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75章 筑巢引凤:三百平空间里的未来图景

1997年12月1日,北京的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中关村。沈知意和苏睛裹紧大衣,站在“硅谷花园”小区售楼处的玻璃门前。透过雾气朦胧的窗户,沙盘上错落有致的楼宇泛着暖黄灯光,与窗外的银装素裹形成鲜明对比。

“这套300平的复式跃层,位于小区东南角,采光极佳。”售楼小姐踩着高跟鞋,指甲轻点沙盘,“业主多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学术氛围浓厚。”沈知意盯着户型图,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未来的模样:一楼做开放式办公区,二楼设独立实验室和会议室,露台可以改造成绿植环绕的头脑风暴区。

“价格多少?”苏睛推了推眼镜,手中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周边竞品信息。售楼小姐报出数字时,沈知意和苏睛对视一眼——85万,比预估的90万低了5万。这个差价,恰好能购置最新的服务器设备。沈知意掏出黑卡,在小姑的资助和团队积蓄的支撑下,当场签订了购房合同。

三天后,星火创研社的成员们齐聚新房。林婉清抱着工具箱,周雨薇扛着网线,陈默则小心翼翼地护着新采购的电脑配件。“这可比宿舍宽敞多了!”周雨薇兴奋地在空旷的客厅转圈,回声在挑高的天花板下回荡。沈知意站在楼梯中央,扬声喊道:“从今天起,这里就是我们的创业根据地,也是改变未来的起点!”

装修工程紧锣密鼓地展开。没有请专业团队,成员们各展所长:学建筑的男生设计功能分区,艺术系女生手绘墙面装饰,就连王德发的孙子小王,也带着“聚德斋”的木匠师傅来帮忙打造工作台。沈知意亲自绘制电路图,将小姑公司使用的智能楼宇系统简化移植,让这套房子成为全小区首个配备自动化门禁和环境监测的住宅。

“沈姐,快看这个!”某天深夜,陈默举着图纸冲进临时办公室。他设计的“蜂巢式工位”方案,将300平空间划分为独立工作舱与共享协作区,每个舱位配备可升降电脑桌和隔音屏。“这样既能保证专注,又方便随时头脑风暴!”他的眼睛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就像蜂巢里各司其职的蜜蜂,但始终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12月25日,星火创研社正式入驻新址。门口的铜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烫金字体写着“星火未来实验室”。开业当天,宾客盈门:宿华带着湘西合作社的代表送来苗绣屏风,马云通过bb机发来远程祝福,就连平时严肃的教授们也捧着鲜花前来。王德发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将写有“星火燎原”的匾额挂在墙上:“我这把老骨头,就盼着看你们闯出更大的天地!”

新空间带来的改变立竿见影。林婉清在独立实验室里,三天内攻克了跨境电商系统的多语言切换难题;苏睛在露台组织的创意工作坊,催生出非遗皮影数字化的新方案;而沈知意则将二楼的会议室改造成“战略指挥室”,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地项目的数据。

更令人惊喜的是,新环境吸引了更多人才。隔壁高校的博士生主动申请加入,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海归创业者带着海外资源找上门,提出联合开发智能穿戴设备的构想。沈知意专门设立“星火孵化器”,为有潜力的项目提供免费办公位和技术支持。

某个雪夜,沈知意站在露台上俯瞰小区。窗内,团队成员们正在激烈讨论新接的智慧城市项目;窗外,万家灯火与漫天飞雪交织成画。她打开日记本写道:“85万买下的不仅是房子,更是承载梦想的容器。当知识、创意与热情在这个空间里碰撞,我仿佛看到无数可能性正在生长。”

此时,bb机震动起来,是小姑沈雅婷发来的消息:“听说你把住宅改造成了创新磁场?阿深市有块科技用地,要不要试试更大的舞台?” 沈知意望着远处中关村的霓虹,嘴角扬起自信的微笑。她知道,这间300平的屋子,只是星辰大海征途的第一站,而属于星火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