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分房;农资江湖

时间回到几天前,张掖。

“尹总,真要分房子?”

“集团的文件,白纸黑字写着呢。”天禾张掖分公司的总经理尹小兵笑道:

“不过集团一期住房只有200多套,名额有限,每个公司推选优秀员工上去,总部再根据工作成果定人选。”

“只要一期分了,还怕没有二期吗,总有个盼头吧!”

“是呀,这年头就没听说哪个公司给员工发房子,连国企都不行。”

会议室,分公司的主要领导层都在,有人好奇的问道:“分的房子都在酒泉吗?”

“是。”尹小兵说道:“不过真拿到名额了,允许转卖,或者是直接卖给公司也行。”

全场气氛躁动,自古以来,国人对房子就有一种执念,房子对很多人来说就象征着家。

“尹总,酒泉现在的房价多少啊?”

尹小兵原是沙洲种业的生产车间经理,在酒泉呆了十几年,至今家人还在酒泉。

“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涨,涨了400来块,新房平均售价都达到了1600元/㎡,有些好楼盘最高售价接近2000元/㎡。”

“这么高啊!”

“按100个平方的房子算,那就是十几二十万元,普通工人好几年收入!”

“集团还真是大手笔。”

尹小兵笑道:“房子我去看过,地理位置不错,周围设施齐全,配套完善,是较高档次的住宅小区。”

“这次经理及经理以下岗位都可参选,但要工龄3年以上,表现优异有过突出贡献。”

天禾张掖分公司成立的时间还不到5年,3年的工龄已经算是老员工了。

在场也有人符合这个要求,都多了些期盼,不符合条件的人则是一阵羡慕。

这可是免费的房子!

“尹总,这人选怎么定啊?”

尹小兵说:“两个备选名额,我和田总、徐总已经定好了,今天就会公示,嗯,基本上这次报上去的都会分到房子。”

“哪两个人?”

众人都热切的看着他。

“王芬,以及…陆希成。”

“其他人也不要泄气,这只是一期,二期以及其它住宅项目也在进行中了。”

听到有自己的名字,陆希成内心涌入火山爆发一样激动,身体都不住的战栗了两秒。

其余人也讶然的看着他,陆希成是车间的生产经理,人却很年轻,不过二十七八岁的年纪,但也是公司的第一批员工。

有些人略微有些不服,但更多人陆续祝贺道:“恭喜啊,陆经理。”

“恭喜,恭喜,这下不得摆一桌。”

“这是元旦节的最好礼物啊,回家后可以好好和家人庆祝下呢。”

其中一位副总说道:“这个元旦小陆又要值班,你以为这名额好拿吗?去年和前年春节生产力跟不上,加工车间可都是小陆顶在前线。”

前年是天玉1号订单爆发的第一年,生产能力完全跟不上。

去年是天玉1号产销量最高的一年,生产工作同样压力山大。

从毕业后就入职张掖公司的陆希成,经过前两年的沉淀,在天玉爆发期间迅速脱颖而出,连升两级。

也顶住了公司扩张期的压力,不少人也对他感到佩服。

至于王芬,是车间质检,从这座厂走出的种子,就还没出过问题,选她也没毛病。

集团公司要分房,陆希成和王芬分到房子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张掖公司,让众人羡慕。

同时,做起事来也更有干劲。

老板在去年年会上给员工分房的承诺不是一句空话,这让很多人都有了盼头。

陆希成走在车间里,频频有人和他搭话。

“陆经理还没结婚吧,我侄女,长得可俊了,我给你介绍一下?”

“嘿,小陆现在分到房子了,又是经理,哪看得上你侄女哦。”

“陆经理,我有个邻居的女儿,也是大学生,和你很相配叻!”

“好好干活,不要交头接耳啊。”陆希成板着个脸,让人看不出他的想法,实则内心早已在窃喜。

当天下班后,陆希成拨通了老家小卖部的电话。

给小卖部说了找哪家哪户后,至少还要等上小半个小时。

他又有点担心老家会不会也在下雪,山路可不好走。

他老家在陇南一个偏僻的山村里,离最近的场镇要翻好几座大山,离小卖部也有一段距离。

家里的房子是破旧的土坯房,只能遮风挡雨。

仅有的几亩薄地,也只能种种玉米土豆。

不知等了多久,铃声才又响起,陆希成手突然有些颤抖,那是激动的!

“喂,希成,打电话是元旦不回来了吗?”

陆希成深吸了口气,说道:“嗯,大,妈,今年厂里忙,公司担心开春会有雪灾影响运输,所以要提前备货。”

“噢。”两老略有些失望,但又很欣慰儿子愿意和他们聊工作上的事。

隔壁那谁家的孩子,父母一问工作上的事,就会一句硬邦邦的‘你们听不懂’。

“过年总要回来吧?”

“现在还不清楚。”

沉默了一会儿,两老才说道:“今年不用给家里寄钱,你给我的土豆和玉米种,今年收成都不赖,卖粮都好几千了呢,攒着给你在城里买房。”

“我有房了。”陆希成忍着辛酸,说道:“今年公司给分房。”

“真的?”

“嗯,等拿到房,就接你们到城里住。”

两老激动不已,在原地高兴的语无伦次,嘴唇都在哆嗦,身形也恍惚了几下。

一直注意着这边动静的小卖部夫妻俩急忙走了过来,“老陆,咋了,出什么事了?”

老板娘想起是两老儿子打来的电话,问道:“孩子在外面犯事了?”

“你tnd才犯事,是分房,分房。”陆父高声说道:“希成公司给他分房子了!”

消息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小山村,让人艳羡,又一个成功走出去的人呐。

元旦后,1月5日。

雪如约而至,天气依然寒冷,嘉禾内部却充满着躁动。

进入新世纪以后,很多人因为工作、教育等原因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

嘉禾这样的人群不在少数。

尤其是这几年的快速扩张,从各大高校中招聘了大量的新人。

这些人少部分留在集团总部,而更多的人则撒向了全国各个角落。

有的人在制种基地挥洒汗水,有的人常年上山下乡,还有的人则在工厂里发光发热……

其中有大部分来自农校,出身贫寒,想在城市里安家的人不少。

但一些人工作的前两年都在还助学贷款,即使没有贷款,想拿十几二十万在城里买一套房也不容易。

有多年工作经历的人,在面对买房时同样会很有压力。

如今,集团分房…

所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

即使在酒泉和嘉峪关这两座城市里,一个元旦节,就已传得沸沸扬扬。

嘉禾的房子修得真不赖。

小区取名叫嘉禾村,坐落在酒泉的新城区,距离讨赖河很近,沿岸的环境绿化用地已整治出了雏形,明年开春种上绿植,就是一片环境优美的滨河公园。

嘉禾村在周边绝对是较高档次的住宅小区,户型也以宽敞舒适型为主。

难得到总部的陆希奇是越看越满意。

面积不是厂里猜测的100平,基础户型都是132平的房子。

这就是二十多万!

庞大的看房团很是吸引了周边居民的注意,一对同样到附近看房的夫妻好奇问道:

“那个小区是在搞活动吗?房子看起来也不错诶,也更靠河边,等会儿去看看。”

一位路人大爷说道:“要能买,我早买了,那是嘉禾的内部职工房。”

“啊?”

“酒泉还有分房的单位?”

“嘉禾呀!”

看完房,陆希成跟随人流来到酒泉国际酒店的大会议厅。

拿钥匙,办理手续的时候到了。

一群人肉眼可见的兴奋。

坐在陆希成旁边的是一位个子小小的,瘦瘦的,肤色很健康的小女生,让他感到好奇。

“你好,我是天禾张掖分公司生产部的陆希成。”

“嘿,巧了不是,我也天禾的,林佳欢,不过我是玉门制种基地的,你叫我小林就可以。”

“嗯?我好像听过你的大名。”

小林讶然道:“真的?不可能,你在框我,我都没去过张掖。”

陆希成笑道:“那是你低估了自己的名声,制种基地就没几个女生,敢大闹派出所的你更是第一个。”

小林原以为陆希成是在搭讪,结果是自己凶名远扬,靠,白高兴了!

这时,会议厅突然安静了下来。

老板和领导层来了。

也没那些干巴巴的长篇大论,符合老板的一贯风格,简单轻快,直接进入正题。

一行人分批上台签字,领取一个蓝色丝绒礼盒,合影拍照,下台,然后换下一批人,看着就很急促。

“噗嗤……”还在下面等着的小林突然就笑出了声。

陆希成问:“笑什么呢?”

周边几人也看了过来,让陆希成略微有些不习惯。

小林轻声说道:“你们觉不觉得老板动作很麻利,一刻也不耽搁,就仿佛在说拿着你们的房子赶紧走。”

几人再看了看台上,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

正巧,一位员工明显有些过于激动,不断张嘴说话,而老板反而在一个劲的点头。

“好像还真是。”

“这一幕有点搞啊!”

“哈哈…”

一伙人都笑了起来,又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不一会儿,笑声仿佛会感染似的传遍了整个大厅。

台上的郭阳听着笑声,抬头看了看台下,分不清是什么状况,以为是员工太高兴了。

就像上一组,总有几个兴奋的员工拉着他说着些感谢的话。

两百多人不算少,但十人一组的话,也来得很快。

不一会儿,又一组上台,郭阳这次看到了好几个熟面孔。

“小林是吧,这几年干得不错,继续加油。”

“好勒,老板。”小林接过礼盒,就乖乖的站在一旁等着拍照。

这干净利落的劲让郭阳有点不习惯,他看向下一位签完字的男生,也认了出来。

嘉禾领导人计划中的一员。

“陆希成,这是你的。”

“好,谢谢老板。”说完,陆希成也站在了旁边。

这让郭阳愣了愣神。

结果接下来的都是这样,基本就是一句感谢的话就完事。

郭阳感觉不对劲,哪里怪怪的,但也乐得这样,实在是这段时间麻烦不少,背负的压力也挺大。

了一上午时间,将分房的事处理掉,郭阳又紧赶着回了公司。

暴风雪不仅在北美肆虐,整个北半球也频频遭受寒流攻击。

伊朗,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出现了气候灾害。

国内的温度下降得也很厉害,然而,却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遍观国内,只有黑省佳木斯有组织清扫积雪方面的报道。

其它地区只是发了寒潮黄色预警,警觉性不够。

噢,期货市场上的反应倒是挺剧烈的,气候成了助推大宗商品市场上涨的催化剂。

但主要原因是布什在12月末正式签订最新的新能源法案。

老美的经济有点绷不住了。

嘉禾粮油海外账户里的资金,也再次打了出去。

不过嘉禾的压力来自国内。

郭阳前脚刚回办公室,袁文武就将电话打了进来,明显等着的。

“老板,有点顶不住了啊!”

“现在都在攻击德农抬高化肥价格,针对举报层出不穷,监管也多次发来问函。”

“再坚持几天。”郭阳沉声道:“主要是谁在针对我们?”

袁文武说道:“很多,湘省闹得最凶,辉隆股份、惠多利、湘农农资、安邦农资、九禾股份都在搞小动作。”

“还有云省的天盟农资连锁,其母公司云天化现在拒绝向我们供货。”

“……”

喝了口热茶,郭阳才说道:“还好,两家巨无霸没有下场,应该还能坚持。”

袁文武一阵难受:“它们的终端网络和我们没有冲突,自然不在乎。”

农资行业中,仅化肥就是一个极大的产业,全国一年化肥销售量接近6000万吨,超2000亿元。而两家龙头企业:排第一的是华夏农业生产资料集团,第二是中化化肥控股。

这两家合计占国内化肥市场的20%出头。

但华夏农资和中化都只做批发分销,终端网络只覆盖到区县。

此外,30余家省农资集团改制后的企业,约占了30%的市场。

其余50%则由上万家农资流通企业所瓜分。

郭阳沉吟道:“再坚持坚持,最多还有半个月,尽量再储藏点。”

袁文武说道:“云天化断货,西南和两广的氮肥和磷肥已经没办法了,惠多利在浙省举报我们没有淡储旺销的资质,又在湘省联合辉隆、湘农控斥德农抬高化肥价格。”

听着就头疼。

郭阳说道:“发一份资料给我研究研究。”

“老板,你已经好几次了,资料都准备三次以上了。”

“再尽力囤点,配送中心仓库可以装不满,连锁店的库棚得装满了。”

想了想,郭阳岔开话题,“天禾的种子,全王的农药应该陆续到位了吧?”

“按你说的,南方区域的玉米、大豆、水稻、、蔬菜已经在配送路上,农药主要是种衣剂和种子处理剂,也没问题。”

“嗯,给下面兄弟说,再撑一撑,多请地方上吃几顿饭。”

“一顿饭就几万没了。”

“算销售费用,能打开局面就行。”郭阳说道:“舆论上,我再想想办法。”

费了一番功夫总算将袁文武安抚好。

国内农资市场是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除了华夏农资和中化没人能覆盖全国。

但前二十的企业中,有不少都能覆盖十几个省份,几千上万个网点。

德农农资能打开局面全靠种子。

化肥是费力不赚钱,生物农药是价格高,农民意愿不强,但这两样又不可能不做。

而近期,德农在化肥市场上的扫货,大肆布局,无疑引来了竞争对手的关注。

尤其是湘、鄂、贵、桂、徽五省。

这里也是大雪重灾区。

一眼看过去,全是背景深厚之辈,没有一个是善茬。

惠多利农资的母公司是全国第三的浙省农资集团;

辉隆股份排第四,前身是徽省农资集团;

湘农农资则是湘省农资改制。

另外,活跃在湘省的还有安邦农资,原身是衡阳农资;以及川省泸天化控股的九禾股份。

云贵川地区还有云天化旗下的天盟、川省的开元。

这些农资连锁企业,基本都覆盖到镇甚至村,还有一个共同点,背后都具备一定的化肥生产能力。

只有德农农资是完全依靠采购。

云天化终止供应,确实打在了德农的七寸上,继续下去,类似的例子不会少。

唯一能稳住的可能就是罗钾的钾肥了。

舆论上,郭阳只能通过惠农网预测今年的天气异常现象,农民会看,专家会看。

但农资企业,不影响到自身利益,谁关心这个?

鄂省,秭归。

沿着蜿蜒的山路,海拔不断上升,直到海拔600米处,才到了郭家坝镇,烟灯堡村。

这里有一处脐橙果园。

本该在12月采摘的脐橙,因为留树保鲜技术的应用,直到现在还挂在树上。

成熟的脐橙在绿叶中分外鲜艳。

崔老汉正在给柑橘树刷白,而他的妻子忙着在树盘覆盖稻秸秆,寒假归来的儿子也在帮忙。

一家人忙到中午才回村。

“老崔,你还真听镇上新开那家德农农资店的建议啊,那都是忽悠人的,有这功夫赶紧把橙子卖了。”

“我还真觉得人家说的有道理。”崔老汉说道:“再等等,马上过年了,价格好。”

之所以三峡坝区留树保鲜技术有推广市场,完全是被动的。

因为竞争不过赣南脐橙。

所以才借助靠北的地理条件,留树保鲜错季销售,而且经过冬季的霜冻,脐橙口感也会更好。

有村民说道:“离过年就大半个月了,哪有那么厉害的冻害?”

“对啊,快别瞎折腾了!”

这时,一名骑着摩托车,黑色羽绒服外披着蓝色马甲的德农超市店长卫科杰在路边停下。

“老崔,你那果园防冻要加快点效率了,这温度越来越低,再晚可能会对树造成损伤。”

“好叻,我明天找两个人帮忙。”

路过的村民说:“老崔,这姓卫的给你灌了什么**汤?”

卫科杰咧了咧嘴,“徐老二,别怪老子没提醒你,你家那几亩果园,海拔730米,已经超过了种植的安全线了。”

“咋的?还能全冻死了不成。”

看他这副模样,卫科杰就恨得牙牙痒,还想说什么,电话却急促的响了起来。

“店长,不好了,辉隆的人又来闹事了,来了一伙人,不让我们卸货。”

“等着,我马上带人回来。”

卫科杰急忙踩燃发动机,走之前还不忘大声说道:“老崔,最好在果园里准备些杂草或者稻草堆。”

“好,记着了。”

“你还真信啊?”

“你管不着,徐老二。”

半个小时后,卫科杰赶回了郭家坝镇,新开业的农资店前已停了辆9.6米长的挂车,车里装满了钾肥。

车前还有七八个人对峙着。

卫科杰炸毛了似的冲上去,“干嘛呢,已经报警了哈,不想惹麻烦的就赶紧滚!”

“艹**,报警算什么本事!”

“报警就怕你啊,你个大傻叉,怂球样,这车货是我们辉隆的,要卸到我们仓库去!”

卫科杰:“放你妈的屁,什么时候这成你们辉隆的货了?故意找茬是吧?卸货,我看谁敢拦!”

就这么一会儿,双方都叫来了人,加上围观的搬运工和群众,好不热闹。

“厂家说了,这车货给我们。”

来人是辉隆秭归配送中心的采购经理米峰,这会儿同样气得很。

这车货本来应该是辉隆的,只因德农扰乱市场,给了明显更高的采购价。

辉隆当然要闹。

“你看清楚,‘盐桥’牌钾肥,辉隆是华东地区总代理,是青省盐湖钾肥公司的最大客户。”

卫科杰早已了解了对手的情况,辉隆是国内最大的钾肥销售商,与上游100多家化肥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在化肥供应链上,德农确实不占优势,但到家门口的货怎么能被人抢了?

“鄂省是华中,不是华东,白纸黑字的合同签了,盐湖钾肥来也不行。”

卫科杰吼道:“卸货!”

“不准卸!”

一帮人上前。

另一帮人又堵上。

反反复复,剑拔弩张。

双方又这么对峙了两三个小时,吃瓜群众也不愿离去,吃饭时就端着碗蹲在马路沿上。

直到大挂车严重影响到了交通时,警察才姗姗来迟。

有白纸黑字在,两方又都克制住了,这场闹剧才最终收场。

但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德农郭家坝门店的工作效率,一车货直到晚上**点才全部装进库棚。

“靠,这活干得真憋屈,半个月换着来了四五波人,上面还没拜好码头?”

“拜什么码头?我们自己就是码头,它们就是怕了。”卫叔杰将烟嘬完,踩灭,看了看装了大半的库棚。

“明天再加固下。”

“还加固啊?”

“如果真有大雪,我们既有种子,又有化肥,机会不就来了吗?”

鲁省,寒气逼人。

袁文武脑门却气得直冒汗!

“欺人太甚啊!”

“闹事就闹事嘛,我们又不是不能忍,干嘛要掀桌子呢。”

连着两三天,不仅各地的冲突愈演愈烈,德农本就不稳固的化肥供应商也接连反水。

除了云天化,盐湖钾肥、兰科创、中信国安科技等国内主要化肥厂商也暂时停止供货

化肥的成本和石油、煤、天然气等原材料息息相关。

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涨的态势下,化肥价格也高出了天际。

目前又是淡季,再加上原有的销售企业联手反对,生产厂商也不愿再冒风险,一时之间还真有点无奈。

捋清了态势,袁文武又又又给老板打去了电话。

“老板,这下好了,不用再备货了。”

“配送中心的仓库也装满了?”

袁文武暗自嘀咕,你想得真美哟,“没,90%以上的供应商都断货了。”

“咦……还有谁在供货?”

原来你都知道啊,袁文武无奈道:“除了罗钾,川省的开元也和我们有些合作,开元希望经销天禾的种子,特意释放的善意。”

“嗯,我给瞿阳说下。”

开元集团旗下的汇力农资连锁,和嘉禾的德农农资,是国内前二的民营农资流通企业。

而且开元的布局面比德农更广,在全国17个省市构建了30个分公司,网络成员店两万多个。

另外,还有件事郭阳有印象,以后开元集团的成员企业——亚钾国际,拥有老挝最大的钾盐矿权。

这会儿亚钾国际还没出海。

嘉禾还有截胡或者合作的机会。

袁文武说道:“库棚已经满了,如果没有大雪或者年后农资降价,德农的发展很可能就此沉寂。”

“放心,至少短期内不会降价。”

农资行业最怕的就是储存,价格高了,你去农资店买化肥,农资店库存不多,但老板就是不进货。

种植大户想几袋,十几袋的买,店主还不一定卖给你,因为几斤几斤的散货卖给农民,利润更高。

不敢囤货,自然是不愿意担风险,这都是血淋淋的经验教训。

而对于德农大肆囤货抬高价格,业内一边怒骂,一边也在鄙夷。

徽省农资供x社的一位管理人员,就在媒体上大肆抨击和嘲讽。

“袁文武依然没汲取德隆系崩塌的教训,在农资销售淡季,不仅大肆扩张门店,还高价满仓储存化肥,这种无脑的莽夫作风,必将让嘉禾付出惨痛代价。”

“化肥价格被德农恶意抬高,这就大幅挫伤开春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供x社基本和辉隆穿一条裤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辉隆虽然脱胎于徽省农资,但其实在徽省的市占率不到15%,全国第四完全是周边每个省都占了点。

这几个省本来就竞争激烈。

嘉禾又蛮不讲理的突然杀出,将华中市场搅烂了。

不仅辉隆急得跳脚,惠利多、湘农农资、安邦农资也同样气急败坏。

“德农的发力点错了,高风险运营很快就会让其自食恶果!”

“如果德农好好卖种子,靠着天禾的种子渠道优势,会活得很滋润的,但现在…前景堪忧。”

“抬高成本价格,售价也低不了,即使有农民进店买化肥,一问价格扭头就走。”

这样的公开发言,在业内广为流传。

所有人都认为,以种子销售起家的德农这次要栽在化肥上。

1月10日,酒泉。

北方的冷空气越来越凛冽。

牛虎林临时召集的工程队早已停了工,但疏勒河下游100多公里河道已清理了个大概,应该能勉强通水。

常年加班的一线基地人员,也放起了长假。

嘉禾的办公室里,却繁忙依旧。

宁小婧说道:“老板,邦吉中国的的首席执行官杨邰仁在采访中提到了你。”

“邦吉也掺和进来了?”郭阳一阵无语,“又说什么了?”

宁小婧脸色凝重道:“他认为你的风格太过激进,嘉禾迟早要吃大亏。”

“你也这样认为?”

宁小婧就那么站着,不说话。

年关将近,嘉禾却动作频频,接连在化肥、种子、粮油等领域里与人四处交锋,接连树敌,麻烦不断。

集团内部也身心俱疲。

员工分房的喜悦迅速的淡了下来,一边忙碌,一边担忧公司的处境,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分房。

铃声打破了这种沉默。

郭阳拿起桌上的手机,接通,“老板,中东部开始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透过窗户看向祁连雪山,鹅毛大雪也正在飘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