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十六章 植物提取

辣椒红色素作为纯天然植物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面包、果、巧克力等食品的染色,某些药物剂型衣的染色,以及口红、胭脂等高档化妆品的染色。

此外,在装修建筑、特定的军事武器等领域也会有所应用。

从工艺而言,华夏的辣椒红色素生产主要以溶剂法萃取为主,丰凯农机研发的这套设备采取的也是溶剂法萃取的工艺。

只是其精制工艺更为的巧妙,并且采用了膜分离技术脱残,使得最终得到的色素质量大幅度提高。

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后,浓缩的暗红色油状液体开始聚集。

技术人员立马用仪器对其进行了检测。

“初步提取的红色素色价达到了150,分离纯化后色价达到了230。”

“溶剂残留也小于50mg/kg,重金属限值、农药残留、辣椒素残留限值和其它各项指标也全部达标。”

关程笑着向余秦伸出了右手,两人紧紧握住。

“恭喜了,余总。设备调试很顺利,生产工艺也没问题,提取的红色素达到了出口的标准,只要完成认证就能随时出口到国外。”

余秦仿佛还在做梦一样。

据他了解的,辣椒红色素的出口价格一般在每吨3万美刀左右,其价值远超过辣椒粗加工制品。

“厂里对生产工艺流程都还不熟悉,还得麻烦你们对厂里的员工进行培训。”

关程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这都是小事。以后余总的担子可还重着呢!”

余秦好奇心被勾起来了,问道:“哦?怎么说?”

“余总,你觉得这套生产线除了能提取色红素外,还能干什么?”

“辣椒碱,辣椒精?”

关程连连笑着说道:“格局小了,格局小了!”

“有传闻说,集团打算以全王公司为跳板,进入植物提取行业。以后不仅是辣椒,红、万寿菊、姜黄、椒、孜然、籽等等提取物都会涉及。

这样也避开了和老干妈、郫县豆瓣等全国各地辣椒制品的竞争。”

余秦面不改色的问道:“生产技术工艺问题解决了?”

关程摇了摇头,道:“哪有那么简单哟,只是辣椒红色素的提取,集团公司就请了不少博士和专家教授加盟。后续其它植物提取的工艺研发就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总部现在有钱,对下属子公司的注资马上就到位了,我们丰凯农机紧跟着就会到西北来建厂。”

“那以后还得多麻烦伱们咯。”

“小事,小事,都是兄弟单位。”

随后的几天里,第二套生产线也很快的安装调试好。

但厂里的老员工却变得有些浮躁,短短一年时间里,厂子连续发生巨大的改变。

原本只是窝在小县城里称王称霸的企业,跃升到了在省里颇有影响力,而现在又扯上了红色素生产。

余秦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暗叹道。

“集团公司实力雄厚,战略规划极具眼光。近年全国辣椒生产都积压的情况下,在精深加工领域突然发力,整个公司的层次感觉都不一样了。”

“现在我们甚至有底气对外宣称全王是高科技公司!”

“公司在极速发展,不愿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员工注定只能被淘汰。”

“集团公司目前只解决了辣椒色素的提取工艺问题,其它植物产品系列的研发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余秦双手紧握成拳,自己可不能被甩下嘉禾集团这条大船!

……

郭阳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评价都是一个吝啬的人。

对衣食住都不是很讲究,唯独喜欢车,但感兴趣也不是大众喜欢的豪车,而是各种粗犷的农业机械。

皮卡、拖拉机、收割机,甚至重卡之类的,才是他的最爱。

但在对农业的投入中,该投入的钱他却从来没有犹豫过。

对他而言,这一世注定不会缺钱。而从农业中取得的成就感更能让他的精神得到满足。

所以他才会说出,“做农业不能以赚钱为目的。”

在知晓陇省今年辣椒很可能滞销后,他没有多想,便决定了要入场承担更多的责任。

利用天禾的物流体系将更多的鲜椒销往外地市场。

但其实这是亏本买卖!

这时候陇省等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后世相比还差的太远,火车班列太过于抢手。

农产品的运输时效性要求又高,损耗也不低。

基本是发一班列蔬菜,天禾就得承担一定的损失。

而除了在冷链物流发力外,郭阳的另一个举措便是辣椒的深加工。

种子商店有一个售后服务功能。

售出的各类种子都能在里找到对应的售后服务,农产品加工只是其中一种。

其实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技术早就有了,种子商店提供的溶剂提取技术也并不怎么高深。

难得是其能实现规模化的工业生产。

郭阳用仅剩的3点自然能量换取了这份生产工艺,然后借助丰凯农机获得集团注资,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的时候夹带了这份私货。

在金融市场大获成功后,嘉禾农业集团对各个子公司都加大了投入。

全王公司也是如此,

而有了充足的资金后,全王公司又一次完成了改制。

首先是名字改了,全王辣椒加工厂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全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紧随其后的是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按计划,第一年的研发经费就达到了上千万元,以后更是会逐年递增。

这也让技术中心吸引到了一大批人才。

先后引进了各大高校的博士生、研究省十数名,同时也吸引了行业内的专家教授加盟。

全王生物在植物天然色素提取生产技术工艺的研发上越走越远。

除了色素提取,辣椒碱和辣椒精的生产工艺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对万寿菊、红等植物提取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

而随着干椒进入采收季,

各地陷入滞销困境的农户们发现全王公司在消化完自有的种植订单后,还在收购其余农户的干辣椒。

只要产品质量达到要求,价格也始终保持在每斤4元以上!

天椒1号种子这时候的优势又一次体现了出来。

品质上,天椒1号得到了收购商的广泛认同,至于产量上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美国红、长线椒等加工品种的干椒亩产量通常在300斤左右,但天椒1号普遍亩产在400斤以上!

在这个产品积压的年份,种植天椒1号的农户竟然罕见的少有人亏钱。

与之相对的,一些小品牌辣椒种子种植户却普遍的陷入了亏损的境地。

同时,南韩世农公司在陇省的辣椒种植基地里。

一袋袋的干辣椒被装上大卡车。

农户从代理商手中领过一踏踏的钞票,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金勇顺站在一旁,眼神里露出丝丝的漠然。

“这些种植户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我们吗?不,他们看中的只不过是我们手中的钞票。”

“如果我们不提高收购价格,来年我们的珍青系列种子市场份额还会降低!”

金勇顺对此是恨得牙牙痒。

全王生物对天椒1号干椒的收购是不遗余力的,迫于压力,很多企业也不敢随意压价。

全王生物的口碑开始在九泉,在甘谷,在兰市,在陇省等地区散发。

农户们感激涕零,种植大户们则是劫后余生的后怕感。

各种新闻媒体,电视采访也没有断过,将嘉禾集团旗下的天禾种业和全王生物轮番夸了个遍。

“陇省甘谷,辣椒红了,日子火了。”

“全王生物研制的辣椒红色素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首条辣椒红色素产品生产线运行顺利。”

“天禾种业‘辣椒红’红翻天!”

媒体的报道一片祥和,似乎辣椒滞销从来没发生过。

但参与推动上马了辣椒种植项目的各地政府却心有余悸,对嘉禾集团的好感迅速上升。

各种可给可不给的政策和扶持项目也快速落地。

甚至有省高官给出评价,

“嘉禾集团,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