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三百三十八章 藏南

在包心禹复杂的眼神中,郭阳在当天晚上就出发前往了巴盟,第二天一早就登上了前往京城的飞机。

昨天晚上,他就得到了消息,去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的周林无功而返。

这事在预料之中。

巴盟的人既然敢闹幺蛾子,肯定是做好了万全准备。

飞机上,郭阳在思考这事情该如何入手。

那去求领导吗?

这不是郭阳的第一选择,事事都去求领导,反而会落了下层,事实上,嘉禾每次从上发起行动都是做了利益交换的。

这次郭阳也是这个思路。

郭阳的手中拿着几份报纸,上面是一些关于‘红旗河构想’以及藏南的报道,他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但尚且还欠缺一些信息……

到了京城后,是杨成来接机,而郭阳拨通了嘉禾老挝钾盐公司总经理杨国成的电话。

“老板……”

“还在京城吗?”

“已经回老挝了,争取上半年完成勘探,明年进行试车。”

“这个不急,基础工作做扎实。”郭阳沉吟道:“我想约一下你原来单位的赵希涛研究员,你有联系方式吗?”

“赵老?有,我有。”杨国成有点疑惑,赵希涛已经退休了,老板找他还能有什么事。

郭阳说道:“你帮我约一下他,就说红旗河的事,他应该会同意。”

“行,约好了我给你回电话。”

等郭阳到微光半个小时后,杨国成的电话才姗姗来迟。

“老板,约好了,不过赵研究员脾气有点不好,在电话里对红旗河构想一通输出,到时候可能会冒犯你,但他就是这么一个直肠子,其实为人还是不错的。”

“了解,你不在国内不知道,他此前就多次在国内公开反对红旗河,还专门为此在地理学报上连发了几篇期刊。”

“这是赵老能做出来的事。”

“行,你先忙吧,钾盐项目还需要你多盯紧点,不要急着上产能,前期工作做好,后期才能稳定输出。”

“放心吧,老板。”

华夏海外找钾已经10年,但海外钾肥生产基地却没有一个达到了产能目标,国内依然缺钾,海外投资盛行。

然而,美加白俄四国也在扩大钾肥产能,未来钾肥可能存在过剩趋势。

实际上就是四国变相想挤压其它钾肥企业的生存空间。

所以,郭阳才让杨国成不要急。

拿到了赵希涛的电话,郭阳又和其联系了下,约好了地方之后才出发,路上又仔细研究了下这两天收集到的资料。

在一个老小区外的茶铺里,郭阳见到了赵希涛。

头发有些发白,但腰背挺的笔直,顶着一张臭脸,“老头我穷,请不起什么好茶,也就只能请你喝点普通的红茶。”

“红茶也不错,暖胃。”

郭阳没说什么他请的话,这老头明显对红旗河‘构想’的提出者有很深的怨念,但多年的工作经验,又让他对红旗河有很深的了解,郭阳甚至认为这是目前国内最了解红旗河的专家了。

其后续提出的两条超级深埋长隧洞的新河道线路有着极大意义。

但郭阳不是冲这两条线路来的。

还没等他展开话题,赵希涛就说道:“说吧,老郑的学生说你有事找我,先说好,如果让我设计红旗河工程,这我可做不了,年龄大了,走不动道了,这你们得找王浩院士。”

郭阳笑道:“论对藏南和西南河流的研究,国内有几个人比得上你呢。”

“这话也没说错。”

“那你老就没想过开发雅鲁藏布江?”

“没想过,对雪区的环境破坏太大了,后患无穷啊!”

“所以你就忍心看着阿三开发?”

赵希涛挑了挑眉,郭阳也从随行的罗修手中接过了两份资料,放在了赵希涛身前。

“这是两份国际报道,有关藏南河流开发的,不过却是阿三的开发计划。”

赵希涛面色严肃的看了起来,对于藏南的情况他很情况,当郭阳提出红旗河构想后,王浩院士团队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就弄出了一条自流路线。

而赵希涛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条路线行不通。

因为自流的线路有很大一部分流经藏南阿三实控区域,这部分面积高达9万平方公里。

这是英国佬搞出来的麦克马洪线遗留下来的祸端。

如果算上中线,以及与疆省接壤的西线,阿三实控面积高达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4个宝岛。

这部分区域因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高达8000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充沛的区域之一。

也让这里河流密布,水资源极为充裕。

从五六十年代开始,两国在这里就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不过最终因为补给的原因,即使我**队打赢了,也很难直接控制该地区,慢慢又被侵占。

多年的时间里,阿三已往这一区域移民了一百多万平民。

对这一区域的水电资源开发,更是从未停止过。

藏南在印度被命名为‘阿鲁纳恰尔邦’,水资源开发相当一部分集中于布拉马普特拉河上,属于针对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开发。

由于两国之间没有相关的针对共享国际河流的开发协议,阿三就打算“先下手为强”,力图在国内尚未大规模的开发上游的雅鲁藏布江水资源之际,就“抢先一步”,争得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开发权和使用权。

在郭阳给赵希涛的资料里,就记述了相关资料。

布拉玛普特拉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河段,也是阿三最大的河流。

按阿三官方的统计,其年径流量为5856亿立方米,占阿三总地表径流量的31.3%。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阿三就开始评估河流水利开发潜力,布拉玛普特拉河上预计可以修建226座水电站。

目前,阿三正努力推动在布拉玛普特拉河上修建200个大中小型大坝。

计划修建的上泗昂水电站,其装机容量仅次于华夏三峡大坝。

赵希涛的表情相当精彩。

郭阳却笑不出来,而是把两份报纸递给了赵希涛,同时说道:

“阿三一直担忧我国在上游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进程,先有藏木水电站,如今又多了红旗河构想,阿三国内再度掀起了‘水威胁论’的**。

阿三国内的相当一部分学者和官员认为我国在上游的开发,不仅会减少流入阿三的水流量,影响恒河流域的工农业用水,从而控制对印度的经济影响力;

而且,水电站可以使我国掌握控制藏省水资源的战略优势,将旱季截水、在雨季放水作为向阿三施压的新手段,一旦和华夏关系紧张或发生冲突,华夏可以开闸放水,切断阿三的通讯线路,甚至将阿三变成沼泽之国。”

赵希涛凝重的看着报纸。

针对红旗河‘构想’,有很多阿三媒体、专家学者、政府人士发表了评论。

无疑不再强调在布拉玛普特拉河上修建大坝的急迫性。

先占先得是主要论点。

同时还将强化对争议领土的实际占有能力,并与其在藏南地区不断提升的军事武装能力相呼应。

甚至由于国家和地方的建设资金有限,印度还拉拢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资金参与水电开发,博取国际社会认同……

赵希涛的脸色已变得铁青。

但他依然强忍着不适继续看了下去。

借助“气象战”制约华夏……

“痴人说梦!”赵希涛再也忍不住愤怒,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引得茶铺里其他人也看了过来。

郭阳没在乎旁人的目光,沉吟道:“这不是痴人说梦,这是真实存在的威胁。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也是藏省水源的生命线。

即如果阿三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修建水库大坝的话,就可能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封住,尤其是大坝建在大峡谷最狭窄的地方,就相当于在水汽通道的咽喉位置筑上一道铁门,阻挡住水汽的通过,严重影响印度洋水汽向内地的输送,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藏省乃至西北地区的气候。”

迎着赵希涛饱含怒火的目光,郭阳质问道:“所以,你为什么会反对红旗河呢?”

“你……”

“是工程太难了吗?”郭阳自语道:“毕竟自流线路经过藏南和缅甸,按你的想法,就只能修超长隧道,但现在又不具备实施条件,所以就泄气了,对吧?”

赵希涛叹道:“嘉禾难道就能有解决办法?”

“现在还没有找到,但嘉禾在为之而努力。”郭阳笑道:“只是我们希望能再多一份力量。”

“我帮不了什么忙。”

聊到这里,赵希涛已然明白,这年轻人就是来邀请他加入这一大胆的‘构想’中来。

他是真不想修红旗河吗?

如果可以,他自然不想破坏雪区的地理环境,但相比于被阿三破坏,国家民族被阿三拿捏,他更愿意把这一切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然而,想开发雅鲁藏布江,藏南是一个绕不开的点。

“现有的条件下,想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只有修建超长输水隧道,这你应该找工程院和水利院的人。”

郭阳笑了笑,说道:“赵老觉得修隧道这个方案,技术条件能达到吗?”

“达不到。”

“所以只能另想他法。”

赵希涛挑了挑眉,开口道:“你是想让我重新设计一条输水线路?”

“为什么不可以呢?”郭阳没有着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以你的经验来看,还有可能存在其它线路吗?”

赵希涛端起茶杯,身子靠在了桌椅上,回忆起了这些日子的思考。

其实从红旗河‘构想’出来后,他就一直拉着地质院的小年轻魏乐军在研究红旗河。

为什么是他第一个指出王浩院士团队自流线路的漏洞?

因为他在意啊!藏南那块地,他曾数次站在大山上眺望,虽然看不到,但他知道它就在那里,只是华夏的学者进不去。

敌方不仅在这里部署了一个5千人的侦察营,还有一个中队的苏30战斗机,以及不断加强的各式武器。

而华夏的后勤困于天险,运不过去。

藏南六县,最好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却控制在他国手上。

而偏偏红旗河最佳的自流路线要流经这里,所以赵希涛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自流线路行不通。

所以他发文完全否定了该线路,并结合自身的经历提出了万不得已的两条线路:通过超长隧道输水。

这同样在短期内不具备技术实力和经济条件。

这会儿,郭阳问他还有没有另外的调水线路,这让赵希涛陷入了长考。

郭阳也不急,慢慢等待。

他甚至还把带来的一份地图,平铺到了桌面上。

赵希涛没看地图,而是想起了一件事,

“其实在1994年,就有人提出过南水北调大西线构想,也被称为朔天运河。

从雅鲁藏布江上游的的‘朔玛滩’起,沿3588~3366米的高程,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渡河,至阿坝由贾曲入黄河,调水2000~3800亿立方米;

不过这一工程也只是宏观设想,研究深度也不够。”

郭阳没想到还真可能存在这样一条线路,一时之间愣了愣,缓了会儿,才说道:

“意思是还存在其它线路吧,赵老有没有兴趣研究一下?”

“有这功夫,还不如想一想先怎么收回藏南呢。”

“术业有专攻。”郭阳沉吟道:“就像嘉禾,主要任务就是把能源林产业做大,这样红旗河才有实现的那一天,不过要尽快,要赶在印度之前开发雅鲁藏布江。

所以,就需要赵老出一份力,只需你指出一些关键节点就行,其它的交给年轻人。”

说完,郭阳也一边观察着赵希涛,一边喝茶缓解思绪。

沉吟了会儿,赵希涛说:“也罢,老头我就再折腾两年。”

郭阳松了口气,又说道:“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要麻烦一下赵老。”

“什么事?你说。”

“藏南的水文和山川地理资料,你能不能帮忙整理一份?越完善越详细越好。”

“要这个资料干嘛?”

“没有吗?”

“国内有这个资料的人和单位不少。”赵希涛说道:“但要说最详细的资料,郭总还真找对了人。”

“那这事就麻烦你了,请尽快,最好这两天能给我。”郭阳笑道:“当然,会给服务费。”

“钱好说,老头我退休工资其实也不低,下次请你喝好茶。”

赵希涛站起了身,摆了摆手,“得,我这就回去给你弄资料。”

郭阳跟着一起走出了茶铺,目送赵希涛进了小区。

“这老头其实也不难说话。”

跟在一旁的罗修说道:“任谁看到领土被占都很难不动容,越是顽固的老学究,其实越在意这些。”

郭阳问:“你也很在意是不是?”

“老板不也一样吗?”

“有几个国人不在意这种事呢。”郭阳说道,心里同时在想,上面的领导们应该也很在意吧。

其实郭阳来找赵希涛,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藏南的资料。

聊了半天红旗河调水工程只是顺便,同时也是个幌子,以后藏南真出了问题,也能有个遮掩作用。

在等待赵希涛的时间里,郭阳又去见了水资源所拜访了王浩院士。

如果说赵希涛是单打独斗,王浩这边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其团队依然围绕着‘自流线路’再做深入研究。

并没有考虑阿三实控区域的问题。

郭阳也没指出。

在他的想法里,这依然是备选方案。

赵希涛,王浩,这两个团队的研究都将得到嘉禾的资金支持。

这天下午,林可青突然发来了一条消息,“师兄,你去京城了?”

郭阳:消息挺灵通啊,这你都知道了。

林可青:我外公给我说的。

郭阳:……

林可青:他说想见你一面,师兄,嘉禾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我听他那语气好像你是在刻意避着他。

郭阳:等两天我去看看他吧。

郭阳将手机放下,心里想着上面是不是知道巴盟的事了。

按理说不该啊!

这种小事如果也能传到上面的耳中,那只能说明上面对嘉禾很关注,或者说对他郭阳的一举一动都很关注。

郭阳突然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

在煎熬中又等了一天时间,郭阳终于再次见到了赵希涛,精神没有上次那么矍铄。

“赵老,这是特意给你带的红麻茶,对身体很有好处。”

“老头我可不和你客气。”赵希涛一把接过,说道:“这资料你可收好,没有备份,有些推测的资料我也特意标注了出来。”

“好,辛苦赵老了。”

赵希涛回到家后就烧起了开水,准备先试上一试,嘉禾的红麻茶他可早就听说了,只是以往消费不起。

水开后,他从包装袋里拿出茶盒,却看到袋里还有一个红包。

赵希涛拿出来摸了摸厚度,笑道:“出手还怪大方。”

另一边,郭阳拿到资料后,第一时间梳理和分析了起来。

用了近一天一夜时间,才把藏南地区的水文、地形地貌、农业等各种条件吃透。

而后他又根据搜集到的阿三农业资料,做了两份简略的针对计划。

一份是他自己看的,利用种子商店和河流搞事情,在确认所有内容都了熟于胸后,他就把这份手写的计划毁尸灭迹。

另一份是给领导看的。

等确认没有疏漏后,他才拿着这份计划敲响了农业部的大门,随后又与上面进行了对话。

一开始,郭阳并没有提及猎鹰农业。

而是始终围绕着生物能源林和红旗河构想,期间提及达lai在阿三发表的言论。

以及阿三高官近期频繁访问‘阿鲁纳恰尔邦’,和岛国、老美、亚洲银行等国际势力密切联络。

这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刺激。

随后,郭阳抛出了嘉禾的诱饵,在农业上牵扯阿三的精力,乃至于毁掉其数十年以来在农业上取得的成果。

上面很感兴趣嘉禾将如何实施这一计划。

有所准备的郭阳娓娓道来。

阿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粮食种植上实施了绿色革命,通过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机等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

但这也并不是没有隐患,其土壤遭到了严重破坏,农业潜力受限。

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也融入了世界市场参与竞争。

在第一阶段,嘉禾会广泛在等经济作物上和阿三进行竞争。

同时,嘉禾会进入阿三投资,以期在种子、农资等环节对阿三农业施加影响力。

但暗地里的目的,却是想通过生物技术破坏其农业生产的根基:土壤、种子等农业生产因素。

最后毁掉阿三的粮食生产能力,其庞大的人口必将让其陷入各种麻烦之中……

这一针对阿三的计划并不是很详尽,也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然而,在这一时期,由嘉禾主动来提出,却无疑戳中了上面的痛点。

而郭阳争取的支持,除了必要的农业补贴以及国家撑腰外,其它的也围绕着生物能源林展开。

比如讨论了提高燃油中生物柴油的掺混比例。

以及藏水资源开发、调水工程等等。

这场交流很顺利。

华夏面临的国际环境远比阿三复杂,也很难抽出精力来收拾阿三。

国央企因为企业性质,在参与国际收购时就已经被刻意针对,想要在境外搞事情是难上加难。

嘉禾私企的身份,却能更灵活的操作这一切。

而且,在中枢的资料里,嘉禾的种子和生物技术有些魔性,刻意搞事的话,可能会起到奇兵的效果!

直到最后,郭阳才提及了猎鹰农业所面临的问题,并就此做了些延伸,比如以后也肯定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中枢大手一挥,直接让郭阳和安全部门沟通。

郭阳又提了提航拍中国,这让中枢直接开骂,这点小事也好拿来说?你先把婚姻大事解决了都比这强!

这刺裸裸的暗示让郭阳只能憨笑。

但中枢最后也表示会给宣传部打招呼,一瞬间,航拍中国的档次就不一样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