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雪

下河清农场。

“明年的啤酒订单面积可能要腰斩?”下河清农场的总经理韦涛难以置信。

青岛啤酒的徐庆点了点头,说道:“这次合同结束,以后青岛啤酒不再签订单合同,而是按需采购原料。”

韦涛呆立在原地。

青岛啤酒是国内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燕京啤酒是下河清农场的主要客户。

其它啤酒厂商虽也有采购,但量都比较少。

韦涛问道:“为什么?”

徐庆说道:“太贵了呀,现在竞争激烈,成本太高,经营不下去啊!”

韦涛总算知道徐庆为什么要这个时间节点来了,啤酒已经采摘完,除了加工,也正是准备下一季的时候。

徐庆提前来告知,可能也是担忧明年开春来突然减少订单,闹出矛盾来。

艹,难道老子还要感谢他不成?

今年啤酒产量不错,价格也卖得高,职工收益不错,不少人计划明年多承包些土地。

现在这么一闹,明年这地也不好承包出去了。

次日。

郭阳、秦立军、以及牛虎林一同出发前往下河清农场。

农场位于酒泉城东约50公里处,总耕地面积约为2.8万亩,主种作物是啤酒、辣椒等。

这会儿,戈壁上正晾晒着辣椒,篱壁架子上的啤酒也已完成了采摘。

秦立军问道:“郭总觉得下河清农场做得怎么样?”

“作物太单一了。”郭阳说道:“其它的还看不出来。”

秦立军说:“几十年来,下河清农场都以生产优质啤酒原料闻名,也确实有点被束缚住了。”

郭阳观察着下河清农场的情况,统一规划种植作物的痕迹很明显。

各处还分布着不少机井,滴灌的比例很高,滴灌水源应该是来自地下水。

暂时只能看出这些。

不一会儿,就到了一处两层的办公楼前,上面写着下河清农场。

院子里已经站了些人,等秦立军的车抵达时,一行人就迎了上来。

寒暄过后,郭阳认清了人。

下河清农场的总经理韦涛;亚盛集团的董事长马鹏,总经理江有军;省农垦的董事长张志远,总经理张辉。

以及敦煌、饮马、黄三个国营农场的书记兼经理王忠、石景、何用明。

张志远笑道:“郭老板,嘉禾在敦煌西湖的项目,可真是大手笔啊!”

郭阳说:“后续还有不少地方需要麻烦到农垦集团的。”

张志远说道:“好说,好说,300亿的项目,就是全省也找不出来几个,那肯定得配合好了。”

听到300亿元,张辉、马鹏、江有军、王忠、石景等人也都跟着露出了笑容。

韦涛也是如此,如今啤酒有价无市,逼着农场往多元化种植方向转型,和嘉禾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秦立军这时问道:“不是说青岛啤酒的考察团要来吗?”

气氛有些尴尬,韦涛说道:“他们有事,已经先走了。”

一旁,郭阳听到青岛啤酒的人走了,虽有些奇怪,但反而松了口气。

在韦涛的带领下,众人参观了整个农场。主种作物啤酒和辣椒,辣椒的面积只有1000亩出头。

节水滴灌面积达到了1.9万亩,滴灌水源主要靠41口机井井眼,机井平均深度120~140m,平均单井控制面积463亩。

秦立军问道:“今年的啤酒效益好不好?”

张志远跟着说:“今年是近几年效益最好的一年,每亩收益能达到9000元。”

秦立军讶然道:“挺不错啊!饮马农场种了不少啤酒吧,今年亚盛的啤酒业绩要大涨啊!”

张志远几人都没接话。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知道了青岛啤酒减少了订单种植合同,其它企业也在减少采购量。明年的啤酒种植面积可能腰斩。

象征性看了会儿农场,一行人来到下河清农场的会议室,准备商讨关于国营农场休耕节水的事宜。

先是由秦立军介绍了大概的项目情况,随后郭阳进行了详细的补充。

无非就是滴灌节水和休耕。

黄农场的何用明说道:“黄农场现占地45.8万亩,但当初是在盐碱滩上建的农场,开垦的耕地只有10.8万亩,还全都是盐碱地,如今种地的效益是一年不如一年,节水我肯定赞成,但黄拿不出一分钱。”

王忠说道:“敦煌农场占地53万亩,耕地还只有2.8万亩呢。”

石景说:“饮马农场也好不到哪儿去,目前种植面积也只有10万亩,也都是中低产的盐碱地,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头牛难。”

三个疏勒河流域上的主要国营农场都强调了自己的困难:穷,没钱。

郭阳此前也考察了解过状况。

要说最困难的,还得是西湖农场等又偏远面积又小的农场。

敦煌、饮马、黄都是较大的农场,条件相对较好,有些承包户还是天禾的客户,这两年日子好过不少。

但整体来说,国营农场相对封闭,市场嗅觉没有普通农户敏锐。

郭阳说道:“各位对天禾的种子有没有了解?王忠书记应该清楚吧,范学军就靠种天禾建起了农庄。”

王忠笑道:“清楚,如果能和嘉禾合作自然是极好的,滴灌不用说,敦煌农场也会配合,但休耕就很难了。”

“是啊,地本来就不多,还都是盐碱地,农场那么多口人要养活,休耕不得闹翻天。”

“如果不是压着,饮马新开垦的荒地都不知多少了呢。”

在这几个农场中,黄农场现有产业以食葵、茴香、粮食、苜蓿为主;饮马农场则是啤酒、香辛料、饲草;敦煌农场以哈密瓜等瓜果为主。

产业相对下河清农场更为的多元化,不过高效节水面积等于零。

有些盐碱重的土地一亩年灌溉水量能达到600~750m,用水量极高。

郭阳说道:“盐碱地方面,结合这次的水利工程,嘉禾会调配种子进行盐碱地改良。”

张志远问:“是苜禾1号吗?”

其他人也都看着郭阳,对苜禾1号的声名,在场没人不知道,只是前几年苜禾1号都只供应滨海盐碱地。

他们早就眼巴巴望着了。

何永明说道:“价格呢,还是500元/斤吗?那我们可买不起。”

“对啊,一亩地种子就要1250元,西北又没有苜蓿良种补贴,我们可消费不起。”

郭阳沉吟道:“没有国家良种补贴,但嘉禾对疏勒河流域内可以给一些价格优惠。”

秦立军也说:“如果苜禾1号在市内出售,市里可以配套一部分种子补贴,区县也会有。”

郭阳继续说:“除了苜禾1号,还有天豆7号、天豆1号、天玉8号、天20等品种可供选择。”

“职工普遍不愿意种植玉米和大豆啊,效益不好。”

“种粮食可没有经济作物赚钱,今年饮马和下河清农场种啤酒可赚了不少。”

“黄农场明年也打算种点啤酒。”

没等几人继续说,亚盛的总经理江有军就说道:“啤酒市场需求量不行了,现在种啤酒,等3年后丰产就全都完蛋。”

“怎么会?”

江有军说:“昨天青岛啤酒才来,明年下河清的啤酒订单种植面积直接减半。”

“啊?”

打算明年种点啤酒的王忠和何用明傻眼了,向韦涛和石景求证,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郭阳也明白了过来,想了片刻,问道:“饮马和下河清现在都种的什么啤酒品种?”

“主要是青岛大。”韦涛说道:“另外,还引种了马可波罗、札一、亚金一号等新品种。”

郭阳说道:“或许也可以试试天禾新推出的啤酒品种,今年的表现很不错,第一年鲜亩产达到了1500斤,嗯,也对外卖了约1500吨,售价达到了8000元/吨。”

韦涛惊呼道:“第一年亩产这么高?下河清多年的园子,今年亩产3000斤,已经算是少有的丰收了。”

“不止亩产高。”石景也连忙问道:“嘉禾的啤酒卖给了谁,居然开出了8000元/吨的高价!”

韦涛说道:“靠,差点没注意到,青岛啤酒给下河清的均价才3元/斤呐,足足差了一块钱。”

不止几个农场的负责人在惊呼,连亚盛和农垦的人也有点坐不住了。

江有军在心里默算了下,叹道:“第一年亩收益就达到了6000元啊!”

“郭老板,哪家企业给的收购价啊?”

郭阳悠悠说道:“具体的不太清楚,但大头应该被青岛啤酒收购走了。”

韦涛先是瞠目结舌,随后又是气愤,“tmd,昨天徐庆减少订单种植面积,理由是原料价格太贵,生产成本太高,结果背地里却在高价采购啤酒,这是在玩我呢?”

何用明也骂道:“真tmd是个贱种,便宜的不买,非要去买贵的。”

两个啤酒农场的负责人都在破口大骂。

最终,还是江有军先冷静下来,“青岛啤酒为什么愿意高价买嘉禾的啤酒?”

嘉禾今年在玉门的啤酒种植园一共3000亩,总产量2250吨,以8000元/吨的价格对外出售了1500吨。

之所以能卖出高价,是因为嘉禾啤酒不仅品质好,有效成份还很高,这可以让啤酒企业以更少的原料加工更多的啤酒。

品质更高,成本更低,啤酒厂自然愿意购买嘉禾的啤酒。

嘉禾的啤酒种植园第一年就实现了1200万元的收益,基本上把建园的成本收了回来。

听郭阳说完,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如此的真相,让众人有点难以接受,但仔细想想,又好像很合理。

嘉禾几个出名的品种,天玉1号、天豆1号、苜禾1号,都是这样不讲道理。

现在只不过多了个啤酒而已。

让众人缓了会儿,郭阳才说道:“所以,借助这次节水工程的实施,敦煌、饮马、黄农场可以在改良盐碱地的同时调整种植结构、更新品种。”“等土壤改良后,还可以发展一些天禾的玉米、大豆制种基地。”

“在这个过程中,嘉禾可以提供价格优惠或者无息贷款。”

说着,郭阳又拿出了一份近几年种植天玉、天豆、天等品种的收益。

亩均收益就没有低于1000元的,尤其是制种玉米,收入能达到几千元,这对于各个农场来说极具诱惑力。

郭阳说道:“正好秋收快结束了,各个农场可以自行去调查,后续嘉禾也会组织相关考察。”

王忠、石景、何用明都默默点头。

自家事自己清楚,土地基本是盐碱地,产量低,亩均收益只有几百块,有些甚至不超过500元。

节水灌溉和休耕,最主要的阻力就是来自基层。

现在嘉禾能保证亩收益上千,那还要啥自行车,跟着干就行了。

解决了农场,郭阳面对省农垦的张志远和张辉,亚盛集团的马鹏和江有军,就好谈多了。

无非就是一些利益交换。

沟通过后,双方达成了不少的合作。

一,嘉禾主导的节水滴灌公司,亚盛集团也要出资参一股;

二,亚盛集团将发展专业化牧草生产与加工,饮马、黄,以及西湖等饱受盐碱地侵蚀的地区都将发展一定的苜蓿产业,需要苜禾提供技术支持;

三,亚盛将成立啤酒原料公司,在啤酒、大麦品种上与嘉禾进行合作;

四,亚盛要进军种子产业,发展初期为天禾代理制种;

五,嘉禾要协助亚盛在河西走廊的农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此外,还涉及一些在色素辣椒、马铃薯、食葵、农业服务、中药材、植物提取等产业上的合作。

省农垦和亚盛集团明显是有备而来,各方面的考虑都很齐全。

通过这一遭,亚盛集团不仅旗下的农场将焕然一新,业务短板、产业延伸也将脱胎换骨。

而作为交换。

亚盛集团和省农垦除了在行政上配合推动节水滴灌,还将拿出资金改善农田基础设施。

休耕,亚盛集团也揽下了。

三大农场都有自营土地,除了市里给补贴,农垦也会补贴一部分给农场,这样休耕也基本不成问题。

总的来说,郭阳这一趟的目的都达成,剩下的细节就让牛虎林等人去完善补充。

郭阳说:“各位,今晚上嘉禾做东,在戈壁上宰了牛羊,一起庆祝下。”

初步达成了协议,秦立军也很高兴,说:“把嘉禾的好东西都拿出来,我给你们说,嘉禾自酿的啤酒也是一绝。”

“好,倒要尝尝嘉禾的啤酒到底有多好。”

何用明和韦涛还有点不服气。

其他人也将信将疑。

啤酒这东西农垦太熟了,下河清和饮马农场更是从1956年就开始大规模种植。

什么样的啤酒没尝过?

然而,仅仅一个小时后,无论是农垦高层,还是基层农场,都被嘉禾的啤酒所折服。

啤酒独特的口味让人沉醉。

瓜果蔬菜、鲜、苜蓿草等多种多样的啤酒口味也让人大开眼界。

而当听说嘉禾采用了一种新的篱壁搭架的啤酒种植模式后,能大大减少人力成本,众人再也没有了疑虑。

觥筹交错后,郭阳一路将秦立军送回住处。

“领导,这事还多亏了你帮忙。”

“有我没我都一样,看在300亿投资的份上,任谁也不会挡道。”

……

时间一天天过去。

嘉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酒泉地区也在11月中旬迎来了第一场大雪。

纷纷扬扬地下了一整天,戈壁和草原上白雪皑皑,寒气袭人。

即使是时不时的大风也难以将积雪吹散。

郭阳纪卓文走进河西牧场的牲畜暖棚,棚内暖意融融。

一大群欢蹦乱跳的小牛犊有的在吃料、有的在喝水,还有的在顶架嬉戏,甚是可爱。

丁吉原先是苜禾种牛场的场长,也是第一个员工,如今依然负责种牛繁育业务。

只是早已今非昔比。

当初他被高工资所吸引来到苜禾,那时候场里还一头牛都没有,而现在,河西牧业已有近40万头奶牛。

这近40万头奶牛的胚胎,都是从他负责的育种厂生产出来的,河西牧业良种覆盖率也已达到100%。

清一色的河西奶牛,是成就河西乳业如今行业龙头的核心原因之一。

奶牛平均单产达到11.5吨。

国内的平均单产这几年里也实现了翻倍,平均单产达6吨,但河西乳业的优势依然很明显。

纪卓文问道:“老板,河西奶牛的牛犊和胚胎真要卖给伊利?”

郭阳说道:“对。”

“伊利的底子还在,一旦给机会,很可能卷土重来啊!”纪卓文一脸疑惑,还是没搞明白老板为何要出售。

郭阳笑道:“河西不卖,伊利一样能搞到河西奶牛的牛犊。”

纪卓文说道:“但繁育的效率慢啊,再加强内部管控,保管还能有好几年优势。”

郭阳没有说话,用青贮饲料喂着牛,河西在全国布局,就注定了保不住密。

与其费尽心思的堵漏,还不如主动的出售,通过种质资源再赚一笔。

“丁吉,给纪总说说这些年奶牛育种厂的工作成果。”

“好叻。”丁吉有些兴奋的说道:“育种体系、数据收集、遗传评估去年就搭建完毕。”

“遗传改良也快出成果了,今年全国的牧场至少有300多头的奶牛年单产在14吨以上。”

“不错,量变引起质变。”郭阳笑道:“所以,这时候适当出售是合适的。”

纪卓文讶然,最近他还真没关注这个。

奶牛核心育种厂虽然隶属于河西牧业,却也拥有相对独立的体系。

没想到如今也形成了正向循环。

奶牛胚胎生产,目前伊利根本就没有掌握这项技术,而河西新一代优质牛种已经有在产奶了。

优势很明显。

纪卓文说道:“老板,那我去和伊利谈判吧,这事想想就带劲。”

“想去就去吧。”

暖棚外还在飘着鹅毛大毛,刺骨的寒风让郭阳忍不住一激灵。

今年又是寒冬啊!

好在牧区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在群里,他知道阿魏戈壁和乌拉特草原上,也都做好了迎接寒冬的准备。

有暖棚暖圈,有青贮窖池,也有足够的干草储备,应付雪灾毫无压力。

疆省的也陆续机采完毕。

丰凯的采机表现得磕磕绊绊,有不少小问题,但瑕不掩瑜,优点也不少。

尤其是在约翰迪尔和贵航的对比下,丰凯反而是最稳定的。

迪尔采机上次召回了32台采机,但另一批次的68台在冬天机采中,再次有两台发动机轴断裂。

这已经是重大事故。

兵团态度强势,约翰迪尔被迫再次召回,这一批采机来自迪尔天拖。

这也导致未来都喜欢买原装进口的约翰·迪尔采机。

另外,凯斯纽荷兰也加快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不过,暂时还是丰凯领先。

因为大雪,嘉禾很多室外工作都暂停了,连续一段时间都在忙着梳理各种资料。

郭阳也把手头上的事交待完,准备溜去海南。

此前积攒的培育新品种任务已经完成,一部分留在天禾科学院等待开春扩繁。

但另一些已经送去了南繁基地,正在播种期间。

刚好去看看。

望着窗外祁连山的雪线越来越低,戈壁上的沙棘林也压上了一层厚厚积雪。

“今年河西走廊的雪格外多啊!”

突然,郭阳脑海中抓住了什么。

大雪,海南。

南方雪灾?

郭阳暗骂了句,“靠,差点就把这事忘了!”

08年的南方雪灾,因为刚好临近春节,而且这是郭阳前世小时候难得经历的一场大雪,所以他印象很深刻。

那段时间全国各地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各地雪灾的新闻。

南方人哪经历过这种程度的大雪,一时之间,各地都有些抓瞎。

而且南方由于湿度大,雪量更多,也更易结冰,房屋、电线、铁路、公路等等基础设施都受到了重创。

农业的受灾同样极其严重。

越冬的作物可都种在南方!

思考了一会儿,郭阳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如今的嘉禾能力确实很大,但面对自然灾害也无能为力,只能提前警醒,早做准备,预防减灾。

查了下日历,08年春节是2月7日,雪灾是春节前。

“至少还有两个月时间,足够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