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鸿鸣 > 正文 第十一回 马夫

鸿鸣 正文 第十一回 马夫

作者:北派二爷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5: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时,通瓯江上方,一人踏浪而来,如江上一叶扁舟,顺势而为,虽然洪水肆虐,白蛇翻腾升起无数浪花,奈何那人身上也是滴水不沾,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神采熠熠。

“是谁?如此厉害?”杨泽是不是临死前眼花了,“难道江湖仙象境的人都来凑热闹了?”。

杨泽使出全省力气,使劲揉了揉眼睛,“不是吧,那不是老马夫吗?他怎么会踩水……又是江湖邪术?”

老马夫飘忽而至,还是那副憨厚的样子,用手取下叼着的那根稻草,露出几颗黄牙斑斑,朝着杨泽嘿嘿笑了笑,“少爷,你要是不嫌弃我手脚笨拙,让俺来帮你斩白蛇”。

空中乌云密布,雷声滚滚,乌云压城,黑压压的的乌云要和江面连为一体了,通瓯江河水陡然升高十丈,刚刚修好的河堤一下子决堤了,“通瓯江发洪水了”,隐约锣鼓声敲响,洪水涌上江岸,浩浩荡荡,直奔犄角朝天的牛头山而去。

白蛇极有灵气,马上发现这如天人一般的老马夫的威胁。吐掉杨泽,猛然一跃而起,贴着江面在空中游走。

“老爷子,都什么时候了,你手上都没拿家伙怎么帮忙?”

杨泽浮在水面上,跟站在水面上的老马夫说,水面上涨,他一下子喝了一口浑浊黏黏腥臭的河水,河中隐隐有一层层白蛇蜕掉的蛇皮,腥臭难闻,再也不敢说话了。

腾空而起的白蛇没有奔向云层,而是扭动身躯在上空旋转,似乎在等待天门大开。

它那鳄鱼头凶狠狠,两道绿幽幽的光线从蛇眼中直透云端。杨泽正看得出神,白蛇猛然回头张开血盆大口朝杨泽位置扑来。

“哎呦,完了”,杨泽举起观凤抵挡。

不见老马夫如何移动,已经把本来退无可退的两人,从白蛇嘴下带至右侧河岸。

“少爷,稍等,俺去取剑去,好久没用了不知道还顺不顺手嘞”。

老马夫轻点双足,跃上通瓯江上方,四周立时一股无形剑罡之气环绕,如一轮升腾而起的金乌,金光灿灿,激起层层水雾。

“蛟分承影,雁落忘归,剑……来……”,那金光之中的老马夫一声大喝,犹如五雷轰顶,隐隐炸响,杨泽从未听过如此大的声音,“这哪像老马夫的声音”。

那牛头山青莲峰顶,望江石上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叹息道“那场赌注终究还是输了。这一出手了,恐怕又损百年道行了”。

牛头山山脚下两棵几乎要枯死的千年老槐树,被两道闪电劈中,竟然毫无损伤。

那褶皱的树皮中隐隐古木逢春,愈发苍翠青郁。

随着老马夫那五雷之声,通瓯江水陡然再高出三丈,一把华丽的宝剑破水而出。

杨泽没看错,正是那把被他笑话很久的“假剑”。

“少爷,我把白蛇逼入绝境,你来杀它。老夫今日让你见识见识那一剑割昏晓的绝技”,耳畔传来老马夫低沉的声音。

只见,老马夫缓缓抽出剑柄,还是只有剑柄不见长剑剑身。此时黄昏,天色渐暗,就在白昼和黑夜交错的霎那,那个剑柄上分明浮现出来剑身,投下一个飘忽的剑影,瞬间无影无踪。

“一剑割昏晓”,老马夫高喊一声,承影剑挥出。

白蛇似乎感觉情况不妙,刚要向空中飞去,立时又掉头潜回河中。

但为时已晚,剑气所到之处,滔滔不绝,如天门大开,气海翻滚。这一剑断江,白蛇鳞甲开裂,重重的摔在通瓯江干涸的河床上。

那河水连带这河岸堤防,被剑气断为两截,就像两堵墙将河水东西分开。

白蛇疼痛的扭曲着身子,挣扎着想要爬起来,似乎被一柄无形的剑钉在了河床上,只能不停的扭动却离不开半分。

“少爷,观凤剑,取白蛇七寸”,杨泽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想都没想,纵身跳下,已经泥泞不堪的河床,被掀起层层泥浆,杨泽瞬间变成泥人。天空中一声声炸雷响彻头顶,仿佛下一刻就要把这里吞噬。杨泽纵身骑上白蛇背部。龙鳞烫手,他双手立即皮肉焦糊,一股腥臭。

杨泽把身上早已破碎的的衣服扯下来,缚在手上,嗤嗤的冒着烟,几次翻滚,爬到头颅七寸处,观凤剑“噗嗤”从破碎鳞甲顶部穿入,从末端穿出。

白蛇在地上扭曲着打着滚,狞髯张目,裂眦嚼齿,甚是恐怖,翻滚河床被拍打出一条条深深的沟壑。

就在观凤穿越的一刹那间,杨泽仿佛看到了书童青锋的影子,就在眼前晃动,万座大山、千条大江奔涌胸口之中,杨泽只觉得心中苦闷。

“青锋”他喊了一声,泪水滑落,他醒转过来,压抑在心口的痛苦一下子释放出来。

从湖底,他发现一柄神剑,饰有九龙珠,寒光逼人、刃如霜雪,嗡嗡作响。

“青锋”。

“好,好”老马夫提起酒壶,一饮而尽,赞道“好酒、好酒”。

富春居,评词老儿弹唱道“玉匣藏处老龙蟠,一枝慧剑埋真土,出匣哮吼惊风雨,唯有小心得剑诀,用之精英动千古,一霎火焰飞烧天,锻炼玄精妙难睹,若要制服火龙儿,却去北方寻水虎。龙见虎,互盘旋,恍恍惚惚结成团”,说的正是那日通瓯江怪物出世的奇异景象。

这几日,江州府谭载年真的是忙坏了,通瓯江河水泛滥,修建了不久的河堤彻底被摧毁,片瓦不存。这波涛汹涌的狂浪再次造成沿江两岸灾民遍野,朝廷的赈灾粮却迟迟没来。

江州府到处都在流传关于通瓯江的离奇故事。

“听说河底的怪物把河两岸的渔人都吃了,渔民一个也没活着回来”。

“不是怪物吃的,那是下大雨淹死的,通瓯江今年的大水比以往凶猛多了,冲垮了好多良田”。

“不是吧,那一日有人看到龙虎相斗,声震九天。也有人看到天上有神仙下凡,一把神剑将怪物斩死”。

“那怪物是一把剑…….”

“天象异常,王朝之不幸啊!这才享了几年的太平日子,据说铁弗可汗要饮马望龙江”一个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望着水位回落的通瓯江。

“朝中奸佞当道,恐不是好兆头,靖王另立“中朝”,已然架空皇权”。

不知道谁喊了一句“江州孝廉来了”,富春居那一帮闲谈的清流老少,立刻识趣的一哄而散。

————

“你这剑匣中到底有几把剑?”杨泽也学着老马夫样子,扯了根喂马的草,咀嚼着。

“少爷不瞒你说,这里面有三把剑,上品含光、中品承影、下品宵练,斩杀蛟龙用了承影剑,剑是用来杀人的,所以只有剑意动剑才能现”,老马夫仍然是憨态可掬,嘿嘿的笑着。

“真有你的,你这剑挺好……”。

“少爷……”。

“哈哈”,杨泽眼中噙着泪水,扑通一下跪拜老马夫面前,“愿师父教我剑术,以救我盘越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好说,好说”,老马夫仰头灌了一坛子醉仙酒,“快起来,我是一个大老粗,剑谱也没有”,老马夫扶起杨泽。

“等我回去给你画一幅,我会的都给你画上”,老马夫心里盘算着,或许比那孤本古籍能好些。

“长耳”

“娇耳”

“珠映”

“勇卢”

“丹珠”

一匹匹形似骏马奔腾的招式跃然纸上……,也没有什么名字,杨泽索性就给起了几个怪名。

“天下致高剑术,在剑意而不在招数”。

“不过,我这承影剑出,当年那场约定就算输了……”。

--------------

有散派道人说,长信宫建于龙首之上,底下九龙汇集,占尽天时地利。

宫前,一条宽几十丈的护城河滚滚而过,气势磅礴。

清晨,太监和宫女们忙忙碌碌,却鸦雀无声。

守卫皇宫的侍卫,身着金甲,手握寒兵,威风凛凛。

几个妙龄少女,小心翼翼的走路,生怕一不小心,惊怒宫里的主子,在那些花枝招展的嫔妃眼里,她们的命跟蝼蚁没有什么区别。

护城河旁,一片花圃红红绿绿,簇拥盛开,或娇艳或含苞,好似一名名待采的少女。

花墙根,一名绿水衣衫的宫女,梳着双髻,约莫十一、二岁年纪,低声哭泣,泪水打湿一片衣襟。

进宫不久,昨夜她值掌春坤宫,熬了一宿,连连瞌睡,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瓷娃娃。要知道,这种瓷器出自汝窑,仅此一对,是白贵妃最喜欢的珍品,自然少不了被掌闱老妪责罚。

她倒掉碎片时,发现里面有两封信。

她倒也读过几年私塾,识得几个字,心中狐疑道“是谁将书信放到瓷器里?”。

她拭去眼泪,看了半天,一封似乎是家书,看完竟是满纸泪水。另一封她却只认得“鸳鸯”两个字。嗟叹一声,轻声道“鸳鸯双飞……”,激起她满腹愁怀,再也提不起兴致,顺手将东西扔入河中,起身离去。

------

江州,大雨整整下了一旬,正如府尹主事所料,通瓯江再次决堤,洪水泛滥成灾,奔腾的江水,从乱石滩直倾而下,浑浊不堪,横扫沿江两岸一切房屋、田地。

平日温顺的通瓯江,一下子变得面目狰狞,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汹涌澎湃,沿着城墙根,冲向东南的牛头山,城外变成一片浑浊的汪洋。

洪水终于退去,遍地狼藉,泥泞的河滩上,一些不知进退的鱼儿,被牢牢困在泥潭中。

小姑娘,约莫十二三岁,短发,碎花裙,一笑两个浅浅的酒窝,醉人。

半晌,她就捡到一筐肥美的鱼儿。

她擦去额头上的汗水,直了直腰,然后径直走到城东南角,在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前停下,映入丹凤双眸中,一副气势恢弘的对联: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一枕秋风梦初回,三世秋梦九转生”。

她轻轻走进小院,院子里到处是木屑,木匠李四喝的酩酊大醉,呢喃自语,李四西蜀人氏,却是江州最好的木匠。小姑娘轻轻给他盖了盖毛毯。蹑手蹑脚,将鱼儿投入一口大彩缸中,半死不活的鱼立时欢腾起来,她望着这群鱼儿怔怔发呆。

不知何时,门外一个少年驻足,桃花双眸,甚是惹眼,双目对视,她脸一红,低下了头。

她自然认得这个少年,是王府世子杨泽。

十把木剑,足足用了木匠李四一旬光景,这是上次天宁子拜托世子打造的。

牛头山素有“牛头犄角甲江南”的美誉。

最高峰是犄角峰,因其顶部如圆锥体平坦,双峰犹如牛角直插云霄而得名,险峻陡峭之处却也名副其实。其中,又以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二十四飞涧最为卓绝。

绵延百里的牛头山,河、湖、泉、潭、瀑无奇不有,山峰怪叠,奇石林立,确是一处修仙的好去处。

作为南派道家祖庭,山上玉虚宫供奉太上老君,千百年来无数真人、仙人在此修仙,以求脱离生死。千年来香火鼎盛,执道家牛耳。

三百年前,莽苍异族南下,践踏盘越以北数十万生灵,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千里达州毫无人烟,白骨皑皑。

当时,玉虚宫掌教无垢道人,一身道家大黄庭,早已入武学天象境。

接北派上清道派祖师密信,前去传道。

一路上,生灵涂炭,所见所闻,让他道心大怒。

无垢道人拂袖返回牛头山,留下年幼的小师弟珠玑道人守山,与六位师弟杀入黑骑甲军中,剑破千甲,却是以卵击石,终究七人无一生还。

自此以后,牛头山人才凋敝,武学上更是一落千丈,这些年不用说仙人飞升,连摸到武学太清之境真人都难觅。

气运之数,本就是此消彼长。

牛头山没落后,地处象拓腹地的武当山,和远在丽州的终南山却接连出了几位黄衣道人,匡扶社稷,慧剑济世,香火渐旺。

牛头山竟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掌教天宁子的师父珠玑道人手中,更是一塌糊涂。

牛头山,青莲峰顶。

有一块天然形成的望江石,三十余丈宽,独自探出陡峭的悬崖,横在云海之上,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平日望江石下,云海翻滚,层层叠叠,如海边涌起的潮水,甚是壮观。

偶尔由此望去,能俯瞰整个江州乃至王朝西北地理形势。那连绵起伏的峻岭,如一条蜿蜒而来的山龙,牛头山恰恰把住了龙头的位置。

此刻大雨初停,万里无云,整个江州地界尽收眼底。

望江石上,两个道士举目远眺,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身后不远处一个竹篓,里装满了各种鲜草,上面兀自带着晶莹的露珠和潮湿的泥土。

连日大雨,山上青草嫩芽破土而出,鲜嫩可口,一头青牛在不远处慢悠悠啃食,一副老牛吃嫩草的架势。

山顶风大,两人衣衫飘飘,袍袖鼓荡,席地而坐。

“真是好东西”,小道士惊喜道,“入口苦涩,再仔细品品又有一丝丝甜意,正是上好的茅根”。

这些白茅草根是小道士刚刚上山,从半山腰采撷来的,嚼在嘴里鲜嫩可口,两人吐了满地碎渣,山风一吹,旋入眼前的无底深渊。许久,落入深渊下通瓯江中,无影无踪。

通瓯江决堤后,汹涌的洪水破堤而出,借道牛头山右侧,奔腾东去,河床自此改道。

老道士相貌堂堂,头戴莲花冠,留着一把飘逸的白虬须,神采奕奕,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小道士约十五、六岁,白皙的面庞,双目清澈,超然脱俗。一身青衣道袍略显大了些,倒像是老道士穿着更为合体。

“承衍师弟,前日,送入王府的九转金丹,你改进后,试炼过吗?”,老道忽然皱了皱眉头,惶恐不安道。

“师兄,想来…想来这《玉函方》是错不了,只是觉得药性不足,我又私下加了一味淫羊霍”,他红着脸,挠了挠头,沉吟了道。转头扫了一眼背后青牛,心中嘀咕道“背篓中那本《勤求》,那可是世子临下山前,自己厚着脸皮求来的,千万不可再让师兄发现”。

老道远眺后,收回目光,缓缓道“哦,那我就放心了”。

正说着,对面朝冠峰传来炸雷声,惊天动地。

老道士神情凝重的望向那边,一柱蘑菇状的烟气郁结而起,久久不散,似乎山上有人影奔走。

“哎,你鹤师兄那边丹炉又炸了,今日是第九次了”。

小道士脸上一股奇怪的表情,一言未发。

这一老一小正是玉虚宫的掌教天宁子和师弟王承衍。

珠玑道人一生收了五名弟子,分别是:掌教天宁子、监院陆谦之,已近鲸背之年的丹房总管鹤甲年,在小壶峰闭关练枯剑焦道陵,据说他武学早已入太清境界,是牛头山百年难得一见的武学奇才,再就是这位整天满山遍野撒欢的王承衍。

十八年前,珠玑道人从蓬莱仙海觅得根骨奇特,天赋异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破例收为平生最得意的关门弟子,起名王承衍,自然有承衍道家大统之意。

珠玑道人临终前还不忘嘱托掌教大师兄天宁子,好好照顾小师弟。

“咳…咳…,牛头山的重担就落在你师兄五人肩膀上了,为师这些年云游四海,遍访名山大川,终于找到这位徒儿。别看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咱们牛头山玉虚宫现在不景气,不如那东南的武当山、终南山兴盛。假以时日,必将重振”,珠玑道人说完,含笑而终,仿佛已然看到牛头山再次统御四方道教,香火鼎盛、摩肩接踵的景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