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一百二十七章 琐事

瞿阳笑道:“我已经给时杰说了,他现在在和那边沟通。”

种子公司联系瞿阳也是因为天玉1号在鲁省的名声大,瞿阳在外也是一方大佬,但具体的事还是要苜禾来做。

又等了一会儿,让宁小婧通知的严群也到了。

瞿阳管市场和渠道,严群管生产和内控,两人下面都管有数个分公司和工厂,是天禾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人围绕着未来的经营战略讨论了起来。

主要是国内粮食和蔬菜种业的形势,以及来自外部的威胁。

定下了明年的战略和初步目标:扩展国内基本盘,同时走向世界。

外资能进入国内市场,国内企业自然也能走出去,事实上,国内也有出口的蔬菜种子。

但多是和外企的联合制种或外繁种子,价格低,比如沙洲种业就有大量为南韩和荷兰代繁种子的业务。

天玉1号的热销是确定了的,需要做好的就是打假和做好服务。

辣甜椒种子也推出了两年时间了,市场接受度已经提高到了很高的程度,市场份额也要拿起来。

加工厂也需要在九泉新建,增加10条以上的种子加工生产线,同时在沿海等地也需要布局种子工厂。

其实今年花菜、菜心、胡萝卜、番茄种子的产量今年也不少,但问题同样出在工厂产能上,最终导致错失了很多市场。

另外,天豆1号种子生产工作也是重中之中。

借助这两年的示范实验取得的成就,以及今年和九三粮油的合作,争取纳入耐盐碱植物良种补贴的范围。

天豆1号会成为2007年天禾业绩的主要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天禾在琼省南繁的育种基地虽然很简陋,但也建立起来了,未来还将持续扩建。

天稻22、天薯21和天棉20从培育出来后,就已经到南繁进行加代繁殖。

加代繁殖其实是作物育种的技术,不过天禾粗暴的用作了扩繁。

虽然存在面积小等种种问题,但能加快扩繁速度也是好的。

郭阳的思维很跳脱,基本上是想到哪说到哪,因为他对未来种业的记忆就是较为散乱的。

还好瞿阳和严群已经习惯了老板的这种方式,虽然很怪,但每次事实都证明老板选的方向是正确的。

他们只是在这个方向上去细化,去执行,就能取得成绩。

两人在笔记本上认真的记着。

说了一大通,看两人专注的记笔记,郭阳则开始泡起了茶,来自闽省的正山小种,带点焦香味,冬天就适合喝点红茶。

现在他的办公室也五脏俱全,各种茶具、绿植都配齐了。

歇了会儿后,郭阳说道:“最好的扩张办法还是加快并购的速度,如果发现合适的标的及时和战投部沟通。”

严群说道:“收购确实能提高产能,但小厂加工技术落后,蔬菜种子包衣、包膜和丸粒化处理大都没有。”

包衣包膜对蔬菜种子保护作用,可以提高发芽率,免受杂菌感染等。

郭阳说:“没事,收购的目的,一是扩充种质资源,二是囊括人才。”

“资金问题上我会尽快协调,刚好苜禾1号种子可以正常销售了。”

瞿阳心中一动,“种业峰会后,各大种企在打假上的动作不少。严总,制种基地的价格也提起来了吧?”

严群沉默了片刻。

恶意提价的行为他不太认同,农户看似获利了,但这并不能长久。天禾自建基地的规划可是从未停下来过。

“提起来了。”

“现在整个市场很癫狂,最好的地被天禾拿下来,其余的农户也在吵着闹着要涨价,还没个结果。”

郭阳挑了挑眉,既定的战略肯定不能轻易更改,否则管理只会更乱。

“先别管,让他们狗咬狗。”

顿了顿,郭阳又对看向瞿阳,“玉米种子业务你下面有合适的人选没?能挑大梁的那种?”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老板想动管理结构了,瞿阳感觉他要往上升了。

“有。”

“好,这两天带来看看。”

郭阳笑看着两员大将,“今年给你们多发年终奖,年后也会出一份利润分红的方案。”

天禾今年的业绩很火,离不开这两人的支持。

瞿阳和严群也觉得老板画的饼很舒坦。天禾现在是国内最火的种子公司,利润也是最惊人的。

能参与利润分红,对两人也是一份不小的诱惑。

门外,谢时杰已经在门前晃悠了好几次。

但见三人聊得起劲,也不好进去打扰,所幸凑到了宁小婧的面前。

“宁姐,里面谈多久了。”

宁小婧抬头,谢时杰眼睛还看着董事长办公室,确认了下时间。

“快两小时了吧,真能聊!”

“可能是年底了吧。”

谢时杰好奇的问道:“宁姐,元旦要回京城吗?”

“回啊。”

“你说你一个人跑到西北来上班,家里人也不担心你?”

宁小婧也不理他,也站起了身,“瞎打听,人出来了,快找你的老板去。”

谢时杰扭头看去,只见瞿阳和严群一前一后的走了出来,两人都带着笔记本,脸上还挺亢奋的。

他走上前去,“完了?”

瞿阳拍了拍他肩膀,“明年老哥俩就靠苜禾支援弹药了,加油干!”

谢时杰被搞得有点莫名其妙的走了进去,宁小婧也进来给两人倒好了茶水。

“老板,东营几个农业大县都打来电话咨询苜禾1号种子,主要问题是在付款上。”

谢时杰脸上的兴奋溢于言表。

苜禾1号种子的定价是根据盐碱地的需求定的,起价就是500元每斤。

至于非盐碱地,农业部要求的是定价不能低于1000元/斤。

低了,良田上就没人种粮食了,要说狠,还得是国家的调控。

从美利坚进口的牧草种子价格也就在200元每斤左右,苜禾1号是其2.5-5倍。

如果是用作科研,少量的种子,这个价格也还能接受。

用作大田生产,每亩的种子成本起步就是1250元,一般的农户和企业很难承受这么大的资金压力。

东营的盐碱化程度很严重,自身也联合科研机构做了很多的研究。

在盐碱地治理领域,无论是洗盐灌盐等工程技术,还是耐盐碱作物的培育上,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但面对盐碱地这一世界性难题,其投入与收获的性价比很低。

改良好的盐碱地更是时常反复。

也因此,当地更清楚苜禾1号的可贵,尤其是那10万亩有机大豆基地,其上面蓬勃生长的苜蓿给当地人留下了极大的震撼。

再加上苜禾牧草高收入带来的诱惑,还有各种政策性的补贴分摊成本,齐鲁汉子自然是敢冲在前列。

在东营,以流转1000亩盐碱地为例,流转荒地开荒种植的亩成本约1500元。

补贴也能大致推算。

国家农田工程补助100元,省市给150元,流转补贴100元。

再加上良种、农机、牧草等,综合下来前三年每年每亩能拿到500元。

牧草亩收益以国内价格算,苜禾1号每亩产2.5吨,至少也是3500元左右的收入。

第一年就算产量稍微低点,也大概率能实现正收益。

以后牧草过剩了,改良后的土地也能种花生、玉米、大豆等等。

反应快的,早就做准备了。

听谢时杰说了一阵,郭阳也弄明白了当地的诉求。

政府补贴要项目实施验收后才能拿到,前期每亩需投入2750元,成本太高,农户承受不了。

据说当地有位48岁的种粮大户高瑞霞,是天玉1号的忠实客户,同时也见证了天豆1号改良盐碱地的神奇。

原本想开荒种天玉1号,但天豆1号种子紧张,随后又看到了更神奇的苜禾1号。

因为家里有亲戚是公务员,就让其帮忙盯着。

政策公示后,高瑞霞就第一时间找上了村委和农业局土流中心。

“河滩上没人种的盐碱荒地,我要流转1000亩!”

农业局也惊讶于高瑞霞消息之流通,当即就开始梳理流程,同时也帮忙联系种子。

但得知价格后,却傻了眼,这是想抢钱?

郭阳理了理思绪,政策刚出来肯定会遇到问题,所以还是解读的不够深。

“金融机构的贷款呢?”

“农业局这会儿也不知道怎么办理。”

郭阳哭笑不得,对于农业贷款,银行永远是想避而不见的。

而且来得太快了。

早上才出文件,下午这个高瑞霞就要流转土地买种子。

鲁省被称为考公大省也不是没道理的。

沉吟片刻,郭阳说道:“还是要先对政策进行细致解读,地方上也需要时间消化后,才能和银行等单位沟通。”

“现在重点是保障种子生产,和地方种子公司保持沟通,以及借用天禾的运输渠道。”

等谢时杰去忙后,郭阳先是给耕保中心总农艺师庄宜辉去了电话。

寻求专家进行培训和政策解读。

苜禾是关键的种子提供商,种子的顺利销售也关系到盐碱地改良的成败。

庄宜辉自然是答应下来,同时又提了下沙改土的项目合作。

郭阳哪管得了那么多,连连应是。

又从大学生实习名单中,挑了个家庭条件贫困,学习成绩优良的出来。

“幸运儿杨恒,从今往后你就是苜禾的项目专员,先练手吧。”

确定了人选后,又把沙改土和带实习生的任务都甩给了宁小婧。

郭阳这才算是有间隙歇会儿。

累是肯定的,整个人却又保持在一种亢奋的状态。

即使问题多多,但一件又一件事情的处理,解决问题后也能为他带来愉悦的畅快感。

前世就是个普通农场主,最多也就管个两千亩地,哪有现在这样的体验。

随手一个签字,就能影响到几千上万人。

郭阳感觉他可能有受虐倾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