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鸿鸣 > 正文 第十三回 北派

鸿鸣 正文 第十三回 北派

作者:北派二爷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5: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师兄,这白茅根,《千金阴阳庚角诀》记载,最是味甘苦,性寒,入手少阴、太阴,兼入足太阴、阳明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作用。近来,你频频起夜,适合多吃些”。

“哦,让师弟费心了”,老道士含糊不清的应了一声,没搭理他,继续望向江州方向,嚼着那苦中带甜,甜中有苦的草根。

望龙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老道沉吟鸿儒秋俊的诗句,他见小道士许久未说话,山上风大,他捋了捋吹散的白须,续道,“师弟,江州乃蛟龙潜水之地,昨夜一缕龙光投射北方牛斗之星。你看这通瓯江决堤后,原本绕城的江水,改道牛头山右侧,滚滚东去。我们左边的山弯曲似弓,右边的山矗立像剑,牛头山守着通瓯江水口”,这可是“左弓右剑,牛头把水口”的王者之气。

“恩,师兄是想考我灵宝经法?”。

“河洛图纬、星术、九宫、三奇、太一、飞符乃南派灵宝经法精髓”,老道嘉许点头,微微一笑。

“师兄,星术我倒不是太懂,不过我看这原本一江封印之象,一夜之间成为七星王气之象。远处望过去连绵起伏的七座高山,排列如北斗,正对应北斗七星”,小道士这些年从未碰过刀剑,倒是把这牛头山一丈阁中,历代祖师藏著的孤本读完了,还意外发现了一本《千金阴阳庚角诀》,里面记载晦涩难懂的文字,不知何人所著,被遗弃在角落里,上面布满了厚厚一层尘土,里面却是北派道家的风角、望气、三元、遁甲、六壬、太一之法。

“这江湖就是一个偌大的龙门,这池中物恐要历尽一番劫难”,老道取下腰间拂尘,挠了挠背后。

“这柄祖师爷传下来的拂尘,到底没在我手里发扬光大”,他吐出了一口嚼烂的茅根碎渣,“将来这重担恐怕要落在你肩上了,还有那高悬玉虚宫的法剑。这天下恐怕要涤荡几年,才能干净了”。

小道士望着这位高深莫测的掌教师兄,挠了挠头,“师兄这经法我或许还能知一二,但让我掌管偌大的牛头山,我却是掌管不下来的,还有焦师兄、陆师兄堪当如此大任”。

“师弟,你尚在襁褓之中,师父就已离世。他虽未亲授你衣钵,却是他生平最为得意的弟子”,老道看了一眼这稚嫩,弱不禁风的小师弟,有些心疼,“罢了罢了,以后再说吧”,内心彷徨道,“这牛头山重吗?难道真的要让他一人扛起来吗?”

“师兄,江州李主事在玉虚宫等了你三天三夜,急的呕血,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你一直在这山顶上茅庵中修行,却推脱不见。在此大气运面前吾辈不正应屈己凡尘,救渡危苦,造诸功德?说不定还能重振我牛头山往日的气运?”。

“师弟,你这榆木脑袋什么时候能开窍,道可道,非常道,六道一切众生,天道轮回,因果报应,非我等窥测天机的凡人所能改变”。

“别说咱小小牛头山挡不住王者之气,须弥山的施肩吾已摸到陆地仙象境地又如何。三十年前,盘越宕渠一战还不是向燕王神策军低头,双鞭坑杀五万缦银铁甲,屠戮盘越鸿都门学三万寒门士子。在王权面前任你是谁都要低头折腰。那武当赵彦翔为争夺天下气运,在王朝上与钦天监汪道昆较劲,暗杀王气之人,企图更改天下气运,此种邪门左道恐怕要将武当山带入歧途了”。

老道解下腰中葫芦,仰头灌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道“这江湖双拳难敌四脚,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凡夫俗子岂能逆天改运。逞匹夫之勇,最多迟延几载而已,到时更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老道一番高谈阔论,让这尚未窥测到天机气运的小师弟惊讶的合不拢嘴,望着老道士,一脸敬佩的神情,轻声道“要说发扬光大,掌教师兄不是还有你吗?”。

老道未接话,他已经活了两甲子,自知大限将至,却免得这小师弟伤心。

“改日师兄下山时,能劳烦给我裁一身道袍吗?我这身袍服,也是几年前师兄赠给我的。我年纪也不小了,体面些,也好会客……”。

“师弟,你又动凡心了?咱修道之人最重节俭。你现在长身体,衣服太合体,过几日就偏小了。祖师爷说过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敢为天下先,俭乃清修之宝”。

“哦”,小道士也不懊恼,眨巴着深邃的眼睛,侧过头微笑着说,“对了,昨夜我上山走的急,一不小心打碎了你那心爱的七星玉蟠……”。

“哦”,老道士脸上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心里一阵肉疼,那是他最为得意的茶壶,每每有人上山论道,总是对这把壶中珍品赞不绝口,没想到又给小道士“超度”了。

“善哉、善哉,师弟你不是又拿去替你二师兄鹤甲年炼丹了吧?”。

小道士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没有。骗你的话,我的姓倒过来写……”。

“嚇,师父说你憨厚,诚不欺我也”,天宁子站起来掸了掸身上的泥土,望着东方攀升出来的一轮金乌,云海翻腾,似蛟龙出海,遮挡了脚下的江州城,霞光漫天。

老道,“时辰不早了,该回去了”。

十六年过去了,牛头山香火的确比以前旺了些。

不过倒不是因为真的出了什么仙人,让世间那些凡夫俗子膜拜许愿。而是六年前,王承衍闲来无事从那一堆灰尘的一丈阁中,无意翻到一本文字晦涩难懂的《千金阴阳庚角诀》。小道士是这牛头山唯一读完一丈阁藏书的人,他天资聪颖,无师自通,自然好奇这本晦涩之书。

一日,鲸背之年的鹤甲年,在朝冠峰发现一口丹井,混混井泉,深不见底,色逾玄圭,甘如沆瀣。

于是带着一帮徒子徒孙,天天在朝冠峰炼丹。

那九鼎丹炉不知道炸了多少回了,浑身上下烧的没皮少毛,惨不忍睹。小道士偷偷给这位师兄丹炉更换了药材,没成想炼出的丹药,色泽如同金液,鹤甲年雪白的银丝竟白转黄。

这位对长生已经不抱希望的老道,才缠着小道士寻求炼制丹药秘方。

道家以慈悲为怀,上山来的香客和寒门士子、耕农樵夫,偶尔得一些丹药救急,胆子大一些的徒子徒孙,将丹药带下山去兜售,倒在江州小有名气,香火也有些起色。

牛头山香火不旺,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几百年来乃是乾、坤道士同修的大道场,道士有万人之众。除了玉虚宫就是坤道修行的明庵掌管修行。

山脚下青石阶上男女道爷往来不绝。

原本这牛头山,乾道(男道士)和坤道(女道士)互不往来,只因王承衍过于惹眼,坤道道爷们才放下矜持,互相走动起来。

在玉虚宫,以掌教和其四个师弟为尊。

此时牛头山山脚下大地震颤,牛头山下那两棵镇山之宝千年老槐树,据说与牛头山岁数相当。被这雷鸣般的大地震颤惊动,树叶如雨纷纷坠落。

不少香客惊诧,驻足观望。

山下一百王府兵铁甲铮亮,整齐划一。奔到山前,轻骑尉骆梓挥动手势,一百铁甲下马落鞍,寂静无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府兵威猛,足可以一敌百。

牛头山唯一上山的小路,也因年久失修,每逢暴雨悬崖陡峭。在这条小路上行走,即使善于钻山越岭的老虎也发愁,故有“虎愁崖”之称。此刻虎愁崖上,一匹踏雪白马神骏非凡,双耳侧后隐隐可见犄角,竟是塞外日行千里的马中神兽麒麟马。

马背上少年,背负一柄剑,催动俊马跃过泥泞山道,三辆马车紧随其后。马车上是老夫人和郡主叶青璇,再就是大掌柜纪莫亭、几个伙计和药材。

云雾缭绕的虎愁崖两侧,有一副气势磅礴的石刻:

一气三清势更奇,壶中妙法贯须弭。

这是牛头山开山祖师程颐,执道教牛耳时题上去的。

“弟弟,我问你,你在山上半年,他现在真的能包治百病吗?”,郡主叶青璇换了一身云裳,如墨的云髻,一柄金色珠钗晃动,俏丽万分。

她似乎有些心绪不宁,撩起珠帘,双眸向外望去,几个气势如虹“一气化三清”的大字,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道士见了郡主总是紧张兮兮。

郡主刻薄,见了这位人人敬重的师叔祖,一言不合,拳打脚踹的教训一番。

“那个放牛的小道士,太能学了,我估摸现在正孜孜不倦的读书呢”,杨泽答非所问,他又想起了十年前,他和郡主第一次上牛头山的事情。

第一次见到小道士王承衍,那个时候虎头虎脑,憨态可掬的小道士,跟在掌教师兄天宁子身后,怯生生的,不像是天宁子的师弟,倒像是玉虚宫奉茶童子,胆小如青锋一般,在这山上他惟一的玩伴就是那头同样怯生生的小牛犊。

牛头山上无事,三个小孩很快就玩在一块。

王承衍还给乳声乳气的叶青璇扮过“夫君”,当时小道士低头不语,脸皮薄,死活不同意,被叶青璇提着耳朵拽了过去……

“哼,我才不信呢,那副字是怎么写上去的?”,郡主惊讶发现,那“一气化三清”的神迹,镌刻在千仞悬崖峭壁上,四周却没有一处踏足之地,光滑如镜。

“这有什么稀奇,都是道门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道家祖庭,名山大川,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到江湖上去闯荡,好些人淡泊名利,据说程颐是一位不曾出世的高人,后来在这牛头山望江石上羽化飞升”,还不等世子回答,老马夫坐在马车前头,憨厚一笑,喃喃自语道“仙人……仙人有个卵用?”

通瓯江一战,梵音山拈花寺白衣僧人三十六颗菩提子,尽出二十。

风雷宗宗主种师道饶是抗住了二十声佛法诵唱,却是衣衫褴褛,好不容易修炼几百年的风雷玄天功足足倒退百年功力。

云恒迦已是佛门中人,不愿多起战事。

魏中丞也不好强人所难,随他而去。

倒是小姑娘刚刚跟杨泽等人熟悉了,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杨泽和郡主许诺将来一定去拈花寺看她,临出门小姑娘委屈的泪水在她眼里打转,让叶青璇唏嘘了好久。

“当年叱咤风云的云麾将军入了佛门竟还不如个丫头,一点也不念旧情”,魏中丞拿起羽扇轻轻摇,往事如烟。

魏中丞赶制缦银铁甲只能困敌,不能伤敌,倒是让风雷宗内门十大弟子惊魂一场,想必经此一困,回去这些人剑道会更上一层楼。

此后,江湖传言“西蜀盘越缦银铁甲重出江湖”。

随着山势渐高,汉白玉下马石两侧青苔丛生,台阶蔓延而上,足足有上千阶,气势恢宏。白云生处,几座偌大的道观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若隐若现。众人下车步行,山脚下早有知客小道士飞奔上山禀明杨府来人。

众人下车步行,半山腰处百丈宽,大理石广场映入众人眼帘。

几个烦心未泯的小道士,驻足观望。

这一男一女,竟比师叔祖王承衍还惹眼。特别是那少女,一身流彩云裳,如一块通透和田碧玉,流光溢彩,明目皓齿,烦心为民这些久居山中的小道士不由的有些痴了。

“凌云,别看了,这可是山下的母老虎”,洒扫小道拍了他后脑勺一下,凌云兀自不觉,痴痴望着少女背影,咽了口唾沫,不甘心道“怎么看也不像山中老虎啊”。

刚刚经过路上,郡主才发现这里真的有一处道观叫“明庵”,这“明”字写成“眀”,““明”字果然写错了。

上次杨泽说过错字的原因,叶青璇也就不以为意。“日”改为“目”,不是天宁子老道睁眼写错字,按照魏师傅的话说这是代表“一双慧眼”识万物苍生,见白云苍狗。

王承衍见到当年自己的“夫人”叶青璇几时不见,女大十八变,一拢云裳,腰间一根金色腰带,已然含苞待放。

几位徒孙下山,拿着自己的金丹招摇撞骗,被叶青璇教训了一通,可不是他们自触霉头吗?她就是一本比山上最为晦涩的庚角诀还难读懂的“天书”。

叶清璇每每要拽着小师叔祖下山游玩,这位比他的青牛还要倔强的小道童,打死也不下山。

“有本事一辈子别下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