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百五十四章 粮油业的暗流;面试?

津门,临港工业区。

郭阳和地区主要领导站在嘉禾津门粮油综合基地的厂门口,完成了剪彩仪式。

摄像机拍下了这一幕。

而女记者付莉华也在第一时间冲上前,完成了采访。

郭阳说道:“从04年大豆危机以后,以国粮、嘉里粮油、adm为代表的粮油企业迅速突围,借机广泛布局。”

“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北海新区等沿海地区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

“从那时候,嘉禾就意识到,要想赢得这场竞争的先机,必须尽快建成粮油综合基地。”

“于是,嘉禾在前年,就同津门接触,去年就开始了动工,如今终于建成。”

付莉华问道:“津门基地投产后,嘉禾粮油的产能达到了多少?”

郭阳觉得这个女记者提问题的水平不错,他刚好想说这个,林部让他多弄出点动静来呢。

“整个津门粮油综合基地总投资40亿元,油脂油料加工能力将达到600万吨,主要辐射华北周边的粮油市场。”

“津门基地拥有目前国内产量最大的小包装食用油生产线,涵盖调和油、玉米油、葵油、大豆油等。”

“同时,津门基地每年还可以向市场供应230万吨的植物蛋白、90万吨的食用油等。”

付莉华问:“嘉禾粮油的总产能现在是多少?”

“1800万吨。”

“这么多?”付莉华感觉数据有点对不上。

郭阳微微一笑,说道:“嘉禾在苏省镇江的200万吨粮油工厂也即将投产。”

付莉华讶然道:“如今嘉禾的油脂油料产能已经稳居国内第一了啊!”

“当然。”

“那郭总,对国粮和丰益国际的‘较量’怎么看?”

郭阳说:“据我所知,几大巨头都在争抢靠海岸线加工区域,自从嘉禾进驻临港工业区后,也有其它粮油巨头开始与津门方面谈判,希望进入这个区域。”

付莉华问:“郭总认为这会影响到嘉禾的战略吗?”

“不会。”郭阳自信道:“除了沿海,嘉禾在东北、疆省、川省等地的油脂厂在今年也将陆续投产。”

“嘉禾粮油今年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仓储物流设施。”

付莉华问道:“就类似于津门?”

“对。”郭阳说道:“嘉禾津门粮油基地配备了10万吨级粮油码头、铁路专用线和120万吨的先进仓储设施,这将是嘉禾华北地区的粮油原料和产品集散中心。”

“嘉禾的资金很充沛?”

这不仅是付莉华的疑问,也是看到这篇报道业内人士的疑问。

因为在同一时间,嘉禾粮油的总经理高德出现在青岛,完成了粮油研发中心的签约仪式。

投资10亿被命名为嘉禾营养健康研究院的研发中心,是纯研发。

这是让人咋舌的数字,在全球粮油领域都是最顶尖的大手笔。

技术带头人、华夏科学院院士许志宏教授表示,研发中心最看重的是对国人自己的科研技术和人才的投资。

除了许志宏,嘉禾还邀请了李家洋、陈晓亚和方荣祥院士担任高级顾问,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力量。

高德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们希望以此为平台,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促进前沿技术在国内的科技转化,带动国内从‘粮油消费大国’转变为‘粮油科技大国’……”

庆典仪式后,

嘉禾营养健康研究院分别召开了两场国际性研讨会,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出席。

10多位学术泰斗就脂肪酸平衡与营养健康等议题,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报告。

但这还没完。

在苏省,据媒体报道,嘉禾粮油除了镇江工厂投产,还与泰州港务集团合作成立了泰州永安港务有限公司。

建立嘉禾旗下第一个自有港口,用以辐射苏省及周边地区。

连续在津门和苏省切入港口物流产业链,意味着嘉禾在食用植物油原料贸易、加工、终端销售等环节的布局正式打通。

接连的消息冲击着从业者。

粮油综合基地、大型加工厂、港口仓储物流…每一样需要的投资资金都是惊人的数额。

即使是国粮和丰益,即使早已知晓嘉禾这两年动作频频,但真当投产的那一刻,才感觉到压力彷如泰山压顶。

国粮集团。

董事长宁高宁看着两份报纸,郭阳和高德的笑容是那么刺眼。

“银行的贷款还没谈下来吗?”

在他对面,站着的是国粮的总裁于波,同样眉头紧蹙。

“我们的负债率太高了,好在现金流充沛,获得大额贷款不成问题,只是需要时间。”

“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于波奇怪的问道:“嘉禾哪里来的那么多钱?粮油加工厂、仓储物流,再加上敦煌西湖湿地,这得几百个亿吧?”

宁高宁吐出两个字:“期货。”

“嘉禾及时抽身了?”

“可能还不止。”宁高宁说道:“应该还提前反手做多了。”

于波一脸震惊,国内玉米增产,做空国际玉米期货,国粮集团也参与了。

但随后老美爆发杂草和红火蚁危机,粮食骤减叠加新能源法案,期货暴力反弹,国粮亏损了不少利润进去。

如果嘉禾提前反手做多,这就说得过去了。

甚至嘉禾还可能在大豆上动了手脚…

“这下有点难了,和津门临港区的谈判,由于此前嘉禾拉高了门槛,现在港区给的优惠比较低,有难度。”

“难也要上,不然华北市场真就拱手让人了!”宁高宁猛的拍了拍桌子,又问道:

“adm怎么说?”

于波先是点了点头,随后说道:“还是老样子,adm愿意出钱合资。”

一直以来,‘国粮系’食物油的主要贸易对象都是adm。

“那就加快谈判进度吧。”宁高宁沉吟道:“还有,召集集团高层,全产业链战略计划不能再拖了。”

“好。”

面对即将成型的嘉禾粮油全产业链体系,于波和宁高宁两人都压力山大!

魔都,益海嘉里。

为了强化在华夏的竞争能力,丰益国际董事长郭广丰,在去年初,就在推动益海集团与嘉里粮油合并。

组建了庞大的益海嘉里集团。

随后就与黑省达成了投资协议,在此之前,丰益国际的益海米业项目就已在黑省注册了四家公司。

在华夏的粮油加工总产能也超过了千万吨。

哪知,益海嘉里新项目的钱还没出处,嘉禾的产能就已经上了另一个台阶。

会议室里。

郭广丰艰难的做出了决定。

“丰益国际分拆华夏相关业务上市计划提前启动,筹集更多资金。”

这个决定让郭广丰异常难受。

因为在益海嘉里合并的过程中,丰益国际消耗了大量资金用于回购adm持有的益海集团股份。

整合又暂时没形成助力,营收数据也没起来,此时推动上市,估值会比预计低很多。

但已经没办法了,益海嘉里需要更多的资金,去争夺华夏国内的市场。

魔都,邦吉。

杜森略微有点慌。

邦吉在华夏拥有苏省金陵、鲁省日照、津门三家大豆加工企业。

如今,这三家企业的周边,都布局了一家嘉禾的加工厂,感觉就像是针对邦吉而来的。

大豆加工是邦吉大豆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而邦吉最为得意的对华大豆贸易,在最近半年也遭受了重创,对华出口量直接腰斩。

邦吉集团董事长魏泽博(weisser)已经下达了最后通牒,再没有好转,他的任期也就到头了。

杜森思考了半响。

加工厂不能再扩张了。

要学习adm,在国内几乎很少见到adm的身影,却又仿佛无处不在。

而在销售环节,邦吉更精于b2b业务。

他决定专注于此,把注意力集中在油料、饲料加工企业等大客户身上。

希望能稳住吧!

嘉吉、路易达孚也同样关注着这个异军突起的对手。

琢磨着应对办法。

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嘉禾的大豆来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闭环,掌控力还有缺陷。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嘉禾和九三合作有30万亩有机大豆,西北自有100万亩。

加上一些订单种植,稳定货源在两三百万吨。

好像还有机会?

但tmd华夏大豆和玉米大幅增产呀!

玉米过剩,大豆自给率达到了60%,

这对在大豆玉米贸易和饲料加工上有重要份额的国际粮商都不是好消息。

一旦贸易环节的影响力被削弱,整个产业链体系就崩塌了。

除非再来次低价倾销,但北美的产量已经崩了……

难道也要学习国粮和丰益。

加入粮食产区的绞肉场?

算了吧。

那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风险太高,收益太低。

别看国粮和丰益在东北较劲得厉害,甚至有人宣传丰益要垄断东北非转基因大豆。

但随着增产,亩均成本变低,这已经变得更加不现实。

黑省是水稻和大豆的主产区,但有四分之一都是在农垦系统内,尤其是大豆。

而农垦系统的水稻和大豆,都是自己生产自己加工,九三粮油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加工国产大豆已经有利润了。

丰益和国粮获得粮源的压力很大,必须投入巨资建设物流设施,从各地收集原粮,才能保证原粮供应。

另外,水稻加工必须综合利用,除了生产出大米,还必须通过提炼米糠油、使用稻壳发电等来增加赢利点,而这些深加工设施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郭广丰有华侨的身份,四大粮商可没有,有些风险没必要去冒。

对于嘉禾粮油的扩张,同行们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

京城,郭阳和高德在微光的屋顶农场欣赏夕阳。晴空万里,番茄和白菜苗已露了头,远处街道上毛白杨挂满灰绿的柔荑序。

高德有些不忿的说道:“其实,嘉禾在东北也是有粮食加工基地的,但媒体闹了这么久,就是不报道。”

“也许是产能太低,没引起媒体的兴趣?”

“200万吨的大厂呢!”

郭阳笑道:“那可能是其它几样事情的冲击来得太大。”

“嘿嘿,这倒是。”高德手欠的抚摸着一株紫色的植物,结果直接给扯出来了。

“靠,这是刚移栽的?难怪看着这么假!”

郭阳顺手拿了过来,然后在营养土里刨了个坑,又给栽了进去,让习惯了西装革履的高德有些目瞪口呆。

“老板,你这……就用手刨啊?”

“不然呢。”郭阳怕了拍手,“这久了没碰土,今天栽这株苗,还挺踏实的,微光这屋顶农场搞得挺不错。”

高德对这些倒不是很感兴趣,“要不要再在东北扩大些产能?”

郭阳说道:“你有点急了,多学学杨成,有事没事多种点草草。”

高德愕然。

而这时,郭阳已沿着蜿蜒的防腐木栈道前行,高低错落的植物群落呈现起伏的冠际线,极具韵律感。

高德愣在了原地。

急了吗?

好像是有点急了,国粮和丰益接连的大动作,让他觉得嘉禾粮油也要加快进度。

但其实,嘉禾现阶段的产能不低了,接下来的投资也不少。

除了加工,在仓储物流上也在进行四散化改革,这属于很难被注意到的角落。

东北粮食无论内部运输还是外运都有困难,基础设施跟不上,存在体制和运力上的障碍。

国粮和益海嘉里粮油加工产能再怎么扩张,最后都要面对这个问题。

还有国外,熟悉海外港口的陈燕秋已经在选址,远洋航运业在接触之中。

这速度,并不慢了。

高德也跟着进入了量产果蔬种植区,樱桃番茄、辣椒、红叶生菜、羽衣甘蓝在这里生长着。

“老板,摘点菜晚上回去搞火锅啊?”

“我就是这么想的。”郭阳顿了顿,说道:“现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占领国内的粮油市场份额。”

在粮油业,嘉禾只是一个才入行的新人。

而这完全就是一个重资产行业。

嘉禾粮油市场占比还不到10%。

高德说道:“再过十年,要把四大粮商在国内的市场馋食殆尽!”

“十年不成问题。”郭阳一边摘着白菜,说道:“但我更想在国际市场上和他们一较高下。”

“如果嘉禾粮油能把产品出口到北美就更好了。”

高德笑道:“一定没问题。”

摘了会儿菜,郭阳看时间差不多了,打了个电话给嘉禾生鲜超市的彭书玉,让他再带点菜品过来。

随后又叫上微光的杨成,以及惠农网的曲升等人。

在屋顶农场上凑了一桌,就这么烫起了火锅。

一筷子蘸着料的牛羊肉送入嘴中,再来口新鲜的蔬菜,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一伙人聊着天。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股市上。

“上证指数已经跌破4000点了。”曲升放下筷子,问道:“杨总,微光准备什么抄底啊?”

杨成闷着头吃菜,余光瞄了眼老板,不确定的说道:“至少要跌下3000点才能抄底。”

“这么夸张,那直接腰斩了啊,应该不至于吧?”

彭书玉也说道:“我看股吧里,已经有网友发帖说要打3000点保卫战了。”

“3000点保卫战啊,才短短两个多月,谁能想得到。”

“咳…咳”

一口气没喘口气,郭阳喝饮料都呛住了。

“老板,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郭阳连连摆手。

主要是这个3000点保卫战,对郭阳来说太熟悉了,即使再过10年,那也是经常在大a上演。

现实还真是魔幻。

缓了一会儿,郭阳才看向曲升,正色道:“是不是在炒股?”

曲升尴尬的说道:“买了点。”

“嗯?!!”杨成讶然道:“年前不就提醒过你了吗?早点清仓收手,怎么不听呢?”

“之前的清仓了啊。”曲升说道:“这不是看着跌下4000点,感觉到位了,就抄了点底吗?”

郭阳、杨成、高德都古怪的看着他。

郭阳是知道历史走势,杨成和高德则是从大宗商品贸易上,就能感受到世界经济的冷暖。

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不远了。

可怜娃,抄底抄在半山腰。

郭阳又夹了一筷子羊肉,说道:“赶紧卖了吧,暂时不要碰大a。”

杨成也说道:“就是,至少要下3000点,到时候再看情况。”

“嗯…”郭阳沉吟道:“微光也暂时不要轻举妄动,把腾讯和苹果拿好,逢低可以多加点仓。”

“已经够多了。”

“这两个不嫌多。”

一旁的曲升问道:“老板,你认为大a跌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郭阳想了想,说道:“这次的跌幅可能会超出市场的想象,当整个股市一片哀嚎,所有人都不相信股票时,那差不多就到头了。”

几人包括杨成都有点讶然。

“难道会跌破2000点?”

郭阳缓缓点了点头。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这个数字应该是1664,上辈子郭阳身为资深韭菜,曾回顾过这段历史。

这一世,应该会有所改变。

在郭阳的计划里,大a在跌到2000点左右时,微光就可以慢慢抄底了。

彭书玉不炒股,对这些不关心,一个人慢条斯理的烫着火锅。

曲升则是有些不相信。

2000点以下,那现在网络上股吧那些人,不得全都得输个倾家荡产?

杨成和高德则有些信了。

无他,大宗商品市场上带来的敏感,以及相信老板!

吃完饭,夜已经黑了。

郭阳,杨成,高德三人落在最后。

郭阳说道:“等玉米春播过后,嘉禾粮油在期货上的仓位就全平了吧。”

全球性金融危机应该是**月份左右彻底爆发,郭阳记不真切了。

而且,那时候应该也是市场上博弈最为厉害的时候,暴涨暴跌是常态。

把握不准,那就在五六月份提前撤出来。

这就是郭阳的想法。

入夜。

郭阳在酒店再次看了看资料。

这次来京城,其实是顺便过来面试个人。

对象是钾盐矿方面的专家,工程院院士郑绵平……的学生杨国成。

人事部也想直接挖个大佬,但这次需要放弃公职,还要长期呆在老挝。

院士肯定挖不过来。

所以就看上了他的学生。

从资料上看,杨国成确实很合适,34岁,正高级工程师,在钾盐矿床方面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

老一代地质人的后代,子承父业,从小受到这方面的熏陶,又是郑绵平的学生。

最重要的是在前几年参与了老挝甘蒙省钾镁盐矿勘探,对老挝并不陌生。

这样的人,担任嘉禾钾盐项目的首席技术负责人,应该不成问题,不行还可以找老师,找师兄弟。

郭阳思考了会儿面试的时候该怎么提问,才缓缓睡去。

次日。

郭阳睡眼惺忪的拉开窗帘,却发现整个城市都一片混天暗地。

远处教学楼被包裹在黄沙之中,楼房的轮廓隐约可见。

唯一能看清晰的就是一排排整齐发亮的窗户,原本亮白色的节能灯管透过沙尘暴变成了黄色。

郭阳有些愕然。

明明昨天还是晴空万里。

今年可是奥运年啊!

三北防护林还任重道远啊!

吐槽了片刻,郭阳才去洗漱,随后在黄色的沙尘中,前往地质院附近的一所高档茶餐厅。

杨国成有些廋,和郭阳刚穿越过来那会儿一样,皮肤也偏暗黄,留着稍长的头发。

确认没找错人后,郭阳直接言明了来意。

“杨博士,嘉禾想邀请你任职老挝钾盐项目的首席技术负责人,目前项目队伍还没拉起来,还需要你兼任项目负责人,当然,如果以后合适,项目负责人就是你了。”

“啥?老挝?技术和项目负责人?”

杨国成显然还懵在鼓里,是一位在兰大任职的师兄联系的他,说是有企业想邀请他担任顾问。

但现在怎么成技术负责人了?

这和顾问可就差别大了,行话不是说吗:顾问顾问,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

而技术和项目负责人,明显就是要辞去公职。

杨国成起身准备走人。

他在地质所干得好好的,子承父业,上面还有个院士老师,自己也不是不学无术的废物,好好再搞几年研究,前途一片大好。

再说了,企业项目还是一穷二白,又是老挝那穷地方。

他脑子抽了才跳槽去企业!

看杨国成扭身要走,郭阳也懵了,这是面试?

哪里不对劲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