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244章 双雄竞逐:影视科技版图的暗潮涌动

2010年8月19日,杭城的蝉鸣裹挟着热浪,华宜王中磊影视公司总部大厦A座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峻的金属光泽。电子屏上,股票曲线如同锐利的箭矢,直指350亿市值关口。沈知意站在星宁集团顶层,俯瞰着这座崛起仅一年多的建筑,指尖轻轻叩击桌面:“通知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带上量子拍摄团队,去华宜探探虚实。”

三小时后,三位导演率领的星宁团队抵达华宜大厦。推开旋转门,科技感扑面而来——地面的压力感应装置自动生成导航路径,墙面的量子屏实时播放着正在拍摄的影视剧花絮。“欢迎星宁同行!”华宜高管笑着迎接,身后的全息投影中,虚拟制片系统正同步展示全球五个片场的实时画面,“我们将传统剧组的管理流程全部数字化,拍摄效率提升60%。”

在地下影视基地,震撼场景令众人驻足。二十层的空间被分割成不同主题的智能摄影棚:科幻片场的机械臂群精准操控巨型机甲道具,古装片场的AI灯光系统能模拟出二十四节气的日照变化。“看到这个量子动作捕捉矩阵了吗?”技术人员指着布满天花板的传感器,“演员的每个细微动作都能被0.01毫米级精度捕捉,连衣服褶皱的飘动都能实时渲染。”

陈凯歌摘下眼镜擦拭,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们竟然把敦煌壁画的色彩算法融入到古装剧调色中?”华宜导演点头笑道:“我们研发了‘文化基因库’,从《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设色到明清家具的榫卯结构,都能转化为可复用的影视素材。”一旁的冯小刚摩挲着智能分镜台,低声感慨:“这设备,比我们在星宁用的还先进半代。”

在会议室,双方团队展开数据交锋。华宜展示的财务报表令人咋舌:通过智能选角系统,新人演员的试镜成功率提升300%;区块链票房分账技术,让投资人回款周期从半年缩短至72小时。“我们的虚拟制片系统已申请287项专利。”王中磊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星宁众人,“下个月,我们将开放部分技术接口,打造影视科技联盟。”

这场看似友好的交流,实则暗潮汹涌。返程车上,张艺谋调出星宁影视的内部数据:“我们的量子虚拟拍摄市场占有率下滑7%,华宜新推出的‘元宇宙选角’功能,吸引了不少新人签约。”陈凯歌皱眉道:“他们的地下室影视基地,完全可以替代横店的实体片场,这是要革传统影视的命。”

当晚,星宁集团紧急召开董事会。沈知意将华宜的技术资料投影在穹顶:“他们用一年时间完成了我们三年的布局。”她轻点屏幕,调出星宁的应对方案,“启动‘星辰计划’——投资百亿建设全球首个量子影视城,将拍摄、制作、宣发全部纳入元宇宙生态;同时收购AI编剧公司,用大数据预测观众喜好。”

更具冲击力的是人事调整。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三人的身份牌更新为“导演兼总经理”,除了拍摄分红,还将参与子公司的战略决策。“从今天起,你们不仅要拍出好电影,更要打造能颠覆行业的商业模式。”沈知意将虚拟股权证书推到三人面前,“华宜的崛起,是提醒我们——在科技赛道,容不得半点懈怠。”

2010年的影视圈,星宁与华宜的双雄格局正式形成。当华宜宣布与好莱坞六大制片厂建立技术合作时,星宁同步推出“全球青年导演孵化基金”;华宜的虚拟演员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星宁的脑机接口拍摄技术则在戛纳电影节引发轰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两家公司如同并驾齐驱的战马,共同将影视科技推向新的纪元,而最终的胜负,或许只有时间能够揭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