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99做汽车巨头 > 第905章 洛克希德·马丁 VS 波音 VS启明星,有趣的三方

“曹总,波音最拿手的就是客机、战斗机、轰炸机、卫星和导弹,我们要给它们找难受的话,那么就需要从这些产品上面着手。”

“客机方面我们已经在行动了,战斗机方面公司暂时没有涉及,轰炸机已经在努力,卫星和导弹方面是不是可以好好的搞点动作出来?”

赵思宇肯定是想着集团能够投入到更多的资源到启明星科技上面去。

只要大力发展卫星和导弹业务,那么就是在支持启明星科技的发展。

不过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的米颖却是提到了自己的一个想法,道:“单纯从产品上面去搞波音,估计短时间内是比较难见效的。”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思路,从波音内部的一些违反乱纪的事情上面着手。”

“波音跟FAA的关系密切,可以说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有传闻波音在这方面的管理是比较混乱的,我觉得可以好好的下点功夫,搞出一点似是而非的新闻出来。”

“新闻刚开始可能是编出来的,但也许却是事实。”

“有不少人都想要收买我们集团的员工来了解一些机密信息,我们也是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去了解到波音那边的一些信息。”

“到时候指不定我们开了头之后,波音的对手们自己就会扑上去把这把火给搞得旺盛无比。”

米颖完全跳出了刚刚大家交流的框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对付波音的方法。

她这么一说,曹阳还真是想到了什么。

虽然记得不是特别的清楚,但是印象中波音内部后面是发生了不少丑闻的。

如果这个时候把它宣传开来,绝对是够波音喝一壶的。

“这個主意不错,可以尝试一下。”

“不能总是它们搞我们,也让它们尝试一下被人攻击的感觉。”

几个有点特别的提案都得到了曹阳的认可,大家发言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很快的,南山系的企业就动了起来。

……

波音、空客、启明星科技和魔都商飞等公司都在为C919和启明星777的事情在各种行动。

隔海相望的东瀛,MRJ项目却是发展的越发不顺。

三菱重工内部,不少人已经开始为MRJ的前途担忧了。

“社长,全日空那边不断地在追问我们MRJ项目的进展,如果我们迟迟没有办法交付的话,它们可能要安排订购波音的787飞机了。”

作为三菱重工MRJ项目统括,三菱飞机的负责人,犬养一郎这段时间的压力非常的大。

按照最初的计划,MRJ项目第一批飞机计划于2013年开始交付给全日空进行使用。

但是现在都已经2014年了,飞机的首飞都还没有开始,更加不用说交付给客户使用了。

原本华夏那边魔都商飞的C919项目也是一波三折,相比之下,三菱重工这边倒是不至于太难看。

毕竟要开发大飞机,难度是非常大的。

但是这段时间C919项目有了非常大的突破,人家已经计划三年后大规模量产了。

但是犬养一郎却是一点都不敢保证MRJ项目在三年之后能够国产,甚至五年之后能不能国产都还是一个问题。

“波音飞机的交付时间是比较长的,全日空那边如果实在是等不及的话,先订购一批我们也是理解的。”

“不过请他们务必相信我们的MRJ项目一定能够成功,如果有新的大的订购计划,也跟我们商量一下。”

大宫英明知道这个时候强逼着全日空等自家的MRJ是不现实的。

除非他能给出一个准确的交付时间,并且这个时间还不能太久。

要不然人家不可能一直等着你。

作为东瀛最大的军工巨头,三菱重工牵头的MRJ项目集合了富士重工、川崎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等东瀛大型重工企业配合,就连丰田汽车也参与了该项目的研发。

原本以为一切都会非常的顺利。

毕竟这些企业有不少都给波音飞机提供了各种零件,甚至波音飞机上有差不多三成的零部件都是东瀛的厂家生产的。

但是真的开始自己设计飞机的时候,却发现情况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东瀛的企业虽然能够生产不少零件,但是想要把大部分零件都交给国内的厂家生产,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寻找欧美供应商供应一些核心的零件,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这些供应商基本上都是波音的供应商。

两个客户之中,自己应该更看重哪一个,大家心中都很清楚。

波音肯定是不希望MRJ项目成功的,但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吃相那么难看,也为了让东瀛彻底的死心,所以波音表面上也是支持三菱重工的MRJ项目的,甚至还提供了一些帮助。

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波音肯定会在背后给三菱重工捅刀子,让MRJ的飞机没有那么快下线。

哪怕就是生产出来了,也别想那么快拿到适航证,甚至一直拖,找各种理由让MRJ项目没有办法拿到适航证。

最终各种开发成本绝对可以拖垮三菱重工的耐心。

毕竟大家搞这个项目,除了情怀之外,也是要挣钱的。

如今挣钱的事情遥遥无期,各种投入却是一年比一年多。

就算是三菱重工家大业大也经不住这样子的折腾啊。

“我尽量跟他们好好的沟通一下,不过可能公司需要考虑安排更多的人员和资金,快速的推动MRJ项目的发展。”

借着这个机会,犬养一郎自然也是要找大宫英明要一些支持。

要不然他也确实是没有信心能够快速的搞定各种问题。

“你把预算申请报过来,下次董事会的时候讨论一下。”

事到如今,三菱重工肯定是不能退缩的。

特别是华夏那边民航客机的进度似乎在加快,他们就更加不想落后了。

只是最终他们会发现,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能解决的。

……

美利坚的互联网上,关于波音的负面新闻,就像是雨后春笋一样的冒出来。

虽然这些新闻不是主流媒体的头条内容,但是真真假假的信息,倒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洛克希德·马丁作为波音在美利坚最大的竞争对手,自然也是注意到了这些内容。

别看美利坚在打压南山系的企业的时候,动作颇为一致。

但是其实它们内部也是有许多派系的。

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显然是属于两个派系,矛盾很是突出。

作为美利坚数一数二的军火公司,它们的不少产品都有竞争关系,这些年斗争留下的牙齿印算是很深了。

目前美利坚航空工业中,波音公司霸占了美利坚几乎所有大型民航飞机型号。

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则是著名的战斗机专业户,美利坚的3款隐身战斗机F-117,F-22和F-35全是它的杰作。

很少人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是一个大型民航飞机的重磅选手。

它们开发的L-1011三星宽体客机,和波音公司的巨无霸波音-747和当时麦道公司的DC-10形成了三巨头对战。

只是最终三巨头血拼的结果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失败,被迫1983年关闭生产线,从此退出民航飞机市场,三巨头缩水变成2巨头。

之后波音又把麦道给吞并了,成为民航唯一的巨头。

这只是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在民航客机上的斗争。

其他战斗机等领域的斗争,也是数不胜数。

这也意味着大家的矛盾已经非常的深了。

如今洛克希德·马丁的人看到网上关于波音公司的一些不利新闻,自然不想错过。

“罗伯特,我安排人专门打听了一下,网上传的一些内容,很可能是真的。”

“波音那边的吃相有点难看,安排去做适航认证的有些人,完全是什么东西都不懂就在瞎搞。”

“除此之外,它们内部的一些作假也是存在了很多年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败坏波音名声的机会。”

作为洛克希德·马丁的副总裁,沃伦斯基现在非常积极的想要搞波音一把。

只要能够让波音难受,他的心情就很好。

毕竟他刚刚加入到洛克希德·马丁的时候,所在的项目组正好就是负责民航客机的,结果却是败给了波音。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作为一个独行特立的飞机制造商,在飞机研发上充满了各种天才的奇思妙想。

当初在客机研发上,也遥遥领先于对手波音公司。

它们有更强悍的升力系统设计和航电技术,以及充满了革命气息的新一代三轴涡扇发动机:罗罗公司的RB211。

该发动机最大推力18.6吨,采用了大量高新技术,发动机非常省油。

当时各种评测都是业界一致看好L-1011三星客机。

但是谁都想不到,灾难就埋藏在RB211发动机上。

由于该发动机技术难度太大,所以不断发生各种故障,交付不断延迟,最终洛克希德·马丁退出民机市场时,飞机仅仅交付了250架。

而死对头波音采用更低风险的CF6双轴涡扇发动机,问题较小,取得了446架的好成绩。

洛克希德·马丁也是头铁。

当时某些航空公司特别担心罗罗公司革命性的RB211发动机带来的不可知风险,处于避险考虑,希望在更先进的三星客机上采用通用电气的CF6发动机,主要特点是工作稳定,安全可靠。

这些航空公司也承诺,假如洛克希德·马丁能开发一款可以兼容CF6发动机的型号,它们将大力购买。

毕竟洛克希德·马丁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

但是很可惜,固执的洛克希德·马丁的设计师拒绝了这种变通设计。

其实洛克希德·马丁需要做的工作很少,仅需要设计一个兼容2个发动机的尾部S型发动机舱。

对于洛克希德·马丁来说,根本不成问题。

可惜的事洛克希德·马丁太自信了,它们没有考虑这个兼容性方案。

最终,项目全力推进,某些客户担忧的问题出现了。

罗罗公司RB211出大问题,差点直接倒闭。

最终洛克希德·马丁的客机大量延期交付,经济上不堪重负,不得不关闭客机生产线!

洛克希德·马丁拒绝兼容发动机,导致的严重后果,后来成为航空界不成文的规则。

那就是除了标配发动机之外,假如还有足够数量的航空公司用户希望用另外一款发动机,飞机设计师大多也从善如流,增加发动机选项,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当然了,对于洛克希德·马丁来说,这些都是耻辱。

虽然责任主要是在洛克希德·马丁自己身上,不过沃伦斯基却是认为一切都是波音的错。

如果没有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的民航客机,不可能从历史上消失。

“你有把握找到更多的证据吗?”

“只是依靠互联网上现在的那些消息,其实是没有办法给波音带来太大的威胁的。”

罗伯特自然是对波音公司也没有好感。

要是有机会搞它一下,他绝对是支持的。

不过到了他这个曾经的人物如果要搞事情,肯定不能小打小闹,要不然就显得自己太没有水平了。

可是要把事情搞大,肯定就要有点干货才行。

“我找到了一个波音公司前质量控制经理,他叫做约翰巴尼特。”

“他刚开始在波音公司北查尔斯顿工厂工作,按照他的说法,当初他负责检查供应商的产品缺陷。”

“有一次他带着一队检察员前往供应商的工厂,检查他们即将交付的产品。”

“当时他带着4名检察员来到供应商势必锐公司,对41个部门进行检查。”

“然后发现了300处缺陷,其中一些很严重,需要工程师进行修复。”

“当他回到波音北查尔斯顿工厂,他的高级经理告诉他找到的缺陷太多了,下次去势必锐检查由他来带队。”

“结果下一次他的高级经理带了两名检查员,回来以后只发现了50处缺陷,还受到了表扬。”

“约翰巴尼特把一名检察员拉到旁边询问,势必锐公司真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改好了吗?”

“这听起来不太对劲!”

“那名检察员很生气,说并非如此,两名检察员只被允许用短短两个小时检查多达41个部门,然后就被赶下了飞机。”

“罗伯特,我觉得约翰巴尼特透露的一些消息,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只要把它推出来,然后帮忙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约翰巴尼特曝光的内容就够了。”

沃伦斯基今天既然选择了过来找罗伯特总裁汇报对付波音的事情,自然是有一些准备的。

要不然什么准备都没有,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那样子反倒是把自己的印象分给降低了。

越是到了更高的位置,对于自己的面子有的时候看的就更重。

这种会丢脸,降低印象分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做。

“如果只是单纯的一个人的举证,虽然能够给波音带来一些麻烦,但是可能说服力还是差了一点。”

“波音完全找个理由,说这个人跟公司有恩怨,到时候这个事情可能就过去了。”

罗伯特虽然觉得沃伦斯基的这个切入点选择的还不错。

但是作为老对手,他太清楚波音不可能就被这么一个前员工的指控给搞垮。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真要是到了那个地步,人家完全可以让这名所谓的前员工“被自杀”。

到时候事情就死无对证了。

反正这些年,波音也好,它们洛克希德马丁也好,也没有少做类似的事情。

真以为这些大型的军火巨头是吃素的啊?

人家的手段,可以比许多人想象的更加下作许多。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故事可以好好的拿出来讲一讲,可以让大家相信这个指证是可信的。”

“1997年之前,波音公司的主导权掌握在工程和设计部门手里。”

“1997年8月,波音以1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濒临破产的飞机制造商麦道。”

“这场世纪并购是导致波音画风突变的分界点。”

“波音与麦道合并后,麦道的CEO斯通塞弗成为波音CEO,将精益管理理念带进了波音。”

“合并后不久,一场大型运动就开始了,叫作共享价值计划。”

“波音想让所有人都注意股票价格,想让所有人齐心协力提升股价,就连技术会议都围绕着波音股价展开。”

“波音由此开始信奉每一件事的成本必须合理。”

“在许多人看来,波音保持杰出的关键是他们始终由工程师驱动,而不是财务驱动。”

“当麦道的气质渗透到波音,那么波音注定走向平庸。”

“以前波音的员工举起手说,这里出了问题。公司会说,你说得对,我们来处理。”

“在与麦道合并后,波音不再听从员工们的意见。每次员工举起手说这里出现了问题,他们都会攻击发现问题的人,继而忽视问题。”

“据巴尼特称,波音787客机的氧气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可能导致四分之一的氧气面罩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工作。”

“他还指出,一些工人没有遵守工厂的零部件追踪程序,导致有缺陷的零部件丢失,而在生产压力下,工人们还会从废料箱中取出不合格的零部件安装到正在制造的飞机上,以防止生产延误。”

“然而,当巴尼特上报这些质量问题,却被他的上级视为不懂事。”

“他开始处处被针对,工作绩效评分被调低,最后甚至被调离原先的岗位。”

“罗伯特,我觉得把这些故事好好的整理一下,美利坚的网民们应该是很有兴趣了解,很容易接受这些观点的。”

“虽然搞不死波音,但是打击一下波音的声誉,在今后的一些项目争夺之中,让天平朝我们倾斜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沃伦斯基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罗伯特自然不会再反对。

很快的,洛克希德马丁就暗地里出手,美利坚互联网上关于波音的各种不利新闻,一下就多了很多。

这一下,立马就让波音陷入到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大卫,互联网上的那些消息,务必尽快的压下去。”

“公司现在面临各种挑战,不能接受任何不利的新闻的扩散。”

米伦伯格今年刚刚接任波音CEO的位置,自然不希望自己一上任就碰到这种烂事。

米伦伯格在198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波音工作,34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底层工程师到波音军工部门的项目经理。

之后又成为了波音防务部门的负责人并最终成为了波音CEO,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美利坚梦”的成功案例。

他成为了CEO,自然是要给股东带来更多的利润才行。

屁股决定脑袋,这是必然的事情。

哪怕它内心深处对于工程师文化还是很怀念,也不会改变这个结果。

“这一次的事情有点突然,我感觉背后应该是有人在搞事。”

“要不然就靠一个曾经的质量主管,不可能让自己的发言传遍全网。”

大卫这几年没有少负责帮助波音去搞一些竞争对手。

所以对于一些互联网的舆论控制手段和水军们的做法,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再加上考虑到波音在美利坚的影响力,这个事情会那么快的发酵,背后要是没有一点故事,他是绝对不相信的。

不过正因为如此,米伦伯格才更加的在意,道:“你说的我自然理解,我不管谁在背后搞事,都要尽快的把这个事情平息下来。”

“如果实在是平息不下来,那就把搞出事情的人给平了。”

作为美利坚军火巨头,波音绝对可以说是黑白通吃的存在。

它们跟美利坚的情报机构也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再加上波音过去的不少高管都曾经去美利坚相关部门任职,所以可以调动的力量其实不小。

甚至就是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是有人愿意给波音做的。

当然了,为了维持这个局面,波音每年花出去的公关费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我明白了,这个事情我会立马去办。”

大卫没有任何犹豫,就准备按照米伦伯格的安排去行动。

不过这个时候美利坚的相关部门,大部分都没有精力去管波音的事情。

因为北极熊搞出大事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