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百一十四章 高原夏菜;无人机直播

郭阳说的自然是种子商店培育的肉苁蓉种子。

那应该才是真的好东西,就是等待的时间有点漫长。

这天傍晚,郭阳和瞿阳两人沟通了许久,瞿阳才从国外回来,在国外的种子业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种子保护政策,当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也更严格。

但天禾的驻点算是埋出去了。

两人也交流了国内种业的变化,玉米种业上,今年依然是天玉1号的强势期,不过也涌现出了一些对手。

隆平高科和利马格兰合作的利合16;北大荒垦丰和德国kws合作的德美亚1号;登海也推出了仿制天玉1号的登海10号;其余公司也有一些仿制品。

总的来说,都在推陈出新。

加上一些噱头,以及保持品种多样性的宣传,几家公司也陆续占领了一些市场份额。

不过对天玉1号的影响不大。

并且毕强带领天禾科学院的研究员,不论寒暑,风里来,雨里去,深入田间地头观察、记录、分析。

手里掌握了大量天玉1号的育种数据,也将陆续推出‘仿制品’。

仿制品种要么地域性更强,要么就在某些方面更有耐受性。

同时天禾的青贮玉米品种天玉8号今年也正式推向了市场。

这个品种在天禾内部备受看好。

在测试中,天玉8号表现优异:产量高、粗蛋白含量高,更重要的是耐干旱。

西北大多数地区都干旱少雨,大片的耕地很难孕育出富庶。

这种干旱的土地,过去种小麦、玉米、洋芋,每亩地收入也就三四百元,要是除去投入的劳力成本,一年等于白干了。

又耐干旱又高产优质的品种越多,越能找回农民对耕地的信心。

瞿阳说道:“听下面人说,今年大多数玉米种子公司都不好过,价格一跌再跌。”

有天玉1号这么强势的品种,其它公司能好过就怪了。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法则。”郭阳将最后一点蜂蜜水一饮而尽,“天禾的夙愿就是让每粒种子都发芽。”

“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斛粮。没有种子,就没有农业,没有高科技含量的种子,就没有高效农业。”

“走吧,吃饭,我看食堂的大师傅老刘都来这边看好几次了。”

“哈哈哈,哪有老板天天吃食堂的。但还别说,出国了才知道,还是天天吃食堂舒坦啊!”

两人一起穿过草坪上的小石板路,各种朵和绿植争相斗艳,有浅蓝色的蓝雪,也有含苞待放的绣球。

食堂饭菜也越来越丰富,蔬菜、肉类琳琅满目,郭阳只打了些清淡的蔬菜。

吃完饭后,郭阳两人在院子里的桌子上坐了下来。

瞿阳叹道:“食堂食材种类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蔬菜,换着样来。”

“天禾的蔬菜业务去年也发展得很快。”

“确实,这两年高原夏菜扩张的很快,田间地头,一片连着一片,连山沟川间都是一座座温室大棚,满山遍野都种的是蔬菜,有些人家把蔬菜都种植到了‘滚牛洼’式的山地上。”

郭阳也笑道:“粮转菜,露转棚,农转牧,民转工,批量化、品种多、质量好,效益不错。”

“谁总结的啊?”

“就不能是我总结的?”

瞿阳一副我不信的模样,郭阳没好气的说道:“还能有谁,杨恒呗!”

“我就说这小子是写项目材料的一把好手,这满嘴顺口溜,是要考研啊!”

“哈哈哈,还有呢,‘输出一人,养活一家;输出二人,致富一家’,不得不说,杨恒这个项目申报小组,目前搞得还真有点那种味道了。”

“人才啊!”

就在今年,甘肃地区正式发文要大力推广高原夏菜的发展。

天禾旗下的蔬菜公司也接了个较大的蔬菜项目,涉及仓储物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

这個项目任务自然交到了杨恒的项目小组上,郭阳抽查项目组工作时,刚好看到了这份申报材料。

只能说杨恒有两把刷子。

写的材料,基本上都通俗易懂,有些句子看一两遍就记住了。

郭阳说道:“材料写得好只是一方面,更难得的是其在文字中透露出来的大局观。”

“申报书我详细看了,本来嘛,高原夏菜靠着地理气候条件,远销东南沿海20多个大中城市。同时也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价格优势,其中有10%的蔬菜都出口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但是现在政府一大力推广,农民一见着好处,也纷纷种蔬菜,未来一两年销售压力很大,就要更多的考虑出口市场了。”

“然而,出口国外,国内蔬菜相比东南亚地区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小,那就只能从品质上入手。”

“只是国内农产品的国际声誉并不是很好。”

加入世贸组织,对国内冲击最大的就是农产品领域,大蒜、生姜、蔬菜、茶叶、水果、蜂蜜……

与此同时,国外还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检测标准,强化了绿色壁垒。

即使高原夏菜的名气大,品质在国内也是前列,但绿色壁垒依然是一道坎。

整个甘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10.17万公顷,仅占蔬菜的10.5%。

以兰州为例,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蔬菜仅30万吨,不到全省蔬菜的5%,仅占兰州外调蔬菜的三分之一。

就这,兰州高原夏菜也多次在农业部的蔬菜检测中排名第一。

郭阳一点一点的回忆着杨恒等人撰写的项目申报书,其中有很多内容都值得思考。

杨恒的目标锁定了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等措施。

有机肥嘉禾不缺,河西牧业每年产生那么多牛粪,除了草原回收,大部分都加工成了有机肥和微生物肥。

全王也有了生物农药。

但基地土壤和周边生态环境有转换期,国内规定是2~3年,以高原夏菜区的情况,转换期是3年。

如何说服和监管基地千家万户的农民,坚持常年不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听了一阵,瞿阳也算是听明白了,说道:“老板放心,这事我来跟。”

“本来也该你来跟。”郭阳笑道:“但不能因为项目补贴只有3万亩,天禾就做3万亩。”

“面积做大啊?”

“嗯,3万亩太小气。”

“龟龟……”

“青禾都有两百万亩,天禾不得加把劲?以后减少农残,也是嘉禾的一项重点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嘛。”

郭阳愣了愣,也不知这样的做法,会不会让种子商店自然能量的积累速度加快。

应该不会吧!

这只是减少了伤害,并没有涉及到环境修复。

瞿阳回来后,郭阳抽了一天时间和其去看了看今年的制种基地情况。

尤其是金塔的20万亩土地,第一批苜禾1号在这里生长了4~5年,已然完成了他的使命。

土壤也变得松软、深层、富含有机质,完全就是一片良田沃土。

玉米苗也冲出了地面,整齐划一,青葱翠绿,几乎看不到缺苗。

“难以想象今年这里的玉米产量得有多高!”瞿阳赞道。

“3000斤以上是稳了,就看有没有机会冲击4000斤,制种玉米能达到这个产量,这片土地真的价值不菲。”

“快赶得上普通制种户的两倍了。”

这地确实是好,更难得的是5年前,这里还是白的一片盐碱地。

而现在是膏腴之地。

说实在的,苜禾有太多的人舍不得这块地了。

这里是最初奋斗的地方,紫苜蓿也给公司创造了足够多的财富,而且再维持几年也不成问题。

怎么就要轮作了呢?

郭阳也理解这种反对的声音,但良田就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苜禾1号在贫瘠的盐碱地上也能产出优质牧草,又何必浪费良田?

轮作是必然之举。

玉米、蔬菜、、卉、小麦……天禾的制种基地,两人都走马观的看了一遍。

天禾的运作体制已经比较完善,等天禾种业科学研大量出成果后,闭环就彻底形成了。

郭阳暂时也不操心利用种子商店育种。

还是攒攒能量,去国外搞搞事情,等国内这批种子消化得差不多,再来一波大的。

忙了一天回到家,郭阳才想起答应众人的肉苁蓉还忘了准备。

如果真忘了,还不得被埋汰成什么样。

为了众人的家庭和谐幸福,郭阳只好又联系了下庄正,顺手又点开了开心农场的页面。

等安排妥当后,才发现农场的聊天页面又积攒了一些消息。

都是徐小雪发来的。

郭阳只好一一回复。

“哟,郭老板这个大忙人,难得又玩游戏了,这么些天,你的菜都被偷完了,宠物也要饿死了。”

“哈哈哈,你这等级够高的哈,树也栽了不少,这环保卫士的称号给你是一点也不亏,有机会再多给我们写几篇报道叻!”

“应该够了吧,前些天可说了不少天禾的坏话,也唱衰了粮食产量,领导都让我们适可而止,不要太过分。”

“谢谢哈。”

“就这?”

“那请你吃饭?”

京城的一间卧室里,徐小雪看着郭大忙人的回复,不自觉的笑了笑。

“部里想出一篇关于种业的报道,总结一下种业发展的成果,想用嘉禾来当主角。”

“……”

“知道你想低调,不会涉及到个人,只谈企业,名字都想了:《风雨峥嵘,铸就种业航空母舰》。”

“……”

“郭老板,你有偷我菜的功夫,就不能回复一个好啊,还是说要请领导给你打招呼啊?”

“不是,伱这题目是不是太夸张了点,种业航空母舰?这太招仇恨了。”

“响应政策啊!国家种子工程项目推出来那么多年了,总得有点重磅成果吧!”

“不是,农业部想做种业专题报道,和《种子周刊》有啥关系啊?”

郭阳可不想被人盯上,一边垦地播种浇水,一边思考该如何应对。

“都是一个系统呀!”

“噢,还有丰凯的植保无人机,在沙海里运输麦草秸秆、飞播造林,也大出了一番风头。”

郭阳打算装死,不再理她,顺便也看了看丰凯的植保无人机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两天听人说了不少次了。

结果随便一搜,就弹出了相关的图文,甚至还有视频。

随便点开一个关于开心农场公益林栽树的视频。

画面相对粗糙,但不影响观看。

从高空俯瞰,草方格已经遍布裸露沙地。

工人用带螺旋钻的打孔杆插入沙地,10多秒便打好一个孔,再顺势插入沙柳条、夯实沙土;

大型运输无人机来回穿梭,一批批沙障制作材料被运往大沙远沙地带;

播撒无人机也翻过一座座沙丘,将耐旱的霸王草、白沙蒿等草种撒向大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极度干旱地区飞播造林的技术模式;

人与沙的鏖战,黄与绿的交锋,在这一刻防沙治沙展现出满满的科技感。

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逐渐告别过去“人海战术”、肩扛手抬的治沙方式,治沙效率大大提升。

沙漠里应该是什么样子?寸草不生,风起沙扬,鸟兽无踪,抑或是经过治理后绿浪滚滚?

只见梭梭根部,有地面被顶起裂缝,瞅准位置,几铁锹铲下去,松软的沙土中便出现一窝乳白色的肉苁蓉。

沙海农牧扎根沙漠,建起一片片绿洲,更是建成中药材肉苁蓉荒漠化治理沙产业示范基地,苁蓉切片、苁蓉茶、苁蓉酒等多种产品销往全国,每亩效益可达3000元。

沙漠披绿,不是沙海人理想的全部。

沙地是个聚宝盆,科技支撑、人沙共舞、点沙成金,是着眼长远的考量。

这样的图文和视频还有很多,想来电视上也不会缺乏这样的报道,引起了一片片热议。

开心农场是真的在种树!

这不仅是一个农场游戏,还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但最让人惊叹的还是无人机转运稻草的画面,这在老一辈人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场景。

“以前沙丘太大,卡车上不去,都是肩挑背杠,忙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不说,效率还低。”

“那时候连卡车都少啊!”

“高科技效率太高了。”

“这无人机够牛,没想到机械化造林的年代这么快就来了。”

无人机参与治沙在各地都引起了反响,内蒙、宁夏、南北疆,各地的治沙队伍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无人机的好处肉眼可见,节省了人力,效率也更高,科技感满满啊!

社会上也不缺少赞扬的声音,看了一会儿,郭阳也感觉热血澎湃。

不过也有点问题,开心农场的公益林和沙海的梭梭林并没有区分开来。公益林除了必要的管护,是不会人工种肉苁蓉的。

这时的收益也远没有每亩3000元,不过这些都无伤大雅。

就这样上网冲浪了一个多小时,郭阳才看了看徐小雪发来的消息。

一连串的问号。

郭阳都想象得到那种场景,随后又想起徐小雪去年说的,“让种田这件事,在西北变得浪漫。”

西北的大多夏秋季才是盛开期,不过西南的稻田绣球倒是开了。

要不要让她去看看?

郭阳只犹豫了一瞬,就放弃了这个想法,麻烦!

等以后真出轰动效果了,在行业里当记者的徐小雪想不知道都难。

现在就当没这回事。

准备准备,该去四川了。

……

5月下旬的内蒙气温逐渐回升。

汽车在仅有的一条公路上行驶着,两边划过的是一望无际的褐黄色沙丘,仅有孤单的电线杆子陪伴着它。

一丛丛的沙蒿草、柽柳、绵刺、柠条、毛头刺、沙拐枣、沙冬青绽放出了绿意。

车上,汉和航空的总经理熊少丰看着窗外的风景喃喃说道。

“丰凯的无人机真有那么牛吗?听说他们的植保无人机也要商用了。”

“新闻都已经铺天盖地的报道了,想来没有假,但不亲自看一眼,总感觉还不现实。”

说话的是南京农机化所的易教授,大老远的来阿拉善,就为了亲身考察一下丰凯的无人机。

实在是难以置信,难以接受。

他们这头才开展植保无人机的研发不到半年,人家就直接拿出了成品的植保无人机。

失了先机啊!

“丰凯能做,农机所也能做。”小年轻段谦仍不服输的说道,“多旋翼无人机,想想也难以成为主流。”

熊少丰和易教授没说话。

黄色的土,黄色的山,在飞沙中翻卷着。

等到了沙漠深处,见着了种好的梭梭林,几人也大感震撼。

熊少丰说道:“谁能想到,丰凯最初的无人机竟然是用来运送麦草呢,别的不说,这还真是一项丰功伟绩。”

段谦也笑道:“说起来,我在开心农场也积累了几棵树,看着这梭梭树成活了,还挺有成就感。”

到了地点,易教授打了通电话,等了一会儿,就有两个黑面汉子挥了挥手。

那晒得是真的黑,黑得像是煤炭,皮肤也干巴巴的。

戴着草帽的陆汉斌走了过来,“是易教授吧,我们这里条件简陋,就只能在这里试一试机了。

如果有机会,农机化所更想接触到丰凯的植保无人机,但一来还没正式对外销售,想买也没渠道,二来预售价15万元以上,太贵,还是先看看成品在说。

“挺好,挺好,向你们致敬。”

寒暄了几句,几人也不墨迹,沙海的无人机操作员向几人讲解了一番。

然后就开始了操作,只见无人机扇叶转动,起飞,工人用绳索将麦草绑好,再度升空,向远处的沙丘飞去。

易教授、熊少丰、段谦三人就这么愣愣的看着。

“还真行。”

“多旋翼啊!看起来怎么就这么轻松呢?”

负责绑草捆的工人听了,笑道:“轻松好啊,不用人去背了。”

三人就这么在沙漠里耗了一天,各种试飞、拍照、记录,仿若丰凯的工作人员一样。

测试的越久,三人心中的惊讶难以复加。

晚上一番应酬回到酒店后,易教授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太稳了!动力系统、飞控系统都很稳,在空中几乎不会摇摇晃晃,这是一款成熟的多旋翼无人机!”

“丰凯植保无人机还没正式销售,是不是还缺乏无人机喷洒和控制装置?”

“我们要不要也做多旋翼无人机?”

“没必要,这是烧电的玩意,干不了重活,耐力不行,航程短。”段谦说道。

“别想那些了。”

易教授叹了叹气,2006年,南京农机化所邀请雅马哈举行了中日南京航空植保研讨会。

2007年,农机化所和汉和航空就开始了无人机产业化探索。

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一开始路线就不一样,我们学的是雅马哈的直升无人机,而丰凯是多轴无人机。”

“要学丰凯,就意味着很多东西都要推倒重来。”

“就是,我国和岛国情况相似,都大面积种植水稻,雅马哈已经证明了直升无人机才是正道。”

“电动无人机缺点太明显了,只能小规模使用,大规模还是要燃油机。”

“再等等看吧。”

“也不知嘉禾会率先在哪里正式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

“南方吧,应该是冲着水稻田去的。”

农机化所一边等待,一边也向雅马哈发去了咨询。

得知雅马哈没有多轴无人机的研发计划,并且也不看好多轴植保无人机的前景,直言燃油机才是王道。

熊少丰和段谦又有了信心。

易教授心中也犹豫了。

丰凯的植保无人机的研发路线与主流不同,那是不是真还有缺陷,不然为什么一拖再拖?

毕竟是雅马哈啊!

从1989年就开始销售直升无人机,如今的植保无人机rmax有近30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改进,是全球行业的标杆。

岛国也是无人机飞防最成熟的国家,现目前在田间作业的无人机就有3000多架,飞手14000多人。

无论怎么比,雅马哈的直升无人机都占据了绝对的技术优势。

而在岛国,雅马哈的团队听到华夏要搞多旋翼无人植保机,完全就当成了是个笑话,成为了业内的谈资。

多旋翼?电动?

你说的怕不是航模!——

柑橘是我国南方的支柱产业之一,但自从其它水果品种发展起来之后,就陷入了颓势。

不过也和品种结构调整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而郭阳培育的品种就是杂柑中的一种。

如果要类比的话,用爱媛38来对比可能要比较合适,在浙江地区也称之为‘红美人’。

不过郭阳利用种子商店培育的品种商品性还要好一些,抗逆性也更强,同时成熟时间还要提前半个多月,最适采收期提前到了10月。

但口感这事儿是因人而异的,具体怎么样,还要种出来才知道。

就拿象山红美人来说,从2001年引入国内,2008年才在大棚里试种成功,但2013年才建立起第一个30亩的规模化基地。

其它的柑橘品种也都还没火起来。

不过嘉禾做柑橘园只是为了保证嘉禾超市的果品供应,并不会大肆去发展。

相反,郭阳更钟意的是柑橘苗圃的发展。

如今,国内的柑橘种植面积还只有1950万亩,但等到郭阳穿越前,种植面积已经飙升到了4500万亩。

两千多万亩的面积增长,那该需要多少苗木?

5月24日,飞机在蓉城双流机场降落。

这次出来,郭阳带的是上一任司机老宋,两人出了机场,就见到了那道熟悉的身影。

依然很瘦,但精气神却很足的张伟在几十米开外不停地挥手。

张伟主动请缨要来接的,郭阳也就没找其它人。

郭阳走上前去,“走,去看看张总的合作社。”

“好。”

张伟带头向停车场走去,开的是一辆本田雅阁。

“可以啊,这车。”郭阳说道,同时也有点不解,按理说这时候张伟不应该买车。

张伟笑着解释道:“我哪敢买这车,这是我找村里人借的,现在我就买了个长安之星开着,还是二手的。”

“哈哈哈,慢慢来,总有好起来的那天。”

一路闲聊。

张伟回来的这半年也过得很充实,找地、租地、整田,一共一千亩的土地4月底就直播完成了大半。

郭阳不禁诧异的问道:“你还真敢让丰凯的人用你的田做实验啊,就不怕有什么闪失?”

“嗨,主要是没办法了。”

张伟一边开车,一边说道:“3月底育的秧苗数量不够,还没管理好,只能用无人机直播试试,死马当活马医呗!”

“直播时间是4月底,而插秧时间是5月中旬,要是出苗效果不好,就只能再到周边看哪家有多的秧苗,钱买,但要是出苗效果好,那就省了一大笔钱。”

“最主要的是丰凯是免费用无人机给我播种啊!”

“那效果到底好不好?”

“等下到了就知道了。”

水稻直播技术这个时期还是新鲜玩意,更何况是无人机直播,需要提前催芽,水田的平整度和水量也有要求。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不过张伟是第一次搞合作社,经验和技术上差了些,育秧环节就出了问题。

就这样,还敢试验无人机直播,只能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丰凯农机也是,胆子忒大了点。

产品发布会都还没开呢,只是试验机就敢这样搞。

抱着好奇的心思,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张伟承包的稻田,只是地点不对劲啊!

“嗯?你老家不是在德阳吗?”

“那边出了点差错,就换到郫县这边来了,这里也更靠近成都,搞稻田绣球的农旅模式更合适些,政策支持也更多。”

“地方关系呢?”

“我外公是这边村书记。”

“那没事了。”

郭阳透过车窗观察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田埂上间距相同的一株株绣球,不过可能是时间太短,绣球不够大,看起来不够气派。

还好没让徐小雪来,就这?种田有啥好浪漫的。

不过水稻直播的效果倒是有点出乎郭阳的预料,虽然看起来杂乱无章,没有另一半插秧的稻田整齐,也没那么粗壮。

但出苗数量是肯定够了,稻苗也健康,产量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从目前看,水稻直播模式是成功了的。

“封闭除草剂打了没?”

“打了,也是无人机打的。”

“你就真一点也不怕出事啊!”

“免费啊。”

“植保无人机还在试机阶段,稍不注意就是大面积减产。”

“能省钱就行。”张伟理所当然的说道:“我现在是负债累累,有一点机会都得抓住,而且和关程打了几年交道,他能拿出来试验的东西,都是有谱的。”

张伟说他负债累累,郭阳是信的,也慢慢的琢磨出了这小子的逻辑。

1000亩稻田,还有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投资,这没有个一两百万的投资是拿不下来的。

种粮食本来就不赚钱,赚的是补贴,而现在补贴又不高,如果真按部就班的去育秧、插秧,以张伟现在的经验和能力大概率是要亏的。

那还不如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博对了。

不仅省了育秧、插秧的机器人工,还省了稻田打药的人工,无人机植保还是免费服务。

这直接省了一半的成本。

即使哪个环节出了错,稻谷减产,这小子也是赚钱的。

郭阳想明白了,“高,实在是高!这几年在东和农机没白呆。”

“没给嘉禾丢脸就行。”

了点时间检验了翻张伟的成果,发现这小子是真的省,种子从天禾要了优惠,场地简单破旧,没有补贴的农机全是二手的。

其中还有从东和淘汰下来的猎豹拖拉机。

买农机的钱主要在了插秧机、收割机上,另外,这小子还要建仓储烘干设施。

省钱是真的省,但每一分钱也都在了刀刃上。

张伟前几年在东和农机真没白呆,善于思考,敢想敢干,迟早会出头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