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智械战争 > 第1150章 老同学

智械战争 第1150章 老同学

作者:写科幻不容易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3-10 15:41:32 来源:小说旗

他突然想,他们其实也可以说自己支持快充,但是他们并不真正在充电桩里面做快充模块。

他们可以单独做一台快充的充电桩,如果确实有客户需要,他们就卖给他真正的快充充电桩。

想到这里,他便说:“他有个不成熟的思路,就是他们不作假的快充,而是做真的,但是他们不是在所有的型号里做,他们单独开发一款快充充电桩。”

“可是真正的快充充电桩个人几乎是不会买的,因为太贵了。”一个工程师说。

“他们并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宣传,他们也有快充。”杨峰武解释道。

“他觉得他们也可以做一个快充模块,在充电桩里面预留接口,如果有人真的想要快充,那就让他花钱买快充模块吧!”一个工程师说。

“嗯,这个办法好!”他点头道。

因为如果做成模块的话,只要可以不买,就不会增加成本。

“嗯,做模块还是比较好的办法!”杨峰武也点头道。

“那好吧,那他们就做一个真正的快充模块!”他坚定地说。

“姜总,他看也可以找一个厂家贴牌,然后再自己慢慢研发。”杨峰武说。

“嗯……贴牌更好,可以立竿见影!”他点头道。

“好!那就定了,”杨峰武总结道,“他们先找一个生产快充模块的厂家贴牌,如果销量大,他们就启动研发,开始自主研发。如果销量始终很小,他们就一直贴牌。”

离开了充电桩公司后,他便开车赶往他的海虾养殖大棚,因为师傅说他感觉他养的虾好像生病了,在头部有白班。

他赶到虾池,发现水面上漂浮着不少死虾,他意识到病情应该是爆发了。

他急忙打开他在上培训班是发的教材。

教材上写着对虾有十种常见病,他核对了一下,感觉差不多是白斑病。

于是他就在握事先准备好的药箱里找治疗白斑病的药。

还好,他的药箱里有着重要。于是他便按照说明书,把药撒进了浴池。

第二天早上,师傅给他打电话,说又死了一大批虾。现在虾池里虾的数量应该只有原来的一半了。

他知道,接下来的几天里还会有虾继续死,不过不要紧,只要不死光就行。

他就是想验证一下,用养虾的海水能不能养活海菜。

如果能养活,就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大规模养殖海产品。

成本肯定低于单一养殖鱼虾,或者单一养殖海菜的厂家。

一个月后,他的对虾真的长大了,有些甚至接近了十厘米长。

而他的海带和海菜也长大了。

这就证明,他的思路是基本正确的。

但是,他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冬季怎么让养虾池的温度在二十五度以上。

第二个问题,养海虾和海鱼的量与养海菜的量的比例关系。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他必须在做一个实验,那就是建一个,或者收购一个高档次温室,能答道冬季水温二十五度以上的高档温室。

在这个温室内,他要进行稍微大写规模的养殖试验,以便能验证出来,鱼虾与海菜的养殖比例。

他又开始在五八同城上搜索温室转让的信息,很快他就发现富源县城边上有一个十亩的温室在转让,他看了看图片和介绍,感觉这个温室在用料上还是挺讲究的,特别是保温设施。

他便开着车来到了富源县的这个温室。

现场看了看,这个温室的保温确实不错,顶上有室内保温幕帘。在夜间可以吧幕帘打开,起到对红外线辐射的反射和阻隔作用。

侧边的玻璃都是采用的中空保温玻璃,保温的效果非常好。

因为滇中地区的冬季气温本身也不算低,所以有这样的保温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他的需要。

他便问温室的主人转让费是多少。

对方说出血价,五百万。一平米只要八百多,连他的建设成本都收不回。

他觉得这个价格也算可以,就跟他签了。

为了省钱,他打算种植槽一律用塑料布铺在地沟里的方式。

就是先在温室里面用挖掘机挖出一条条的两米宽、八十米长、一米深的沟,然后在沟里的土夯实,再在沟里铺上三层塑料布,这样的二十条种植槽的总成本才只有五万块钱。

他打算建二十个四米直径的圆形鱼池。排成两列,每一个鱼池对应着一个种植槽。

这样如果爆发病害,也不会大规模传染。

这一次他打算多试验几种海鱼,包括对虾、基围虾、石斑鱼、小黄鱼、扇贝,每个品种用两个养殖鱼池。

师傅问他为什么不试一试三文鱼,他说三文鱼不行,养三文鱼的水温必须很低,在滇中这里没有办法达到三文鱼要求的水温。

这天,老爸听说他买下了一个十亩的温室,非常想来看看。

于是他开着车带着老妈、刘招弟和三个孩子,从大理市出来来到了富源县他刚买下的温室大棚。

能看出来,老爸一进温室就变得很兴奋,看看这里、动动那里,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等吃完饭的时候,老爸说他想在温室这里帮他干活,因为他觉得在温室里呆着特别舒服,他说他特别喜欢暖洋洋的感觉。

他当然愿意了,如果老爸可能在这里帮他,他就尅少操很多新。

他老妈也愿意在这里,她说他想在温室的空地种点蔬菜。

刘招弟说她也喜欢这里,她想每天领着三个孩子在温室里帮奶奶种菜。

他觉得这样最好了。他们一家人有团聚了。

于是他就决定在富源县的县城里租下一栋别墅,先让他们住下。

富源县这里的很多别墅都空闲着,租金非常便宜。一栋三百平米的大别墅,有精装修,一年十五万就能租下来。

孩子们说想在温室里睡觉,温室里潮气很大,晚上在温室里睡觉不行。

大哥和刘姐听说老爸老妈搬到了富源县城,便也跟着来凑热闹,一有空有开车来富源这边过夜,然后第二天再起大早组滇中城里上班。

这天,他正在大棚里指挥工人干活,突然感觉手机一震。

他掏出手机一看,是系统发来的一条短信:“姜思宇,由于你的下游分号杨学燕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学习,系统奖励你1个点,加在了鼓动力上。请注意,现在你的7个参数值的和是36,注意,不要输入错误。”

他马上输入:鼓动力:5

系统便显示出了他的最新参数:

辨识力:6

协调力:6

鼓动力:5

洞察力:5

决策力:6

影响力:4

威信力:4

7个参数的和果然变成了36。

这天,老爸把他叫到办公室里。

“老二呀,他查了一些资料,他觉得你现在可以试一试在这个温室搞封闭管理。”老爸很严肃地说。

“哦?封闭管理?”他一时没有理解老爸说话的含义。

“第一个封闭管理是为了防止鱼虾的传染病的。”老爸说。

“哦……”他直点头,因为鱼虾的高密度养殖最怕传染病,一旦爆发传染病,就可能是灾难性的。

“主要是对新进的鱼苗、虾苗,一定要在单独的池子里进行彻底消毒,然后才能刚入养殖池。”老爸说,“接着就是要保持对水质的病害检测,一旦发现某种危险的传染病增多,便要马上投放药物。”

“嗯!”他点头,觉得老爸说得有道理。

“第二,就是这些养殖的海菜,也要经过消毒才能投放到池子里。”老爸说。

“嗯!”他点头道。

“第三就是人员,要把养殖区与办公区分开。进入养殖区必须换上防护服,以免把外面的细菌带进去。”老爸说。

他觉得老爸说得都对,于是便开始为封闭种植区做准备,先是要隔离出办公区、接待区、育苗虾苗消毒区、海菜消毒区、成品处理区六个区域,然后还有买一些设备和物品,比如喷雾器、防护服、水质检测系统等。

这天,他突然接到杨大姐的电话,她说滨海小区的业主联名起诉他们的物业公司,罪名是泄露业主信息。

他一听,马上开车从富源感到了杨大姐的办公室。

他一看刘律师也在。

“姜总,”刘律师说,“他估计是他们的内部有人泄露了消息,他看了一下起诉状,原告把他们摸得很透,抓到了他们从物业公司把业主信息转给中介公司的证据。这百分百是内部人提供的。”

他听了刘律师的话之后感到有些慌张,于是便问:“这个罪名一般怎么判?”

“最严重的判三年到七年,但是咱们这个最多不会超过三年。”刘律师说。

“他草!真要判刑?”他焦急地问道。

“如果处理得当,最轻是罚款!”刘律师说。

“怎么处理?”他问。

“最好是能够跟原告协商,让原告撤诉!”刘律师说。

“老刘,你能办这事吗?”他问。

“他可以试一试!但是不敢保证肯定成功。”刘律师说。

“好吧!抓紧时间试一试!”他说。

三天后,刘律师给他打电话说,对方要求没人赔偿五十万元。否则不会撤诉。

他一听,这就是敲竹杠。

他估计这应该是宋丽佳在背后操纵的。

他把刘律师和杨大姐叫在一起商量对策。

“要陪三百万?那还不如他进去待几年!”杨大姐说。

“不行!”他摇头道,“他在里面呆过五天,都快崩溃了。他们还是赔钱吧!”

“嗯,不行就赔钱吧!”刘律师也这么说。

“那就这么定了,刘律师具体办一下,他们认栽了!”他说。

他突然又想起了孙菁。

孙菁还一直在大理市管着他们家族的生意,其中最大的一块生意就物业和中介的生意,会不会也发生这种事呀?

晚上回家,他他的担心对老爸说了。

“不行就把大理市的生意都卖了算了,把家也卖了。他们全家都搬到富源来得了。”老爸说。

他一想也是,现在全家人都跟着他在富源生活,只有孙菁一个人在大理市坚守,也确实不太好。

再说现在他要搞人造海水养殖,也确实需要大量的资金,不如就把大理市的产业都卖了,然后把钱投在人造海水养殖上。这样就省得每天总是担惊受怕的了。

第二天,他又把他的想法跟杨大姐商量了一下,杨大姐还是有些舍不得租车行和客栈,但是她一想,反正现在也没有人愿意在大理市打理这些生意,还不如卖了就算了。

他让杨大姐联系一下涂军,看看涂军愿不愿意接受文笔村的客栈和租车行。

他再去问问赖哥,看他愿不愿意接受物业和中介这一块。

这天,杨大姐打电话给他,说涂军有兴趣接手客栈和租车行。让他们回文笔村当面商量一下。

于是他和杨大姐便一起回到了大理市文笔村,与涂军商量租车行和客栈的转让。

涂军觉得他们的电动车大多数都比较旧了,所以,他希望以每辆车一千块的价格收购他们的全部三十一个租车行的三千五百二十辆车。一共是三百五十万,再加上三十一个店铺的转让费是三百五十万。

总共他希望出七百万接手他们的租车行。

他和杨大姐一合计,去年租车行的全年纯收入只有接近三百万元,最赚钱的时候早已经过去了,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车闲置着,所以他们也没敢使劲讲价。

最终以七百四十万把租车行转让给了涂军。

他和杨大姐的三个客栈最终以一千二百万把他们两个人的股份转让给了一个湖南人。

涂军的股份没有转让,因为他觉得现在这三家客栈还能赚钱。

处理完文笔村的客栈和租车行,他又去处理孙菁负责的物业公司和中介。

赖哥还是挺喜欢他的这一套赚钱模式的,而且他很自信,并不担心有人会告他泄露个人信息。

于是他又找人接了一千五百万,以总价两千八百万收购了他和杨大姐的物业和中介公司。

他和杨大姐拿着这接近五千万的现金,打算在滇中是干一票大的。

当然是要投在人造海水养殖上!

在富源县城西北边,有一个超级大的温室大棚,大约又一百亩。

是一个当地的富商投资建造的,原来是想搞成现代观光农业基地。

但是大棚建起来了,他的资金链却断裂了。也是被房地产项目拖累的。

现在法院正在阿里巴巴上拍卖这个项目,起拍价是两千五百万。

他和杨大姐商量好了,便在阿里巴巴的拍卖网上登记并交了保证金,准备参加这个超大温室大棚的拍卖。

他想,他在去参加拍卖前,应该修改一下参数。他想把决策力提高1点,把鼓动力从5降低为4。

这样他在参加拍卖时,就会有足够的决断力。

于是,他便把他的参数调整为:

辨识力:6

协调力:6

鼓动力:4

洞察力:5

决策力:7

影响力:4

威信力:4

……

参与拍卖的企业三十六家,围观的接近一千人。

他和杨大姐在来之前确定最高价四千五百万。

拍卖开始后,价格很快就被叫到了三千万以上,接着就不怎么长了。

在三千二百万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出价:三千二百六十万。

这时候有一家叫实力的公司出价,直接干到了三千五百万。

他又加到了三千六百万。

实力加到了三千八百万。

他加到了三千八百五十万。

实力加到三千九百五十万。

他加到三千九百六十万。

实力加到了四千二百万。

他加到了四千二百五十万。

实力没有再加。

于是,他和杨大姐以四千二百五十万的价格拿下了这个温室大棚。

他在接手了这个大棚之后,便开始对大棚进行规划。

这一次他进行了一个前无古人的设计,他把海鱼养殖区与海草养殖区完全分开,职工上下班的大门朝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连接这两个区域的除了水管、电线和通讯线路外,这两个区域中间用抵到顶棚的墙完全隔离开。

他的目的就是不想让工作人员知道,这两部分是有关联的。

他们在海鱼养殖区只知道这个大棚在养海虾、海鱼、海贝,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养殖的海水要在海菜海草养殖区过滤。

而在海菜海草养殖区工作的人员,也不知道他们用于养殖海菜和海草的水来自于海鱼养殖区。

当然,肯定有一个职位是能了解情况的,但是他们对这些人都要进行保密培训,并且签署保密合同。

其实他的这些布局也不算高科技,他只是想尽量延长技术扩散出去的时间,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他的利润。

这天晚上,老爸拉着他来到茶桌旁,说他的项目符合乡村振兴的优惠政策,属于大规模的设施农业项目,产值能达到一亿元,即可获得一千万元的补助。

需要先整理申报材料,如果材料达标,则先给三百万。但是要承诺一系列的指标,如果第二年达到了,在给另外的七百万。

别忘了,这一千万可是白送的。

他一听,立刻激动坏了,因为这就等于国家白送了你一千万元呀!这可是太刺激了。

于是他就找了三个心腹,成立了一个小组来整理申报材料。

谁不想拿到这一千万呀!

如果能拿到这一千万,他就可以在海鱼养殖区搞一个大型海鲜加工市场。

就可以一边养海鲜、一边赚着海鲜加工作坊的摊位费。

这天,富源县农业局负责农业振兴项目申报的刘同志打电话给他,说他的项目在一年内很难达到一亿的产值,所以被列为后续考察的项目。

他听他这么一说,立刻干到很灰心,本来想着拿到一千万后就开始搞海鲜加工市场,但是现在看来是他一厢情愿了。

不过刘同志又给他提供了一个信息,他说按照他的项目目前的状况,可以用温室大棚抵押贷款。县里的合作社就可以办,他估计能贷出来两千万。

他一想,既然白给的拿不到,低息的贷款亦可以呀。

于是他便去找富源县的农村信用社。

没想到刘同志说的事情竟然是真的,这其实也是乡村振兴项目的一部分,利息可以抵到百分之一点七五,而且在他们看了他的温室大棚以后,说他的温室评估价是六千八百万,最高可以带给他三千四百万。

他一听,那他就没必要客气了,因为百分之一点七五的利息实在太低了,他干脆就一下子贷出来三千四百万得了。

这天,他正在物业公司办公,突然接到了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电话。

他着电话上显示的名字,叫刘天祥,马上都没有反应过来。

等过了几秒钟,他才反应过来,这是他初中的同学。

“天祥,你好!”他故意称呼小名,表示亲近。

“姜思宇,没想到你还一直存着他的号码,哈哈……”刘天祥笑着说。

“那时必须地!”他打趣地说。

“程兴,他听刘全说,你现在在滇中发展,他也在这边七八年了,所以想给你打个电话,联络一下。”刘天祥说,“哪天到他店里吃饭吧?”

“你的店?”他意识到他可能是开饭店了。

“对,他的小饭店,滇味道,哈哈……”刘天祥说。

“行呀!你说个时间吧!”他说。

“那就明天吧,明天是周一,人少。”刘天祥说。

“行!”他答应了。

第二天下午开完了例会,他便带着刘招弟和三个孩子,赶往刘天祥说的滇味道。

他原来以为真是个小饭店,可是等他真的把车开到了饭店前面,他才发现,原来是一个规模很大的饭店,那气势不亚于一些大品牌的饭店。

刘天祥亲自出来迎接他们,不过他是一个人,不像他,按照江湖的规矩,老乡老同学见面带上家人。

他是想,带着家人显得更亲近,但是看来这只是他的想法,人家未必这么想。

刘天祥已经完全脱去了初中时的稚气,现在变得大腹便便,满面红光。

等吃饭的过程中聊起来才知道,他已经离婚了。原来的媳妇就是他们的初中同学,因为发现他有外遇,就离婚了。他们有一个孩子跟了女方,他现在成了钻石王老五了。

席间他们聊起来他的生意,他就说他主要做物业,现在又在做水产养殖。

他一听说他做水产养殖,便瞪起了眼睛,说找机会到他的养殖基地看一看,因为他在滇中有五家店,需要进大量的水产。

他一听,心中暗喜,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又开发了一个大客户。

一周后,刘天祥还真的到他的富源养殖基地来了。

他带着他转了一圈,他感到惊叹。表示没有想到他搞了这么大规模的养殖基地。

看完了、聊完了,他就说两个月以后应该能来采购一批,因为这两个月他需要的货都提前下订单了。

他也大概地问了问他价格,他都是按照大规模采购的最低价给他报了价。

他对他的报价没表态,就离开他的基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