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农民工返乡;棉花期货(求月票!!)

“不仅城里人变多了,乡下现在也热闹。”

“你得庆幸有嘉禾。”

“是啊,幸好有嘉禾。”秦立军很赞同的点了点头,“这两个月有些省份的治安压力很大,盗窃、抢劫、诈骗、家庭纠纷,各种矛盾都来了。”

“农民工嘛,在家里呆几天还好,闲久了肯定会出问题。”

短短几个月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已经传递到了实体上。

出口订单的减少,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大量农民工歇业、失业、返乡。

还没到年底,国家统计局就公开表示返乡的农民工已超过7000万人,这是近十几年来罕见的经济现象。

古时称流亡在外受人雇用的人为“雁户”,谓如雁去来无恒也;

而在英语中,农民工被称为“migrant workers”,意为背井离乡像候鸟一样往来迁徙。

这个群体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金融危机、失业潮让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

有关部门早已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接收和安抚准备。

农民工提前返乡,无疑会给本来已经严峻的本地就业形势增加新的压力。

陇省作为对外劳务输出大省之一,也同样如此。

但秦立军还有心思来嘉禾找郭阳喝茶,自然酒泉的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根源还得落在嘉禾身上。

从年初到年底,疏勒河流域的河道清理修筑、生态绿化、节水滴灌等工程就没停过,每一项都需要充足的劳动力。

讨赖河中游灌区、沿山河灌区的盐碱地治理管护也需要人手。

年末又上马了能源林项目。

沿海是失业潮,酒泉则是用工荒,现在人回了,则刚好合适。

在省里其它地市,因为人力的突增,也迫切希望能加快能源林的实施进度。

“冬天也是能干活的嘛!”

“乡镇的基地合同马上签,有阻拦捣乱的有关部门直接来抓人。”

“省里和各地的气象部门随时分析收集气象信息,避免气象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定配合业主单位打赢这场冬季施工攻坚战!”

嘉禾也希望留住这批人力,和政府、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一拍即合,项目进程在12月份陡然加快。

平整土地、清理原有低效作物杂草杂树、灌溉沟渠、河道治理、堆肥发酵、滴灌主管铺设……

在河西走廊、陇中一带,各地农村依然是一片繁忙景象,在业主嘉禾集团的带领下,各施工单位和村民组织、合作社斗志高昂,顶着风雪奋战,掀起了冬季施工**。

酒泉的各项工作基本都已安排妥当,不过郭阳见不得秦立军这么悠闲。

人民公仆嘛,就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

“领导,只是让农民务工也不是长久之计。”郭阳说道:“工程总有做完的那一天。”

秦立军美滋滋的喝着红麻茶,“那时经济形势应该也好转了吧?”

“本地发展也需要人。”

“你想干嘛?”

“一技之长是农民工就业的本钱。”郭阳笑道:“市里可以多组织一些培训。”

“比如农机驾驶与维修、蔬菜栽培与加工、各种种养殖的培训。”

“同时市里再给一些土地、税收、贷款上的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秦立军说道:“你是想让人来搞文冠果种植吧?”

“还是领导懂我。”郭阳笑了笑,“但这对市里也有极大的好处。”

“我看你是嫌我打扰你工作了。”

郭阳笑而不语。

秦立军骂骂咧咧的走了,郭阳还不忘提醒。

“致富经看过吧,你得拉些成功的案例出来吸引人。”

“忙你的吧。”

郭阳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忙,最近能源林和节水休耕项目的速度大幅加快,不止是西北,南方也同样如此。

桂省第三和第四个十万亩都已经进入了流转的程序,又连续打了款到专项账户里。

云省楚雄和攀西也有了新进展。

全王又在攀西拿了2万亩林地,作为印楝树的基地。

而麻风树方面因为楚雄的主动邀请,当地也没遗留的烂摊子,嘉禾生化已经转道楚雄。

当地也有生态造林的任务,以往都是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

但可能是没有经历太多投资上的套路,当地村民很容易就接受了麻风树。

楚雄河谷山区造林推进的异常顺利,嘉禾生化反馈的情况也很有意思。

“当地农户想的是反正有大老板收,还有钱拿,种树的积极性很高。”

“如果各地都有楚雄农户那么好沟通,嘉禾的能源林项目还能快几分。”

“民风淳朴啊!”

全王的员工这时插话了,“能不淳朴吗?”

“红河和玉溪种除虫菊的农户,货款连续几年都是白条,欠了几千万元。”

“就这负责人也只是被打了一顿,但工厂还是能正常生产,设备一样没少。”

“全王接手后,农户又高高兴兴的种植除虫菊,去年赚了一笔,今年泸西的农户种植热情**,产量和面积都创了新高。”

云省未来是国内各地老板投资农业种植的圣地。

不过现在还没被开发出来,最早开发出云省水果种植潜力的是浙省温岭的一位老板。

“追着太阳种西瓜”是用来形容浙省种植户背井离乡、不辞辛苦的闯劲。

而当西瓜不景气时,浙省老板又开发出了葡萄,并在夏黑和阳光玫瑰上取得了惊人的效益。

全王收购的红河森菊和玉溪亚临界两家除虫菊加工企业,在今年也已经扭亏为盈。

效益好,品质也有所提升,全王也提高了对除虫菊干的收购价。

早在接手之初,全王就承诺,除虫菊有效成份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就提一次价。

原本一、二、三级干每公斤收购价是11元、9元、7元。

现在已经变成了15元、13元、11元。

第一次提价就让泸西和玉溪的种植户获利不菲。

在云省投资农业,除了以后日渐高涨的地租,基层遇到的麻烦都很好解决。

不过在楚雄引进嘉禾麻风树项目过程中,也并不是没有隐忧。

嘉禾的团队如此形容其中一位领导:招商引资风格很狂热。即使会议上,都还在吸着水筒烟。

郭阳在办公室仔细看了会儿关于在楚雄扩大麻风树种植面积的建议书。

造林的基础条件比较差。

在干热河谷造林,曾一度被国内外林学界视为“造林禁区”。

‘年年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

“站在山岗上就能看见金沙江,但够不着、用不上,江水就这么哗哗地流走。”

“缺水少土、高温干热、山高坡陡。”

这就是金沙江等干热河谷造林的现状,但麻风树却较为适合这些地区。

何况还是种子商店的品种。

技术问题只要探索肯定能解决,目前试水的一部分林地,农户都很热情。

这里的人就有这么犟,年年种,年年死,但还是要种,因为总有能活下来的树。

唯一的隐忧来自官方层面。

郭阳认为这算不上什么大麻烦,想了一会儿,就签批了,第一期100万亩。

这点面积,对整个楚雄也就是杯水车薪。

楚雄的林业用地面积3100万亩,但实际上这时很多河谷上还是光秃秃的。

这100万亩就相当于是个示范,以后效益好了,会带动起更多种植面积。

不过,这依然和郭阳的目的相去甚远。

红旗河调水的路径,由于现在还查不到相关资料,郭阳只能自己推测。

调水的起点是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处,这毫无疑问,也就是mt县附近。

大拐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只要能把水调到金沙江,剩下的路段以未来国内的基建能力完全能搞定。

而金沙江上的调水枢纽,最好的位置应该是虎跳峡,位于dq州,首府香格里拉。

离楚雄不算太远,也不近,勉强也可以种植麻风树。

但其它几个调水枢纽海拔更高,温热条件没那么好。

只能是另想办法,再培育抗寒的麻风树种,另外,在这种大工程附近,最大的争议是生态保护。

比如虎跳峡电站,虽然通过了规划,但长期都处于待建状态。

最大的阻碍便是环保人士以及国家环保主管部门的反对。

嘉禾能做的不多,一,发展生物能源,让开发红旗河有价值,其次就是生态保护。

至于施工,还得靠基建狂魔,或者是有什么植物可以帮助挖隧洞?

在办公室胡思乱想了一会儿,郭阳又写下了一些意向培育品种,随后才下班回家。

冬天冷,不能到室外运动,郭阳便让人在别墅里改造了个健身房。

除了有点枯燥外,也没有其它毛病。

晚上又打了一会儿游戏,因为舍得钱,账户已经起来了,不过却越玩越没劲。

次日一大早,到公司吃早餐时,恰好看到了关程,想起最近的市场,就坐了过去。

“采机怎么样了?”

关程把盘子往旁边挪了挪,笑道:“今年累计交付了120台。”

疆省的机采本来就才起步,这个数字已经接近疆省市场的三分之一,不过郭阳关心的不是这个。

“这我知道,生产中的表现呢?”

“和约翰·迪尔还有差距,不过比贵航强,贵航的交付量比不过我们,迪尔又太贵,丰凯的市场竞争力挺强。”

“今年的机采面积应该能接近100万亩,平均每台机采8000多亩。”

郭阳赞道:“故障率应该不高。”

“对,每台估计要采400多万公斤。”关程说道:“这个数据应该是全疆最高的,其它的田没这么高的产量。”

机采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模式化种植管理——机械化采摘拉运--工艺化加工生产。

其中又涉及到机采品种。????丰凯去年研制生产了30台,和兵团合作采收了10余万亩田,完成采机定型。

今年实现量化生产。

这个速度和贵航大致相当,不过贵航今年只批量化交付了100台。

不管怎样,国内采机市场由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结束了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

郭阳知道迪尔天拖气得牙牙痒,但就和华夏蔬菜出口到岛国面临各种困难一样,想赚别人的钱就得有自己的优势。

而迪尔目前的优势只有更成熟的技术。

不过其价格太高了,丰凯的采机定价88万元/台,迪尔则至少要150万以上。

巨大的价格差距足以抹平其中技术不成熟之处。

而且丰凯也有独特的优势,高产的天20种子——适合机采种植模式——量身定做的采机。

这两年天的产量就是证明。

贵航也有利益联结机制,它的股东里有兵团某师,以及石河子政府,出生自带销量。

只有迪尔和凯斯这些外企,利润全被他赚走了。

吃饭的时候和关程闲聊了一会儿,回办公室后郭阳也关心起了今年的。

除了令人振奋的国产采机外,今年的市场并不美妙。

也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消费减少,同时石油的下降,也让化纤产品替代性增强,需求很弱。

另外进口压力很大。

郭阳让秘书团的人整理了一份最近纺市场的情况。

纺企业铺天盖地的抱怨声。

“我们国家质量差,问题多,又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生产需求,增加了企业很重的负担,对纺织业来说非常不公平!”

“滑准税就是在割纺企业的肉!”

“苏省价格大跌--籽收购价不足2.5元/斤!”

“农不愿卖、卖难,企不愿收、不敢收。”

“2008年农资价格大涨,农实际收益连成本也不够。”

农伤心,纺企业既伤脑筋,又极度气愤,滑准税严重影响了的进口。

滑准税是专为进口所设的关税制度,税率在5%~40%波动。

优质,价格高,税就低;低等,价格低,税就高。

郭阳特意关注了下目前的进口价,1%关税到岸价为10065元/吨,比国内价低1570元。

但加上滑准税,纺企业的进口成本就反而要高出300元。

相当于纺企业买进口要多交1870元的税。

然后还要去参与国际竞争……

可以说,滑准税从出来的那一刻就受到了纺企业的抵制。

但没用,为了的生产安全,滑准税一定得有,而为了让纺企业保持竞争力,税率也在调整。

但在今年这种环境下,再怎么调整,农和纺织业都不好过。

可能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北美减产,不然国际价可能还得低1000元。

虽然价一直在跌,但国内产不足需的基本格局依然没变。

北美减产,但阿三的依旧凶猛。

但看着郑商所期价一跌不回头的趋势,郭阳也不由皱了皱眉。

“这空单也太多了点!”

嘉禾粮油常驻在郭阳身边的秘书叫江文,三十余岁,说道:“是有点异常,照这形势,还有的跌啊!”

郭阳问:“国储在收购了吗?”

“在,月初的时候就在收储了。”江文说道:“我们也在收购。”

“收了多少?”

“二十多万吨。”

“不多啊。”

江文认为十万吨不算少了,又全是疆省,价格天生更贵一些。

“采购部已经砸了十几个亿收购农的,但跌势就是止不住。”

郭阳又看了眼价格,期货价2.5元,苏省、豫省等地的现货价还可能更低。

早已经跌破了成本价。

这很不正常。

“做空的主力是谁?”郭阳盯着江文,“别告诉我不知道。”

在滑准税出来以前,国内期价经常暴涨暴跌,其中的主力大都来自浙商,郭阳以往这次也是,不过却猜错了。

“主力是几家外资。”江文说道:“最多的空单来自0153,这是路易达孚的席位。”

“路易达孚也是这两年国内的收购主力,他们有外资银行提供的低息贷款,今年在疆省、鄂省、苏省、豫省等地起码收购了几十万吨。”

“全都是可用于郑商所交割的。”

郭阳挑了挑眉,一边在高位抛空期货,一边在低位买入现货,老套路了。

“外资不是只能收购皮,不能收购籽吗?”

“外资提供资金,活跃在收购市场上的企业是温商。”江文迅速说道:

“主要还有国际价格的影响,采购部认为还有下跌的空间。”

在下降,估计明年都没多少人种了,无论是种子销售,还是纺加工,需要的都是一个稳定的市场。

鸡飞狗跳的市场只有投机者才会喜欢,思考了一瞬,郭阳有了决定。

“开多单,外资的空单我们接了。”

“啊?”

“你认为外资有多少胆量继续开空单?”郭阳冷笑道:“逼他们实物交割。”

“几十万吨嘉禾吃不下吗?”

数十亿资金,还有期货的投入,一般的企业真没这个能耐。

嘉禾有这个资金能力,但其中的风险也不小,如果基本面继续恶化,价格继续跌,就会面临大额亏损。

郭阳没这个心理负担。

任何东西都有它的价值,跌破成本价了,迟早会价值回归。

而且,tmd现在明显有问题,苏、鲁、豫、鄂等地的一般是种在盐碱地上的,因为水稻和玉米种不了。

但能种大豆啊,还有能改良盐碱地的苜蓿!

今年全国播种面积明显下降了,足以抵消了疆省产量的增加。

这些人就是被吓破了胆!

嘉禾偏要逼仓外资。

你平仓我就赚,你要交割实货,说不定我还给你点劳务费,感谢帮忙辛苦收购。

接下来两天,

嘉禾粮油从总部拆借了一笔资金用于此次上的操作。

郑商所的交易量迅速上升,期价也立时有了抬升,但到2.8元/斤的位置又僵持住了。

以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外资做空主力开始投入更多资金,嘉禾也不急,把价格稳在附近就是胜利。

2.8元/斤,已经比农平均生产成本2.7元要高了。

事实上,在这个普遍亏损的年份,依然有农能稳定盈利。

只要产量高,品质好,成本自然会更低。

兵团的邹庆就是如此。

如今,他已将习惯了轮作苜蓿或者大豆,这样的效益极佳。

今年,他再次喜获丰收。

全疆其它地区的大部份农亏本,他却还能盈利,这让他极为自得。

“懂什么叫技术吗?”

“这就叫技术,这就是实力。”

了解内情的人会鄙夷的说道:“不就是种子选得好吗?”

遗憾的是,天20只适合西北地区,而全疆今年的面积也不过2500万亩。

全国面积即使大幅减少,也还有8000万亩。

天带来的增产不足以填补这个缺口,孟山都和创世纪的转基因抗虫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相比这两者,天20的优势是高产抗病,但应对铃虫却不如转基因。

所以,天推广上并不是没有对手。

而且疆省太大了,人烟稀少,经常有不讲武德的种子公司租别人的高产田开现场会。

有的农也愿意配合,既多赚笔钱,又减少了竞争对手。

导致天的推广异常缓慢。

有时候种子都送到农面前了,但就是要去买冒牌货。

丰益和adm在谋划大动作,路易达孚又突然冒出,嘉吉也有要收购普乐维美的传言。

郭阳没能享受这个元旦假期。

而是和嘉禾粮油的团队商议嘉禾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adm原本就持有丰益的股份,他们要合并或者深入合作,我们阻止不了。”高德沉吟道:“只能从外部入手。”

“国内舆论压力可以利用。”

这是老办法了,如果两大国际粮商合并,看起来确实很庞大。

“但这还不够。”

郭阳说道:“可以从官方入手,大豆收购压力这么大,给收购企业一点补贴很正常吧,而且这个补贴只给内资。”

众人不由眼前一亮。

“这个办法好,扶持民族大豆加工企业嘛!”

“他不是要合并吗?那也可以鼓励内资之间的兼并重组,外资在国内收购兼并就得严格按规章办事。”

“不要想太离谱了。”郭阳笑道:“还有其它什么方式没?”

略微沉寂了会儿,

“可以去东南亚收购或发展油棕种植园。”陈燕秋说道。

东南亚肯定比刚果强,嘉禾也有棕榈树品种。

关键这是偷家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