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清变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着道了

大清变 第一百一十六章 着道了

作者:云中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9: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现场开具出十二张存单后,金立三宣布,震旦银行开业剪彩仪式结束,并郑重声明,此十二位客户,将成为震旦银行永久的贵宾,享受震旦银行最好的服务。qiuyelou

剪彩仪式一结束,震旦银行的职员们立刻把桌椅搬进震旦银行高大厚重的拱形大门内,接跟着这些身着统一蓝色挺括西装制服打着领带的职员进入银行的,则是准备参加今日震旦集团产品竞价销售大会的那些携带着装满大把外商银行本票的洋行和外资银行经理们,以及天津卫本地富商、银号、钱庄的洋行经理、买办,还有闻讯赶来天津的山东、直隶、山西、关外的各路商人和他们的随从跟班,这些人都是进去兑换震旦银行发行的代金卷的。

其余前来观礼的宾客,则在彬彬有礼的震旦银行职员的引导下,上了旁边一座彩棚。

这些人可不是来参加爱竞价大会的,他们有的是和震旦集团有业务往来的客商,有的是本地和外地的钱庄、银号的掌柜的,上了彩棚的这些钱庄、银号的掌柜的,是做存贷生息的生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己直接经营什么其它生意,他们今天来,是因为有许多想要参与竞价购货的商人怕没有足够的资金,需要根据情况向银行和钱庄借贷,如果趁着这个机会借贷出大笔资金,获利一定不会小了。

醇王府太监吴义,在仪式一结束,就过来喜滋滋地向秦川道别。

吴义要走,秦川也不挽留,只是亲亲热热地低声和这醇王府的太监头耳语几句,就让李明方把吴义送上标有醇王府标志的一两马车,在几个骑马的醇王府家丁的护持下,马车轻快地沿着青石板铺就的马路,在万众瞩目中出了东街扬长而去。

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和天津县县令张世芳,平素和秦川并不十分亲近,两人今天能前来参加震旦银行的开业典礼给秦川捧场,本来就是冲着周馥和李经方的面子的,典礼一结束,两人也没什么心情在这里陪着干耗,和周馥、盛宣怀、李经方、吴调卿等人道别后也早早离开。

染厂大门两侧侧,各有一座冲着街面开门的高大二层洋楼。左面的二层洋楼,一层都是带有明晃晃大扇玻璃的门市房,一溜共有二十四间,这是给震旦集团下属企业展放产品使用的,里面兼顾零售和批发,这样寻常客商就不必进入那些工厂,二层则是这些工厂设在这里的销售部。qiuyelou

右侧的二层洋楼,则是震旦集团总部和下属各个工厂的经理们日常办公的地方。现在,两侧的洋楼都还空着许多房间。

至于这些工厂的技术人员办公的地方,都设在各自的厂区里。

此刻,左侧的二层洋楼前,盐团的士兵在现在已经是震旦集团销售公司经理的叶希来的指挥下,已将在楼前围观的百姓驱离,在腾出来的楼前人行道上铺上红毡,又在上面一溜水地摆上几张条桌,再在条桌后摆上十几把椅子,叶希来招呼着十几个职员、账房在椅子上坐下,就在桌上摊开账簿笔墨砚台。

在叶希来等人就坐的对面马路上,分六排摆着几十把靠椅,这是留给一会参与竞价的洋行经理和各地客商们的。

借着这个乱哄哄的机会,秦川和李明方、金立三把周馥、盛宣怀、李经方、吴调卿、张士珩等人请上了正对着竞拍现场的彩棚。

彩棚里,在前面摆着一排条桌,这是李明方为了让客人们都能清楚看到竞拍场面安排的,如今偌大的彩棚里只有秦川和周馥等几人,秦川马上吩咐把条桌并在一处,改成一个大方桌,几人落座后,重新安置了瓜果,又有人给他们斟满茶水。楚云飞和徐桐把十几个护卫和勤务兵安排在彩棚四周,两人和一个身上交叉斜背着两把驳壳枪,中等身材,白白净净显得非常精干的小伙子上了彩棚,默默地站在彩棚角落里。

这个小伙子,是秦川新选用的卫士长,名叫高英。

自从上次秦川在怡然居遇到刺客,回来后楚云飞和徐桐就说什么也不离开秦川左右,晚上都是两人轮换值班,就是去武备学堂上课,两人都要轮换着去,气的秦川把两人大骂了一顿。最后,楚云飞、徐桐和石峰几人又请来了李明方和徐熙芳和杜宝中劝说,秦川才答应给自己配置贴身侍卫。选用侍卫的事情就由石峰、楚云飞和徐桐负责。

没想到,第二天三人就给秦川带来九个二十来岁各个精神抖擞的年轻人,秦川无奈,也只好苦笑着接受。这个高英,不仅人长得精神,有一手好功夫不说,偏偏对枪支极有悟性,入伍不久,就在射击方面脱颖而出,现在经过这几个月的训练,不要说长短枪样样精熟,用这种枪管射击时上跳的厉害的驳壳枪射击,五十米之内都能差不多百发百中,这让秦川十分满意。

李经方,看了一眼居中而坐手中把玩着一枚色泽鲜亮棱角分明的朱雀银元的周馥,笑着对秦川说道。

“鸣鸿,你这大洋做的极精致,成色又足,中堂看后也称赞不已,还说你这朱雀银元用不了多久就会把这鹰洋比下去呢。”

对这一点,秦川倒是深信不疑。

虽说有劣币驱逐良币之说,可那是指官府强制定价同种面值的良劣货币才会出现的局面,和现在鹰洋和他的朱雀银元所处的环境不可同日而语。秦川相信,假以时日,民众很快就会愿意使用他的朱雀银元,而且因为成色的原因,他的朱雀银元的价值也会远高于鹰洋的价值。

现在,他的朱雀银元每枚含银量比鹰洋要高百分之三,比之大清的库平银,成色也只是差了一点点,含银量达到93%,也就是说,每90块朱雀银元,就能兑换93块鹰洋,这还只是从含银量来说,如果考虑到制作精美的原因,那兑换比价还要更高些。日后随着民众越来越喜欢使用他的朱雀,朱雀银元和鹰洋的比价也会逐渐拉大,最终被赶出市场的一定是鹰洋。

李鸿章能有这眼光,倒也不愧是满清首屈一指的封疆大吏,不愧于中兴三大臣之一的名号。

所谓库平银,就是清朝国库收支使用的标准货币单位,起于康熙年间。马关条约规定,一库平两相当于37.2654克含银量为99.8%的成色十足的纹银。

不待秦川回答,吴调卿看着金立三问道:“甲三,你的造币厂一天能铸多少银元?”

金立三瞥了秦川一眼,笑着道:“日出五万,若是加班加点,八万枚也没有问题。”

得到金立三答复,吴调卿转头对李经方道:“中堂大人好眼光,就凭这朱雀银元的成色和精致,鹰洋就比不了,再加上鸣鸿这造币厂的产量足够大,用不了三年,这直隶一带恐怕就没有鹰洋立足之地,从这一点来说,这鸣鸿倒是为朝廷做了一件大好事。”

盛宣怀也赞赏地点头对秦川道:“鸣鸿好手段,等民众不再使用鹰洋而只有朱雀银元流行于世之时,那些洋人就再不能随便铸造银元来和我们贸易,那时洋人们要么拿他们的本币来和咱们大清交易,要么就得把白银拿到震旦银行来换成朱雀银元,那样鸣鸿只要每枚收取半成的火耗。。。。。。”

所谓火耗,就是在将散碎银子铸成银锭时要产生些损耗和人工费用,这笔费用可多可少,多出来的自然就归了个人。

盛宣怀这一说,张士珩也明白过来,惊讶的半晌合不拢嘴,好久才用既羡慕又敬佩的目光看着秦川道。

“鸣鸿,要是收取半成火耗,那一年下来就是小三百万的净利啊!你这震旦洋行就是不放一分贷,那一年也价值不菲啊!”

被盛宣怀一语道破其中关窍,秦川不由没好气地白了盛宣怀一眼,转头对周馥苦笑着说道。

“大人,鸣鸿铸造这朱雀银元的初因,倒不是为这日后的火耗,只是有感于我堂堂天朝,竟然充斥洋人铸造的银币,而无我们大清自己铸造的银元,深感有失天朝体面,而并无它想。”

“至于日后火耗生利,那也是几年后的事情。大人任上,每年都要筑坝疏浚、修桥铺路,这处处都需要银子不是。另外,偶有天灾,更要大人赈济恢复,就更需银钱,那时鸣鸿每年定会拿出这火耗利钱,供大人施用。”

见秦川主动出血,盛宣怀狡黠地向秦川眨眨眼,和周馥对视一眼,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周馥也是忍俊不禁,只是碍于身份,掏出从袖子里掏出一方白色丝巾捂着嘴干咳起来。

明白着了两人的道,秦川心中不由发狠,暗道:“谁说老子到时候只收取半成火耗,奶奶的,老子到时候非要再多收些不可。”

见秦川主动出血,盛宣怀狡黠地向秦川眨眨眼,和周馥对视一眼,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周馥也是忍俊不禁,只是碍于身份,掏出从袖子里掏出一方白色丝巾捂着嘴干咳起来。

明白着了两人的道,秦川心中不由发狠,暗道:“谁说老子到时候只收取半成火耗,奶奶的,老子到时候非要再多收些不可。”

不过,秦川懊恼归懊恼,他还真没把这三百来万放在心上,他看中的可不是这几百万的火耗,他看重的是日后这天下流通的银元都是由他的震旦银行而出,也就是说,他秦川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大清的经济命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