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三百八十三章 Bt棉花和引子

天禾带来的两个品种,育种权都已被农学院的萨特南教授‘霸占’。

在印度,甘蔗每年可收获两季,对经济的贡献甚至超过了。

这次培育的蔗种,经过去年秋季的扩繁,今年春季的种植面积达到了近10万亩。

别看这个数字不大,但这10万亩,却产出了将近100万吨甘蔗!

有的亩产甚至达到了12吨!

这个产量极其惊人!

这个国家,每年的甘蔗产量都不稳定,极易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造成减产。

别说亩产12吨的甘蔗,就是亩产3~4吨,都已经算高产了。

短短一个收获期内,马邦的这10万亩甘蔗,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各大媒体轮番报道,萨特南也成了名人,甚至接到了高官的邀请。

在酒店的茶餐厅里,郭阳和程迪单独进行了会谈,有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程迪说:“萨特南最近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宣扬他育种经历的磨难,如今这两个品种已和他深度绑定。”

“这是最好的结果了,贪婪就是原罪,也许哪一天,他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郭阳笑了笑,这一季只有10万亩,但下半年收获时,很可能就是数百万亩了。

等明年,就能全国普及。

杀伤力从现在开始将一点一点增强。

这时,服务生送来两份甜点,程迪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确实很甜,符合它产大国的身份。

“的扩繁要慢一些,明年才能稍微扩大面积,另外,孟山都bt控制了90%以上的种子市场,也不知对推广是好是坏。”

bt是苏云金杆菌的拉丁文术语简称,这是一种土壤细菌的基因。

bt基因可以促使植物细胞生成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对于铃虫、斑点铃虫、红铃虫等主要害虫具有毒性。

而孟山都将这种基因植入了基因组。

抗农达大豆等抗农达作物可以耐受除草剂,包括bt在内的bt作物可抵御害虫。

随着技术研发的深入。

这两种性状开始在同一种作物上出现堆叠趋势,广泛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种植的所有转基因作物中。

印度在2002年,就批准了bt的商业种植。

尽管经历了非法传播、农民自杀以及抗虫性的发展变化等诸多争议,bt仍然得到了迅速传播。

如今在印度的bt种植面积达到了1.5亿亩。

郭阳也同样吃了一块甜点,慢慢咀嚼品尝,别说,味道还行。

“来之前,天禾法务部门也研究过孟山都在印度的情况,其实bt的争议一直很严峻。”

程迪应该研究过印度的种子市场,但手中力量不够,掌握的信息自然不足。

郭阳问:“了解孟山都的转授权模式吗?”

“知道一些,但具体是怎样的不清楚。”

为了利益最大化,孟山都公司发明了特许权使用费。

简单的说,就是农民在购买种子需要付费之外,还得在大豆、等产品收获时,支付给孟山都一笔特许权使用费。

从单纯的卖种子,直接干预到了农民的种植生产环节。

这是一种私有知识产权制度,绕开了公共政策和相关规定。

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执法收费系统。

但在印度的农村地区,数百万农民掌握着小块土地,不便于执法,因此不便与农民单独签署许可协议。

于是便发明了转授权制度。

1988年,孟山都公司与印度知名种企马海可成立了合资企业:马海可孟山都公司。

随后,孟山都免费向这家公司捐赠了100克bt种子。

马海可孟山都公司又向约50家印度种子企业转授权了bt基因。

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将bt性状渗入当地的品种,但不涉及开放授粉品种。

杂交品种的种子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保存,但产量会逐渐下降,因此农民需要每年重新购买种子。

通过这种设计,分许可方每年需支付10万美元的费用。

同时,种子公司销售每包bt种子,需要将种子价格的四分之三,作为特许权使用费支付给孟山都。

程迪讶然道:“四分之三?”

“很离谱对不对?一开始的时候,一英亩的特许权使用费约26美元,这些年,印度各邦都在反抗,甚至强制削减特许权使用费。

但孟山都无视了这些规定,依然在收取高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事实上,孟山都bt进入华夏时,也收取了特许权使用费,但1英亩只收1美元,折合每亩也就1元出头。

但在印度足足高出了25倍。

这让印度人接受不了。

然而,那是因为华夏农科院成功培育了自有的bt品种,给孟山都带来了激烈竞争。

最近几年,孟山都更是放弃了在华收取特许权使用费。“所以,特许权使用费就是孟山都在印度的命门。”

程迪手摸着下巴,“我们的种子可以自留种,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农民乐于种,但种子公司不愿意推广,这是最麻烦的。”

郭阳笑道:“这次把瞿阳带来,他就是来和几个主要的种子公司谈合作的。”

程迪这才笑了起来。

正是由于杂交种子的出现,才让种子可以商业化,演变成种子产业,让种子公司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则大大促进了种子商品化。

可以自留种的种子,天然的与种子公司站在了反方向。

甘蔗种还好说,普遍都可以留种。

但种子对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来说,是一个可以和大豆、玉米并列的巨大市场。

别看各种子企业与孟山都公司矛盾重重,但推广一个可以自留种的种子,绝大部分种子公司都会选择拒绝。

程迪一开始的想法是让农民自行扩散,一开始会很慢,想等裂变,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现在瞿阳亲自负责这事,让他松了口气。

“对了,这两天方便去育种研发中心吗?”郭阳不经意的问道。

“当然可以,萨特南最近都忙着采访和应酬呢,他现在可是大忙人,可没空理会研发中心。”

“我原本想着让瞿阳约他喝茶来着,现在看来还得排队。”

这个研发中心,大头的资金是天禾出的,一共300万元,中心里实验设备齐全,还配备了一个种质资源库,装的都是从天禾引进的种子。

印度本土的种子,则在孟买大学农学院的资源库里。

但程迪有权调用。

郭阳第二天看似走马观的看了一遍,实在已获得了想要的信息。

又一天后,郭阳在种质资源库里,悄无声息的对几份才引进的水稻和小麦种子完成了掉包。

这两天,瞿阳也没闲着。

通过艾维克投行的人,联系上了印度最大的种子公司:努兹维杜公司。

此前只凭程迪的身份很难见到公司高层,但有瞿阳出面,身份就对等了。

当郭阳完成了育种中心的任务后,瞿阳也与努兹维杜公司完成了第一次碰面。

“他们的首席执行官拉奥称,努兹维杜从2003年就申请了对bt进行直接商业化,但去年底,遗传工程评定委员会拒绝了这一申请。”

“我的出现刚好合适,再晚一段时间,努兹维杜可能也要被迫成为马海可孟山都的分许可持有人。”

“时机拿捏的真准!”

“真以为我是随便改变行程呢!”郭阳自得的笑了笑,“谈妥了吧?”

瞿阳说:“达成了初步协议,对方想在玉米、大豆、水稻、等多个领域与天禾合作,我同意了。”

“拉奥还有个身份,是印度国家种子协会的主席,与农业部的关系密切。

政商两界的关系都很顶,市场渠道也遍布印度,推广种子上很强。”

郭阳点了点头,又看向程迪,“萨特南教授回来了吗?”

程迪摇了摇头,“可能要等明天。”

瞿阳已经预约了萨特南,从这就能看出萨特南最近有多火。

他会见拉奥也没等这么久。

郭阳并不打算出面,知道他来了印度的人并不多,“那谈品种授权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老板,你就放心走吧。”

说来也好笑,嘉禾培育的品种,最终还需要萨特南来授权给努兹维杜公司。

但绕这一圈也值得。

水越浑越好。

临别之前,郭阳让程迪收集了几份有关印度甘蔗品种的报道。

印度报、印度时报、泰晤士报、路透社等海内外媒体都有相关的文章出炉。

一篇报纸文章的标题很好的体现了甘蔗新品种的热度:《超级大丰收,跨时代的甘蔗品种!》

在诸多的版块里,郭阳并没有看到有关土壤的报道。

只有印度农业联盟提了一嘴这个品种耗水有点多。

但甘蔗本就是耗水作物,所以也没引起多大反响。

反而印度农民强烈要求大力推广,如同当初农民要求政府放开对bt的限制一样热烈。

这里的农民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农民没什么区别,同样追逐利润、短视。

只需一点火星,就能点燃整个国家。

而郭阳同时布下了数个引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