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智械战争 > 第1149章 鱼菜共生

智械战争 第1149章 鱼菜共生

作者:写科幻不容易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3-10 05:17:13 来源:小说旗

姜思宇看见前面有一个牌子,他觉得应该是介绍这些虾的,于是便走过去。

原来真是介绍虾的展示牌子。

这种虾叫对虾,确实是海虾。

这个海鲜城的老板采用了先进的养殖技术,用勾兑的海水养对虾。

他于是就明白了,原来这个就是这个海鲜城的卖点,那意思客人来吃的都是新鲜的海虾,现捞现吃。

他感叹现在的高科技可是真厉害呀。

再向大棚里面走,便是海鲜大卖场,有一排排的海鲜售卖柜台。基本上都是鲜活的海鲜。

刘律师跑过来对他说,他已经安排人去采购了,他们只需要随便逛一逛,然后去就餐区等候就可以了。

他带着刘招弟找到了刘律师他们订好的座位,把刘招弟和三个孩子安排好了。他便又回到了样海鲜的区域,他发下这些养殖箱里面不光是只有海虾,还养了石斑、螃蟹、八爪鱼什么的。

看着这个海鲜城主打的就是内陆海水养殖。

他很好奇,便去采购区问了问价格。感觉这里的价格不便宜,应该比市场上贵一些。

但是人家有噱头呀!

不多时,他们点的菜上来了。

最先上来的是醉虾,就是用鲜活的虾用酒处理的。

第二个菜是刺身三文鱼。

他马上问上菜的师傅,这个三文鱼也是这里养的吗?

师傅很诚实地说,算是这里养的。

他说怎么叫算是?到底是还是不是?

师傅说,其实是从迪庆那边运来的,在这里的池子里待些天。养殖基地在迪庆。

他一想,看来现在三文鱼都能在内地养了。

他有点不相信,便问师傅,养三文鱼的池子在哪里。

师傅用手给他指了一个方向。

他便好奇地想那个池子走过去。

到了池子旁边趋势看见了里面密密麻麻地养着很多三文鱼。

这下他相信了,看来海鱼在内陆养殖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

是他孤陋寡闻了。

这天,威能新能源发展公司那边的负责人杨峰武给他打电话,说他们刚与一家充电桩厂家谈好的收购合同,收购金额是四百八十万。说晚上想与厂家的人找个地方庆祝一下,想让他出席。

他一下这件事他确实应该出席一下,因为开始几轮谈判他都亲自参加了,人家给他最早的报价是六百二十万,他怎么压也压不下去。后来他就把这件事交给了杨峰武,没想到杨峰武能把价格压到四百八十万。

下班后,他便开着车赶往杨峰武给他发的定位在西山的一个农家院饭庄。

他到了饭庄发现,这个饭庄吃饭的地方也在温室大棚里。

所谓的包间就是用植物间隔开的一个个的小区域。

他坐下来之后才发现,他周围的这些植物都不是用土栽培的,而是长在水槽里面。

他以前也在抖音里面见过这种种植方式,叫做无土栽培。

他还好奇地走到那些水槽旁边伸手在水里摸了摸,确实就是真正的水,生菜的根系就在水里飘着。

服务员告诉他,这周围的生菜他们可以谁便吃。

他伸手摘下一片叶子尝了尝,感觉味道还不错。

开始吃饭后他中途要去厕所,便按照指示牌指示的方向往厕所走。

走着走着,他看见卫生间前面有一个熟悉的东西,就是一个圆形的养殖箱。

他很好奇,这里怎么也有养殖箱?

等他上完厕所,他便问一个服务员,这个养殖箱是养海鲜的吗?

服务员说养的是淡水鱼。

他便问,为什么不养海鲜?

服务员回答说,主要是用养殖箱里的水养那些植物。他指了指分隔包厢的那些植物。

他这才明白,原来他们吃饭的包厢周围的生菜,都是用这个养殖箱里面的水养的。

他走到养殖箱旁看了看,看见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鱼菜共生”四个字。

他仔细地看了看下面的介绍,原来是利用鱼的排泄物作为植物的营养来源,就叫做鱼菜共生。

吃完饭回到家后,他就想,能不能用养虾的海水养蔬菜呢?

于是他便上百度上搜索,搜索的结果是,蔬菜必须要用淡水,不能用海水养。

看来他的设想不太可行。

可是有没有可能用养虾的海水养海带呢?

他查了查,感觉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养海虾的海水就是人工按照海水的成分配制的,而像海带和一些海菜什么的,生长的环境与海虾是一样的。

如果他能用养海虾的海水来养一些海菜,那样不就相当于比那些单纯只养海虾的人成本低了吗?

他一下子就被自己的这个伟大的创意迷住了,如果他能用养虾的海水养海带,他在滇中提供的鲜活海虾肯定就比市面上的这些鲜活海虾都便宜,那样不就可以迅速抢占市场了吗?

想到这儿,他开始在百度和抖音上搜索一些关于鱼菜共生的视频和文章。

他发现,原来鱼菜共生在他国已经有十来年的推广历史了,但是目前生产蔬菜的成本还是比较高,主要的问题是水培蔬菜这一块的投入比较大,目前从价格上海不具备与一般的大棚蔬菜竞争的条件。

一般搞鱼菜共生的蔬菜基地都是靠打生态牌和观光种植来吸引客户的,真正做到依靠价格来竞争的还没有。

他就想,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把鱼菜共生的蔬菜价格降下来,而是想把养海鲜的价格降下来。

因为内陆人工养殖海鲜的最大一块成本就养殖海水的处理。

就是通过循环系统把养殖海鲜的海水中鱼虾的排泄物过滤掉、中和掉。

如果他能用养殖的海菜的根系取代过滤系统,不就是节省了海水过滤设备的购买成本和运营成本了吗?

而且他还可以额外产出海菜。

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把海鲜养殖的价格打下来?

想到这里,他便产生了想试一试的冲动。

他觉得他可以先买一个人家转卖的小型鱼菜共生基地,把它种的蔬菜换成海菜,比如海裙菜和紫菜,然后把淡水换成配制的海水。在把养殖箱里的淡水鱼换成海虾。

这不就可是试一试,他的这个设想到底行不行了吗?

他开始在五八同城上搜索,有没有专卖鱼菜共生大棚的。

你别说,在滇中周围还真有五六家在转卖。

他便急不可耐地开着车去现场,想看一看这些转卖的鱼菜共生大棚是否符合他的需要。

第一家在安宁下面的一个村子里,他到现场一看,他的没有种植蔬菜的水培池子,他用的是喷雾系统给蔬菜的根系喷水。这个应该不行,因为他要养的海菜需要浸泡在池子里。

于是他便又赶往第二家。

第二家在富宁下面娄山乡李嵩村。

他一看,这家的大棚里有水培种植蔬菜的水池,也有养育的池子。缺点就是大棚小了一点,只有不到一亩地。

不过他一想,他只是搞一个试验,大点小点无所谓。

于是他就问老板的转让价格,老板说八万块十五年。主要是因为这块地的承包期还有十五年。

他一听,八万块倒是不多,他看他里面的这些设施包括种植槽、鱼池、水循环系统都还好用,于是就决定租下了。

第二天上班,他便第一个跟杨大姐把他的想法说了一下,杨大姐似乎不是很感兴趣,说了一句:“你就作吧!”

他心想,你等他试验成功让你看看!

为了加快试验的进度,他在李嵩村雇了两个老乡当他的助手。

他需要在淘宝上买几样东西:

1、做人造海水的海水晶,大概需要二百多公斤;

2、对虾虾苗一百五十万尾;

3、海裙菜苗、紫菜苗和海带苗;

4、对虾饲料。

同时,他报了个人造海水对虾养殖的培训班。

他呷哺上培训班期间,他爱淘宝上买的二百五十公斤海水晶到货了。

因为他的这个大棚里的循环的总水量差不多是六十五吨,把这二百五十公斤的海水晶放进去,浓度差不多是千分之三点五,与海水的浓度接近。

他就在电话里指挥这他的两个工人把海水晶放在了浴池里。

当然,在这之前他已经把池子里的淡水鱼都处理掉了。把原来水槽了种植的芹菜也都处理了。

现在就等于是让人造海水在浴池和水槽里空循环。

他现在还不敢让工人往鱼池里投放虾苗,因为他还没学会怎么养对虾。

又过了几天,他在淘宝上买的的海裙菜苗和海带苗到货了,于是他便打电话指挥着两个工人把海裙带苗和海带苗投放在了种植槽里。

他又担心这些海带苗和海裙带苗没有肥料,于是又买了一些化肥投在了水池里。

他心想,先让这些海带和海裙带吸收化肥生长着,等他在呷哺学会了养虾,再把虾苗放进去。

对虾要求的水温很高,不能低于二十五度。这就意味着,用一般的大棚是不行的,因为一般的大棚在冬季时是无法维持在二十五以上的,只有温室可以。

其实温室在冬季也很难维持在二十五度,特别是在夜间。但是鱼池里的水温并不会随着空气的温度大幅度的波动,水温在一天之内波动的范围一般都不会超过两度。

让养鱼的水温在下午三四点钟达到二十八度到三十度左右,后半夜最冷的时候会降低到二十六度到二十八度。

如果遇到连续阴天,第二个阴天会让水温降低到二十四度左右。

不过滇中市很少会遇到连续的阴天。

所以,要保持水温在二十五度以上,对温室的要求肯定是非常高的。

他盘算着,将来如果大规模搞的话,可能温室的投资占比最大。

这天,他正在为下一步投放虾苗做准备。

突然接到了刘律师的电话,他说这几天格物律师事务所接连有律师提出辞职,已经有五个了。而且大家都是要去宋丽佳那边的律师事务所。

他一听,这个宋丽佳又在搞事情了,肯定是在用高薪挖他的人。

他便开车赶到了格物律师事务所,与刘律师商量对策。

“刘律师,你有什么思路?”他问刘律师。

“他的思路是加薪呗!”刘律师答道。

“加多少?”他问。

“每人加一千五,怎么样?”刘律师问。

“宋丽佳给他们开多少?”他问。

“一般底薪是九千到一万二。”刘律师说。

“那他们可以涨到八千到一万一左右,比她少一千块。”他说。

刘律师有些疑惑地看着他,“他们为什么不长到跟她一样,或者比她高呢?”

“没必要,因为他们处理的物业纠纷的案子大多数都比较简单,你可以多找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每月给三千他们就愿意干,然后找一个老师傅带着两个毕业生。”他说。

“那他们干脆就不给大家长工资了呗。多找一些刚毕业的学生不就完了吗?”刘律师问他。

“如果不长工资,很多有经验的老员工都会走,到时候招来了新人也没有人带。”他解释道。

“你的意思是如果宋丽佳肯再给他们加薪水,他们也不拦着,但是宋丽佳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刘律师笑着问他。

“对,这样她的薪酬负担会加重,因为她挖走的都是薪水高的律师。”他笑着说。

“姜总,宋丽佳也打电话给他了他,让他过去!”刘律师笑着说。

他心中一惊,这个宋丽佳看来要赶尽杀绝呀!

“她给你多少?”他严肃地问刘律师。

“三十五万!”刘律师说。

“他给你四十万!你得尽快把年轻人培养起来!”他坚定地看着刘律师说。

“没问题,姜总,他接下来就去找人、培训新人!”刘律师说。

他深知刘律师对他来说的重要性,其实只要把他留住,那些人即便走一大半也不要紧。因为他可以帮他培养新人。

他其实一直就想让刘律师培养新人,因为物业纠纷的办案已经被他们完全程序化、标准化了,一个年轻人在老同志的指导下很快就能上手。

可是刘律师的很多老部下一直明里暗里地排挤新人,同时也阻挠招聘新人,所以他的计划一直难以开展。

现在正好宋丽佳把他们这些老混子给撬走了,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要感谢宋丽佳。

他发现最近公司的局面又趋于复杂化,他需要把协调力提高1个点。

现在鼓动力和影响力都被他降低到4了,也只有降低他的威信力了。

于是,他便把他的7个参数调整为:

辨识力:6

协调力:6

鼓动力:4

洞察力:5

决策力:6

影响力:4

威信力:4

……

处理完格物律师事务所的事情,他便去招威能新能源发展公司那边的负责人杨峰武,跟他商量逐渐把充电桩的生产线从深圳搬到滇中的事情。

因为他们的客户现阶段主要都在滇中,每次发货都从深圳运过来实在是太浪费了。

他和杨峰武已经在呈贡新区看好了一个厂房,准备租下来,先上一条充电桩的组装生产线。

这天,他的虾苗到货了。

他和两个工人按照要求的步骤,把虾苗投放到了鱼池的人造海水里。

他的心情事无比的激动,因为如果这个项目能成功的话,他就等于有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到了晚上,他都不舍得离开大棚,负责值夜班的师傅来劝他了,他才依依不舍地从大棚里走了出来。

就在他前脚刚走出大棚,便听到师傅在握身后喊:“姜总,你回来一下。”

他急忙转身,又钻进了大棚。

“姜总,他感觉不对劲!”师傅用焦急的眼神看着他说。

“什么不对劲?”他也有点惊慌。

“他觉得这个回水管回来的水变小了!”师傅说。

他顺着师傅的手指看去,鱼池沿上的那根碗口粗细的回水管流出的水流确实是变小了。

应该没有人改变水循环系统呀?

他开始沿着管路查看,一直查到了种植槽的入水口,他发现这个入水口流出的水流变小了。

这应该说是水泵的出水变小了。

可是没有人动过水泵呀?

他又沿着种植槽回到了鱼池边,查看浸没在鱼池底部的水泵。

他看见水泵还是在原来的位置,似乎是没有任何变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他又沿着种植槽走到出水口看了一圈,出水口的水确实变小了。

可是水泵为什么抽水量会减小呢?

他让师傅把水泵的插头拔了,再插上。

他发现,刚一重新插上水泵的插头,出水口的水量是正常的,可是过了十几分钟,就又变小了。

他又重复了两次插拔水泵的插头,结果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

他一头雾水!

“姜总,你说会不会是那些虾苗把水泵的进水筛网堵住了?”师傅不太自信地试探着问他。

他看了看鱼池里的那些虾苗,每一个都跟大约一厘米长,就像一根根的小虫子似的。

“师傅,你把水泵提起来,他看看!”他对师傅说。

师傅伸手就把水泵的插座拔了,然后伸手拉着水泵的电线把水泵拉了上来。

他伸着脖子仔细地看水泵的进水筛网,上面确实有一个小小苗的尸体,但是数量不多,并不足以把水泵堵住呀?

他又仔细地看了看,也还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便让师傅又把水泵放进了水里。

师傅插上插座,水泵又开始工作了。

现在看从出水口出来的水量应该是正常的,不过好景不长,三分钟以后,就看着出水口的出水量开始变小了。

看来,每一次把水泵断电后,水泵就能正常工作几分钟,但是只要持续工作一会,抽水量就会减少。

他感到很恼火,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他眼看着出水口的水量越来越小,他决定把头伸进水里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于是他把上衣脱了,光着膀子,把脑袋伸进了浴池里。

他在水里睁开眼睛,靠近水泵观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他看见好多小虾苗都聚集在一起,把水泵的进水筛网的格子给堵住了。

他憋住气,伸手把那些小虾苗从水泵上扒开,然后从水里出来。

他急忙跑道种植槽的出水口观看。

果然,现在出水口的出水量是正常的。

不过过了两三分钟,出水口的出水量又开始减少了。

他明白了,只要拔了水泵的电,管道里的水就会回流到鱼池里,会把堵在水泵筛网上的小虾苗冲开,所以在插上电之后,就正常了。

可是不一会儿,小虾苗又会把水泵堵死。

终于找到原因了!

他心想,只要想办法能阻止小虾苗靠近水泵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怎么组织小虾苗靠近水泵呢?

他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用更细的筛网做一个大笼子,把水泵包起来。

不过今晚怎么办呀?

师傅似乎看出了他的忧虑,便说:“今晚他就不睡觉了,每隔十分钟就拔一下水泵的插头。”

他满心歉疚地看着师傅,他没有马上回答他。

因为他知道一夜不睡觉的痛苦。

他还是想继续动脑子想一想,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

不过他绞尽脑汁想了二十分钟,也没有想出好办法。

看来只好让师傅一夜不睡了,他尽量在明天上午把筛网笼子做好。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了杂货市场,买了八号铁丝和纱窗。

他打算用八号铁丝做一个圆筒的框架,然后在圆筒框架外面包上纱窗。这样就可以把小虾苗与水泵隔离开了。

事实证明,他的这个措施是管用的,当他把水泵放在了纱窗里面后,水泵不再堵了。

但是他发现,已经有不少小虾苗因为被夹在水泵的筛网里而失去了小生命。

通过这一次虾苗堵水泵的危机,是他意识到,下一步大规模养殖时,需要在一个单独的池子里先把虾苗养大一些,然后再把虾苗往浴池里投放。

这天,杨峰武打电话,说他们有个关于充电桩的技术问题,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定论,他希望他能参与一下。

他以前很少参与技术问题,因为他懂的技术不多。既然杨峰武这么信任他,他觉得他还是应该参与一下,一边了解更多的一线情况。

杨峰武先把他们争论的焦点问题跟他说了一下。

“姜总,现在宋丽佳那边也找了一家充电桩的合作伙伴,他们打的旗号是支持快充,其实就是针对他们的,因为他们的充电桩不支持不支持快充。”杨峰武说。

他对他解释完,便开始让大家自由发言。

“他觉得他们不能支持快充,也完全没必要支持快充,”一个工程师道,“支持快充会让他们的成本直线上升,售价也会直线上升,这样他们的竞争力就没有了。”

“那为什么宋丽佳他的产品就能支持快充呢?”他问道。

“他们的快充只能说是假快充,根本用不了几次就会烧掉,他们就是堵客户在小区里一般不会用快充,所以才把快充作为噱头来骗人的。”杨峰武说道。

“可是人家就是打着支持快充的名义,骗了很多人了,抢了他们好几单了。”一个工程师说。

“那他们也做个假快充得了,反正在小区里也确实没人启用快充,因为大家都知道快充降低电池寿命。”

“可是增加假快充也会增加成本呀!”另一个工程师说。

听了一会儿大家的争论,他大概听明白了。

就是宋丽佳他们搞了一个噱头来打压他们,他们如果不跟,就会失去一些客户,可是如果跟了,也未必有优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