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媳妇熬成婆?

没两天时间,郭阳就在办公室见到了从省内出差归来的徐学农。

衣服和鞋子都没来得及换。

穿着一身蓝色牛仔裤,军绿色的冲锋衣,脚上的登山鞋上还带着泥土的痕迹,手里此时也拿着标本集。

“老板,我要去闽省出差几天时间。”

“这么急?”郭阳有点诧异,同时也伸手想接过标本集。

徐学农躲闪了一下,还是将标本集递了过来。

“我联系了闽省麻风树基地,和林业局沟通后,这段时间刚好也是闽省林业害虫高发期。”

“去吧,我批了。”

徐学农站在原地没动,说道:“老板,标本我得先放回去。”

郭阳笑道:“这本送我行不行,我拿来做收藏。”

“额…这恐怕不行,还得拿回实验室做分子研究。”

徐学农拒绝得很果断,郭阳有点悻悻然,只好将标本还给了徐学农,后者拿了标本就风风火火的走了。

似乎多呆一秒,标本就会被抢了去。

郭阳看着有点好笑,但也理解徐学农的心态。

昆虫学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现在确是实打实的冷门学科。

这个专业的学生,要么就是稀里糊涂调剂进来的,要么就是对这项事业比较喜爱的。

徐学农明显是后者。

郭阳了解过天敌中心的昆虫来源,因为冷门,所以这门学科还有很多空白,野外资源的搜集也就特别重要。

天敌中心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而标本搜集就是其中一环,也是徐学农以前的老本行:一到虫季(夏天),就要到山上去当野人。

这是一项极其辛苦的工作。

标本不是手到擒来,越是采集的多,越是知道采集来的标本的珍贵和不易。

送人也不是不可以,但采集标本的人都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回过神来,

郭阳又回到了手中的财务报表上,这是去年嘉禾的经营情况。

年营收依然过千亿,接近一千五百亿,但相比去年只有约20%的增长率。

不算慢。

但嘉禾的超高速发展已经遇到了新的瓶颈。

主要是天禾、苜禾都快达到产业天板,国内的耕地面积是算得到的,每年的种子销量能算个大概。

天禾的市占率早就很夸张,只能从品类扩张、做大产业、出海几个方向上做文章。

苜禾随着规模的缩减,营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下滑。

河西乳业主打中高端品牌,销量增长依然很快。

其它营收增长主要来自全王、粮油、沙海、德农等公司,加起来贡献了一百多亿的营收增长。

不过增速虽然放缓,整体的利润率却是在大幅上升,现金流也越来越好。

只是外界并不了解这些。

他之所以这会儿看报表,也是因为在多个领域都出现了针对嘉禾的声音。

当郭阳看得正入神时,嘉禾粮油的专职秘书江文进了进来。

“老板,媒体又在传adm要收购丰益国际。”

“都传了快半年了,也没个结果。”郭阳将报表放下。

江文说道:“这次不一样,除了国内外媒体的报道,丰益国际的态度表现得也很暧昧。

郭广丰接受采访时说国内糟糕的竞争环境,给丰益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就差没点名指责嘉禾粮油了。”

郭阳会心的笑了笑。

丰益感到棘手,他就舒心。

江文说道:“公司内部也有人认为嘉禾粮油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亏损触目惊心。”

郭阳站起身走到窗前,伸了个懒腰,说道:“市场占有率提高了,这么多钱也不算白亏。”

江文勉强露出了个笑容,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策略,一般人真受不了。

“嘉禾粮油现在在业内是人人喊打,连国粮也在抨击嘉禾。”

江文递过来一份报纸,郭阳接过看了起来,报纸中央有张照片,是国粮的总经理于波。

其对如今的粮油行业现状做了一番点评。

大意是产业变局导致竞争激烈,内资外资都在赔本赚吆喝。

郭阳想了想,说道:“此前,国粮在海外买大豆,必须找中间商、供应商订购,

现在国内收购渠道一建立,能直接从农民手中买粮,国粮成本也变低了吧!”

江文说道:“但国粮海外渠道的投资已经出去了,相当于是重复投资。”

郭阳笑了笑:“所以去年国粮的财报依然是亏损?”

“亏了不少。”江文忍不住笑了出来,“可能和嘉禾粮油不相上下。”

郭阳也不由莞尔。

“国粮都如此了,其余的国际粮商只怕会更难受,难怪郭广丰会转变态度。”

嘉禾早就推测adm可能会收购丰益国际,也做了相应准备:在印尼收购油棕种植园。

目前已拿下了一座,并且和一些种植园和企业达成了棕榈油收购协议。

江文问道:“如果真合并了,集团要怎么应对?”

郭阳泰然自若,说道:“做好我们自己就行了。”

江文讶然,“什么也不管?”

郭阳一点也不放在心上,“丰益越急,就说明它气数已尽。

我改变了之前的想法,郭广丰越是这样反复拿这件事做文章,就越说明其不会轻易同意和adm合并。

只是嘉禾的竞争策略让丰益的经营很难受。大豆加工被打烂,玉米加工丰益没有优势。

唯一高利润的只有棕榈油,但嘉禾也在印尼开辟了棕榈油赛道。

要换我站在郭广丰的位置,也会被嘉禾狗皮膏药似的打法烦不胜烦。

但没办法,这是嘉禾的优势。

普通食用油加工微利或者亏损嘉禾都能接受,因为能在种子、种植环节赚回相应的利润。

在未来,嘉禾粮油还有文冠果、油葵等高端食用油,以及精深加工产品的利润点。

把时间拉长,优势依然在嘉禾,现在的亏损不算什么。

至于其他竞争者的动作,并不需要太过于在意。”

江文若有所思,老板的思路换很清晰,用其它环节的利润去填补嘉禾粮油的亏空。

同时又对文冠果寄予了厚望。

他不知该怎如何评价,只能说起了另一件事。

“国粮计划对蒙牛进行整合,宁高宁董事长放话,3~5年要让蒙牛超越伊利和河西乳业。”

“呵呵……”

郭阳这次直接轻笑了出来,语气中充满了蔑视。

“宁董事长,是个有本事的人,但蒙牛别说超过河西,只是伊利就能稳稳压他一头。”近半年时间,嘉禾的业务确实有所收缩。

体现在乳业上,就是原本整个乳业系统嘉禾拥有近40万头奶牛。

如今这个数字不仅没增加,反而在减少。

这给了外界一种错觉。

嘉禾在削减鲜奶的产能,然而实际情况是,河西奶牛在更新换代,河西牧业的养殖技术也在进步。

奶牛的单产在稳步提高,根本不需要饲养如此多的奶牛。

这也是河西乳业利润率提高的核心原因。

等江文走后,郭阳也没心思看报表了,嘉禾的经营情况并没有出现大问题。

反而结构在逐渐向好。

只是有人在故意误导罢了。

郭阳喝了一口茶,才慢条斯理的打开了电脑网页,浏览了行业和财经新闻。

今年的一号文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之大,导致农业的投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网易丁磊的养猪示范基地甚至已经正式落户浙省安吉。

其它的各种农业投资也不少。

这让不少的创业者关注到了农业这个赛道,天使投资项目中也多了不少农业项目。

农业在这半年里突然成了热点话题。

农机、种业、乳业、粮油业、农资,甚至互联网 农业,都能看到讨论和报道的痕迹。

郭阳翻了一会儿,就在其中发现了不少嘉禾的身影。

但嘉禾是非上市公司,不用对外公布财务业绩,和北美的嘉吉一样,都不为世人所熟知。

外界只知道嘉禾实力不容小觑。

却不知嘉禾已经有能力排进华夏企业前50强。

新闻上在讨论嘉禾的时候,一般也不以嘉禾为整体进行探究,而是以具体的业务领域进行比较。

比如天禾种业,人们喜欢把它和中种、隆平高科、登海、丰乐、万向德农等放在一起。

而且天禾太低调了。

隆平高科有科学家名字加持,又一直以“华夏高科技农业第一股”自称,还屡次传出被举报的信息,话题性一直很足。

中种和登海种业也频频在党媒抛头露面,尤其是中种,和多部委的关系都极好。

丰乐也是上市种企。

这几家企业都时常在公众和社会上露面,也经常配合政府部门,搞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官方形象很好。

相比之下,只有天禾和万向德农同为民营企业,在媒体宣传上相对弱势。

当然,也和两者不关心这些有关,说好听点,就是比较务实、专注、清醒。

国内种子市场价值已增长到700多亿,两者合计占了国内的半壁江山,合计约300亿,其中天禾280多亿。

万向德农除了郑单958,也陆续收购和研发了多款有竞争力的种子。

而天禾已经是事实上的种业航母,农民日报都报道过,但在一些dang媒的文章中,依然维持着种业航母迟迟未出的说法。

“出口型蔬菜生产基地,国内种子品种面临全线失守。”

“国外种子公司逼迫国内农民买下贵种子,中种集团再起并购战略。”

当郭阳看到这样的报道时,也不由骂了出来,一些蔬菜品种明明已经在收复失地。

“睁眼瞎啊!”

“有些人还真是奴性十足!”

但无论怎么宣传,种业市场集中度大幅提高已经是事实。

天禾需要做的是慢慢渗透更细小的市场,去探索市场的上限,700亿绝不是国内种子市场的上限。

与天禾类似,金融危机下,乳业、粮油、农机、农资等等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也遭遇了各种忽视,或者一些舆论误导。

而了解嘉禾的那部分群体,有人认为嘉禾战略错误,抓不住主线,找不准业务增长的潜力。

有人认为嘉禾胡乱投资,生物能源已经被认定为是不成熟的产业,生态治理更是瞎搞。

还有人认为嘉禾就是德隆系,盲目的扩张和投资,迟早会走向同样的结局。

郭阳不想理会这些。

他知道嘉禾遭遇这些和他不无关系,行业交流不愿去参加,也不去参加大咖的聚会。

嘉禾的快速发展也注定了要树敌无数,但这些都不重要。

只有保持前进,一切阻碍都会被冲破。

看了一会儿新闻,又喝了会儿茶,心头的那点不快也迅速消失。

随着天气回暖,郭阳下班后又恢复了打球健身的日子,期间又遇到了大科比和小韦德几人。

不过郭阳感觉他状态还不错,和几人组队打得有来有回。

又一次成功拿下轮换胜利,郭阳笑道:“你们这手有点生呐!”

“没办法,冬天打球不好找场地。”大科比说道:“这有几个月没怎么练了。”

郭阳想了想,“得嘞,看来我还得给你们修个篮球馆。”

大科比几人一脸懵,“我不是这个意思啊!”

郭阳笑道:“我觉得你们是这个意思,那就得是这个意思。”

一个专业的体育馆,郭阳认为这是可以投资的,以后集团搞大型活动也用得上。

第二天,郭阳就准备把这事交待下去。

宁小婧调去嘉禾生化后,除了常备的秘书团,郭阳也重新换了两个专职助理。

一个祁子文,项目组杨恒的师弟,西农大毕业生,享受过嘉禾奖学金的资助,2007年初就在嘉禾实习。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也入选了嘉禾的领导人计划,对嘉禾的各版块业务也摸熟了。

另一人则是从沙海农牧调回总部的张竞。

张竞是嘉禾第一批老员工,六七年时间一直和陆汉斌窝在沙漠里。

突然调任董事长助理,公司的人都在猜测他也要执掌一方了,现在只是个过渡。

张竞却不是很在乎这些,反而有点舍不得沙漠里的事业。

“老板,你找我?”

郭阳抬了抬头,说道:“集团缺少文化娱乐设施,我打算在总部附近修个体育馆,这事交给你。”

“行。”

郭阳又问道:“我记得你老家是云省的吧?”

“嗯,陆良的。”

“陆良在哪儿?”

“曲靖的一个县,在昆明的东边。”张竞问道:“老板是准备让我回云省?”

“对,有这个想法。”郭阳沉吟道:“沙海的记录片等资料交接完,你就可以先熟悉西南的情况,项目重点是生物能源和医药。

主要作物包括麻风树、印楝树、除虫菊等等,我觉着你可以抽时间先去桂省和闽省看看。

那两地的麻风树种植应该快告一段落了。”

张竞轻呼了口气,这算什么,媳妇熬成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