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6章 商灭周朝建立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第16章 商灭周朝建立

作者:带帽衣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12:19:05 来源:小说旗

公季去世后,他的儿子昌登上了王位,成为西伯,也就是后来被尊称为周文王的人。西伯昌一上位,就把后稷、公刘留下的农耕大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同时又严格遵循古公、公季定下的仁义法则。他这人啊,仁慈到了极点,对待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对待小孩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慈爱。对于有才能的贤人,他更是礼遇有加,常常忙得太阳都到头顶了还顾不上吃饭,就为了能及时接待前来投奔的贤士。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品德,天下的贤能之士都纷纷归附于他。伯夷、叔齐当时在孤竹国,听说西伯善于赡养老人,两人一拍即合,说道:“这样的君主,才是值得追随的啊,咱们去投奔他吧。” 于是,他们便踏上了前往周国的道路。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这些有识之士,也都慕名而来,心甘情愿地成为西伯的手下。

然而,树大招风,西伯昌的善名传到了崇侯虎的耳朵里,这个崇侯虎是个十足的小人,他嫉妒西伯的贤能,便跑到殷纣王那里进谗言:“大王啊,西伯一直在积累善行和美德,诸侯们都归附于他,这恐怕对您的统治不利啊。” 纣王本就是个昏庸多疑的人,一听这话,立马就相信了,于是下令将西伯昌囚禁在羑里。闳夭等大臣得知西伯被囚禁后,心急如焚,他们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西伯对我们有知遇之恩,如今他身处困境,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救出来。” 于是,他们开始四处寻找能打动纣王的宝贝。他们听说有莘氏有一位容貌绝世的美女,骊戎有一匹身上有花纹的宝马,有熊国有九匹毛色纯正的良马,还有其他各种珍奇宝物,便通过纣王的宠臣费仲将这些宝贝献给了纣王。纣王见到这些宝贝后,大喜过望,说道:“仅仅是这些宝贝中的一件,就足以让我释放西伯了,更何况有这么多呢!” 于是,纣王下令赦免了西伯昌,还赐给他弓矢斧钺,让他拥有了征伐的权力,并且说道:“之前诽谤你的人,是崇侯虎。” 西伯昌获释后,为了减少百姓的苦难,便献上洛西的土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西伯昌虽然表面上对纣王恭顺,但暗地里却更加行善积德,诸侯们有了难以决断的事情,都纷纷来找他评判。有一次,虞国和芮国的人有了官司无法决断,便一起来到周国。他们进入周国境内后,看到耕田的人都互相谦让田界,民间的习俗也是尊重长者。虞、芮两国的人还没见到西伯,就已经感到羞愧了,他们互相说道:“我们所争夺的东西,在周国人看来是可耻的行为,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见西伯呢,去了只会自取其辱罢了。” 于是,他们便返回了自己的国家,彼此都让出了争议的土地。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都说道:“西伯大概就是接受天命的君主吧。”

此后,西伯昌开始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第一年,他讨伐犬戎。犬戎经常侵扰周国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西伯昌亲自率军,在誓师大会上对士兵们说道:“犬戎肆意掠夺我们的百姓,今天我们就要让他们知道,周国的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士兵们士气大振,一举击败了犬戎。第二年,讨伐密须。密须国仗着自己的强大,多次挑衅周国,西伯昌率军征讨,很快就平定了密须。第三年,击败耆国。殷朝的祖伊听说后,十分恐惧,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纣王,纣王却不屑地说道:“我不是有天命在身吗?他又能做什么呢!” 第四年,讨伐邘国。第五年,讨伐崇侯虎。在讨伐崇侯虎之后,西伯昌开始营建丰邑,并将都城从岐下迁到了丰邑。第二年,西伯昌去世,太子发继位,也就是周武王。

西伯昌在位大约五十年,在被囚禁于羑里期间,他将《易经》中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诗人们称赞西伯昌,说他在接受天命的那一年称王,并决断了虞、芮两国的诉讼。十年后,西伯昌去世,谥号为文王。他改革了法度,制定了新的历法,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周国的王瑞其实从太王时期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周武王即位后,任命太公望为太师,周公旦为辅佐,召公、毕公等贤臣在左右辅佐他,继承文王的事业。周武王九年,他到毕地祭祀祖先,然后向东巡视军队,到达盟津。他制作了文王的木主,载在车中,位于中军。周武王自称太子发,表示是奉文王之命去讨伐,不敢擅自作主。他向司马、司徒、司空等官员说道:“大家要严肃恭敬,诚信做事!我年轻无知,全靠先祖的有德之臣,我才能继承先人的功业,现在要明确赏罚,以确定大家的功劳。” 于是,军队出发了。师尚父号令道:“集合你们众人,准备好船只,迟到的斩首。” 武王渡河时,船到中流,有白鱼跳入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取鱼用来祭祀。渡河之后,有火从天上降到地下,到达武王的住地,变成了一只乌鸦,颜色赤红,声音很大。这时,诸侯们没有约定却在盟津会合的有八百个。诸侯们都说:“可以讨伐纣王了。” 武王却说:“你们还不知道天命,现在还不可以。” 于是,率军返回。

过了两年,武王听说纣王更加昏乱暴虐,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着乐器投奔周国。于是,武王遍告诸侯说道:“殷朝有重大的罪行,不可以不彻底讨伐。” 于是,遵循文王的遗志,率领三百辆戎车,三千名虎贲勇士,四万五千名甲士,向东讨伐纣王。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日,军队全部渡过盟津,诸侯们都来会合。武王说道:“大家要努力,不要懈怠!” 于是,武王作《太誓》,告诉众人:“现在殷王纣竟然听从妇人的话,自绝于天,毁坏天、地、人的正道,疏远自己的亲族,抛弃祖先的音乐,制作**的音乐,用来取悦妇人。所以现在我姬发要奉行上天的惩罚。大家要努力啊,这样的机会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二月甲子日黎明,武王来到商郊牧野,举行誓师大会。武王左手拿着黄钺,右手拿着白旄,用来指挥军队。他说道:“远来的西方将士们!” 接着说道:“啊!我各国的君主,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发布誓言。” 武王说道:“古人说‘母鸡在早晨不打鸣,如果母鸡早晨打鸣,这个家就要败落了’。现在殷王纣只听从妇人的话,抛弃祖先的祭祀不予回报,昏乱地抛弃国家,不任用自己的亲族,反而尊崇、信任、使用四方逃来的罪恶多端的人,让他们残暴地对待百姓,在商国违法乱纪。现在我姬发要奉行上天的惩罚。今天的战斗,前进不超过六七步,就要停下来整顿队伍,大家要努力啊!刺杀不超过四五次、六七次,就要停下来整顿队伍,大家要努力啊!要勇猛,像虎、罴、豺、螭一样,在商郊战斗,不要攻击那些投降的人,以便他们为我们西方所用,大家要努力啊!如果你们不努力,你们自会被杀。” 誓师完毕,诸侯的军队会合,有四千辆战车,在牧野列阵。

帝纣听说武王来了,也发兵七十万人抵抗武王。武王派师尚父和一百名勇士挑战,然后率领大军冲击纣王的军队。纣王的军队虽然众多,但都没有战斗的心思,心里都希望武王快点进入。纣王的军队都倒转兵器战斗,为武王开路。武王驱车前进,纣王的军队都崩溃背叛了纣王。纣王逃跑,返回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而死。武王手持大白旗指挥诸侯,诸侯们都向武王跪拜,武王向诸侯们作揖,诸侯们都听从他。武王到达商国,商国的百姓都在郊外等待。于是,武王派群臣告诉商国百姓:“上天降下福祉!” 商人们都两次跪拜稽首,武王也回拜。于是进入城中,到达纣王死的地方。武王亲自射箭,射了三箭后下车,用轻剑击打,用黄钺斩下纣王的头,挂在大白旗上。之后来到纣王的两个宠妾处,二女都上吊自杀了。武王又射了三箭,用剑击打,用玄钺斩下她们的头,挂在小白旗上。武王做完这些后才出城回到军中。

第二天,清理道路,修缮社庙和商纣的宫殿。到了约定的时间,一百名士兵扛着罕旗在前面开路。武王的弟弟叔振铎献上常车,周公旦拿着大钺,毕公拿着小钺,夹护着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都拿着剑保卫武王。进入社庙后,站在社庙南边军队的左侧,右侧都是随从。毛叔郑捧着明水,卫康叔封铺草席,召公奭进献彩帛,师尚父牵着牺牲。尹佚宣读祝文:“殷朝的末代子孙季纣,灭绝废弃先王的明德,侮慢蔑视神灵不祭祀,对商邑百姓昏乱残暴,这些都清楚地被天皇上帝知道。” 于是,武王两次跪拜稽首,说道:“承受上天的大命,革除殷朝,接受上天的明命。” 武王又两次跪拜稽首,然后才出去。

武王分封商纣的儿子禄父治理殷朝的遗民。武王因为殷地刚刚平定,还不稳定,就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地。不久,命令召公释放箕子。命令毕公释放百姓中的囚犯,表彰商容的里巷。命令南宫括散发鹿台的财物,发放钜桥的粮食,来赈济贫困弱小的百姓。命令南宫括、史佚展示九鼎和宝玉。命令闳夭为比干修墓。命令宗祝在军中祭祀。然后撤兵西归。途中巡视,记录政事,作《武成》。分封诸侯,赏赐宗庙祭器,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念先代圣王,于是褒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帝尧的后代于蓟,帝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于是分封功臣谋士,师尚父是第一个受封的。封尚父于营丘,国号齐。封弟弟周公旦于曲阜,国号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弟叔鲜于管,弟弟叔度于蔡。其余的人依次受封。

武王征召九州的君主,登上豳地的山丘,眺望商邑。武王回到周国,夜里睡不着觉。周公旦来到武王的住所,问道:“为什么睡不着呢?” 武王说:“告诉你:上天不享用殷朝的祭祀,从我还没出生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麋鹿在牧地,蝗虫满野。上天不享用殷朝,现在我们才有了成就。上天建立殷朝,曾经推举有名的贤人三百六十人,虽然没有显赫的政绩,但也没有很快灭亡,一直到现在。我还没有确定上天的保佑,怎么能睡得着呢!” 武王说:“要确定上天的保佑,依靠天室,访求所有的恶人,贬斥商王纣。日夜操劳安定我们的西土,我要显明德行,使德教显明。从洛汭延伸到伊汭,居处平易没有险阻,这是夏人居住的地方。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回顾黄河,观察洛、伊,不要远离天室。” 于是营建周都于雒邑后才离去。把马放养在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养在桃林的原野;放下兵器,解散军队: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武王攻克殷朝后两年,问箕子殷朝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说殷朝的坏处,就把保存亡国的道理告诉武王。武王也觉得惭愧,所以问天道。

武王生病了。天下还没有安定,大臣们都很恐惧,进行占卜,周公旦就斋戒,自己作为人质,请求代替武王,武王的病好了。后来武王去世,太子诵继位,就是成王。

在西伯昌被囚禁在羑里的那段日子里,他并没有消沉,反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天地万物的思考中。他每天坐在狭小的牢房里,看着墙上的裂缝,想着周国的百姓,想着天下的苍生。他想起了祖先后稷教民耕种的情景,想起了公刘带领百姓迁徙的艰辛,于是他开始推演八卦,希望能从中找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融入到八卦中,将简单的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每一卦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闳夭等人在外面四处奔走营救他的时候,他在牢房里写下了许多关于治国的想法,这些想法后来成为了周国治理的重要思想。

虞国和芮国的使者在前往周国的路上,心里其实充满了期待和疑惑。他们听说西伯昌善于断案,却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当他们进入周国境内,看到百姓们和睦相处,互相谦让,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想起了自己国家因为一块土地争得头破血流的场景,不禁感到羞愧。在返回的路上,他们一直在讨论周国的所见所闻,都觉得周国的治理方式才是真正的王道,于是他们决定回去后不再争夺土地,而是效仿周国的做法,让自己的国家也变得和睦安宁。

武王在盟津观兵的时候,其实内心也充满了矛盾。他看到八百诸侯不请自来,士气高昂,都希望能立刻讨伐纣王,他的内心也很激动。但是,他想到文王的遗志,想到周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他不得不压制自己的冲动。当白鱼跃入船中,火化为乌,这些奇异的景象让诸侯们更加坚信天命在周,但武王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知道,仅仅依靠天命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的准备和百姓的支持。于是,他决定暂时返回,继续积蓄力量。

在牧野之战的战场上,纣王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士兵们都对纣王的残暴统治怨声载道。当周军冲过来的时候,他们心里想的是终于可以摆脱纣王的暴政了,于是纷纷倒戈,帮助周军攻打纣王。武王看到这一幕,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仁义之师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支持。在斩下纣王头颅的那一刻,武王并没有感到喜悦,而是感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他要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安定的生活。

武王在分封诸侯的时候,每一个分封的决定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他考虑到了功臣的功劳,考虑到了先王后代的安抚,考虑到了天下的安定。当他把姜子牙封到营丘,把周公旦封到曲阜的时候,他知道,这些分封不仅是对功臣的奖赏,更是对天下的一种治理方式。他希望通过分封,让各个诸侯都能守护好自己的土地,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在营建洛邑的时候,武王亲自巡视地形,他站在高处,看着洛水和伊水交汇的地方,心中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都城蓝图。他知道,这里将成为天下的中心,周国的基业将从这里向四周扩展。他希望洛邑能成为一个繁华的都市,一个让天下百姓向往的地方。

武王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为了天下百姓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他继承了文王的遗志,完成了伐纣的大业,建立了周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故事,充满了热血和激情,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让我们知道,只有心怀天下,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从西伯昌到周武王,周国的崛起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结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仁义的力量,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部壮丽的史诗,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激励着后人追求正义和美好的生活。在那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年代,他们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动,为天下百姓撑起了一片蓝天,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治国的智慧。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百姓,勇于奋斗,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