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潘安传 > 第八章 惩奸

潘安传 第八章 惩奸

作者:丽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8 15:07:08 来源:小说旗

第八章

惩奸

秋风咏于燕路,天光重于朝日。

——潘岳

元康七年八月,出镇关中六年之久的赵王司马伦被免去都督关中诸军事之职,奉召回京,留在身后的,是一个民怨沸腾、各族离心的烂摊子。它就像是一块潜伏在晋朝这具身体上的巨大痈疽,一旦心脏部位出现衰竭,就能够击破防御机制,进而蔓延到全身。

不过此时此刻,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日后席卷整个中原大地的隐患。与梁王司马肜交接完毕后,赵王司马伦就收拾好这些年在关中搜刮的民脂民膏,琢磨着怎么靠它们回洛阳打点一个好官职了。

就在赵王的车队在城门口聚集之际,雍州从事辛冉借口道别,走进了整装待发的人群之中。他来到一辆毫不起眼的马车前,掀开帘子,对着里面唤了一声:“我找到了!”

“找到‘那个人’了?”答话的是一个样貌普通甚至有点猥琐的中年人,扔在人堆里没人会多看一眼,也不想多看一眼,然而他一开口,依旧是辛冉所熟悉的孙秀口音。乔装成赵王普通侍从的孙秀虽然刻意隐藏行迹,但一提到“那个人”,就压抑不住眼中深深的恨意。

“是,费了那么多工夫,好歹找到了揭发你倒卖朝廷赈济的内奸。”辛冉坐进车厢,放下车帘,对着孙秀低声道,“那个人叫做马敦,当初是冯翊太守欧阳建推荐到雍州任职的。现在他靠揭发你在刺史解系那里立了功,已经被升职为汧城都督了。”

“王八蛋,差点要了我的命!”孙秀恨恨地一拳打在车厢底座,“我和他有什么仇怨,他竟这样不遗余力来害我!”

“我原本也觉得马敦一个粗人,怎么会翻出这样大的风浪,就派人偷偷搜了他的住处。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这个马敦果然和天师你有仇呢。”辛冉故意卖了个关子,“马敦一直和一个人有书信往来,你猜那个人是谁?”

“谁?”孙秀蓦地挺直身子,就仿佛一只竖起鬃毛,蓄势待发的野兽。

“潘岳。”辛冉看着孙秀圆睁的眼睛,缓缓道,“潘岳担任廷尉平时救过马敦的命,所以马敦来到关中后一直私下搜罗对你不利的证据。”

“原来是他!”孙秀咬着牙,从牙缝里一个一个迸出字来,“我就说马敦哪里有那么大的本事,居然把我的事一直捅到了皇后那里!看来当初没有在杨骏之乱时弄死潘岳,倒是我的错了。”

“是啊,若非天师想办法唬住了梁王,随便杀了个死囚来冒名,还真被那潘岳得逞了。”辛冉见孙秀不答话,只是眼珠下意识地乱转,知道他在寻思报复潘岳的办法,便好意提醒道,“不过现在那潘岳有了贾谧做靠山,不是那么容易扳倒的。天师到了洛阳,一切都须小心行事。”

“知道了,多谢你。”孙秀想了想,对辛冉道,“我会想办法对付潘岳,不过这个马敦,就拜托给辛冉兄了。他敢和我作对,就得让他付出代价。”

“天师放心,马敦一个小小的汧城都督,要弄死他还不容易?天师就安心等我的好消息吧。”辛冉说完,又与孙秀依依惜别,这才独自回转雍州去了。

孙秀装神弄鬼唬住了梁王司马肜,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赵王司马伦一向依赖孙秀惯了,哪怕孙秀此刻名义上已经是个死人,仍然巴巴地将他带在身边。幸而孙秀极擅乔装之术,此事又极为隐秘,因此便一路将他从关中带回了洛阳。

司马伦一路上原本提心吊胆,生怕自己扰乱关中,会被皇后贾南风治罪。不过他回来入宫见过贾南风后,见皇后态度还算和蔼,对自己这个天子叔祖还算尊敬,心情立刻扶摇直上,满脑子寻思的便是如何在洛阳出人头地了。

见司马伦惴惴不安地出门,趾高气扬地回来,孙秀便知道自己猜测不错——贾南风和她背后的贾氏一党再厉害,对司马氏宗亲依然心怀忌惮。

“军师快来,我正有事想问你呢。”司马伦见孙秀一身侍从装扮候在厅中,心情大好,狎昵地一把揽住了他的肩头,笑眯眯地道,“快帮我想想,去跟皇后讨要哪个职位比较好?”

“以大将军身份录尚书事,自然是最尊贵也最有实权的选择。”孙秀当仁不让地为司马伦打好了算盘,“若是皇后不同意,王爷就退一步,求尚书令的职位,虽然品级不够高,但好在有实权。”

“正合我意,正合我意!”司马伦大喜,不由庆幸孙秀保住了性命,否则自己就成了没头苍蝇。不过笑完了,司马伦又皱起了眉头,“皇后倒是好说话,就是张华、裴頠两个家伙瞧我不起,恐怕要从中作梗。”

张华、裴頠是贾皇后重用的心腹大臣,他们的意思自然是贾南风的意思。孙秀心里通透,却没有说出实情打击司马伦,只是道:“王爷是皇室宗亲,身份尊贵,若是再博得皇后青睐,将来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那是那是,天子见了本王都得叫一声‘叔祖’,无论司马氏还是贾氏,哪个不得对本王高看一眼?”司马伦没有太听懂孙秀的话,只是一味沉浸在兴奋之中,“等本王再掌握了尚书台,张华裴頠见了本王哪里还敢嚣张?”

“还有潘岳。”孙秀忽然阴测测地补充了一句,“王爷别忘了,把我们害到今天这一步的,就是潘岳。”

“其实还算好吧。”司马伦愣了愣,表情轻松下来,“反正本王也在关中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呆够了,早就想回到洛阳的花花世界来。檀郎的做法,说不定还是帮了本王呢。”

“……”孙秀暗暗咬住了嘴唇。似乎只要一涉及到潘岳,司马伦本就不聪明的脑瓜就会更糊涂几分。就像杨骏之乱时他借机整治潘岳,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司马伦得知之后竟朝自己大发雷霆,说没有他的同意,自己绝不能再动潘岳一根毫毛。

“改天本王找个机会,去拜访一下檀郎。”司马伦没有注意到孙秀的表情,自顾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这么多年过去了,檀郎现在对我的态度应该会好起来了吧。”

“潘岳现在有贾谧做靠山,怕是不会将王爷放在眼里呢。”孙秀阴测测地道。

“所以我要录尚书事,再不济也要当上尚书令!”司马伦自信满满地道,“只要我站得够高,檀郎就没法看不起我了!”

孙秀自以为在赵王府内藏得好,却料不到世子司马荂还是打听到了一点风声。司马荂知道父亲司马伦多年来一直被孙秀迷惑了心智,不敢直接去问司马伦,便找到了自己两个小舅子,也就是“二十四友”中的刘舆、刘琨两兄弟,向他们询问对策。

“赵王此举太过糊涂!”刘琨和赵王世子相熟,也就顾不得在他面前指责司马伦,“那孙秀是朝廷下诏处死的要犯,赵王救了他的命也就罢了,居然还敢将他带回洛阳。若是被有心人知道,这可是包庇大罪!”

“这个我知道,当务之急是怎么办?”司马荂叹气,“父王一向依仗孙秀为左膀右臂,如今要他自断臂膀交出孙秀,肯定是难上加难。我这个做儿子的,也不敢逼迫父王。”

“孙秀多留在王府一日,就多一分隐患。”刘琨向来胆大,手掌斜斜向下一劈,“就看世子敢不敢下这个决心了。”

“你是说,先斩后奏?”司马荂惊问。

刘琨重重点了点头。见司马荂和刘舆都不说话,应是默许,刘琨又冷笑道:“这个孙秀当年陷害潘岳潘安仁身陷牢狱,备受苦楚,如今我正好借这个机会给潘安仁报仇!”

“此事千万不能让潘岳知道。他是贾谧眼中的红人,若是泄露出去,我家就彻底得罪贾氏了!”司马荂连忙道。

“世子放心,轻重缓急我自然知道,绝不会透露给外人得知。”刘琨说着,情不自禁地撸了撸衣袖,“只是孙秀那种小人,我不狠狠揍他一顿,实在消不了心头这口恶气!”

“揍,怎么不揍?连本世子看着他那小人得志的模样,就忍不住想动手!”司马荂点头,“只是孙秀素有妖法,我们必须速战速决,绝不给他惑人之机!”

几个人商议妥当,便趁着司马伦进宫的一日,大摇大摆地进了王府后宅。司马荂当即命人将孙秀带了来,不由分说将一个大麻布口袋罩住他全身,再将袋口用绳子牢牢系住。眼看孙秀站立不住倒在地上,司马荂与刘氏兄弟便围住那大麻袋,狠狠地拳脚相加,直把孙秀揍得惨叫连连,求饶不已。

“你还有脸求饶?当初你陷害潘安仁时,可想过会有今日?”刘琨已下定决心不留孙秀的活口,因此忍不住将潘岳的名字报了出来。

孙秀先前还在不断大叫“世子饶命”,此刻乍听到“潘岳”二字,竟硬气地不再出声。几个人又踢打了一阵,见麻袋中已渐渐渗出血迹来,而孙秀连最微弱的挣扎呻吟也没有了,便停下拳脚,命下人拖了那麻袋,准备到乱葬岗去扔掉。

司马荂原本已算好了司马伦外出入宫的时间,却不料他们刚走到王府门口,迎面就见司马伦风风火火地奔了进来,一边跑口中还一边喊着孙秀:“军师呢,军师在哪里?”

司马荂只当司马伦得了消息,顿时脸色发青站在了原地,刘舆刘琨兄弟也慌乱地向司马伦行礼。不过司马伦根本没有在意他们,只是一双眼睛东张西望地找着他的“军师”,口中骂道:“人都死了吗?叫你们去请军师,怎么还没有请来?”

眼看有人飞跑进后宅去找孙秀,司马伦这才注意到了地上那个渗血的麻布口袋。他看向站在一旁神色僵硬的儿子,漫不经心地问:“怎么回事?”

“回父王,有个奴子冲撞了客人,所以儿子教训了他一顿。不料一时下手重了,那奴子就死了。”司马荂说这话的时候,生怕司马伦都能听见自己擂鼓一般的心跳声。

好在司马伦此刻有心事,闻言便只挥了挥袖子:“那就赶紧拖出去埋了,府里也打扫干净些,免得沾了晦气。”

“是。”司马荂连声答应,与刘舆刘琨兄弟对视一眼,当即命人拖着那口袋往外走。

然而,就在麻袋被拖过司马伦的脚边时,那一动不动的口袋忽然大力扭动起来,从里面传出了一声蓄势已久的呼唤:“王爷救我!”

司马荂脸色一变,当即骂道:“死奴才,王爷才懒得理你这条贱命!”随即吩咐从人赶紧将麻袋拖走,免得污了赵王殿下的眼睛。哪知那麻袋虽已被拖到了大门门槛前,袋子里却又响起了一声尖锐的呼叫:“赵王,你忘了岱舆山的天命了吗?”

一听“天命”二字,饶是司马伦再糊涂,也被这心心念念了二十多年的妄想唤回了神志。“站住!”他蓦地大喝一声,几步跨到王府大门前,冲那两个拖拽麻袋的下人吼道,“把袋子打开!”

“把袋子打开!”司马伦见两个下人畏缩地望向世子司马荂,气得一脚一个,把他们都踹了开去。随后他反手抽出一个侍卫腰间的佩刀,几刀砍开了捆住麻袋口的绳子。

待到看清麻袋内血肉模糊的人形后,司马伦反手便抡了身后的世子司马荂一个耳光;“混账东西,差点坏了你老子的好事!”

眼看司马荂捂着脸说不出话,一旁的刘琨连忙上来解释:“王爷息怒。实在是这个奴才冲撞世子在先,世子才命人教训了他。世子以为他不过是个普通奴才,却不知王爷如此看重,无心之过,还望王爷见谅。”

当时风气,对于私家豢养的奴婢,随意打杀并非大事,加上孙秀隐姓埋名,所以刘琨的解释倒也合情合理。司马伦不敢当着众人说出孙秀的身份,有苦说不出,只好撇下司马荂,命人叫大夫来为孙秀查看伤势。

“下奴无碍,请王爷放心。”孙秀肋骨断了两根,鼻血糊了满脸,却不忘了在司马伦耳边轻声道,“托王爷的洪福,我还要辅佐王爷顺应天命,不会那么容易死的。”

“你知道吗?方才本王进宫领旨,皇后给了我一个什么职位?”司马伦见孙秀神志清楚,顾不得他满身血污,匆匆忙忙地跟在抬他的春凳旁边,一边走一边怒道,“不是录尚书事,不是尚书令,她居然让我去做太子太傅!这肯定是张华裴頠两个老家伙进的谗言!”

“太子太傅?”孙秀虽然浑身疼痛,躺在春凳上动弹不得,却不得不凝聚脑力,为司马伦盘算。从传统而言,太子太傅地位尊贵,负责教导东宫太子,可这位不学无术的赵王,哪里会懂得如何教育他人,何况还是肩负社稷的一国储君?更何况,皇后贾南风一直不待见太子司马遹,众人都知道一旦她生了儿子,司马遹的太子之位必废无疑。这个时候把司马伦弄到东宫去当太傅,不就跟拿扫帚把他扫出朝堂一样吗?这其中的利害,就算愚钝如司马伦,也看得明白。

“我若是去了东宫,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完蛋了。你快想想,我该怎么办?”司马伦心急如焚,若非孙秀身上都是血,他都恨不得用手抓住孙秀使劲摇,好摇出一个锦囊妙计来了。

“让我好好想想……”孙秀刚在鬼门关打了个转,疼得脑袋昏昏沉沉,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恰好这时候大夫赶到,连忙安排下人将孙秀抬到床上,开始给他清洗包扎。

司马伦站在孙秀旁边,看大夫忙得不可开交,急得在一旁直搓手。而被他打了一耳光的世子司马荂,则在刘琨的鼓励下,偷偷踅摸到司马伦身边,硬着头皮道:“父王,请听儿子一句忠言,这个人,我们不能留在府中。”

司马伦蓦地转过身,正看见儿子一双焦灼担忧的眼睛。父子连心,司马伦蓦地意识到儿子已经识破了孙秀的伪装,而儿子真正担忧的,确实是赵王府窝藏朝廷死囚的罪行。有那么一瞬间,司马伦想要向儿子解释孙秀的重要性,若没有孙秀的辅佐,他以后就无法实现登临绝顶的梦想。可是这个梦想太过狂妄,太过骇人听闻,哪怕是自己的儿子,司马伦也不敢和盘托出。

“为了父王的前途,还请忍痛割爱。”司马荂说完,用力瞪了瞪床上疗伤的孙秀,低头退了出去。

“王爷……”见司马伦半晌无语,孙秀知道这个赵王遇事没有主见,偏偏心肠又够冷硬,被世子司马荂这么一撺掇,说不定真会把自己绑了交给朝廷。等到大夫处理完伤口离开,孙秀不顾浑身疼得昏天黑地,用力撑起上半身,朝司马伦道:“王爷,世子言之有理,我确实不能再留在赵王府了。”

“他是我儿子,这个王府还是老子做主!”司马伦撑起王爷的气势,落在孙秀眼中却是色厉内荏。

“刘舆刘琨属于‘二十四友’,一向与潘岳、贾谧交好。他们若是把我的身份透露出去,只怕王爷就再无宁日。”见司马伦果然脸上变色,目光闪躲,孙秀知道自己果然不能将身家性命押在司马伦身上,“所以,我必须另外寻个去处。”

“你要去哪里?”司马伦赶紧道,“有些地方,不是你想去就可以去的。”

“去一个安全的地方,只有那里,才不会受贾谧、潘岳那些人操控。”孙秀看出了司马伦的顾虑,勾唇一笑,“王爷不是刚被封了太子太傅吗,那就安排我进东宫服侍太子吧。”

“你想投靠太子?”司马伦毕竟做惯了上位者,听到孙秀的请求,竟有一种被背叛的愤怒,脸色也阴沉下来。

“不,我只是做王爷的内应。”孙秀继续笑着,眼中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皇后和太子势如水火,我就去给火上浇一瓢油。这火若是不烧起来,王爷又怎么能趁火打劫呢?”

“你说得对!”司马伦大喜过望,连孙秀用出“趁火打劫”这个词也顾不得了,拍着大腿笑道,“若是皇后和太子斗得两败俱伤,就是我们的机会了!你先好好养伤,痊愈之后我就安排你进东宫!”

由于有了太子太傅的头衔,司马伦把孙秀改名换姓推荐给东宫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更何况太子司马遹的美人蒋俊刚生了个儿子,司马遹欣喜之下越发频繁举行祈福法事,对于仙风道骨、术法超群的孙秀欢迎之至。

蒋美人所生之子是太子长子,也就是当今天子司马衷的长孙。为了庆贺这件大喜事,东宫准备了一场隆重的新生儿百日宴,邀请了各宗室贵戚、世家高官,着作郎潘岳、卫尉石崇等人也在受邀之列。

宴会之日,潘岳和石崇是与鲁国公贾谧一起到达东宫的。虽然平素喜欢与太子互争高下,贾谧面子上却做得很足,送了新生的皇长孙一份长长的礼单。眼看太子喜气洋洋的模样,贾谧的神色黯了黯,善于察言观色的石崇便哈哈一笑,在贾谧耳边轻声道:“太子还没有娶太子妃,这个孩子不过是嫔妾生的庶子。主公明年便是弱冠之年,若是看中了哪个名门闺秀,现在便可以张罗求亲了。说不定嫡子还能生在太子前面呢。”

“还是季伦深知我意。”贾谧笑着点了点头,看向石崇和潘岳,“你们也可以帮我参考一下,究竟向哪家小姐求亲比较合适。”

贾谧是皇后贾南风最器重的侄儿,他的婚姻标志着权倾一时的贾氏家族与女方家族的利益合作,自然需要再三斟酌。当下石崇频频点头,满口答应,却发现一旁的潘岳有些走神,不由拉了拉他的衣袖:“安仁,你说呢?”

“不错,无论是太子还是主公,聘娶正妻都是大事。”潘岳连忙附和。然而等贾谧和石崇说笑着往前走去时,潘岳又忍不住朝身后层层叠叠的楼宇中望了望——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有一道视线黏在自己身后,冰冷又锐利,让他脊背暗暗发寒。

等潘岳加快脚步,跟随贾谧和石崇隐入了宴会大厅,一道游廊的转角处才慢慢现出一个身影。那身影清瘦柔韧,带着一分重伤初愈的荏弱,正是齐王司马冏。自从他上次在宗师府受杖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公开露面。然而他不愿面对各位王公大臣半真半假的问候,只是独自待在隐僻之处,哪怕看见潘岳也不愿上前相见。

直到齐王府的侍从前来通禀宴席即将开始,司马冏才深深吸了一口气,硬着头皮走向了大厅。

司马冏只顾着想心事,却没料到就在他偷窥潘岳之际,他身后的一座二层小楼上,也有一双眼睛在冷冷地窥视着他们,深邃的眸子里流动着玩味的光芒。

“禀天师,人来了。”随着一个小童的通禀,那双眼睛终于从司马冏的背影上收了回来。倚坐在窗前的人回过身,露出一张眉目细长的平淡面容——恰正是乔装易容后的金真天师孙秀。

“见过天师,这是我家主人送给天师的一份薄礼。”来人虽然是一副家奴打扮,但举止谈吐却落落大方,显见他的主人非富即贵,来头不小。

孙秀扫了一眼来人送上的礼物,略略点头,淡声道:“你的主人想问什么?”

“主人听说天师法力高强,还帮助太子的蒋美人顺利产子,因此想向天师求教生出儿子的秘方。”来人知道所处隐秘,因此毫不避讳地回答。

孙秀微微笑了笑。他到达东宫后太子宠妾蒋俊早已怀孕,他不过是在蒋俊生产时装模作样设了个香坛而已。想来是自己入东宫的时间外人难以明确,而那个“主人”又求子心切,所以才不顾一切派人前来求助。

“在此之前,你的主人是不是试过了其他生子的方法?”孙秀试探着问。

“不错,主人之前遍寻秘方,却都不奏效,生下来的只是女儿。”来人充满期待地望了望孙秀,“不知天师是否有更好的法子?”

“把你主人的生辰八字给我看看。”孙秀老练地道,“夫妻两人都需要。”

“在这里。”来人早有准备,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递给孙秀。

孙秀接过纸,定睛看了看,便闭起眼睛,两手飞快地掐算了起来。过了好一阵,他猛地全身一震,皱起眉头睁开了眼睛。

“天师算得如何?”来人忐忑地问。

“你的主人命中注定无子。”见来人一副五雷轰顶的模样,孙秀话风一转,“不过若想逆天改命,也不是不可以。就看你的主人有没有这个胆子了。”

“不管什么法子,我家主人都愿意一试!”来人斩钉截铁地回答。

孙秀招了招手,示意来人附耳过来,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

“真……真要如此?”来人越听越大惊失色,结结巴巴地问,“没……没有其他法子吗?”

“没有了。你的主人要不要尝试,让他自己决定吧。”孙秀说完,一副意兴阑珊的模样,挥手让小童送客。

等来人消失在楼梯口,孙秀摸了摸下巴,露出了一个促狭阴冷的笑容。谁会想得到,才刚刚从屠刀下死里逃生的他,很快就要改写这个强大朝廷的命运了。

孙秀没有资格进东宫的筵席,赵王司马伦却兴冲冲地一头栽了进去。他瞪着一双眼睛在人群里东张西望,终于发现了寻找的目标,连忙提着袍角颠颠儿地跑了过去:“安仁,多年不见,今日可见着你了!”

潘岳本正与石崇闲话,一转头乍见司马伦兴奋的表情,不禁大吃一惊。虽然他立刻醒悟如今司马伦不敢做出什么逾矩的行为,但年少时的阴影实在太过强大,哪怕时隔二十多年,司马伦这张脸依然是他噩梦的来源。

“见过赵王。”石崇知道潘岳所虑,向前跨出一步将潘岳半挡在身后,朝司马伦作了一个揖,“不知王爷最近可安好?”

“好。”司马伦敷衍了一下石崇,眼睛却越过石崇的肩膀直勾勾地盯住了潘岳,笑眯眯地道,“多年不见,安仁风采如旧……不不不,是更添风采哈哈哈。”

“鲁国公那边正好召唤安仁,不如就由我陪王爷喝上几杯?”石崇装作无意地又踏出一步,挡住了司马伦的视线。

“鲁国公那边你们天天见面,我可是自打咸宁年间起就没有见过安仁了!”司马伦见潘岳目光闪躲,知道他对自己还存有芥蒂,情急之下连忙道,“我知道安仁对我有些误会,那都是孙秀那个家伙闹出来的!现在孙秀已经不在了,安仁就算看在同朝为官、共襄社稷的份上,也不该对我如此冷淡吧!”

听司马伦的口气带上了怨气,潘岳和石崇对视一眼,也知道明面上绝不能开罪这位太子太傅。于是石崇只好侧让了一步,由着司马伦挤进两人中间,挨着潘岳坐了下来。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司马伦对潘岳嘘寒问暖,打听他这些年来的境况,而潘岳只是礼貌性地回答几句。他心中巴不得快点开筵,这样以司马伦的身份就不可能再和自己坐在一处了。

然而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太子宣布宴席开始。潘岳虽然还在敷衍着司马伦,心里却忍不住琢磨起了这件事,很快就想到了原因——

皇长孙的百日宴,作为祖父祖母的天子司马衷和皇后贾南风,按理是应该有所表示的。最隆重的表示自然是帝后亲自驾临东宫,甚至直接颁布册封为王的诏书,最不济帝后也要派遣有地位的内侍,为皇长孙赐下寓意吉祥的礼物。只有这个过场走完,太子才能宣布正式开宴。

可是直到现在,西宫那边还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若是帝后的使者一直不来,就无异于大庭广众之下打了太子司马遹一个响亮的耳光,那暗流涌动的朝堂,又不知会生出多少波澜。

想到这里,潘岳情不自禁地转头看了一眼堂上的太子。只见他正襟危坐在簟席上,手里握着一只酒杯却不饮下,全身写满的都是焦虑紧张,哪里有半分初为人父的喜气?

见潘岳去看太子,司马伦也忍不住望了过去。他摸了摸肚子,低低嘟哝了一声:“怎么还不开宴,本王都饿了。”

“对了,有一事请教王爷。”潘岳转回头,难得地主动挑起话题。

“你要问什么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司马伦连忙殷勤回答。

“多谢王爷。”潘岳微微一笑,果然问道,“王爷身为太子太傅,肩负教导太子之职。那不知王爷认为,教导太子哪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呢?”

这个问题一出口,直接就把司马伦问得愣住了。他不学无术,贾南风又是故意把他赶到东宫坐冷板凳,哪里知道该怎么教导太子?不过他宁死也不愿在潘岳面前丢脸,面红耳赤了半天,终于迸出一句:“我朝以孝治天下,教导太子孝顺自然是第一位的了!”

“王爷所言极是。”潘岳真诚地点了点头,顿时把司马伦乐得笑开了花。不过他好歹有些自知之明,又想和潘岳套近乎,顿时蛇一样顺杆爬了上来:“我刚刚担任太傅一职,没有什么经验。若是安仁有什么好建议,可一定要告诉我啊。”

“嗯,我送王爷一个建议,不知王爷看不看得上。”潘岳说完,见司马伦频频点头,便俯身凑近司马伦,压低了声音道,“王爷也知道,如今贾氏乃是大晋的中流砥柱。若是太子能娶贾氏女子为太子妃,两家就是亲上加亲,我朝社稷必定稳固无忧了!”

“你让我去跟太子说,让他向贾氏求亲?”司马伦一时还没想清楚,奇怪地问,“那安仁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太子?”

“我官职低微,平素又与东宫无甚往来,哪里比得上王爷和太子的亲近?”潘岳鼓励司马伦道,“若是王爷能玉成此事,无论太子还是贾氏都会感激王爷,何乐而不为呢?”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司马伦脑子转了几转,想不出潘岳这个建议对自己有什么坏处,便又追问了一句,“贾家现在有合适的女儿可以嫁给太子吗?”

“鲁国公的亲妹妹,今年恰是及笄之年。”潘岳胸有成竹地回答。

“好,我考虑考虑,多谢安仁了!”司马伦还想再说,冷不防大门外有人高声叫道,“天子诏书到,请太子接旨!”

一听这封久违的诏书终于到来,太子司马遹松了一口气,连忙率领众宾客出外接旨,并代皇长孙谢过了天子和皇后赏赐的礼物。紧绷的弓弦终于松弛,拖了许久的筵席也终于开始了。

筵席之上尊卑有序,司马伦便不能再腻在潘岳身边。他找到自己的儿子司马荂,将潘岳方才的建议说给他听,司马荂连声称好,怂恿司马伦尽快将这个建议献给太子,争当促进太子和皇后两派和好的功臣。

见儿子给自己吃了定心丸,司马伦终于放下了心,果然在宴会后找个机会将这个建议告诉了太子。太子原本一直为贾南风的态度苦恼,听了这句话顿时如同醍醐灌顶,果真给贾南风写了一封奏表,言辞恳切地向贾谧之妹、贾午之女提亲,想要礼聘她为太子妃。

司马伦办了这件事,心中得意,过几日在东宫见到孙秀时便忍不住提到了这件事。他原本想显摆一下如今潘岳对自己如何眷顾,却不料孙秀听闻之后勃然大怒,虽然碍于司马伦的地位努力压抑怒气,还是忍不住恨道:“王爷,你这下铸成大错了!”

“为什么错了?”司马伦奇道,“若是太子成了贾谧的妹夫,未来的皇后就是贾家女儿,那皇后和太子就成了一家人,从此不用再互相防范,和和睦睦有什么不好?”

“对他们是好,可对我们就不好了!”孙秀见司马伦依然这么糊涂,气得一掌打在树干上,震得满树黄叶纷纷坠落,“王爷你难道忘了自己的志向了吗?一旦贾家和太子联姻,下一代的皇帝就坐稳了,那王爷还有什么机会?”

“啊!”司马伦如梦初醒,一巴掌拍在了自己的额头上,“我怎么没早点来问你呢?我那世子虽然与我父子同心,却不知道我身负天命的事情。”见孙秀只是冷着脸不说话,司马伦急道,“军师,你快想想办法,我这天命不就是靠你来辅佐的么?”

“太子已经上表求亲,他这边已经无可更改。”孙秀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忽然道,“若是贾午不同意将女儿嫁给太子,这事就成不了。毕竟太子这边已经有了宠妾蒋美人,还生下了长子,若是贾午的女儿嫁过来,没准只能顶着个太子妃的头衔守活寡呢。”

“对对对,这是个好理由,贾午肯定对自己女儿宝贝得紧,才舍不得送她到东宫来受委屈。”司马伦鸡啄米一般点着头,“可是派谁去做这个说客呢?”

“有一个人,既与贾午关系亲密,又见不得太子和贾氏联姻各取所需。”孙秀见司马伦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终于给出了答案,“那个人,就是贾午同父异母的姐姐,齐国太妃贾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