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120章 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32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第120章 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32

作者:陆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7 02:42:04 来源:小说旗

司马迁的主要着作:

7、《屈原贾生列传》—3

注释:

1、这篇文章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和西汉的贾谊的合传。两个人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可能司马迁是因此把他们两人合写一传的。本篇选的是屈原传部分,并有删节。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2、楚王族本姓芈(mi米音),后来分出屈、景、昭三氏。楚武王的儿子瑕被封于屈(相传在今湖北秭归县东),故以屈为氏。屈原是他的后裔,所以说是楚的同姓。

3、左徒:楚的重要官职。相当于上大夫,仅次于令尹。楚怀王:名槐,(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

4、 闻:指学识。 疆:同“强”。 志:记忆。

5、明:明了。

6、娴(xian闲音):熟悉。 辞令:指外交方面应对的语言。

7、出:对外。 接遇:接待。 宾客:别国的使节。

8、任:信任。

9、上官大夫:楚人。上官是姓,大夫是官名。他与屈原官阶相同。

10、害:作“患”讲。 害其能:妒忌屈原的贤能。

11、造为宪令:起草制定国家的法令。

12、属(zhu主音):联缀,指写作。

13、伐:夸耀。

14、曰:这个字可能是??文。因为下文“以为……”不是屈原自己的语气。

15、疏:疏远。

本段提要:以上写屈原以才高为楚怀王所信任,竟因此遭忌蒙谗,已至见疏,点出进谗的佞臣和信谗的昏君,写出屈原一生遭遇忧患的根源。

16、疾:恨,痛心。 聪:明。 听之不聪:是说楚怀王迷惑于谗言,耳不能辨是非。

17、谗谄:指说坏话、作媚态的小人。

18、“邪”与“曲”同义,都作邪恶不公正解。

19、方:端方。 正:正直。这句与上句同义。

20、幽:本作“深微”、“隐曲”解。 “幽思”指内心苦闷,沉郁深思。

21、离:同“罹”,遭受。 离忧:遭受忧愁。

22、穷:处境困难。 反:同“返”。 反本:追念本源。

23、极:穷困。

24、惨怛(da达音):内心悲痛。

25、间:离间。

26、见:被。

27、盖:助词,承接上文而推究其原因时使用它。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这句承上文说屈原创作《离骚》的动机,原来是由怨愤而生的。

28、帝喾(ku酷音):古帝王名,相传为黄帝的曾孙。

29、明:阐明。 道德:不仅指个人的品德修养,也包括政治上的措施,如举贤授能等。 广:大。 崇:高。

30、条贯:条理。指治和乱的因果关系。

31、靡不:没有不。 见:同“现”。

32、约:简练。

33、微:隐微,不浅露。

34、志洁:志趣高洁。

35、廉:有廉隅,有棱角,意思是方正不苟。

36、称:使用。文:文字、词汇。 指:同“旨”。

37、类:事例。 迩:近。 义:道理。

38、称物芳:指《离骚》里面用美人、芳草作比喻。

39、濯(zhuo浊音):洗。 淖(nao闹音):泥。

40、蝉蜕(tui退音):蝉脱壳。 浊秽(hui绘音):混浊污秽。

41、浮游:超脱。

42、获:作“辱”解。 滋:与“兹”同,原义“黑”。

43、皭(jiao叫音):洁白的样子。 滓(zi子音):黑。

44、此志:指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本段提要:这段写屈原作《离骚》的动机,并给《离骚》以极高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屈原无限同情与敬仰。

45、绌:同“黜”,被罢免去职。

46、从:通“纵”,指合纵。

47、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即位,在位二十七年。

48、张仪:魏人,为秦惠王游说六国,使他们连横以事秦。 详:通“佯”,假装。 去:离去。这时秦惠王叫张仪假装离开秦国。

49、委:献纳。 质:通“贽”,信物。

50、绝齐: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

51、商于(wu乌音):秦地名,在今陕西商县至河南内乡县一带。

52、使使:派遣使臣。 如:到。 受地:接受秦国允许割让的土地。

53、诈:欺骗,狡赖。

54、丹、淅(xi析音):二水名。丹水发源于陕西商县,东流入河南省,经内乡县、淅川县,与淅水汇合。淅水发源于河南卢氏县,与丹水汇合后到湖北流入汉水。

55、楚将屈匄(gai丐音)被虏事:在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十七年)。

56、汉中地:在今陕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57、兰田:秦县名,在今陕西兰田县西。

58、邓:今河南邓县。

59、明年:公元前311年(楚怀王十八年)。

60、因:凭借,利用。“厚币”下省了“赂”字。“用事者”和“臣”都是说明靳尚的身份。 用事者:犹言当权者。 靳尚:楚人,和张仪有私交,常因受张仪贿赂而出卖楚国利益。

61、设诡辩:编造骗人的假话。

62、反:同“返”。“顾”也是回来的意思。

63、唐昧(mei妹音)被杀:这一战役在公元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

64、稚子:小儿子。

65、武关:在今陕西商县东,是秦国的南关。

66、内:同“纳”。

67、楚怀王入秦:在公元前299年(怀王三十年);亡走赵被拒:在公元前297年;次年,怀王死于秦国。

本段提要:这段写怀王不听屈原劝谏而再三受骗于秦国和张仪,终至身死国削。贬斥了怀王也突出了屈原。

68、顷襄王:名横,(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3年)。

69、咎:抱怨,责怪。

70、嫉:痛恨。 之:指子兰劝怀王入秦这件事。

71、睠:同“眷”,眷恋,留恋。 顾:念。

72、系心:关心,怀念。

73、冀幸:希望、侥幸。

74、俗:指当时楚国贵族荒淫堕落的习俗。

75、存:关怀。 君:楚怀王。 反覆之:把楚国当时一蹶不振的国势挽救过来,一反从前的局面。

76、志:意。

77、反:同“返”。屈原也不能返回朝中。

78、为:助。 自为:帮助自己(治理国家)。与下句的“自佐”意义相近。上下两句是对文。

79、相随属:一件接着一件。

80、治:形容词。 治国:政治修明的国家。 累世:多少世代以来。(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

81、其:指人君。 忠者:贤者,指人君所信任的臣子。这两句是上面五句的答案。

82、忠臣之分:忠臣应尽的职责本分。

83、身:自己。 客死:死于异乡。

84、之:指前述“屈原既嫉之”这件事。屈原既痛恨子兰,子兰听到了就必然“大怒”。这一段叙事是与前面那段相连的。上面紧接这一段的一个小段是作者插入的议论。

85、短:用如动词,说(屈原的)短处,就是诋毁他。

86、迁:放逐。

本段提要:这段写屈原虽流放,仍然睠顾楚国,不忘欲返的一片忠诚,但为谗人构害,又被顷襄王所放逐。作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还插入了正面议论。

87、被:同“披”。 披发:就是披头散发。 行吟:一边行走,一边吟咏。

88、憔悴(qiao cui樵粹音):脸色黄瘦,无光彩。 枯槁:如树木的枯槁,毫无生气。

89、三闾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大族的人事工作的官。屈原初为左徒,被罢免后曾任三闾大夫。

90、此:是指江滨荒野。

91、圣人:泛指聪明贤哲的人。

92、凝滞:拘泥,固执。 物:事物。 与世推移:随着世俗转变作风。

93、随其流:跟着潮流。 扬其波:推波助澜,变本加厉。

94、餔:通“哺”,吃。 糟:酒糟。 啜:喝。 醨(li离音):淡酒。

95、瑾(jin锦音)、瑜(yu于音):都是美玉。 怀瑾握瑜:比喻保持坚贞的操守。 “何故……为”:表示疑问语气的一种格式。 为:疑问句语尾助词。

96、弹冠,振衣:都是为了扬弃灰尘。 沐:洗头。 浴:洗澡。

97、察察:清洁的样子。 身之察察:即清洁的身体,比喻高尚的人格。

98、汶汶(men门音):昏暗的样子。 受物之汶汶:意思说蒙世俗的侮辱。

99、常流:同“长流”,指江水。

100、皓皓:皓洁的样子。 皓皓之白:用以形容品德的高尚纯洁。 温蠖(huo获音):尘渣层积的样子。 蒙世之温蠖:蒙世俗尘垢的层层污染。

101、怀沙之赋:《楚辞?九章》中的一章。

102、怀石:抱着石头,使身子不再上浮。 汨(mi密音)罗:江名,发源于江西修水县,入湖南省,流经古罗国(今湘阴县东北)北,称汨罗江,西北流注湘水。

本段提要:这段通过同渔夫的对答,写出屈原志洁行廉的胸怀和愤世嫉俗的心情。

103、宋玉:相传为楚顷襄王时人,是屈原的弟子。 唐勒:与宋玉同时,曾为楚大夫。 景差:也是楚人。 之徒:这一班人。

104、辞:文辞,这里指文学。

105、祖:效法,继承。 从容辞令:言辞委婉不迫。

106、楚日以削:楚国(的领土)一天比一天缩小。

最后一段提要:文章最后以宋玉、唐勒、景差与屈原作对比,感叹屈原死后,直谏无人,楚国日益衰落,更显出屈原之死对楚国存亡的重大影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