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172章 光影新贵:科技帝国下的导演天团崛起

2007年6月3日,杭城星宁影视总部80层的签约大厅流光溢彩,水晶吊灯将“光影星河”“寰宇幻梦”“艺科纪元”三块鎏金匾额照得熠熠生辉。沈知意身着黑色高定西装,站在全息投影前,身后流转的数字星云与三位华语影坛巨匠——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的身影交相辉映。

“陈导、张导、冯导,这20亿启动资金,是星火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诚意。”沈知意将镶嵌着星宁LoGo的平板电脑推到三人面前,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清晰显示着三家子公司的独立账户,“但我更看重的,是三位手中的艺术创造力。”她调出星火自研的“星图AI创作系统”,演示着其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全球观众喜好,却又保留创作者的个性化表达。

陈凯歌摩挲着下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沈总,我想拍一部关于人工智能觉醒的史诗级科幻片,用东方哲学解构科技伦理。”张艺谋则指向全息投影中动态变化的敦煌壁画:“我要用AI复原盛唐,拍一部虚实交织的文化巨制。”冯小刚咧嘴一笑,露出标志性的“冯氏幽默”:“我打算让AI写剧本,拍个讽刺娱乐圈乱象的荒诞喜剧!”

沈知意拍手笑道:“好!但先说好规则——三家子公司独立运作,共享星火的技术资源池。每年评选‘星芒奖’,优胜者额外奖励800万奖金,连续两年业绩达标,直接晋升总经理,享受集团核心分红。”她目光扫过三人,“这可比传统影视公司的分成模式,足足多出两倍!”

签约仪式后,星火科技立即启动“导演天团赋能计划”。陈凯歌的团队率先入驻“光影星河”,惊讶地发现办公室配备了脑机接口创作舱、情绪捕捉头盔等黑科技设备。“以前写剧本全靠灵感,现在AI能实时分析故事架构,给出上百种剧情推演。”陈凯歌在采访中展示着系统界面,“但最妙的是,它不会干涉我的艺术表达,只是提供更多可能性。”

张艺谋的“寰宇幻梦”则掀起了一场拍摄革命。在《敦煌幻世录》的片场,AI导演助手实时扫描演员动作,自动调整机位;虚拟制片系统用数字孪生技术1:1还原莫高窟,省去了实地搭建场景的巨额成本。“这是我从业以来效率最高的一次拍摄。”张艺谋兴奋地向媒体展示拍摄花絮,“以往需要半年的筹备,现在AI一周就能完成!”

冯小刚的“艺科纪元”更是剑走偏锋。他大胆启用AI编剧,却在创作会议上立下铁律:“机器写的剧本,必须经过人类导演的二次解构。”当《算法喜剧人》的剧本初稿出炉,荒诞的剧情设定与精准的笑点排布让整个团队拍案叫绝。“AI就像个疯狂的创意库,”冯小刚戴着VR眼镜调试虚拟场景,“但赋予灵魂的,还得是我们这群电影人。”

这场变革迅速在娱乐圈引发震动。某传统影视公司的导演在论坛上酸溜溜地评论:“给再多钱又怎样?用机器拍电影,还有艺术灵魂吗?”但现实很快打了他的脸——星宁影视的作品不仅票房口碑双丰收,还频频斩获国际电影节大奖。《人工智能启示录》在戛纳电影节首映时,全场起立鼓掌长达15分钟;《敦煌幻世录》的特效镜头被卢卡斯影业列入行业教科书。

随着项目推进,三位导演的财富也呈几何级增长。陈凯歌的私人飞机换上了星宁定制涂装,张艺谋在京郊购置了科技感十足的艺术庄园,冯小刚则豪掷千金收藏数字艺术品。但更令他们兴奋的,是创作自由度的提升。“在星宁,我真正感受到了‘创作无边界’。”张艺谋在接受《好莱坞报道》采访时坦言,“沈总给我们的,不只是钱,更是一个实现电影理想的乌托邦。”

沈知意却并未满足于此。她在集团战略会议上提出“导演生态矩阵”计划:“以三位导师为核心,培养百位新锐导演。”她展示着规划图,“让星火的技术基因,渗透到全球每一个影视创作角落。”与此同时,星宁影视的股价持续飙升,市值突破万亿大关,彻底改写了娱乐产业的资本格局。

2007年的盛夏,当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站在星宁影视的庆功宴台上,手中高举着象征“星芒奖”的水晶奖杯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沈知意站在人群后方微笑注视,她知道,这场由科技与艺术碰撞引发的革命,才刚刚开始。而属于星宁影视的传奇,正如同钱塘江的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