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不是吧君子也防 > 离裹儿:女帝未央(番外二)

不是吧君子也防 离裹儿:女帝未央(番外二)

作者:阳小戎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4-19 01:15: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瓦蓝色的天幕上,一只白鹤凌云翱翔。

离裹儿眸光落在上面,忽觉北方的天空,和南方的天空很不一样。

北方的天空又高又蓝,云儿都显得少,但阴晴来的快,去的也快,像小女孩的心情,笑也快哭也快。

而她久住多年的那座江南小镇,则慢悠悠一些,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像是一副画,袖珍玲珑,适合午后打开,慵懒观摩。

这座居北的神都洛阳,不是任何一幅画能够容纳得下的。离裹儿来到洛阳皇宫后,也没再那么慵懒过了。

整座天地,有一种辽阔无限之感,连当下时处中秋的秋韵都是豪迈大气的。

哪怕此刻的她,是走在清化坊长乐公主府上仿江南扬州的精致林园中。

依旧忍不住微微仰头,深深的大口呼吸。

没错,离裹儿觉得这北国之地就是适合大口呼吸、四望苍茫的地方,没有南国浔阳那样闲散松弛、撑伞遮阳。

夜幕笼罩公主府内一座座别具匠心的园林,今夜这场中秋宴会,是长乐公主亲自主持的,也是亲自邀请来的离裹儿。

眼下这位大周得宠公主更是亲自去往门口接亲侄女入府,此举是今日与会的男宾女宾们都享受不到的。

眉眼有些许相似的姑侄二女,没有坐下人抬的轿子。

长乐公主亲昵的牵着离裹儿的手,行走在铺着红毯的画廊上,去往后宅深处那座举行盛宴的拙古园。

不过刚刚闲聊提及往事时,提到了某个四字名,令本来健谈的长乐公主略显尴尬,气氛有些冷场。

恰好画廊前方,有一群仕女路过,二女正好保持安静。

离裹儿偏头望向画廊外面的灰蓝色天空,小脸有些走神。

长乐公主目不斜视,握住亲侄女的手向前走了会儿,忽然说:

“其实本宫一直没有见过他。”

离裹儿微微偏头,看向这位亲姑姑在阑珊灯火下的侧颜。

最后一抹落日已降下了洛阳古旧巍峨的城墙,妇人一切细微的表情都随余晖的光线一起藏到城墙后方。

“哪怕是他那日当庭弹劾本宫,再到后面被他的师长们从天牢捞出,低调发配去了江南偏地……直至离开洛阳,本宫都没见过他真容。”

长乐公主转头,平静问:

“后面关于他的事,时不时传来,本宫也是闭口不谈……裹儿知道是为什么吗?”

离裹儿歪头,似是想了想。

“因为姑姑那时很讨厌他,无视是最大的轻蔑。”

“不。”

长乐公主轻轻摇头,注视前方回廊拐角处响动的风铃,不知是嗓音刻意轻轻,还是被清脆铃声所遮掩:

“因为他那些话确实没错,洛阳里外,朝野上下,这么多的读书人,只有他大声说了实话。

“本宫很欣赏这样的读书人,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读书人,但本宫知道,这样的读书人十分‘危险’,不是说他会伤害到本宫什么,而是说,他就像一只扑火的飞蛾,浑身都是火焰,会把接触到的东西统统烧去,哪怕火焰熄了,也有余烬留在世上,被其它飞蛾们供奉。”

她似是自嘲般的轻笑了下,偏头朝安静倾听的离裹儿道:

“简单说,就是不能一言一行与他有太多交际,哪怕见一面,说上一句,都可能被后来史官记在书上,易成典故,而本宫显然容易成名声不好的那个,在后人的书上,他身上越是光芒万丈,本宫的模样越是趋近灰暗……”

长乐公主突然问:

“裹儿,这么看,姑姑我是不是很坏啊?”

她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梅花妆小公主,神色无比的认真。

离裹儿沉吟片刻,轻轻摇头:

“不,姑姑不坏,但欧阳良翰也无错,都不是坏人,只是身不由己,姑姑,您与皇祖母一样,都是身处其中,身不由己。”

长乐公主闻言,有些挑眉,又听到她后面的嗓音清脆胜过了风铃:

“站得越高,有些孤寂与无奈是没法和下方的人说的,很多人只会盯着眼前黑白,殊不知,有时候他们厌弃的眼前黑暗,是上面有人在帮他们遮挡风雨,站在了前面。”

离裹儿浅浅一笑,主动握起长乐公主的手:

“姑姑若真是坏人,也不会和裹儿讲这些了。其实在龙城时候,我也有问过欧阳良翰,当年弹劾的事情。”

长乐公主歪头:

“他怎么说。”

“他闭口不谈,极少讲过往,只专注眼前。”

“是个做大事的男儿。”

离裹儿点头,似是呢喃:“事不可谓不大。”

长乐公主看了眼她,嫣然一笑:

“好了,要到了,等会儿你饮酒随意,怕被你父王说,那就少饮些,若是想喝,醉了,大不了在姑姑这儿过夜。反正在姑姑这儿,没人能让你不舒服,若有,姑姑会让他们不舒服。”

“姑姑真好。”

离裹儿浅浅一笑,挽住了贵妇人的胳膊。

姑侄二女一齐走进拙古园。

她们算是最晚到场之人。

这场宴会盛大,拙古园本就是长乐公主府上最大的圆林,却被宾客坐满,此园被一条溪水贯穿,淌过三两雅亭,一张张案几摆放在溪水两岸,从园头一路摆到园尾。

除了长乐公主府上养着的幕僚门客外,来客之中,有洛阳才子,有清流文人,还有豪门子弟,更有薄纱遮面的窈窕淑女,也不知是洛阳朝野哪位重臣家的千金。

女宾虽然来了不少,但明显没有男宾多,或是避嫌,男宾与女宾的座位区域被一道佛画屏风给隔开,中间还挂有一道道珠帘帷帐,只能朦朦胧胧看见贵族仕女们的窈窕倩影。

离裹儿与长乐公主走进拙古园时,全场目光都投了过去。

众人全都起身迎送,不过也有动作迟缓的。

长乐公主本以为侄女会说几句话,却发现她径直穿过了屏风,走入了女宾区,纤挑身影被帘帐遮掩。

场上一道道目光都依依不舍的追随过去。

浔阳王府的这位梅花状小公主,当下是洛阳无数男子想见一面的存在。

不仅因为她父王是浔阳王离闲、她也正得圣人宠溺偏爱,还因为关于她的传言风语一道接一道。

有人说,她即将得封号开府,是第二位长乐公主。

有人说,这位小公主天资聪慧,爱好文华,博览群书,又神似圣人年轻时候,乖巧善言,圣人甚喜,欲为她择婿。

还有人说,这位小公主蛾眉曼睩,唇赤皓齿,仙姿佚貌,美冠宫廷,可堪称洛阳第一美人……

风言风语传来传去,自然惹得众人好奇,都希望一睹芳容。

长乐公主目送侄女身影入了帷帐,环顾一圈左右有些失态的男宾们,轻笑了下,去往主座,温婉大方的主持起了晚宴。

离裹儿在女宾区的主座之一落位。

周围有女宾主动找她搭话,似乎也是宗室公主,其中不乏卫氏女。

但气氛并没有离卫宗室男儿之间的火药味。

或许是察觉到了离裹儿有些心不在焉,而女子本就天生敏感,于是,除了一位未及笄的离氏小郡主有些亲近的频频朝她搭话外,其它女宾们都没再主动凑上前来。

只是女子们天生注重容貌,喜爱攀比,宴会过程中,她们的视线都若有若无的落在离裹儿仅有淡妆的芙蓉小脸蛋上,有艳羡嫉妒者,也有大方欣赏者。

离裹儿优雅跪坐茶几边,小口尝着白马寺的桂花醪糟,没怎么去关注宴会中央正在游刃有余主持着的长乐公主,也没理宴会气氛火热和周围的视线。

她的眸光被前方十米处的一座卢舍那石佛所吸引。

不时的伸手入袖,抚摸袖中某物。

这几日,离裹儿似有心事,对诸事心不在焉。

圣人崇佛的缘故,长乐公主府上也处处都要禅味与佛意。

这尊石佛向前伸掌,做出拈花指法。

拙古园中,种满了金秋的银杏。

此刻,秋风掠过园林,一片金黄的银杏叶,轻轻落在了卢舍那石佛的掌心。

离裹儿看见佛像低眉垂目,斑驳陈旧的石身,透出千年未变的慈悲微笑。

瞧着石像僧衣雕刻的活灵活现的衣褶,离裹儿突然想起某人在浔阳造像闲暇时与她聊过的天,他倒是行家,记得好像提过这种造像手法,此石像应该出自北魏工匠之手,是一尊老物件了。

出神之际,离裹儿听到宴会上有些杂乱声音,回过神看去。

是有宾客吵起来了。

好像是争论一篇诗歌。

今夜本就是中秋晚宴,离裹儿不用猜都知道有不少才子文人要争相斗艳,虽然无聊,但宫里更无聊,所以离裹儿也来参加下,当作散散心了。

俗话说,文无第一,这种文人之间的争吵,离裹儿倒也习惯。

以前在浔阳主持菊华诗社时,就有心得,有时候对付这些文人,或者说拿捏他们,就得以“名”为诱,让他们暗中争斗,这时候再施加恩惠,方能收买人心。

离裹儿摇摇头,本要伸手夹菜,却突然听到一道熟悉名字,动作微微顿住,眸光投向宴会中央。

此刻宴会上,见到争吵的长乐公主,也觉得有些头疼。

她叹息扶额,看了看正在隔着帘帐拌嘴的几位男女宾客。

起因是到了宴会末尾,需要评选一篇最佳的秋韵诗词,有一位女宾兴致勃勃分享了一篇最近在洛阳仕女圈子和舞楼歌坊火热传唱的新诗。

此诗的作者也是她耳中的熟人,修文馆学士、江州司马、代理刺史欧阳良翰。

本来宴会刚开始的时候,就有女宾取出这首新诗赞不绝口,那时候宴会众人都只是附和,也没什么唱反调的,因为此诗确实写得又奇又耳目一新。

然而宴会进行到现在,有不少男宾才子献出了诗词,到了该评选的时候,大伙自然重视起来,刚刚那位十分推崇良翰诗的小仕女,依旧强推此新诗为今夜宴会上的中秋词第一。

于是便引起了一些男宾才子不满,毕竟人家欧阳良翰都不在洛阳,而且这首新诗虽然和秋韵沾边,但是和中秋词可不沾边,写得好归好,但被女宾们如此推崇,一些男宾自然看不下去。

另外,长乐公主隐隐心知肚明,这些男宾敢反对还有一个原因——似是认为她与欧阳良翰还有未化解的私仇,算是在揣测她心思了。

看着有些争论的众人,长乐公主脸色无奈。

各执一词的男女双方皆转头找她做主。

长乐公主欲语,突然转头,被不远处帘帐后方的某道身影吸引了目光。

宴会众人循着她视线看去。

发现有一位梅花妆小女郎从屏风帘帐后方的女宾区走了出来。

是那位全程未发声的小公主。

只见她经过了争执双方身旁,来到正中央的桌案前,低头似是看了看桌上的那首良翰新诗,有些安静。

原本不满的几位士子才人也安静下来,面面相觑。

离裹儿目光落在纸上,缓缓浏览:

“……予出官三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并序》……”

虽然不是近日以来第一次读这篇《琵琶行》,虽然已倒背如流,但离裹儿此刻依旧完完整整的又看了一遍。

特别是它的并序,好像比正文更吸引她,读正文反倒没有这并序有感触。

离裹儿深知,正文或许有修饰夸张的成分,但并序却是笔者有感而发真情实意的流露。

也不知为何,她就是一股奇怪的同感,像是那一夜她也和琵琶女、叶薇睐、胡夫一行人一样,站在那个泪湿青衫的醉熏青年身边一样。

常读常新。

离裹儿看有些出神,用周围瞩目她的宾客们微不可察的细音呢喃:

“……好一首琵琶行……还说不善文华……还有……明明你总赢,却总是这般怅然忧愁……你到底在担心些什么、在思虑些什么……又深藏了多少东西……”

众人看见,这位小公主突然转头,朝欲言又止、推崇此诗的小女宾道:

“你说的没错,此篇确实是今秋诗词第一,可传世亦。”

此语落下,全场寂静。

原本反对的几位好胜才子顿时讷讷不语。

片刻后。

“善!”

长乐公主率先起身鼓掌,全场众人纷纷跟随起身,赞许起来,褒奖之词不绝于耳,帘帐后那几位推崇的仕女小娘们也小脸涨红。

这篇从浔阳江头传到洛阳朝野的《琵琶行》,在分量极重的姑侄二女站台下,全场一边倒的歌颂传抄起来。

而长乐公主府上的中秋宴会,又是洛阳这个风花雪月的名利场上格调最高、受瞩目程度排在前三的重要宴会,算是某种风向标,从中脱颖而出的诗词,第二日必会传遍两京士林,若才华过硬,也会发酵到名扬天下……

就在决出“魁诗”、晚宴人声鼎沸之际,有才子文人若有若无的望向离裹儿,却发现她不知何时已经走人,身影消失在屏风后方。

或许是被某首诗词感染,宴会收尾时,离裹儿没有多留,在闹声中提前走人了。

长乐公主余光瞧见,招手喊来下人,询问了几句,眼神闪了闪。

她站起身,让友人代替主持,起身离开了拙古园,追上了某个梅花妆小女郎。

“姑姑这是作何?”

离裹儿回首看见长乐公主身后正跟着几个随从。

他们搬着一尊重物,用红布遮盖,跟在她们身后。

长乐公主笑说:

“裹儿喜欢,这尊佛像就送裹儿了。”

离裹儿推脱了一番,有些无奈,只好收下。

很快,来到府门前,姑侄二人分别。

离裹儿回到马车,掀开车帘,朝长乐公主有些亲昵不舍的挥手。

长乐公主微笑目送车辕驶向皇城。

待车辕驶远,离裹儿放下车帘,小脸蛋顿时平静下来。

车内,新换宫装的彩绶好奇看着被搬上来的重物,却听到自家小姐突然问:

“浔阳来人安顿好了?”

彩绶反应过来,小鸡啄米般点头:

“嗯嗯。”

她垂眸:

“回宫后,带她去暖阁见我,先别带去寝宫,别让谢姐姐看到。”

彩绶乖巧点头:

“是,小姐。”

没多问也没有多想。

离裹儿安静少顷,又摸了摸袖中某物,缓缓掏出。

她凑着彩绶手中灯盏的火焰,低眉看了一眼。

是一根普通的木簪子。

他的木簪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