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三百一十三章 静宁的瑞阳苹果基地。

秋日的河西走廊层林尽染。

将葛文耀送走后,郭阳便穿梭在河西走廊的各个项目区。

家化已经停牌,制定的改制方案,也已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核。

蔚来田间的双十一活动也在预热,“全场半折全国包邮。”

有人开始觉得这个活动好玩。

微博虽然有点点歪了,但微博的基础功能反反复复也就那些,很难有突破性的创新。

这种情况下,必定是谁先上船,谁就占得市场先机,后来者很难居上。

唯独的对手新浪微博,郭阳也没有过于放在心上。

新浪偏娱乐化,估计还会走上饭圈打榜那条老路。

蔚来特立独行点也好,只要不涉政,点歪了也就点歪了。

越野车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中穿梭,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梁后,罗修才轻声说道:“老板,到静宁地界了。”

“到了啊。”郭阳从假寐中醒来,透过车窗,窗外依然是起伏的山峦。

从兰市向东出发,过定西,然后到静宁,一路上皆是这种山川河谷般的地形。

静宁是平凉最西边的一个县,嘉禾其中一个苹果基地就落在静宁。

经过几十年努力,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中,静宁成了陇省苹果栽培大县,也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苹果基地。

精品静宁苹果甚至已是国宴的选择之一,走进了中南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窗外的农田上,除了粮食,就是各种果园,农田之外,则是各种光秃秃的山头。

郭阳说:“先去和老向他们汇合,马教授他们应该也到了。”

“静宁的父母官呢,要不要见一见。”偶尔兼职郭阳秘书的罗修沉吟道:“我们在会宁停留的时候,静宁的张书记和陈泽县长都联系过。”

郭阳想了想,“不急这一时,先去看看苹果园。”

之所以把苹果园建在静宁,也是因为这里的产业基础好,全县一共有数十万亩苹果园,占耕地的40.8%。

从生产种植到果品销售,都形成了成熟的产业体系。

然而,进入静宁后,郭阳并没有看到想象中苹果园漫山遍野的场景。

“好像梨和杏还要更多一点。”

“嗯,进了静宁后,还没看到苹果园,梨和杏更多,也并不是所有果园长势都很好。”

跟着跑了这么多地方,罗修早已不是农业小白,“可能和海拔气候有关。”

郭阳点头,“自然条件、管理水平也差异很大,农民收入差距应该也不小。”

两人一路观察着,在这种偏远山区,由于条件差,又缺乏技术,自栽自毁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虽有一定产量,但果品质量不佳,销路不畅,效益不高,果农的积极性自然提不起来。

这就导致有些山峦上明明栽了树,但却成片成片都是枯萎死去的幼苗。

沿着山道往南又行驶了一会儿,海拔开始降低,绕开一座山梁后,眼前的景色豁然一亮。

即使早已见过同样的景色,郭阳依然感到惊喜。

罗修也讶然道:“这里的文冠果长势比会宁好像还要更好一点。”

“是吗?”郭阳瞧了瞧,说:“我咋感觉差不多呢,但比光秃秃的山峦好看多了这倒是真的。”

罗修问:“这些树能活吗?”

“能活。”

“为什么呢,明明一山之隔的梨和杏树死的死,衰败的衰败。”

罗修不明白老板为什么预期那么笃定。

郭阳笑了笑,说:“因为这里有水,注意到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小水库了吗,那就是这里的文冠果能存活的根源。”

“靠滴灌灌溉吗?”

“并不是。”郭阳看过治理方案,详细的记不住,但也隐约记得治理的理念。

“治理沟壑,防止水土流失,在于防止水的流失,水库的出现可以抬高地下水位,同时也可以层层拦截,立体蓄水。”

郭阳说道:“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没有水,也不是非常缺水,而是水土的流失。”

偶尔一瞥的文冠果林下,也同步播下了草种,有些近期栽种的,更是直接覆盖上了一层黑膜。

草也是积蓄水的一种手段。

一个品种再牛逼,如果没有配套的种植技术,也很可能折戟沉沙。

半个小时后,沿路的海拔更低了,也开始出现了苹果园的踪影,红艳的苹果悬挂枝头,多了丰收的喜悦。

静宁是北方水果的最适宜栽培区,同时远离工业城市,没有污染源,各项生态指标均占满分。

所以这里也还是贫困区。

静宁南部有些人靠着苹果脱了贫,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南部与北部,川区与山区,乡与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都存在极为悬殊的收入差距。

嘉禾苹果园坐落于县城南部的葫芦河河谷川区。

四周群山连绵,而这里却一片平坦,一座现代化的果园屹立于此。

郭阳远远就看见了向天山的身影,其身边还站着不少人。

汽车停下,郭阳还未下车,人群就凑了过来。

“老板。”

“辛苦了,老向,袁华,陈凌,乔辉。”郭阳和老向几人打了招呼,乔辉就是苹果基地的负责人。

另外三人都是五亩换大奔的成员。

旁边有两位穿着行政夹克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乔辉紧跟着介绍道:

“老板,这是静宁的书记张正,这位是农林局的陈泽局长。”

“你好,郭总。”

“久等了,张书记,陈局长。”

郭总也热切的和张正握了握手,实在是没想到这两人主动找了过来。

张正爽朗的笑了笑,“是我们主动来的,也是刚到,幸亏来了,嘉禾的苹果园让我长了见识啊!”

郭阳不信张正此前没有来过这里,嘉禾的苹果基地不说别的,逼格是绝对拉满的。

第一次见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说一句,“卧艹,牛逼,苹果树还能这样长!”

这实际上就是几年后海升集团从国外引进的那一套体系:矮砧密植栽培。

果树攀着支架长,机械顺着行间走,水肥沿着管道滴……

现在,嘉禾提前弄出了这一套体系,在这之前,少有人见过这么现代化的苹果园。

“马锋旺教授呢,他也应该到了吧。”郭阳问道,实际上他最想听听马教授的评价。

向天山说道:“马教授一来,看到这里的基地就傻了眼,然后就带着两个专家进基地调查去了。”

顿了顿,向天山又说:“老板,你们先参观,我和袁华、陈凌先去忙。”

“行。”郭阳笑了笑,“走,张书记,陈局长,我们也进去看看。”

“会不会打扰到你工作了?”

人都已经来了,郭阳也不可能把人往外推,“书记你这就见外了,以后在静宁这块的文冠果和苹果业务都得靠地方支持呢!”

“哈哈,大家通力合作,一起把产业做大做强。”

张正看着整齐划一的苹果园,说道:“静宁种了这么多年苹果,还是第一次见这种模式,不懂行的人远远一看,还以为种的葡萄呢。”

“主要想着省力省人工。”

张正说:“好啊,随着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这种模式大有前途!”

“承你吉言。”郭阳偏头看了下农林局的陈泽,与张正相比,陈泽虽然也在笑,但郭阳看得出后者并没有完全认可这种模式。

说明陈泽对基层的了解更透彻。

说实话,这种基地搞几个做示范可以,真要大规模发展并不太现实。

在静宁等山区,可能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力。

踩着操作道里软绵的青草,果园里挂着的鲜红苹果让人看着就欣喜。

郭阳笑道:“乔辉,可以摘来吃吧?”

乔辉说:“可以,果园一直主张有机栽培,用的都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以及天敌昆虫,有机认证也快通过了,只是还没到最佳成熟期,口感未达到最好状态。”

郭阳邀请道:“张书记和陈局长一起尝尝?”

“好啊!”

“那就一起来,看上哪个摘哪个。”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几人都没客气,也不扭捏,各自挑好了看中的苹果就摘了下来。

入手之后,郭阳并没有第一时间吃,而是打量起了苹果的外观,果型较大,色泽艳丽,着色均匀。

颜值还是不错的。

当郭阳还在观察时,其余人拿在手里擦了两下,就吧唧一口啃了下去。

“嗯!”张正明显眼前一亮,“好吃啊!”

陈泽也在嘴里细细品味。

作为土生土长的静宁人,他从小吃了无数苹果,长大后也走南闯北见识了无数。

在他眼里,静宁苹果就是是性感和可爱的综合体,性感中带着清纯,清纯中带着性感。

在他走过的所有苹果产区里,静宁苹果绝对是‘艳’压群芳的。

靠着出众的颜值,静宁苹果也多次卖出了全国最高的产地批发价。

所以,他对嘉禾的瑞阳第一印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因为颜值不够高。

但入嘴以后,这种印象就改变了。

一口下去,甜甜的果汁瞬间充满口腔,让人感到满足,并带有独特的香气,香气淡雅醇厚,且几乎没有感受到酸味。

“口感很惊艳。”

陈泽如实做了评价。

郭阳并不觉得瑞阳丑,反而还感觉不错,吃了一口后,更是觉得这是集美貌和外观于一体的苹果。

乔辉问:“老板,口感怎么样?”

“很好。”郭阳言简意赅,实则只吃了一口还给不出那么多的评价,于是又一口一口的啃了起来。

其余人也同样如此。

顷刻间,现场便变成了吃苹果大赛,各个都吃的津津有味。

几分钟后,众人都有些意犹未尽,但也没有再品尝。

一个苹果吃完,郭阳对瑞阳的评价再次提高了几分,并找到了一个可以类比的世界级品种。

但这时他看到了操作道又一边马锋旺教授的身影。

“马教授!”郭阳大吼一声,又回头对其他人说:“马教授在那边,去听听他的评价。”

“好啊。”

一行人又浩浩荡荡的沿着操作道往前走去,茂密的草仿佛酒店的毛毯一样柔软。

陈泽落在了最后,看着两旁的苹果,再看看手里细小的果核,好像瑞阳的颜值也还行。

“马教授,这果园还能入你的眼?”小跑了一段路,郭阳却脸不红气不喘的问出了这句话。

说实话,马锋旺不想在这时候看见郭阳,一想到上次说的要指点一下嘉禾的苹果园,他脸上就有点烧得慌。

“郭总,又见面了,今天嘉禾可是让我开了眼界,第一眼见到这个果园时,我还以为来到了新西兰。。”

郭阳笑了笑,与其握手问好,这时跟在后面的张正等人也到了。

马锋旺说:“甚至可能比新西兰还要先进一些,因为新西兰用的是木桩,而这里用的是水泥桩,果园的情况也很好,矮砧密植,长势统一,果子又多又靓。

我没什么可指点的,反而从这里学到了不少的经验。”

“你谦虚了。”郭阳说:“这果园也就在省力化方面做得出众一点。”

一开始马锋旺也是这样想的。

从表面上找不出毛病,他就想看看内里的问题,于是也不等郭阳来,就带着几个专家钻进了果园。

满树的果子看着就诱人,谁能忍得住,结果一尝一个不吱声。

马锋旺也尝了,然后也傻眼了。

果子的口感挑不出丝毫毛病,说明土壤、水肥等等的状态都是极好的。

马锋旺说:“句句属实,各方面的生产管理都做得无可挑剔,你们的管理团队很优秀。”

马锋旺看了一眼乔辉,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在此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阳赞道:“乔辉确实不错,他也是你们西农大的毕业生,不过老家是东北的,以前在宝鸡一家苹果公司。”

乔辉也适时出了和马锋旺打了个招呼。

旁边一中年男子说道:“你好,郭董事长,这果园太棒了,品种也极优秀,我这边想引种,你看能行吗?”

郭阳问:“你是?”

“我是苹果产业体系川西高原试验站的站长谢红江。”

郭阳打量了眼,谢红江身材比较纤瘦,皮肤白皙,看起来很文静,不像是长期在高原上生活的人。

“引种暂时不行。”郭阳直接就拒绝了。

“这是新品种,谢站长应该品尝过了,知道其价值,嘉禾还需要卖苗木来收回育种成本。”

谢红江说:“我不会用作商用,仅用作引种试验,如果效果好,嘉禾也能多卖点苗子是不?”

国内的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大问题,即使天禾一直在推动种子法的修改,但一直没落地。

落地了,也杜绝不了这种现象。

就像未来很多人谈到阳光玫瑰等品种的引进时,都会有一种不光彩的尴尬。

“试验站也可以从嘉禾苗圃买苗子。”郭阳想了想,说:“几位应该也看过苗圃了吧?”

“看过了。”谢红江说道:“买苗子也行,就是嘉禾的苗太大了,不好运输,我这批苗是运回林芝的。”

郭阳讶然,“林芝也能种苹果吗?”

“当然能。”谢红江说道:“我在那边建了好几个种植园,有机会郭总可以去看看,那边的气候条件很独特,瑞阳应该适合部分地区的种植。”

“林芝很大吗?”

郭阳回想起了看过的地图,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除好像就属于林芝地界。

“很大。”谢红江仔细想了一下,“大概相当于5个以色列。”

郭阳愣了愣,好清新的算法,他估摸了下,大概相当于2个敦煌西湖,1个多点浙江,也就是11万多km。

“是挺大的。”

“还很远,路又难走,大苗确实不好带回去。”谢红江又提了一下。

郭阳说:“去苗圃看看呢。”

其人自然没有意见。

不一会儿,就到了露天的育苗圃,苹果苗全是种在装有营养土的容器里,容器直径得有五六十公分。

刚好,五亩换大奔的三个人也在这里拍摄资料。

“这么大的苗?”静宁农业局的陈泽又一次被惊住了。

静宁有一个统计数据,近十余年累计种植各类果树46万亩,但保存面积仅30万亩,累计减少16万亩。

这减少的16万亩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因为苗木不佳导致毁园。

低价的大量劣质苗木充斥市场,许多果农贪便宜,最后树势一直起不来。

如果都是眼前的这种苗,何愁种不活啊!

乔辉说道:“这批苗计划明年春出圃,刚好两年生,又带有分枝,定植下去第二年就能有2000斤产量。”

陈泽讶然的问道:“价格很贵吧,能卖出去吗?还是说嘉禾打算再建园。”

郭阳接过话,“如果今年瑞阳能走红市场,这批苗只会抢手,而不是愁卖。”

郭阳看了眼苗圃中央,五亩换大奔三人组并没有受到外面的影响。

如果有人通过这个节目选择了瑞阳,技术再得当,发一笔财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可能吧。”陈泽依然半信半疑,“但老百姓就认富士。”

“所以大多数人只能赚一些辛苦钱。”郭阳看了一圈周围的人,说道:“你们知道我吃第一个瑞阳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吗?”

众人都看着他。

除了好吃还能有啥?

这是郭阳从众人脸上的表情所理解到的东西。

他说:“我在想这么好吃的苹果该定价多少,原本按计划瑞阳是要上蔚来田间双十一促销的,但现在我改主意了。”

乔辉说道:“一直以来,基地都不同意瑞阳进行半价促销,双十一促销有红富士就够了。”

“半价促销?”张正讶然。

一旁的陈泽解释道:“是在嘉禾的电商平台蔚来田间进行半价促销,静宁也有企业和农户参加。”

张正问:“半价会不会太便宜了,伤害农户的热情?”

“半价是以超市里的零售价为基准,农户不会吃亏的。”郭阳解释了句。

马锋旺说道:“郭总,你还没说瑞阳要怎么定价。”

郭阳点头,又随手挑了个好看的苹果摘下,“你们谁吃过爱妃苹果?”

一一看过去,一片摇头。

仅有马锋旺皱起了眉,“嘶~郭总这样一说,瑞阳的口感和爱妃很相似啊!”

谢红江问:“不会吧?”

其余人则是诧异,“爱妃是什么品种?”

马锋旺说:“爱妃是新西兰的苹果品种,主要种在新西兰的霍克斯湾和尼尔森,也被称为苹果里的爱马仕,去年开始出口到了国内市场,一个苹果卖到了50元。”

“一个卖50元?”

“这么贵!”

“我感觉我只配闻个味。”

“等等,瑞阳和爱妃的口感类似,那我吃了瑞阳,岂不是也相当于吃了爱妃??”

“爱妃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苹果品种,但应该还不是世界上最贵的苹果。”郭阳失笑道。

“这还不是最贵的?”

马锋旺摇了摇头,“事实上,去年有8吨从岛国销往京城的极品红富士,1kg售价达到了1000元以上,老美的蛇果也有卖到100元以上的,在极品水果的营销上,国内确实差了些火候。”

郭阳也深知水果是需要包装和营销的。

像以后爆火的阳光玫瑰的确好吃,比它好吃的葡萄也有,但偏偏它最火,其中就是营销在发挥作用。

但阳光玫瑰最后炒过了,口碑也迅速两极分化。

一方面打通了与国际高端水果接轨的任督二脉,另一方面又归于平静,走向大众,甚至口碑败坏。

郭阳说道:“瑞阳有这个潜力,口感和爱妃类似,我甚至觉得瑞阳更旗帜鲜明,营养物质这点也不会比爱妃差。”

马锋旺问:“瑞阳抗氧化吗?爱妃最大的特点就是抗氧化,切开后可以24小时保持不变色。”

郭阳也不清楚,只能看向乔辉,后者猛的点了点头。

“瑞阳的维c含量比爱妃还高。”乔辉扬起了头,高声说道:“而且,瑞阳还没到最佳的成熟期,10月末11月初才是风味最佳采摘期啊!”

一般来说,普通苹果的维c含量不高,所以切开放一会儿就易氧化变色。

而维c含量高的苹果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意思是还能更好吃?”听到还没到最佳成熟期,张正两眼放光。

一个苹果50元,1kg苹果1000元,这些价格每一个都让他触动。

现在这意思,瑞阳的品质可能比爱妃更好!!

乔辉说:“是!”

张正走了两步,来到郭阳身前,说:“郭总,静宁的苹果出口基地处于我国苹果优势产区。

也是纯农业区,水质洁净,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基地内没有工厂,也没有空气污染,非常有利于高档苹果的生产。

静宁不缺苹果,也不缺精品苹果,但是非常缺极品苹果,请务必要让瑞阳走高端路线!”

郭阳有点惊了。

这番话确定是张正说出来的?

这一举扭转了郭阳对张正不熟悉基层农业生产的印象。

“瑞阳肯定会走极品水果路线。”郭阳点头,又看了看周边的果园,“突然感觉这个果园配不上这么好的品种。”

马锋旺:?

陈泽:?

谢红江:?

乔辉:……

张正说:“我也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草太多了,农户的果园草都除得干干净净的。”

郭阳:……

郭阳一阵郁闷,不是,你到底是懂还是不懂农业啊!

这反复摇摆都快把郭阳摇晕了。

乔辉苦着脸说:“书记,这草是特意留的,这是生草栽培。”

张正愣了愣,看了一圈,发现其他人好像都懂,这就有点意思了。

“这草还有说法的呀。”

马锋旺说道:“生草栽培在国内确实比较少见,但世界水果先进生产国家的果园都采用这种模式,既省工省力,草也是果园生态的一个重要环节。”

郭阳则直接蹲下来,在树盘外扯了两把草,也带出了松散的泥土,泥土上还有黑蚯蚓。

“书记,你看,这就是草的作用。”

郭阳笑道:“思路其实简单,以草养蚓、以蚓养地、以地养树,形成草-蚯蚓-土壤-果树的良好生态系统。”

张正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嘉禾的果园里还施了充足的粪肥,有草有食物才能长得这么好。”马锋旺也蹲了下来。

良种、大苗定植、生草、无袋栽培、机械作业、水肥一体化、省力化树形……

马锋旺心中有颇多感慨,却无从述说。

嘉禾在省力化方面做到了国内极致。

同时又有蚯蚓有机肥、生草栽培等改良土壤,假以时日,这片果园的长势会越来越好,果品也会更佳。

“就这样的果园,郭总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张正也跟着问:“是啊,又省工省力,土壤水肥又好,还有这生草栽培,实在是找不出缺点了。”

“因为太标准了。”郭阳说:“草的种类太少太单一了,草的种类应该越多越好。”

郭阳看到袁华三人拿着摄像机走了过来,他继续解释着。

“每一个季节有每一个季节的草,而且不同草种底下的微生物菌群是不一样的。

按照岛国的理念,土壤里边最重要的是生物性质,接下来是物理性质,最后才是化学性质。

而咱们讲的理化性质,往往忽视了生物性质。

但其实生物性质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它是衡量水果有没有香味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

郭阳对着镜头,希望更多的人能听到这种理念。

国内种植者极少重视水果的香味,即使以‘香甜’著称的阳光玫瑰都能被人种出酸味来,何况是其它品种。

所以,在国际上的极品水果领域,华夏一直是缺失的一份子。

郭阳拨开地面厚厚的绿草,用手抓出一把乌黑的土壤,接着说:

“我在静宁看到有的果园引进了覆草和覆膜等技术,这很好,成本低,省功,保肥节水;

还有的静宁群众为了克服土壤板结,一锨一锨的将土壤进行深翻;

为了克服光照不良,果树难成,于是一个枝条一个枝条地进行拉枝。

这些都很好,果农也很能干,但其实前两者也能通过草-蚯蚓-土壤的方式解决问题。

黄土高原都是黄土,特别是干旱没水的条件下,最难培养的就是微生物菌。

草养好了,果实的味道肯定好;如果草养不好,化肥又施得多,微生物菌分解不了,果实会有一种怪味。”

即使再讨厌小鬼子,也不得不承认岛国人在极品水果上所耗费的匠心。

从育种,到土壤,到树形和自然生草,有部分果农都做到了极致。

自然生草和生草栽培也不一样,前者需要费的时间至少5年以上,更多以10年计。

郭阳说:“所以嘉禾在静宁的瑞阳苹果基地并不完美,不够自然,瑞阳的潜力绝不应止于此,这应该是一个远超爱妃的苹果品种。”

国内的种植户也并不缺匠心。

但郭阳希望这样的种植户多一点,再多一点。

极品水果最大的特点不仅是美味,还是思念,是让人魂牵梦萦的思念。

比如今日的瑞阳;比如苏省农科院的杰作金霞油蟠。

还有五亩换大奔推荐的诸多极品品种。

瑞阳已经成熟,但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而金霞油蟠,此时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这些极品品种,都等待着国内更多的匠心去挖掘。

袁华的镜头一直录着,围观的众人千姿百态。

马锋旺认为郭阳是一个双面体,明明手上做的是标准化、省力化的果园,却对极品水果念念不忘。

谢红江则被其所描绘的瑞阳前景深深诱惑,会不会林芝的某个地方才是瑞阳的最佳产区?

看着那那一株株体积庞大的容器苗,谢红江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把瑞阳带回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