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潘安传 > 第二章 对策(一)

潘安传 第二章 对策(一)

作者:丽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8 15:07:08 来源:小说旗

枢机之发,荣辱之征;怨岂在大,纤介是兴。

——潘岳

齐王司马冏到底没有坚持到点校大典结束。就在司马炎亲设的积弩、积射二军入场操演之时,司马冏匆匆向天子告罪,被仆从搀扶着离开。

“这小齐王年纪轻轻,怎么就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

“不知道,有人说是胎里带出来的病,和他父亲齐献王是一样的。你没看齐献王就是药石无灵,英年早逝的么?”

“若果真是这样,竟是上天不肯眷顾齐王一脉,枉费齐献王在世时的贤达声名了……”

身旁官员们的低声议论传入潘岳的耳中,让他原本凝定在阵型操演上的视线轻轻一斜,眼角的余光顿时捕捉到了那个踉跄远离的少年背影。然而这一瞥并未对潘岳造成任何影响,甚至连周遭官员提到了司马攸的谥号“齐献王”,也不曾在他平淡如水的面容上掀起任何波澜。

“安仁,一会儿点校大典结束,你暂且多留片刻,我有事相商。”忽然,坐在前方尊位上观礼的国丈杨骏转过头来,对潘岳吩咐了一声。

“是,杨将军。”潘岳点头答应。自从把女儿杨芷嫁给天子司马炎为皇后之后,杨骏就从一介县令提拔为临晋侯、车骑将军,故而潘岳以“杨将军”相称。虽然潘岳此刻担任的职务为尚书度支郎,与车骑将军并非从属,但潘岳此番是托杨骏的关节才从怀县调回洛阳,因此毫无疑问已是杨骏门下之人。

近年来,杨骏虽然与弟弟杨珧、杨济并称朝廷“三杨”,但无论才华、声名还是功绩都无法与两个弟弟相提并论。大弟杨珧擅长政务,多年前便是司马炎心腹,为除掉齐王司马攸立下首功,此刻正担任卫将军的重要职务;小弟杨济武艺高强,不仅在三军之前射杀猛兽,还担任过伐吴副帅,为一统天下立下大功。与他们相比,身为大哥的杨骏除了生了个做皇后的女儿,其他便一无是处,少不得为人讥笑。杨骏也急于摆脱自己只靠裙带攀升的口实,四处延揽人才收入门下,竟有些饥不择食之感。因此一旦潘岳托人自荐,杨骏便不顾潘岳是齐王旧党的身份,费了些人情将外放八年的他调回了洛阳。

杨骏示恩在先,潘岳少不得要投桃报李。此番杨骏有事吩咐,潘岳不敢怠慢,果真一直等待到点校大典结束众人纷纷离去,方见杨骏领着一人走到了自己面前。

“这是我府中主簿朱振,已经跟随我多年了。”杨骏向潘岳介绍了一下身边这个神色萎顿的中年人,又指着潘岳对朱振道,“安仁昔日曾参与修撰《泰始律》,对律法乃是大大的行家,若是他都救不了你,本将军也没有办法了。”

“还请潘郎救救下官!”那朱振一听杨骏之言,原本死鱼一般黯淡无光的眼珠顿时亮了亮,连忙一揖到地。

潘岳先前听杨骏提到这个朱振追随他多年,心中便已有了数,当即礼数周全地回了一揖,客气道:“朱主簿有事请说。但凡潘岳能够帮忙之处,必定不敢推辞!”

“那就烦劳潘郎了。”朱振眼见四下闲人都走得干干净净,偌大的宣武场上只剩下他们几人,便哑着嗓子开口道,“前几日下官向主公告假,回乡处理田产事宜。不料村中有一泼皮闲汉,非说我家的一块土地是强占自他家,撒泼耍横要我家归还。下官被他滋扰不过,命从人将他赶走,不料从人们下手重了些,那泼皮回家之后竟然死了!如今他的家人越过县令去刺史府控告下官主谋杀人,口口声声要下官给那泼皮偿命,所以还望潘郎能想个办法,帮下官了结这场官司,也好让下官可以安心辅佐杨将军。”说完,朱振又是深深一揖,满目都是希冀乞怜神情。

朱振这番话虽然经过刻意修饰,潘岳心中却已大概明白。想必是这朱振仗着主公杨骏的势力在乡间强夺地产,殴死人命,偏他又是杨骏心腹,杨骏便铁了心要保他性命。此番杨骏故意让朱振来向自己求救,一方面是考察自己是否有值得重用的才能,另一方面,也是要通过这件人命官司将自己与杨家牢牢绑在一起,不容自己调回洛阳后过河拆桥。

想清楚了这几点,潘岳只觉心头一派通透,顿时微微笑道:“朱主簿的情况,潘某大概已经明白了。虽然自古以来民间都传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既非朱主簿亲自动手,此事未必没有转圜的余地。”

“可就算不是死罪,徒、流之刑只怕也是难免。”一旁的杨骏忍不住开口,“朱主簿是我府中股肱,一日也离他不得。安仁可有办法将他的罪名由大化小,却又不伤及我车骑将军府的清名?”

“这……”潘岳知道杨骏朱振之意,既要徇私枉法,又要名正言顺,沉吟了一阵问,“当日动手时,可有旁人看到?”

“有村民数十人围观。”朱振头上沁出一层冷汗,嗫嚅道,“何况那泼皮临死前一直骂不绝口,四邻皆知他与下官的恩怨,所以怕是掩盖不得。”

潘岳点了点头,默然不语,只是背着双手,在宣武场的黄沙地上来回踱步。经过刚才上万名中军士兵的列阵操演,原本松软的沙土被踩踏得一片坚实,也让潘岳的心渐渐硬如铁石。他猛地抬起眼睛,朝提心吊胆的朱振问了一句:“死者与朱主簿可是同宗?”

“对,我们同村的都是朱姓,所以算是同宗。”朱振擦了擦额上的冷汗,补充道,“不过年代久远,我家与他早没有瓜葛了。”

“既然是同姓同宗,自然不会没有瓜葛,若是刻意寻访,他与朱主簿说不定是五服之属。”潘岳说到这里,见杨骏和朱振都是一脸懵懂,随即淡淡一笑:“世人拜汉高祖刘邦所赐,只将‘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视为金科玉律,却不知我大晋依据儒家礼制刊定法律,已经将五服纳入法典之中,纳礼入律,礼律并重,因此就算犯下同样的罪过,只要双方五服亲疏不同,处罚也会相应不同。这‘准五服以制罪’、‘同罪异罚’的条款,在《泰始律》中俱有首创,只是《泰始律》颁布推行至今不过数年,影响不彰,常人尚秉持数百年来‘杀人偿命’的简单理念,难怪朱主簿会为此忧虑。”

“将五服纳入法典,这是什么意思?”听了潘岳的话,不仅朱振,就连杨骏都有些好奇起来,“依安仁的意思,就算是亲手杀人,也未必会判死罪了?”

“所谓‘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根据血缘亲疏所服的丧服不同,将亲属关系划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判罪之时,也以五服亲疏为量刑的标准。”潘岳在贾充的司空府中参与修订了数年律法,对于晋朝标榜儒家礼教而制定的《泰始律》如数家珍,“根据五服之制,亲属相犯,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所以若是朱主簿能证明死者乃是朱家五服之中的小辈,哪怕是族孙、族弟,表婿等等,都可以算在五服之内,那么朱主簿就算误伤致死,也自可以依照律法从轻发落。”

“对对,那泼皮若是我族中晚辈,我是以尊犯卑,自然可以减轻处罚!”朱振大喜,继而又是一忧,“可是万一他连五服中最末一等的缌麻都算不上,那可怎么办呢?”

“据下官所知,自东汉黄巾之乱后,乱世已近百年,许多宗族族谱皆已散佚,即使侥幸留存,谬误错漏之处也甚多。”潘岳看着朱振紧张轮转的眼珠,轻轻笑道,“所以说不定等朱主簿重新勘定族谱,会有意外的发现呢。”

朱振一愣,细细咀嚼潘岳这几句话的意思,忽然茅塞顿开,拍了拍脑袋道:“潘郎提醒得是,到时候族谱白纸黑字,交到刺史那里就是最好的证据!”说着,他似乎越想越是明白,不由面露喜色。

“若死者乃是五服晚辈,那朱主簿这管教不严、训诫误伤的罪名,大概只需要罚金抚恤便可结案了。”潘岳不紧不慢地道。

“对对对,我只想教训教训不懂事的晚辈,下人们却不知轻重失手伤人,绝对非我本意!多谢潘郎指教,点拨之恩,没齿难忘!”朱振早已喜出望外,当即恭恭敬敬地给潘岳行了一个礼,又向主公杨骏拜别,匆匆忙忙地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