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十七章 考察苜禾1号

嘉禾集团并没有刻意宣传,但却用实际行动换来了种植户和属地政府的认同。

社会影响力在一点一点的扩大。

而农业部的高层也注意到了近来嘉禾的动作频频。

先是准确的预测了大豆期货市场上的风云变化,在国内期货市场有迹可循的资金量就超过了6.5亿元。

随后,嘉禾农业集团公司成立。

这6.5亿人民币中,有至少4亿都被投入了其旗下的数个子公司。

先是全资收购了鲁省丰凯农机,西北工厂也已经在选址建立;

又在辣椒深加工领域发力,辣椒工厂摇身一变成了生物科技公司;

原以为面临资金困境的治沙项目会减缓进度,但有了新资金注入,6.3万亩沙漠似乎已经满足不了胃口。

苜禾农牧的退化草地治理也弄得紧紧有条,

但最让农业部感兴趣却是那二十万亩盐碱地治理的成效!

“这小子,还真是能折腾。不过,这是一个有格局的年轻人!”

了解完嘉禾集团的发展轨迹后,剑眉星目的林部长不由感慨了句。

“这下不担心苜禾破产倒闭咯!”

坐在沙发上的张剑君笑着说道:“郭阳鬼精着呢,我在汉诺威农机展上时,就被他盯上了。”

“嗯?”

张剑君没好气的说道:“这小子早早的就盯上了农机购置补贴,嘉禾才收购了丰凯农机,他就来问我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什么时候出,有哪些品类,说是要搞研发!”

“这是好事啊,政策本来就计划今年出,提前告诉他也无妨。”

“我让他自己想去,别拿这点屁事来烦我。”

“哈哈哈……”

林部长笑了会儿,才正色道:

“苜禾农牧的盐碱地治理搞得怎么样了?他的超级紫苜蓿真能抑制盐碱?”

“林部,这我还真不清楚,我让畜牧业司的人过来一趟。”

“行。”

张剑君打了个电话,讲明了缘由,没过多久,畜牧业司的陈司长就到了。

意外的是,华夏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的苏国洲教授也跟了过来。

“苏教授也来了啊?”

陈司长笑着说道:“苏教授培育的华苜1号通过了生产试验,在滨海盐碱地上长势良好,目前在考虑推广。”

陈部长面带微笑的说道:“恭喜了啊,苏教授。”

苏国洲也笑着回应,但笑得很勉强。

在和陈司长汇报这事时,刚好听到了林部长在打听陇省盐碱地治理的情况。

想到那个大言不惭的年轻人口中的超级紫苜蓿,苏国洲就感觉心里扎了根刺。

然后就跟着一起过来了。

林部长可不管你苏教授怎么想,对他来说,超级紫苜蓿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才是他最感兴趣的。

今年的大豆风波给部里提了个醒。

如果国际粮商对主粮下手该怎么办?

如果美利坚挥舞起粮食的武器,国内要怎么应对?

只能囤粮,囤粮,再囤粮,囤到让人摸不清底细!

历史上华夏也是这么做的,

当国际基金再次来势汹汹,想对华夏主粮下手时,却被国储粮那深不见底的粮食储备击溃了!

然而,这些都是被动的做法。

扩大可用耕地面积,这才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最根本保障!

林部长接着问道:“老陈,陇省盐碱地改良现状怎么样了,他们的牧草品种能不能抑制盐碱?”

畜牧业司的陈司长在脑海中整理了会思绪。

“苜禾农牧这两年在维持投入,绿肥还田,牧草加工工艺研发,近一年更是申请了多项专利。

尤其是牧草压缩技术实现了突破,草捆的运输成本至少降低了50%!”

林部长默默的点头,嘉禾集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陈司长见状继续说道:“据说盐碱地的改良情况也很好,但苜禾1号的耐盐碱程度还没有具体的评价。”

苏国洲这时候再也忍不住了,情绪激动。

“林部,苜蓿草确实能耐盐碱,但要想抑制地下盐碱的上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谓的超级紫苜蓿根本就是不可能存在的品种!”

“苜禾农牧的苜蓿种子肯定夸大了!”

林部长目光平淡如水,让人看不出他的具体想法,片刻后,才说道:“这事挺重要的,还是需要亲自取验证一下。”

“这样吧,让规划设计院派人再去一趟陇省,收了别人那么多设计费,该有的服务还是要做到位。”

“那行,我沟通一下。”

这时苏国洲也忍不住说道:“我跟着去趟陇省吧,华苜1号后序品种的开发也会把西北地区考虑进去。”

林部长点头同意,苏国洲和苜禾处处不对付。

如果苜禾1号能得到他的认同,全国大范围推广的时机就成熟了!

苏国洲的心思也不言而喻,就是想亲自去看下。

团队几十年辛苦培育出来的华苜1号,按理来说在国内应该是天板级别的品种了。

耐盐碱方面更是在滨海盐碱地上经过了三四十年的考验。

可就算这样,也很难说能改良重度盐碱地。

苜禾肯定有虚假宣传的成份!

如果可能的话,他定要揭下苜禾虚假的面纱!

很快,畜牧司就派出了以苏国洲为代表的专家技术小组前往陇省,同行的还有规划设计院的周博士等人。

陇省这边也很重视。

省市县都派出了农业口的相关人员陪同,同时也派出了国内另一位牧草领域的权威翁立新教授作陪。

翁立新已经被郭阳聘请为苜禾农牧的首席技术顾问。

在牧草领域,翁立新和苏国洲两人就是国内的顶级专家。

一人就职于华夏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培育出了以华苜系列为代表的牧草品种。

而翁立新则是在高校,陇苜系列苜蓿品种在西北地区的推广面积超过千万亩。

随着国家对牧草行业的重视,未来两人都有希望竞争院士!

两人一见面,

苏国洲就不掩饰的说道:“苜禾1号是你审定的品种,没给你学生开后门吧!”

“等伱亲自看了你就知道了。”

翁立新笑了笑,也不恼,更不想做无意义的争执。

搞科研的人都很纯粹,用技术和事实说话。

苜禾1号只会让所有牧草育种家们哑口无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