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19日,北京的寒风拍打着星火未来实验室的落地窗,玻璃上的冰花凝结成奇异的图案。沈知意蜷缩在书房的羊毛毯上,指尖在二叔寄来的笔记本电脑键盘上飞速敲击。这台银色的笔记本厚度不足两指,配备着12.1英寸液晶显示屏,在台式机主导的年代,堪称科技奇迹。
“沈姐!新接的跨境电商项目需要多语言实时翻译模块!”林婉清的声音从楼下传来。沈知意合上笔记本,将它塞进定制的牛皮电脑包——这台笔记本不仅轻便,更搭载着最新的奔腾处理器,处理复杂代码的速度比台式机快了近三倍。她小跑下楼,看见二十几个成员分散在开放式办公区,有人在调试服务器,有人对着白板激烈讨论,折叠沙发床已收起,化作临时的会议座椅。
“用神经网络算法试试?”沈知意打开笔记本,在代码编辑器中快速输入指令。屏幕蓝光映亮她专注的脸庞,身旁的陈默凑过来,眼睛突然瞪大:“这运行速度……简直是移动工作站!”他立刻召集技术组,围着笔记本电脑展开头脑风暴。而此时,周雨薇正通过bb机联系海外客户,她身后的投影幕布上,实时显示着项目进度与财务数据。
寒假的实验室反而比平时更加忙碌。没有了课程的束缚,成员们将全部精力投入项目开发。学建筑的张磊用3d建模软件设计智慧社区方案,艺术系的女生们戴着耳机制作产品动画,哲学系的同学则在角落撰写商业伦理白皮书。最热闹的当属厨房,值厨的同学一边翻炒着宫保鸡丁,一边与客厅的伙伴讨论着App界面设计。
“大家注意!”沈知意突然站到桌子上,举起bb机,“王思博从杭城传来消息,星辰肉饼要开拓东南亚市场,需要我们开发多币种结算系统!”话音未落,欢呼声响起。陈默推了推眼镜:“刚好试试新笔记本的多线程处理能力!”林婉清已经开始分配任务,她的工位旁,贴着新攒的存款数字——53万,比三个月前多出11万。
深夜,实验室的灯光依旧通明。沈知意躺在折叠沙发床上,看着天花板上的星空投影——这是团队用废旧投影仪改造的创意装置。bb机震动,是宿华发来的视频邀请。画面里,湘西的数字茶园在大雪中泛着银白,智能温室的温控系统正在自动调节湿度。“沈姐,我们用你们的算法优化了物流路径,成本降低了18%!”宿华举起手中的财务报表,“合作社准备给村民发年货了!”
这个寒假,星火未来实验室成了知识与财富的发酵池。成员们白天开发项目,夜晚在“星火夜校”分享技能。苏睛教大家平面设计,王德发的孙子小王传授传统工艺数字化经验,甚至有成员自学日语,翻译日本的前沿科技论文。而那台珍贵的笔记本电脑,如同流动的火种,在不同项目间传递,加速着每个创意的孵化。
1月28日,除夕夜。实验室的露台上挂满了红灯笼,烧烤架上的羊肉串滋滋冒油。沈知意将最后一道红烧鱼端上桌,看着满桌的饺子、春卷和湘西腊肉,心中涌起暖流。“干杯!”二十几个搪瓷杯碰在一起,陈默突然站起来,掏出存折:“我给家里汇了20万,盖新房的钱够了!”林婉清眼眶泛红:“我弟弟妹妹的学费,也能交到大学毕业了!”
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时,沈知意打开笔记本电脑,记录下这个特殊的夜晚。文档里,不仅有项目进度与财务总结,更列着长长的感恩名单:感谢二叔的科技馈赠,感谢宿华的经验共享,感谢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伙伴。她写道:“这台笔记本电脑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更是打破边界的勇气。当科技与奋斗相遇,平凡的寒假也能成为改变命运的节点。”
此时,客厅传来吉他声,有人唱起改编的《创业之路》。沈知意合上电脑,加入欢唱的人群。折叠沙发床再次展开,疲惫的成员们随意地躺着、靠着,在温暖的氛围中进入梦乡。窗外的雪仍在下,而实验室里的灯光,如同永不熄灭的希望,照亮着每个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