉的人鉴定这块璞玉。治玉人说:“这是一块石头,不是璞。”

厉王以为卞和欺骗了他,判处卞和刖刑,斩断了他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让治玉人鉴定这块璞玉,治玉人又说:“这是一块石头,不是璞。”

武王又以为卞和欺骗了他,判处卞和刖刑,斩断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泪哭干了眼里流出了血。

文王听闻后,派人去调查,问卞和:“全天下受刖刑的人多啦,你怎么哭得这么悲惨?” 卞和答道:“我不是悲痛我受到的刖刑,悲痛的是把宝玉称为石头,反而怪我骗人,所以我才这么悲痛。”

文王让治玉人治理这块璞,得到了一块宝玉。便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珠玉是国君很想要的珍贵之物,即使卞和所献的璞不是美玉,对王并无损害,然而却斩断了两只脚才将璞评定为宝玉,赏识一块宝玉竟然如此困难!

现今国君的求法术,未必能如求璧玉那样急,而法术之士一旦得用,将禁止旧贵族的营私舞弊,势必引起他们的仇视。卞和尚且被刖,法术之士更无不被杀戮之理。

然而法术之士所以未被杀害,只是由于还没进献促成帝王事业的法术罢了。国君要用法术,则大臣就不得擅自断案,左右近臣就不敢卖权;

官实行法治,则游民趋向于农耕,而游士就要冒上阵争战的危险。法术成为给群臣和士民共同带来伤害(灾害)的东西。

国君不能背逆大臣之意,不顾民众的非议,单独合乎法术之言。法术之士已死,法术必然不被论定(赏识)。

昔日吴起助楚悼王在楚国实行法治,说:“大臣的权力太大,受封邑的人太多;如果这样,上逼主而下虐民,是贫国弱兵之道。不如规定被封邑人享受爵禄到三代子孙为止,之后收回,并削减百官的奉禄,辞退不急用的闲冗官员,以供养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士兵。” 法治实行了一年悼王就死了,吴起在楚国被截其肢体。

商君(商鞅)助秦孝公变法图强,实行每十户互相伺察,若一家有了奸,九家可共同告奸(揭发),若不告奸,十家连坐(同罪);烧毁儒家的《诗》、《书》等教本,明法令;堵塞私门请托(贿赂、走后门),赏有功于公家的人;禁止不守本业而游散求官的人,荣贵耕、战的人。

孝公实行这样的法治,使君主尊严安定,国家富强。变法(十)八年后孝公去世,商鞅在秦国被车裂(酷刑)。

之后,楚国不用吴起变得弱乱,秦国实行商鞅的法治变得富强,二人的言论已经实现,然而肢解吴起和车裂商鞅的是谁呢?

大臣虐待百姓是恶治,当今之世,大臣贪权,百姓以乱为安,甚于之前的秦、楚;君主再不能像楚悼王听从吴起、秦孝公听从商鞅那样了,法术之人谁还能像吴起和商鞅那样不顾身危而阐明自己的法术呢?这就是世上之所以混乱、没有霸王(不统一)的原由。

注释(见下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