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243章 云端造梦:颠覆传统的影视生产革命

2010年8月16日,魔都某艺术院校的公告栏前挤满了学生,手机闪光灯此起彼伏——一则“星宁影视开放云端选角”的海报在社交平台疯传,配图中赫然显示着陈赫同学斩获400万片酬奖金的银行流水截图。“在家就能拍戏?还能拿百万片酬?”人群中爆发出惊叹,而此时的星宁影视总部,量子服务器正高速运转,迎接即将到来的流量狂潮。

“沈总,选角系统已接入全国200所艺术院校!”技术总监的声音带着兴奋,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宛如星河:90后新人上传的试镜视频以每秒千条的速度涌入,AI选角引擎自动分析面部微表情、台词功底和镜头表现力。沈知意轻点触控屏,调出某位北电学生的三维建模数据:“这个女孩的面部骨骼结构适合科幻题材,通知团队用‘量子虚拟拍摄系统’为她定制角色。”

所谓“量子虚拟拍摄”,正是星宁影视的颠覆性创新。演员无需前往实体片场,只需在家中穿戴特制的动作捕捉衣,配合房间内的全息投影设备,就能与虚拟场景实时交互。在杭州某出租屋里,22岁的新人演员林小夏对着空气演绎宫廷剧,头顶的微型摄像机将她的表情同步到千里之外的服务器,AI特效团队即时生成飞檐走壁的打斗场景。“太神奇了!”她在直播中展示拍摄花絮,“我对着一面白墙,就能‘穿越’到紫禁城。”

这种模式彻底打破了地域与成本的限制。星宁影视推出的“在家创作计划”规定:签约艺人只需缴纳押金租赁基础设备,即可通过云端获取剧本、导演指导和后期制作资源。某戏剧学院毕业生在宿舍里完成悬疑短剧《镜中谜》,凭借独特的镜头语言和AI生成的惊悚特效,上线后点击量破亿,不仅收获百万片酬,更被好莱坞导演看中邀约合作。

随着技术的迭代,拍摄流程愈发魔幻。演员的台词可以通过AI语音合成技术实时替换,连方言口音都能精准模拟;虚拟角色的动作捕捉数据能与真人演员无缝对接,在仙侠剧中,演员可以轻松与“上古神兽”共舞。更令人惊叹的是“全民编剧”系统,观众在观看影视剧时可以实时投票改变剧情走向,AI编剧则根据大数据分析,在24小时内生成新的剧本分支。

这场变革引发了影视行业的强烈震动。传统剧组仍在为场地租赁、演员档期头疼时,星宁影视的制作效率已提升十倍。某知名导演在采访中酸道:“没有真实的片场氛围,拍出来的东西能有灵魂吗?”沈知意却在行业峰会上展示对比数据:星宁出品的网剧《未来方程式》,凭借虚拟场景的科技感和紧凑剧情,海外播放量超越同期所有国产剧,观众好评率高达92%。

面对质疑,星宁影视推出“虚实融合计划”:搭建全球首个“元宇宙摄影棚”,演员既可以在现实空间表演,也能通过脑机接口进入虚拟世界。陈赫和郑恺主演的喜剧《次元大乱斗》便是代表作——前一秒他们在真实的咖啡厅对戏,下一秒便“穿越”到赛博朋克城市追逐反派,两种场景切换毫无违和感。

随着“在家拍戏”模式的普及,影视行业的生态被彻底重塑。龙套演员通过AI训练提升演技,获得更多演出机会;偏远地区的素人凭借独特气质被挖掘,成为网红明星;甚至有残障人士通过特殊设备参与拍摄,用声音和表情诠释角色。星宁影视的“无障碍创作平台”,让艺术真正实现了全民共享。

2010年深秋,当陈赫的同学带着新作品走上国际电影节红毯时,台下的观众惊叹于影片中震撼的视觉效果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很难想象,这部横扫大奖的佳作,竟是演员们在各自家中完成拍摄的。而此时的星宁影视总部,沈知意正看着最新的技术报告:“量子脑机拍摄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未来,演员只需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就能直接生成电影片段。”窗外,魔都的夜空被星宁集团的霓虹照亮,一场关于影视创作的终极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