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来日方长

“老板,真要做原油?”

对原油期货,高德早就有所期待,也一直在关注,但真到了这一刻,内心反而犹豫了。

“嘿,不是你和杨成一直在撺掇我关注原油期货?怎么临到头了,反而打起了退堂鼓?”

“做空原油不一样,交易风险会很大。”高德十分踌躇,说道:“z航油事件还只过去了不到4年,教训太深刻了……”

再深刻,但以后同样的事情还会屡次再犯,郭阳忍不住在心中嘀咕。

z行原油宝,应该是叫这名字吧?他有点记不清了,但那段时间刚好是疫情,财经新闻又闹翻天。

“一夜倒欠银行500万元。”

“全世界都跑了,就z行没跑……”

各种真真假假的新闻刷屏,他也跟着吃了不少瓜。

只不过航油和原油宝,一个是做空,一个是做多,后者明显更离谱。

在期货交易上,做多和做空并不是对等的。

一般来说,做空天生就有两个劣势,一是收益不对等。

比如说,原油价格从100上涨10%是110,但110下跌10%却只剩99。

其二就是可能被大资金逼仓。

被逼仓也是嘉禾进行原油期货交易的最大风险。

在进行粮食期货交易时,嘉禾粮油已经开展了部分国际粮食贸易。

做空期间,更是谨慎的在新加坡等期货交割点或者附近存储了粮食。

做空时真到了交易结算这一步,嘉禾也能拿出实物进行交割,且粮食还是低价时采购的,交割的亏损能够承受,操盘上既保守又灵活。

然而嘉禾并不从事原油贸易,真被逼到了交割日,又拿不出实物,那样即使做对了方向,最终也只能被迫斩仓。

2004年航油事件…就是做空,然后被逼仓,被强制平仓。

其实航油只要一开始能及时交割合同,就能止损,但却选择了将合同延期到2005年和2006年。

而航油的单量又做得很大,其一举一动又都在对手的关注之下,账户已经是众矢之的。

强大的利益驱使越来越多的对手单向做多,直至空方的航油平仓,这已经是一个无底洞。

结果就是从2004年年初,航油一直亏损,然后一路追加保证金。

10月末时,因无法追加保证金而遭逼仓,账面亏损最终变成了实际亏损。

11月,又继续遭遇逼仓。

12月1日,申请破产保护。

期间,航油有无数次止损的机会,但面对国际财团的做局,当事人可能上头了。

回忆了一会儿,郭阳陷入了沉思。

粮食期货,只要嘉禾从事国际粮食贸易,就不得不参与这场游戏。

但原油期货……其实不必。

沉默良久。

高德沉吟道:“原油期货市场上高手环伺,没有把握和实力无人斗胆单边下大注,除非有足够财力打败所有对手。”

“我可没想过单边下大注。”

郭阳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自顾自的泡起了茶,等一杯茶下肚后,才再次开口。

“老美的次贷危机应该快扛不住了,市场供求关系将改变,原油大跌是迟早的事,只是时间把握不准。”

“如果原油大跌,发展生物能源的收益不及预期,国际粮食价格肯定也稳不住。”

“做空原油只是分担风险,仓位假如全集中在玉米、大豆、小麦等谷物上,风险反而更高。”

“嘉禾不必冲锋陷阵,少建一点仓位吧,就当观察盘,趋势改变后痛打落水狗还是可以的。”

都研究了这么多天,退是不可能退的。

对于风险,郭阳早就了解,不会贸然的上,但也不想错失这次机会。

高德这下放心的点了点头,姿态颇为优雅的品起了茶,只要不是单边下大注,以嘉禾雄厚的现金储备,想被拉爆仓位太难了。

“还是老板泡的茶好喝。”

“你就贫吧。”郭阳想了想,又问道:“大商所和郑商所现在交易活跃度怎么样?”

“黄大豆1号、玉米合约都有上升的势头。”高德沉吟道:“但议价能力还需要很长时间。”

郭阳笑道:“交易量活跃起来就是好事。”

高德说:“老美又变相提高了大豆和玉米补贴,看来对国内市场还不死心。”

“任谁都要折腾。”郭阳轻笑道:“但他自己国内的生产情况都还没解决,仅靠南美产能,影响力大不如以前。”

“这墙角啊,还是要一点一点的撬。”

短期内,cbot(芝商所)传统农产品定价中心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大商所和郑商所十几年的发展时间也不可能赶得上人家上百年的积累。

只一条,华夏资本和金融账户并未放开,期货市场尚不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就锁死了上限。

金融体制上的事,嘉禾暂时就没想过去伸手。

目前的解决方法还是从生产上入手,减少对国外进口的依赖,至少要能保证国内的定价权。

同时郭阳对铁蒺藜和赤红火蚁的破坏性深信不疑,老美没那么快控制下来。

今后几年才是破坏的高峰期。

其粮食生产大国的地位肯定会有所衰弱,作为国际定价中心的cbot定价权自然会跟着衰弱。

在期货市场出现以前,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主要基准于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

而在期货市场发展成熟以后,就不再局限于买卖双方,反应的是全社会对大宗商品的价格预期。

定价权就是影响价格朝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

就如国内大豆加工企业进口大豆,普遍通过国际粮商在cbot进行点价。

导致国际粮商可以轻易掌握国内买家的已点价头寸和未点价头寸情况,使海外资金有天然优势进行逼仓。

同时国际粮商又垄断了全球的大豆贸易。

这些粮商普遍又具有强大的研究团队和数据搜集整理能力,也有着完善数据整理体系和悠久的数据搜集整理历史。

南北美大豆的生长情况、单产、产量、出口、谁家进口、每家进口多少、各港口出口情况等,国际粮商对各方面信息的搜集十分全面和详细。

国内买家和这些国际粮商,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嘉禾此前能连续偷鸡成功,同样也是利用了国内超预期增产、北美产区骤然减产等信息不对等优势。

想再要有这种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郭阳和高德围绕着原油期货、粮食生产加工与贸易、食用油价格战足足聊了一上午。

这三者在近期的相关性极强,未来半年的策略都是以此为基础制定。

原油期货是风向标。

原油降价——生物能源需求减少--粮食降价;

国内种植结构改善——国内采购与进口的矛盾——北美减产,成本提高……

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价格战是肯定要打的,不仅是食用油,针对大豆加工的的豆粕和浓缩磷脂也要开战!

这是抢占市场份额与改变进口局面的最好时机。

逼着沿海厂商建立国产大豆采购渠道,如果坚持采购进口大豆,那就打到你破产倒闭!

……

7月6日。

微光公司和嘉禾粮油开始配合建立原油空头头寸,虽然很小心谨慎,但原油上涨的趋势没变。

所以建仓一开始,就出现了亏损。

不过既然决定了方向,负责交易的操盘手们依然有规律的5分钟一手、10分钟一手保持建仓速度。

7月10日,原油价格突破了145美元/桶,这时嘉禾已经持有1000手的空头头寸。

1手1000桶,相当于145000美元,而嘉禾的平均买入价格为142美元/桶。

算下来,不到5天时间,投入资金约1.45亿美元,亏了约300万美元。

100万桶的空单,在盘面上也能引起一些注意,但绝不会引来围攻,反而可能会被视为诱饵,或者是试探。

然而,意外的是,盘面上反而出现了更多的空单。

即使郭阳不专业,也能感觉到上涨动能到头了,小幅振荡波动,但就是上不去。

市场上的空头,都和他一样的跃跃欲试,却又谁都不敢抢跑,只能一点一点慢慢堆积空单。

郭阳也不急,嘉禾只是想从市场上分一杯羹,就慢慢僵持吧。

与此同时,国内食用油市场上,价格战依然紧绷着,一些小牌子已经倒在了无人问津的角落。

在今年前几月,大豆和豆油期货价格几乎每天上涨 200~300元/吨,有时候甚至一天就上涨1000多元。

在期货价格的疯涨下,大家都觉得大豆、豆油价格还会继续升,于是许多厂家不计成本囤积大豆。

嘉禾粮油搭了波顺风车,随后又抽身,并开启了食用油价格战。

加工企业开始出现亏损,随后又越亏越多。

一些高价囤积大豆的企业,眼下每吨的亏损额已高达数百元。

粤省,嘉禾粮油东莞麻涌工厂。

厂长路安这两天接到了集团老板的电话,让调查附近粮油加工厂的情况。

上次见老板,还是老板莫名其妙来检查油罐车运输情况。

这过去这么久了,麻涌工厂只曾短暂盈利过,其余时间大部分都是亏损。

最近又亏得厉害,但他却很兴奋。

因为对手也很难受。

他在粤省大豆加工业工作多年,对这边的大豆加工厂运作很清楚。

东莞麻涌一带世纪初仅有一家加工能力2000吨的油厂,但前几年已达10家,全粤省有13家注册工厂。

都是一个圈里的,在市场上是对手,但在信息层面,同行之间又时常交流。

只不过以往他是被嘲讽最多的那个。

除了嘉禾,粤省的大豆均是国际化采购,除了价格原因外,物流也是重要因素。

如果要从黑省把大豆运到粤省,需要经火车转运到大连,转海运到粤省港口,总运输费在450元~500元/t以上,而进口在350元~500元/t。

另外,黑省铁路运力不足。

嘉禾在西南也还有大豆基地,但这时粤省通往大西南腹地铁路运输运能也不足……

别的公司大豆采购部,也就是期货交易部,是全公司最重要的部门,公司的大量资金和赢亏都取决于采购。

物流部只能排第二。

而嘉禾东莞工厂,物流部才是最重要的,采购部反而排第二,因为物流决定了工厂能不能正常生产……这在粤省或者全国都是独一遭。

总之,嘉禾坚持在东莞加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业内是很愚蠢的一件事。

而今天,被打上‘愚蠢’标签的路安,组织采购部开了个短会。“三天之内,我要粤省另外几家家大豆加工厂近期的大豆来船量。”

“以往的数据都有,植之元每两个月需要订3条船,统一嘉吉一个月一条,但他们又是扩建又是收购,信息早过时了。”

“前期进口大豆价格高,最近豆油的收益又下降,他们的订船量信息要具体打听下。”

“日加工产能,来船量,大致下单时间,这些数据都要核实更新。”

采购部的经理孟若飞,以及其他员工以前也是国际采购出身,但这两年转为对内采购,工作是轻松了不少。

但在业内也被打上了异类标签,心里早就憋了一股气。

听闻路安的安排,内心都一凝,孟若飞问道:“老大,这是要对豆粕动手了?”

路安瞪了他一眼,“别瞎打听,出去也别乱说。”

“哦~~”

孟若飞长哦了一声,感觉什么都明白了,眼珠子一转,瞬时有了主意。

“老大,你说我们去打听的时候,故意放出消息说我们厂也要转变经营思路,从海外采购大豆,怎么样?”

闻言,其他采购员反而嘿嘿的笑了起来。

“滚蛋,爱怎么干怎么干,老子管不着。”

路安挥了挥手走出会议室,内心却一个劲嘀咕,这孟若飞还挺有主意,猜得也挺准。

前期涨得那么猛,其他12家应该都有囤货吧!

会议室里,孟若飞给采购员们具体分了任务。

一共12家注册大豆加工厂,但其实经过几次风波,孟若飞知道的还在生产的工厂,只有4个派系。

国粮的东莞中谷油脂;

统一嘉吉东莞,嘉吉(东莞),嘉吉(阳江);嘉吉收购的湛江华农……

益海嘉里控股的南天油粕;

和路易达孚合作的植之元油脂。

所以调查任务其实不重,油厂招聘人员,不会从周边油厂挖人,但前三个派系都涉及到收购,采购部有人是从里面走出来的。

只有植之元是这两年才新建的,孟若飞把这个最难的骨头留给了自己。

等人都走完后,孟若飞开始梳理植之元的信息,先是给熟悉的采购员和期货操盘手打了电话。

但这些人的职业操守还是有的,刻意打听之下,反而一直到下班都没有任何收获。

孟若飞点了根华子,在办公室翻阅和植之元相关的资料。

“tmd,不干死你,老子就不信孟。”孟若飞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上面是植之元董事长郭柏春接受采访的报道。

“嘉禾就是一家没有底线的公司,罔顾农民利益,价格战最终受害的是豆农。”

孟若飞看着满篇的谴责,气得牙牙痒。

突然,报纸上码头的照片让他眼前一亮,植之元公司在鹏城,而鹏城的远洋大豆船通常是在黄埔港卸货。

报纸上看模样应该是自建的泊位,明显不是黄埔港。

这很好验证,随便打个电话就得到了确定答案。

植之元这两年新投产了一座日加工能力5000t的工厂。

但无法在港口选址,最后建在了鹏城南沙区洪奇立水道边,自建3000t/d泊位。

远洋大豆船抵达鹏城黄埔港,再转驳运到自家码头。

报纸上应该就是驳运船。

登报日期是7月5日。

驳运船是3000t以下,远洋船是6~7万t,要驳运20几次,港口仓库可以免费存放20天……

“咝咝…呼……”

烟雾缭绕,孟若飞仿佛知道了郭柏春为什么那么气急败坏了。

从南美到我国,从下定金合同生效到大豆收集送到港口需时3个月,海运时间在20~45天。

植之元驳运的货是四个月前,也就是三个月前按键敲盘买下的。

那时候价格大约5300~5500元/t。

在嘉禾大打价格战的情况下,豆油价格直线下降,采访的时候植之元也陷入了亏损。

现在要查的是这几个月植之元下了多少船的订单,以及还有没有下单的可能……

捋了捋思路,孟若飞找到了方向。

第二天就约上物流部的同事直奔码头仓库,找到了港务分公司的主管蒋东才。

烟酒茶水费开道。

“蒋经理,我们嘉禾可能要定几船南美大豆,到时到港装卸、仓储可能还要麻烦你。”

蒋东才憋了憋嘴,“别说这些有的没的,有什么事直说,你们这演技差了点。”

孟若飞陪笑道:“嘿嘿,蒋经理慧眼如炬,还真是什么都瞒不了你。”

“那不废话吗?”蒋东才不屑道:“你们厂在麻涌,跑到黄埔港来卸货?能再假点不?”

孟若飞一点也不尴尬,“那我就直说了,我想打听下植之元这几个月的订货规律。”

蒋东才挑了挑眉,孟若飞适时给点上了华子。

“蒋经理,这事对你来说都不算事。”

蒋东才砸吧了一口,笑道:“这事好说,不过,回头你得帮我弄点你们的沙海肉苁蓉来。”

孟若飞愣了愣,消息都传到鹏城了?

“没问题,下午我就给蒋经理送你。”

“叫东才哥就行。”

“好叻,东才哥,你从哪知道的沙海肉苁蓉呐?”

蒋东才笑了笑,说道:“几个煤炭贸易商推崇的很,我们广东嘛,煤炭都要进口,你们压榨厂用的煤炭不也同样从国外进口的。”

孟若飞不得不感慨,煤老板的圈子还真是神通广大啊。

折腾了一番,孟若飞顺利的拿到了想要的数据,再推测就不难了。

植之元经过扩产后,产能从日加工2800吨变成了7800吨。

年初行情大好,3月份的时候订了4船货,4月3船,5月4船,6月3船,就算到7月都还硬着头皮订了4船…

基本上保持每两个月7船的规模。

当路安知道这个数据后,也不由摇了摇头,“让郭柏春骂几句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孟若飞叹道:“植之元太头铁,别的小厂都知道限产停产,他倒好,为了市场份额,硬着头皮全力生产。”

“豆粕前几个月也一直上涨,最近才开始下跌,只是豆油跌得厉害,而且做了套期保值,以植之元的实力确实能支撑。”

路安分析了下,说道:“但一旦资金链断裂,结果就不好说了。”

“另外几家呢?”

“也都差不多。”孟若飞说道:“保持着正常进货频率,他们这是赌我们的物流和生产成本都比他们高。”

路安:“这是事实。”

“那粤省这边我们能撑住吗?”

“还没亏习惯?”路安不在乎的笑了笑,“亏得再多,只要能发挥棋子的作用,那就亏得好。”

7月11日,原油期货价格达到147.2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价。

7月12日,小幅回落。

7月13日,继续回落。

而此时嘉禾搜集的各地大豆进口信息都汇总到了郭阳的办工桌上。

谁家进口、每家进口多少、各港口存货情况都一一有数据在列。

可能是年初情况比较好,大型加工企业的进口节奏没变,那这事情就有意义了。

看了会儿情况,郭阳拨通了高德的电话,“豆粕也可以慢慢开始了。”

“是!”高德振声道。

由于年初一段时间,豆粕持续高位,畜禽终端产品价格低迷,养殖业唯有“缩水”。

所以,正值旺季的7月国内豆粕市场销量未见长进。

豆粕需求量处于偏低水平,油脂厂的处境较为被动,降价是应有之理。

而嘉禾粮油就仿佛是催化剂,吹响了国际市场行情大逆转的号角。

7月3日,全国各省市豆粕报价4700~4860元/t;

7月13,报价4600~4720元/t;10天,降幅约100元~140元/吨。

而就在次日,也即7月14日,嘉禾粮油全线报价就直降了100元/吨。

7月15日,再次下挫100元,到了4400元~4500元/t。

7月16日,再度下降100元。

行情逆转之际,油脂厂本就较为被动,而饲料厂则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可持币待购,从容择优选用。

什么是优?

价格和品质自然是优。

在豆粕高位的时间里,饲料厂和畜牧业多方寻求替代,其一是鱼粉,其二是苜禾的高蛋白草粉。

选择嘉禾是很好做的一个决定。

嘉禾的油脂厂甚至对外打出了口号,在同一地区,就没有能比我低的豆粕。

各大商超里的食用油降价促销也一波接着一波。

嘉禾粮油的众人仿佛回到了曾经加工一吨国产大豆亏损900元的日子。

只是心态完全不一样了。

上一次是被动挨打,看别人吃肉;

这一次是主动挨打,还拉着别人一起,甚至别人始终会比嘉禾亏得更多一些。

而对于第一次经历这种亏损的厂商,仿佛就像是在被钝刀子割肉。

到7月16日时,记者走访发现,每天压榨量在几百吨左右的小型油厂基本全停产了。

不过小油厂比较灵活,上年赚了钱,停2~3年不做也行,关门等环境好了再做。

而大油厂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必须持续生产。

粤省、鲁省陆续有加工厂在媒体上哭诉,每加工一吨大豆,亏损额达到了400多元。

嘉禾粮油厂的人看到后又愣了愣,我们好像亏得没这么多。

不过,植之元技术总监左青的发言,又让人感觉到了难缠。

“今年的这**豆油脂行情会将整个产业清洗得特别干净,无论是农民,贸易商,还是油厂,亏损都将无一幸免。”

“在年底或者明年,会有更多的油厂以及进口大豆的贸易商倒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集团化经营愈趋明显。”

和植之元一样,嘉吉、邦吉、路易达孚控制的油厂面对困境也显得很有信心。

路安和孟若飞看到这儿,心中一凝,但很快又相视一笑。

经历了每加工一吨亏损900元甚至更多的滋味后,再来看这些,只能说来日方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