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百三十八章 盐碱地里的金豆子(求月票!)

酒泉。

郭阳刚锻炼完,就看到了沈志发来的信息。

泽普的大豆基地,预估亩产同样在500斤以上。

国内各个地区的大豆单产差异极大,从全国来看,这一时期平均亩产仅有210~230斤。

国内的三个大豆主产区:东北春大豆、黄淮流域夏大豆、长江流域以南夏大豆。

产量最高的东北,高产的良田亩产400斤以上比较轻松。

在鲁省,风调雨顺的年份,亩均350斤以上的情况也出现过,比国内均值高出一大截。

但与国外大豆单产相比,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确实落后了太多。

尤其是孟山都农达2号已经开始推广,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单产高增速。

(ps:单产对比:kg/公顷)

冲了个澡后,郭阳将沈志发来的信息汇总到电脑上。

算上金塔的,一共100万亩盐碱地大豆基地,总产量25~30万吨。

相比今年约3000万吨的进口大豆,预计4900万吨的总消费量依然是杯水车薪。

但这只是嘉禾盐碱地的。

去年6月,嘉禾斥资60亿元高调进入粮油领域,大举收购。

同时,也先后在西北、东北、黄淮海、西南立项数个典型的高油高产大豆种植基地。

这部分主要采用订单农业的模式。

排除农民毁约的情况,至少也有近千万亩的合同面积。

这些基地,大部分播种的天豆1号,以及少部分天豆7号、天豆8号(沿海区大豆种子)。

按亩产480斤计算,总的下来,嘉禾掌握的大豆产量约265~275万吨。

嘉禾粮油大豆加工全力运转时,日产能约2万吨,这就有四個多月的加工量了。

不过,在东北和黄淮海两个主产区,天豆1号今年的播种面积同样不容小觑。

只是今年又是旱,又是涝,加上天玉1号的抢地。

外界对这两个产区的大豆产量普遍不是很乐观。

作为主产区的黑省三江平原,有2000万亩的大豆受到了干旱影响,出现了部分死苗。

减产10%、20%、30%、40%等等数据层出不穷。

这已经提前反应在期货市场上了。

不过郭阳对天豆1号依然有所期待,亩产480斤,就算减产一半那也有240斤。

依然超过媒体预期。

想到这儿,郭阳拨通了薛礼强的电话。

“薛总,今年东北大豆怎么样,产量预估数据是多少?”

“寒暄都没有一句?”

“薛总,晚上好。”

“……”薛礼强缓了下,用低沉的语气说道:“今年黑省大豆受旱情影响严重,播种面积也比去年减少610万亩,降到了5290万亩。”

一连串的悲观数据,与外界的预测并没有什么两样。

郭阳面不改色,问道:“预估总产量多少?”

同时也在电脑上看了看黑省去年的总产量:672万吨。

按外界大多数机构预期,今年黑省大豆产量仅在490~500万吨左右,平均亩产不到200斤。

薛礼强说道:“唉,预估总产只有800万吨出头。”

“还行。”郭阳淡淡的说道。

“只是还行?你一点也不惊讶?还是说你不知道去年的产量?”薛礼强讶然的说道:

“去年总产只有600多万吨,这可比去年还增产了100多万吨!是增产!”

“这可是逆势增产,面积减少了600多万亩,还受到了干旱影响,你内心就没有一点点波动?”

郭阳笑道:“这不是应该的吗?当初你可是对天豆1号给予了极大的期待。而且和我预估的数字差不多,卖了多少种子到东北我还是知道的。”

“也没什么好激动的,算下来,整个黑省平均亩产也才刚达到300斤,和美洲持平,大豆进口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薛礼强默然。

你就非要和国外比?

和去年比不好吗?

良久。

“今年生产的种子够吗?农垦明年应该会大规模引进天豆1号。”

郭阳看了看电脑上的统计数据,天豆1号在黑省的播种比例已经不小了。

2380万亩,占比达到了45%。

九三粮油和农垦不可谓不尽心尽力,要知道农垦旗下也是有大豆种子公司的。

天豆每多占一分,都相当于在割旗下种子公司的肉。

45%。

已经足够多了。

而且和天玉1号一样,品种太单一,并不一定是好事。

郭阳沉吟道:“天豆1号比例够了,接下来可以主推天豆8号。”

“天豆8号?”

“对,去年年中才出的品种,今年才试种,也适合东北地区,产量更高,就是改良盐碱的效果要低一个档次。”

“够了,够了。”薛礼强连连说道:“那明年就大力推天豆8号,和天豆1号交叉种植。”

“要不要先试种?”

“不用,直接推,天禾说能高产,那就铁定能高产。”

郭阳笑了笑,又问道:“800万吨,这个预估数据,有多少人知道?”

“寥寥无几。”

“好,恭喜。”

“同喜。”

也许反攻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郭阳如是想到。

去年,国产大豆产量由于天豆1号的推广,产量勉强稳定在了1700万吨上下,让历史转向。

今年黑省就干到了800万吨。

这还是受旱情影响减产平均每亩减产30多斤的情况下达到的。

吉省的数据不好求证。

但黑省的数据和天禾的种子销售数据大致相符,所以吉省也差不了多少。

今年吉省大豆播种面积750万亩,比上年减少135万亩。

全省亩产也按300斤算,那就是112.5万吨。

算上辽省的60万吨。

整个东北产区就是970万吨。

黄淮海夏大豆区也不遑多让,算900万吨吧。

其它产区,天豆系列的影响力没那么大,但也有一些销量。

尤其还有滨海盐碱地。

去年,苜禾1号改良了约800多万亩盐碱地,天豆1号改良了约100多万亩。

效果显著。

今年,天豆1号的种子供应很充足,补齐了苜禾1号留下的空间。

播种的盐碱地面积大约一千万亩。

这又是200多万吨。

算下来,今年全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应该是稳住了,依然在1.35亿亩左右。

经过一系列的估算,郭阳得出了一个大概的产量数据。

2800~3000万吨!

相比去年,增产60%以上。

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就算有人将这个统计数据发出去,也很难让人相信。

肯定会引发各种各样的质疑。

而且,今年的大豆产量预估,没几个机构能准确预测,因为天禾的出现,已经打破了固有的规律。

就算是国家统计局来,也不一定有天禾预估的快速和准确。

……

郭阳给自己泡了杯红麻茶,思绪还在滚动。

国内今年全年大豆预计总消费量是4900万吨,按去年的产量1700万吨,就需要进口3200万吨。

再综合库存、减产预期等因素,一般机构预估的今年进口量都在3000万吨以上。

但现在实际产量可能达到了3000万吨,缺口就只有1900万吨。

比机构预估的减少了1100万吨。

郭阳在分析可能会造成的影响,这关系到嘉禾粮油在期货市场上的策略。

结论是现实意义更大,可以大幅提振国内大豆行业,以及民众的信心。

要知道,按照历史轨迹,到2020年时,我国大豆一年的总消费量已达1.2亿吨,但国产仅有1960万吨,83%依靠进口。

如今也正是民众信心正沮丧的时候,等以后就麻木了。

虽然增产了,但在期货市场上,面对次贷和金融市场涌入进来的数万亿美元,看多的趋势不会变。

何况今年全球灾害不断。

各地粮食都在减产。

所以做多还是很稳的。

但明年呢?

今年华夏大豆产量逆势大增,明年不得暴增?

机构们肯定是这么想的。

郭阳思考该如何利用手中的信息差,今年国产大豆的逆增的信息可以短暂打压价格。

嘉禾粮油可以小规模的做t,然后借机加仓做多。

但越往后,明年预增的压力就会越大,机构们可能会提前看空。

但北美还有一个变量因素:赤红火蚁和铁蒺藜。

国内大豆产量增产,北美大豆产量减产,一增一减,就抵消了。

所以,看多还是挺稳的。

将各种分析、数据、节点一一记下,郭阳才沉沉睡去。

这一觉睡得很舒畅,等到办公室外,他就迫不及待和高德沟通了大豆增产的事情。

他想通了,既然影响不了大势,那还不如早点放出来,提振国民信心。

顺便打压一下期货价格。

嘉禾粮油顺势做个t,后续的资金也能有更好的入场机会。

捏在手上不一定藏得住,心里也憋得难受。

当听到国产大豆的预估产量时,高德震惊得一时有点失态。

“多少?3000万吨?”

“是的,误差不会太大。”郭阳微笑着,果然,说出来就舒服多了。

高德嘴唇紧闭,这冲击来的太大,突然间大豆自给率就从三成上升到了六成。

影响太广泛了。

“要提前准备反手做空吗?”

郭阳笑而不语。

高德喝了口茶,缓了缓,思索着,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背景是全球的金融风险,厄尔尼诺导致全球今年的大豆产量普遍预减。

去年全球产量是2.28亿吨,预减大约6%,那就是1368万吨。

国内大豆的增产数量3000-1700=1300万吨,几乎快让全球扭减为增。

高德内心火热!

但冷冰冰的数字,也让他恢复了冷静。这个数字影响很大,但也会带给嘉禾粮油很多机会,就看怎么操作了。

老板胸有成竹的样子?

高德静静地看着。

郭阳笑了笑,说道:“消息这两天就会放出去,嘉禾粮油可以提前抛一部分,再低吸回来,剩余的资金也可以趁机入市。”

“长期还是坚定看多吗?”

“对。”郭阳想了想,透露了点信息:“美利坚的大豆产量可能还有变数。”

高德愣了片刻,美利坚有变数?那可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产区。

“好,我跟着就出发。”

“准备好了给我打电话。”

……

金九银十。

各地都逐渐进入了丰收季。

有些成熟早的南方地区,水稻从7月就开始了收割。

但在苏省,海水稻还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绿油油的秧苗十分茁壮,随风摇曳。

然而,海水稻只是主角之一。

相比之下,苜禾和大豆的风采更甚。

轻中度盐碱地上种上了天豆1号,中重度盐碱地上则长满了苜蓿。

一年下来,地里的盐分被‘吃’得七七八八,收入还不少。

盐城的某块农田上,村干部张勇走在田间道路上,一边接着电话。

“没了,没了,一点都没了,能流转的盐碱地已经全部被承包了,你找谁都没有用。”

“围垦?你得拿着审批的文件手续来。”

“通融不了。”

张勇用手扒拉开大豆叶子,露出下方丰硕的豆荚,鼓鼓的,眼看不久就能收获了。

就在这时,一辆小车在他身边停下,露出个‘小白脸’来。

‘小白脸’是证劵机构的调研人员,名叫章近,他熟稔的递了支香烟过去。

“老乡,这大豆长得怎么样?”

“好着呢。”张勇笑道,一边接过华子,抽了起来。

“估计一亩能收多少斤?”

张勇想了想,说道:“这可不好估,四五百斤应该是有的。”

章近吓得一哆嗦。

“这么高?”

“这种子好。”张勇笑道:“以往的年景,这周边的好地,只要人勤快,产个三四百斤也轻松。”

章近狐疑的说道:“这边离海岸线不远,都是盐碱地吧,还能有这产量?你可别框我呢?”

“小伙子还懂种地?”张勇砸吧了一口烟,说道:“现在盐碱地都是抢手货了,有老板想承包都没有了。”

“???”章近一脸疑惑,滨海盐碱地改良这才第二年吧,就没地了?

“能赚钱,那可不得被人一哄而抢。”张勇说道:“现在剩下的都是一些比较难搞的滩涂、坑塘,只能围垦。”

“还有一些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和湿地范围内,不能开发利用。”

“到底有多赚钱?”

带着这个疑问,调研员章近在周边开展了更深入的调查。

面积最广的是苜蓿,其次是大豆,最后才是水稻。

但无疑,每一种在种植业中,都能称得上是效益突出。

尤其是苜蓿和天豆1号吃盐的特性,让土壤能得到改善,这对农户和合作社的诱惑极高。

这可是长期买卖。

在确定了能赚钱后,具备开发价值的滨海盐碱地都被人提前承包了下来。

而在调查过程中,让他心惊的是,大豆产量的预估普遍都在400斤以上。

有多少盐碱地上种了大豆?

章近统计不出来,但可以推测,再找地方上的统计数据凑一凑,就能得出一个大概数据。

像他这样深入田间地头的调研员并不多,把调研对象对准滨海盐碱地的就更少了。

更多的人目光聚焦在主产区。

回了公司后,章近便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发给了主管邱颖。

邱颖只是略微看了看,就不自觉的蹙起了眉,随后越皱越深。

“苏省大豆播种面积470万亩?章近,伱确定没有搞错,这个面积比去年增加了将近150万亩!是你疯了,还是农民疯了?”

“还有这预估的总产量,都上百万吨了,你这是怎么来的?”

章近说道:“苏省滨海盐碱地上种了很多大豆,增加的面积和产量都是从这儿来的。”

“各地因为效益不好,农民都不愿意种植大豆,就算是盐碱地,开垦的成本也不低吧,种大豆能有收益?”

邱颖还有些疑虑,但语气却缓和了不少。

她对去年的新闻还有印象,滨海盐碱地上增加了1000万亩耕地。

今年的情况更为火爆。

但就算是盐碱地,那也好像牧草才是改良的主力啊!

章近说道:“天禾的大豆种子比较特殊,耐盐、吃盐,产量还很高,询问的农民预估的产量都在400~500斤。”

“嗯…”邱颖沉吟了会儿,说道:“如果是真的,这将会很有参考价值。”

接下来几天,邱颖和章近又调取了其它地区的数据,越发确认了这份判断。

今年的大豆产量有变数。

不只是苏省,鲁、冀、津、辽等省也多了很多盐碱地大豆。

并且不仅是播种面积,各地的大豆产量也变得扑朔迷离。

滨海盐碱地上究竟有多少大豆?东北和黄淮海究竟减产了多少?抑或是植株有死亡,但亩产反而比去年增加了?

这家证券机构搞不清楚,所幸就用了调研员的推测数据。

然后如实报道了。

并且很快就在证券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开始,以怀疑的人居多。

毕竟,仅苏省一地就增加了150万亩大豆播种面积,总产量也大幅增加几十万吨,第一次跨过百万吨大关。

这数据怎么看,都有点不可思议。

但只要稍一留心,就能注意到今年各个地方多了很多关于盐碱地的报道。

“农业荒漠变良田,盐碱地里望丰收——鲁省东营深挖盐碱地大豆种植潜力,积极研发引进耐盐碱新品种,让“农业荒漠”渐成“生态粮仓。”

“黄河三角洲绘就生态画卷,优质牧草让盐碱白化身田园绿。”

“垦壤盐碱地,精耕大豆田……”

“在金塔西北的干旱盐碱地里,金黄色的大豆如浪涛般翻滚,沉甸甸的豆荚挂满了枝头——陇省日报。”

鲁省、苏省、冀省、辽省、浙省…只要涉及到盐碱地改良的区县都发了报道,这都是能拿出手的政绩。

每一篇报道里都提到了耕地增加,荒漠变良田,低产田变高产田。

和去年完全聚焦于沿海不同,今年连西北的盐碱地上也发出了声音。

疆省和陇省也有相关报道。

一时之间,关注这件事的人突然发现,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身边好似处处有盐碱地的身影。

这些报道里,除了优质牧草,还多了一个频繁被提及的品种:天豆1号。

也是耐盐吃盐的品种。

同样是天禾种业旗下的。

今年的耕地又要增加多少?除了苜蓿,有多少是大豆?

酒泉。

郭阳也关注到了粮油市场的信息,不由感叹一句,还是有敏锐的机构的。

幸好及早做了准备。

这时,已是九月十日,部分地区的春大豆已经开始采收。

黄淮海和东北两个主产区,也在准备着开镰。

高德也离开**天了。

期间,两人每天都会有沟通。如今,国内国外该调的仓和资金都准备得差不多。

也不用再纠结,郭阳当即让付秋雁配合天禾的人,加大相关的宣传力度。

第二天。

《粮油市场报》就临时刊文:沉睡盐碱地变新粮仓,大豆产量预增超千万吨。

详细介绍了国内大豆产量出现的临时变化。

“东北和黄淮海两个大豆主产区产量不减反增,在播种面积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实现逆势大幅增长。”

“金塔、泽普等西北干旱区大豆喜获丰收,亩产近600斤,耐盐碱大豆再破高产记录。”

“嘉禾悄然布局长江流域以南夏大豆区,订单农业近千万亩。”

“据估计,2007年全国大豆总产量极有可能突破3000万吨大豆,大豆如何自给自足,耐盐碱大豆新品系的出现,给出了完美答案!”

紧跟着,其余媒体也相继报道,有些专业网站甚至直接转载。

标题通常简单直接。

大豆总产量突破3000万吨!

异常的吸引眼球。

随着时间的发酵,天禾和各地的官方都陆续接受了采访,大谈特谈盐碱地改良和天豆1号。

“育种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时值7月,天禾种业鲁省嘉祥的大豆育种基地里,年轻的科研人员戴着草帽,弓着腰,在大豆基地里大汗淋漓地去雄授粉--研发耐盐碱高产大豆,瞄准下一个高产纪录。”

“这并不是天豆1号的首胜,它已经成燎原之势,在东北、黄淮海、河西走廊、疆省,大豆盐碱地已变为大豆的良田。”

“天禾将拓展大豆超高产和耐盐碱研究,获得高产、耐盐碱基因,培育高产稳产、适宜大规模生产、综合效益高的大豆新品种。”

“天豆1号的产量不是最高的,我们还有天豆7号和天豆8号,以及高海拔冷凉区的天豆6号……”

“盐碱地、荒漠等边际土地的利用,才是扩大种植面积的最佳方案。”

局势越演越烈。

新闻频道也出了专题报道:盐碱地如何变成良田?

也有记者向农业部发言人提问:“今年到底有多少滨海盐碱地变成了耕地?”

“3000余万亩,具体的要等今年的项目验收结果。”

“听说滨海已经没盐碱地了?”

“有部分地是这两月才被承包的,明年才能改良,剩下的都是大片滩涂和坑塘,需要三四年时间统一围垦规划改造,还有些湿地和生态保护区是不能用作农业开发的。”

发言人只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但这足以让人震惊了。

去年1000万亩,今年3000万亩,两年时间增加了4000多万亩耕地!

这是大喜事啊!

各路媒体奔走相告,每天都有地方电视台在田间地头进行采访。

连带着《致富经》栏目最近也频频出现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里,高产大豆在生长。”

“王娥承受巨大压力,一口气将耗水的1200亩水稻改种大豆。收获时,高达500斤的产量让这位种植大户吃惊,要知道,2006年,我国大豆的平均亩产仅为220多斤。”

“只此一举,就让王娥年收入达到了一百多万。”

观众老爷们也乐意看这些节目。

种粮食多简单啊!

这产量、这收入看着就让人眼热。

在这种情况,整个社会都莫名洋溢着一股喜庆。

而这,同样在粮油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给如今火热的大豆市场来了一记当头棒喝,大商所黄大豆1号11月合约和远期合约皆出现了大幅回调。

连受全球市场影响深远的黄大豆2号合约也出现了连锁反应。

北美的芝加哥交易所也受到了影响。

连续数日,大豆期货都出现了巨幅波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