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 第61章 铁器当兴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第61章 铁器当兴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8 09:20:47 来源:小说旗

正德六年十月·尚工局铁火坊

朱厚照盯着新铸的铁铳管,炉温将他的脸映得通红。牛二虎的义女青禾正用「绣纹验铁法」检查铳管裂纹,绣绷上的「工」字纹样随针脚起伏,竟与铳管螺旋纹严丝合缝。「陛下请看,」她举起铳管对着天光,「铁料经「五炼渗碳法」,含碳量已达一成五,比寻常熟铁硬三分。」

先铜后铁乃明代军工的现实选择。尚工局新辟的「铁火坊」内,二十座高炉昼夜运转。匠人们往炉中填入煤炭与铁矿石,牛二虎坐在暖轿中指挥:「先下炉甘石,再投碎铁!」他咳嗽着喷出黑痰——铅毒未愈,却坚持改良炒钢法。炉前学徒按《天工开物·五金》「生熟炼铁」之法,将液态生铁炒炼成可锻熟铁,再经「五炼渗碳」(反复折叠锻打渗碳粉)制成精铁。为何先以铜铸炮,今又转铁?盖因铜虽易铸(熔点千余度,铁则需千五百度),却藏量有限,且延展性佳却硬度不足,炮管易磨损。早年铸「红夷大炮」,每门耗铜三千斤,仅能发射数百次,非国富不可为。而铁材随地可采,价仅铜三分之一,若得「五炼渗碳」之法,硬度竟可超铜,且耐磨损,宜于量产。

铁器崛起源于技术突破下的军工转型。青禾掀开炉门,火舌卷着火星扑面而来。她用「温度辨色法」判断炉温:「赤焰过旺!快添给一些铁矿石降温!」这法子仿自牛二虎的「看火色九等法」,将火焰颜色与铁料含碳量对应——橙黄为熟铁,青焰为精铁。昔年铸铜铳,匠人需逐寸验铜,稍有铅杂即炸膛;今「铁芯铜体」之法,外铁内铜,铁承压力,铜导火药,炸膛率大降。更有「松烟鱼油防蚀法」,松烟填微孔,鱼油隔潮气,铁器可保三年不腐,较铜器仅多打磨之劳,却省七成资费。是以朱厚照力排众议:「铜铳如金锭,铁铳如铜钱——金锭可镇库,铜钱方能流通万军。」

铜归钱法是资源重新配置的经济逻辑。巳时,王巧儿带着女儿朱瑢来到铁火坊,腰间「巧」字玉佩换成了松烟墨块。「试试这个,」她递给青禾一个蜡丸,「松烟墨混鱼油、密陀僧,涂在铁件表面可防铁锈。」匠人将混合物加热涂于铳管,冷却后形成深黑色防护层。此时杨廷和持《铁器不宜火器疏》闯入,却见试射场上,五管并联的「连珠铁铳」正轰鸣试射。朱厚照指而告之:「杨首辅可知,铸一铜铳之铜,可铸十钱;铸一铁铳之铁,仅耗半钱之铜价?」原来明代钱法,「嘉靖通宝」每文重一钱二分,含铜六成,若铜尽归军工,则钱荒必起。今铁器既成,铜料自当还于户部,每岁可增铸钱百万贯,既足兵甲,又稳市易,此乃「以铁强军,以铜裕国」之策。

新旧并行体现铜铁互补的技术伦理。申时,青禾在铁铳防滑纹中暗藏「工」字绣纹,表面却是刘皇后要求的「火德」纹。牛二虎见状摇头:「匠人只该刻工号,不该掺皇家纹样。」青禾解释:「铁铳外刻「火德」,内藏「工」字,正如铁芯铜体——外示皇权,内藏匠术。」王巧儿抚女胎记,忽忆林夏笔记「技术中立」说,接口道:「铜铁本同源,如钱铳各有用。钱可通民力,铳可卫家国,皆为社稷之锚。」牛二虎听此言,咳嗽着笑应:「咱验了一辈子铜,今见铁能成器,只望匠人莫丢了看火色、听锤音的真本事。」

制度定型勾勒铁火坊的未来图景。酉时,朱厚照颁布《铁器军工二十条》,首条便明言:「铜材非奉旨不得擅用,违者论斩。」又设「铁器匠作科举」,分「冶炼」「铸器」「防蚀」三科,合格者赐「铁冠」(银制匠帽),可免徭役。青禾趁热请奏:「愿以松烟墨防铅围裙为定式,供匠人穿戴。」帝准奏,却在「防蚀科」批注:「需考《千金方》药理」——盖因铁火坊铅毒日重,需借医理护匠,勿使技术伤民。

戌时,牛二虎在暖轿内咳出黑血,青禾为他敷上「驱铅膏」。老人望着新铸铁铳,忽然伸手在轿壁刻下验铜痕:「铁虽利,铜亦不可废。」此语恰如尚工局双烟囱,一炉腾铁火,一炉留铜烟——铁铳成军,铜钱利民,铜铁两道,终成大明双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