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80章 航速提升50%!

在之前那众多的大科学装置之外,李青松还在同步进行着高能激光实验室——这用来制造极高的温度,用以研究物质在极高温情况下的变化;

高压实验室——这用来制造极高的压力,模拟气态巨行星核心、恒星核心等具备极高压力的地方的物质形态变化;

量子模拟与精密测量实验室——这用来研究量子多体系统行为、量子纠缠、基本常数测量方面的研究;

以及李青松最为看重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这用来从分子层面全面解析人类等生物的基因组,寻找更优化的基因编辑方案与技术,等等众多大科学装置的建造。

这种大科学装置与之前实验室之中,那些金属材料实验室、应力试验室、化学实验室等等用于研究应用层面技术的实验室不同。

这种大科学装置放到人类时代,不管哪一种都需要极为庞大的资金和人员调拨,单单是前期可行性验证就需要数年时间,后续的建设、调试等等又需要大量的时间。

就算对于蓝图克文明来说也是如此。

哪一项大科学装置不是全民瞩目,全民关注?哪一项大科学装置不是耗资巨大,耗时长久?

唯有最为强盛的国家,才有能力展开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国力稍微弱一点,便连想都不敢想。

可是对于此刻的李青松来说,这种堪称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却像是不值钱的白菜一样。

各种各样的大科学装置,粒子对撞机、中微子望远镜、引力波望远镜、光学与射电阵列望远镜、高能实验室等等等等,李青松一口气便规划了1500多座,且同时上马,同时开造!

1500多座大科学装置可以产出多少基础层面的科学数据?

区区一座粒子对撞机对撞一次,生成的数据便要以TB为单位计算;

一套光学阵列望远镜一次观测,便能生成以PB为单位的深空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初步分析与处理之后,又会产生由基础物理向应用物理层面的转化。

这时候,那些应用物理层面的实验室便派上了用场,它们会在此基础上展开后续研究,研发各种各样的新式机械、新式材料、更先进的结构、更先进的推进器、装甲、反应堆等等等等科技造物,真正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战斗力。

它们的规模比起大科学装置来说普遍较小,但数量却是大科学装置的十倍百倍不止。

于是,以大科学装置为源头,以应用物理实验室为中段,以最终应用为末端,整个科研体系便在李青松所控制着的十亿多名克隆体,加上一千余万名蓝图科研学者的共同支撑之下,快速的运转了起来。

同时,在全面验证过去阶段的科学猜想、建造大科学装置向基础物理学理论突破展开冲锋、应用物理实验室全功率运转以实现科技转化这三项同步进行的任务之外,李青松还在进行另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之前数百年时间的恒星际远航,让李青松积累了众多有关恒星际航行的经验与知识。基于这些东西,李青松心中多了一种猜想。

制约电弱级别文明恒星际航行速度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一是无法携带太多物资,同时能量转化效率较低,物资消耗太大,便只能以较低航速航行。

因为航速太快的话,就没有足够的燃料减速了。

第二则是,无法解决粒子撞击问题,航速太快,飞船外壳会受到严重削弱,甚至导致飞船解体。

但这两种因素都是对于普通电弱级别文明来说的。

自己身为某种程度上类似“天灾”的存在形式,所拥有的巨大工业能力,或许能让自己规避开这两种限制。

第一个问题,自己可以通过造更多飞船,携带更多物资来缓解。而第二个问题,既然粒子撞击会对飞船材质造成严重影响,那么……自己或许可以在飞船外壳上盖一层防护膜?

这样的话,粒子撞击便只能影响到防护膜,而无法影响到飞船装甲。

很显然,防护膜也是会不断破损的,需要不断更换。而这归根结底便又成了一个物资携带问题。

而自己恰好能携带比普通文明更多的物资。

再加上之前数百年时间的科技积累,为飞船各方面带来的众多微小提升,总的加起来,自己或许可以在下一次恒星际远航之时,尝试一下以电弱级别文明的科技实力,进行达到6%光速,甚至8%光速的航行速度?

之前蓝图克舰队的航速为3%光速。之前自己的航速是4%光速。

哪怕提升不到8%光速的航速,只能提升到6%,那也等同于提升了50%!

50%的提升,自己的航程将会节约多少时间?

逃出智械天灾追捕的概率又将提升多大?

这项技术背后所预示着的东西,让李青松心中忍不住火热。

尤其是,经过前期可行性评估,李青松认为,自己极有希望做到这一点!

且不管现阶段的科学研究能否收获成果,能收获到多少成果,至少,在航速方面的技术突破堪称希望极大。

于是,李青松不顾其余方面的脑力需求已经高度紧张,再度分出一部分克隆体与脑力投入到了航速相关技术的研发之中。

此时此刻,李青松已经真真正正做到了全力以赴。

十亿多名没有内耗,没有娱乐,没有沟通成本,除了科研之外便再无其余需求的克隆体,与一千多万名虽然相比起自己来能力有限,但能起到很好的清除思维盲区、提供灵感的蓝图科研学者联合起来,能爆发出多少科技推动力?

李青松没有详细计算过,但李青松知道,这必定是之前人类文明和蓝图克文明几乎无法想象的庞大。

此刻,这如此庞大的科技推动力,便全部投入到了这同样令普通文明几乎无法想象的科研攻关任务之中。

智械天灾威胁在前,李青松不敢有丝毫怠慢。

此时此刻,李青松只求留给自己的时间能再多一点,再多一点,只要能让自己安安稳稳的在这里发展科技,那就心满意足。

但就在众多大科学装置刚刚建成不久,一个来自遥远深空的克隆体意识连接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