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95章 胶子等离子体

首先投入运转的,是李青松最为看重,也是攻克大统一公式的最重要设备,粒子对撞机。

有几十艘载人摆渡飞船离开居住飞船,将众多克隆体和蓝图科学家运到了那艘长度达到了30公里的竹竿形飞船之中,与人员一同到达的,还有众多的聚变燃料、实验物资等等。

大型核聚变电站再一次开始运转,澎湃的电力输送到了粒子对撞机之中,通过电磁效应,将电力转化为动能,施加到了一颗颗微小至极的质子之上。

这一过程之中固然有许许多多的能量损耗。可是,面对着装机容量高达数百万千瓦的核聚变电站所提供的澎湃能量,就算损耗再大,最终施加到质子束上的能量仍旧极为可观。

而一颗质子的质量才有多么一点?

巨大的能量,加上质子极低的质量,效果自然而然便是极高的速度。

它们瞬间被加速到了极为接近光速的速度,只耗时仅仅约万分之一秒的时间,便从粒子对撞机的这一头飞行到了另一头,然后猛烈轰击到了特制的标靶之上。

在这一瞬间,众多粒子被撞了出来。

这些粒子或者是原本就存在于质子内部的,但更多的是原本根本就不存在的。

在微观世界,质量并不守恒。粒子可以经由能量凭空诞生,也可以由质量凭空变为能量消散。

这些粒子通常仅能存在极短极短的时间,一瞬间就会转化为其余粒子。

但没有关系。装备在粒子对撞机之中的高灵敏度观测设备会将这寿命可能仅有亿万分之一秒时间的中间粒子全部记录下来,并完整记录它们的所有变化。

由此,李青松便可以经由这些变化,来探究这背后所存在的物理学规律。

尤为奇特的是,在如此猛烈的撞击之下,便连质子和中子有时候也会“融化”,其内部的夸克,以及传递强核力的胶子也会被释放出来,形成一种奇特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具备某种类似流体的特性。

在这种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强核力会表现出与在常温下截然不同的性质。研究这种强核力的性质变化,很显然非常有助于探究它的本质,进而将它与电磁力、弱核力统一起来。

不过现阶段当然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在李青松所进行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做科学储备而已。

如果将统一强核力比作高考,那么此刻李青松所进行的对撞实验,便是在学习初中,甚至小学的课程,做较低级别的知识积累,一点一点的积累延伸进步,最终才有通过高考的可能。

质子的对撞仅仅只是粒子对撞机的一种。在其余的粒子对撞机之中,李青松还在进行重离子、中子、正负电子等等许多粒子的撞击,撞击形式也五花八门,有设置标靶撞击的,有两束粒子束对撞的,有环形加速,加速许多圈,一直加速到极为接近光速的速度才对撞的,也有直接对撞的。

阵列望远镜方面,李青松则将数万台大型望远镜释放到了舰队外侧,让它们自主悬浮在太空之中,一边维持着与主舰队相同的航速与航向,一边组成阵列,获取到了超乎想象的巨大口径,然后对深空天体展开了研究。

恒星、星云、星系,乃至大尺度的宇宙结构,譬如星团、星系团、超星系群、宇宙纤维结构等的演化时间通常要以亿年为单位计算。

死守一颗恒星或者一个星系,等待着它慢慢演化然后探究这演化背后的原理很显然是不行的。

但幸好,宇宙足够大,星体足够多。而星体既然多了,就必然包含所有生命阶段的每一种恒星、星系、星团等等结构。

它就像是标本一般,只要观测它们,便能纵览宇宙从诞生之初,一直到现在的所有演化阶段。

光以光速传递,一年时间传递一光年。

宇宙总年龄为大约138亿年。那么,如果李青松想要研究138亿年之前,宇宙刚刚诞生之时的天体状态,便只需要观测大约138亿光年之外的天体就行了。

因为138亿光年之外的天体发出的光芒到达李青松的舰队,恰好便需要约138亿年时间。

如此,李青松现在看到的它们,便是约138亿年以前的它们。

当然,这有一个问题,那便是它们的距离太远了,光线实在太过微弱。

这便需要提升望远镜的性能,提升望远镜的口径才能看到它们。

幸好,李青松的阵列望远镜技术足够先进,所携带的大型,乃至巨型望远镜的数量也足够多,才能勉强看到它们,进而对它们展开研究,以获取宇宙早期的状态信息。

引力波望远镜也开始了工作。

引力波是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经过的时候,物体的尺寸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就比如引力波的两条探测臂。当引力波经过时,它的一条探测臂会变短,另一条会变长。

这种变化会发生每一种物体上。飞船、战舰,乃至行星、恒星,全部都会发生这种变化。

但这种变化太过微小,仅有引力波探测器能察觉到。

因为引力波探测器的探测臂内,会有一束激光不断来回反射。

李青松的这台引力波探测器臂长15公里,那束激光每次探测,会往返一万次,如此,总长度便等同于30万公里。

假设一次引力波事件引发的引力波探测器的臂长变化幅度为万分之一质子半径,太小无法观测到。

那么激光往返一万次,便等同于将这一变化放大了一万倍,达到了1颗质子的半径,便可以经由高精度设备感知到了。

由此,引力波探测器便可以通过感知到的变化,探究这一次引力波事件背后的现象,甚至寻找引发这一变化的光学对应体,再经由光学望远镜进行直接探测,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这种引力波探测器李青松同样有许多台,此刻全都进入到了全功率探测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与手段,收集着来自宇宙深处的引力波事件信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