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99做汽车巨头 > 第910章 《大国材料》:构筑现代科技与工业发展的基石

正常来说,一家市值百亿的企业成功上市,那是绝对没有机会登上华夏台的新闻联播的。

毕竟整个华夏每天发生那么多的大事,根本就不是这种“小新闻”有机会登上新闻联播的。

不过,从之前的《大国重工》系列纪录片之中尝试到了甜头的华夏台,这段时间跟着做了一个系列纪录片叫做《大国材料》。

特殊钢、碳纤维、特殊化学材料、石墨烯等高端的材料背后的一些故事都被《大国材料》这个纪录片给当成专题来进行拍摄记录了。

今天作为纪录片的首播,是把《大国材料之碳纤维》作为开门之作。

这个纪录片里头出现了南山碳纤维、光威、东丽和赫氏等国内外碳纤维巨头。

里面专门给大家说明了十年前华夏碳纤维行业的状况,以及当时国际碳纤维巨头是如何欺负华夏的一些做法。

然后又介绍了华夏的碳纤维产业现在在全球所处的行业地位。

整個纪录片的剪辑很有意思,让人看了忍不住一口气看完。

能够把纪录片做成这个水平,绝对算是非常不容易了。

为了让这个纪录片起的更好的收视率,华夏台今天专门还把光威碳纤维成功上市的事情跟《大国材料之碳纤维》联系在了一起,然后在新闻联播之中花费了30秒的时间介绍了光威今天成功上市的事情。

别看只是30秒钟的介绍,但这绝对是超出了光威的预料了。

“曹总,实在是太感谢了。”

“要不是你们帮忙,我们这个新闻哪里有机会登上新闻联播啊。”

在答谢晚宴上面知道自家公司上市的事情上了新闻联播之后,陈梁立马端着酒杯走到了曹阳面前,准备再一次的给他敬酒。

他自己还是很拎得清,知道光威上市的事情能够上新闻联播,肯定是有南山系的影响力在里面。

要不然有南山碳纤维这个巨头在前面,光威算什么呢?

“陈总谦虚啦,光威的实力,业内都是有目共睹的。”

“从产能的角度考虑,伴随着T300碳纤维工厂的扩产,到时候妥妥的是全球第一。”

“在技术上,目前你们已经掌握了T600碳纤维的生产,全球能够比光威做得好的也没有几家了。”

“这种情况下,光威能够获得各方面的重视是很正常的。”

不管是什么产品,最走量的肯定是中低端产品。

南山碳纤维生产的大部分都是比较高端的产品,不可能在产能规模上面一直占据着第一的位置。

那样的话直接就把高端碳纤维给干成了白菜价了。

这并不完全符合南山碳纤维的利益。

保持适度的高端性,对南山碳纤维来说是有好处的。

要不然什么都是白菜价,从哪里挣钱去投入研发呢?

不过,他的这个话在陈梁看来,肯定就是在安慰他了。

这倒是让陈梁心中更加的感激。

而就在光威碳纤维的上市活动搞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南山碳纤维的曾建英和南山特殊钢的谢灵云也是聚在一起交流着公司发展的事情。

同是《大国材料》系列的主要对象厂家,曾建英和谢灵云各自带领的团队在国内的影响力也是每年都在扩大。

但是不管是南山碳纤维还是南山特殊钢,目前似乎都没有具体的上市计划。

如果今天光威碳纤维没有上市,那么他们两个可能还不会去想那么多。

现在比自己差的光威都顺利的上市了,他们两个身边的人就开始提出一些想法了。

“曾总,南山碳纤维那边,应该是有不少员工对公司的上市是充满了期待吧?”

谢灵云这段时间也是有在关注光威碳纤维的事情,也看了一些论坛上的内容。

再结合自己身边的一些人的想法,基本上也能猜测到曾建英现在所有的境况。

热爱科学的人是有的,但是跟热爱钱财也没有太大的冲突。

在这个社会,大家面临的诱惑比较多。

实际生活之中,大部分的烦恼又都可以通过钱财来解决。

这么一来,大家想要实现财务自由的想法自然就更加强烈了。

而作为一个上班族,想要单靠工资实现财务自由,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互联网企业上市的时候,往往能够带动一批员工成为富翁,那是因为这些人都有配股。

虽然工业行业的情况跟互联网是很不一样的,但是架不住大家对钱的想法是差不多的。

“确实如此,不过上市这个事情,我之前也跟曹总私底下交流过。”

“虽然他没有完全否定各个公司的上市想法,但是整体上来看,他应该对上市不感兴趣的。”

“我们的大部分企业的盈利情况都非常的好,自有资金都花不完,银行账户上躺着不少的钱。”

“这种情况下去上市,意义确实不是很大。”

“除非像是启明星科技和南山半导体这些一直都不怎么盈利,或者盈利周期比较长的企业,可以考虑上市融资来烧钱。”

曾建英如今的地位,其实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

再加上他有意把公司的日常工作交给副总去负责,自己主要去搞研发工作。

所以他自己本身对于上市的积极性是一般般的。

毕竟以南山碳纤维的盈利情况,单单每年公司给他的分红奖励就已经非常的丰厚了。

哪怕是上市,他也不见得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反倒是将来很多事情需要考虑股票价格的变化,变得束手束脚。

所以谢灵云跟他聊上市话题的时候,他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谢灵云的情况跟他差不多,所以听了对方的话之后倒也不觉得特别奇怪。

相反的,他算是找到了共同观点的人,在面对公司内部的压力的时候,也更加有底气了。

“现在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安抚人心,让研发团队不要变得那么浮躁。”

“只要研发团队稳住了,其他的事情都好说。”

不管是南山特殊钢还是南山碳纤维,都有大量的研发人才。

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都是非常的大。

这些人才的重要性显然是比其他员工要高很多的。

特别是特殊钢和碳纤维材料不愁销量的情况下,研发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谢总,工业企业和互联网毕竟是不一样的,看看宝钢、首钢等企业虽然也上市了,但是跟普通员工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甚至有的时候为了报表好看,还要拿员工的福利待遇开刀呢。”

“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观点在员工之中传递开来,这样大家对于上市的积极性就会低很多。”

“大家不能总是盯着少数几家互联网大厂的情况来看,那样子是没有代表性的。”

曾建英想了想,觉得这个事情还是不要闹到曹阳那边为好。

大家想办法安抚,悄无声息的过去了就得了。

要不然指不定就要迎来什么变革,最终变来变去,不见得就是有什么好处。

一个公司的任何改革,往往都不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和福利为出发点,而是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考虑。

这更好的发展,有的时候就是需要牺牲一些东西的。

“确实如此,我回去就把主要的管理者召集起来,大家商量一下具体的处理方法。”

“到时候我们可以再交流一下,毕竟两家公司面临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

曾建英也好,谢灵云也好,对现在所处的位置都是比较满意的。

他们自然是要站在曹阳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而伴随着光威碳纤维的成功上市,股票价格连续几天都是涨停,光威那边也正式的公布了修建一座全新碳纤维工厂的计划。

按照光威发布的公告,这座碳纤维工厂的产能规模直接达到了年产5万吨,算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碳纤维工厂。

等到这座工厂投产之后,光威的产能将会是全球最大,超过南山碳纤维、东瀛东丽和美利坚赫氏。

这个消息公布之后,南山碳纤维这边倒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反应,毕竟曹阳早就把相关的消息跟曾建英说过。

但是东瀛东丽那边,反应就很大了。

“社长,华夏那边的碳纤维厂家太激进了,这么搞下去全球碳纤维市场的供需格局就会再一次的被打破。”

“到时候我们的碳纤维业务很可能会面临亏损的局面。”

近藤太郎现在可是愁怀了。

当年东丽的碳纤维产能可是全球第一,技术也是全球第一,市场规模更是全球第一。

作为销售部部长,他几乎什么工作都不需要特别的去做,就能有非常好的业绩。

但是自从南山碳纤维出现之后,情况就开始出现了变化。

后面南山碳纤维扶持光威一起发展,把高端、中端和低端的碳纤维市场都给搞乱了。

如今拥有T1200碳纤维的南山碳纤维,在技术上面牢牢的站稳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而在产能方面,南山碳纤维和光威也是稳坐第一第二的位置,东丽只能屈居第三。

现在光威新增加修建工厂之后,第一第二的位置虽然改了,看起来好像跟东丽这个第三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情况肯定不是这么一回事的。

老大老二合起来垄断市场,到时候哪里有老三的活路?

这比老大老二打架,老三消失了还要严峻好不好。

偏偏面对这个局面,近藤太郎并没有太多的好办法。

可他也不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来到了佐贺奴的办公室,先探一探口风再说。

“我们在华夏修建的碳纤维工厂,今年不是也能投产了吗?”

“到时候我们的生产成本,应该也不会比光威要高到哪里去吧?”

为了应对华夏碳纤维厂家的威胁,东丽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出改变的。

像是碳纤维产品,以前东丽是绝对不会考虑在华夏修建工厂的。

但是南山碳纤维掌握了相关的技术之后,这个情况就发生变化了。

特别是南山碳纤维把东丽打的丢盔弃甲,丢掉了华夏大部分的市场和一部分的国际市场之后,东丽那边的转变就更快了。

在华夏修建工厂,把碳纤维的成本降低到跟华夏厂家相同的水平,这就是东丽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

不过近藤太郎却不是特别的看好这个结果。

“虽然我们已经在华夏实现了碳纤维的国产化,但是我们的设备是从国内运输过去的,而对方是南山设备生产的,这里面估计会有一个设备价值的差异。”

“除此之外,华夏的人工成本也是比我们要低一些的。”

“最终如果我们要保持比较高的利润率的话,售价还是会比对方要高。”

近藤太郎这么一说,佐贺奴立马就说道:“中低端的碳纤维市场已经没有办法维持很高的利润率了。”

“只要不亏本,为了抢占市场,以前一些我们不接的订单,都是可以考虑接的。”

“与此同时,我们要跟东瀛企业和欧美企业好好的沟通,让它们在华夏的工厂尽可能的使用我们的碳纤维。”

“或者是一些海外公司交给华夏工厂代工生产的碳纤维产品,我们要想办法让对方指定使用我们的碳纤维原材料。”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我们的价格还要略高一点,只要高的不是很多,也是可以拓展一些市场的。”

不得不说,佐贺奴的这个想法还是很有道理,也有可行性的。

只要华夏还有东瀛等国家的企业需要使用碳纤维原材料,南山碳纤维和光威想要把东丽给完全干趴下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人家的产品的开发是在海外,东丽在开发阶段就跟人家已经确定好了材料的选择。

最终图纸给到华夏这边的时候,只能按图去生产,采购对应的原材料。

这种情况,在汽车行业就是非常常见的。

一些特殊钢,国内其实也是已经可以生产了。

但是往往还是需要从东瀛等地进口,原因就是对应的零件在图纸上就已经标注好了要使用哪个钢铁厂家的特殊钢牌号。

这个时候除非有非常大的收益,要不然人家推国产化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毕竟各种测试都已经完成了,现在要重新做一遍,最终的收益就很不明显了。

关键是各方人员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这个工作我们其实一直都有在做。”

“现在麻烦的就是光威那边在拓展碳纤维的产能的情况下,也在同时拓展碳纤维产品的生产能力。”

“我们的一些客户的市场也都是被光威给抢走了。”

“到时候就算是争取了更多的客户,但是最终的碳纤维销量却是有可能反而下降了。”

近藤太郎这么一说,佐贺奴也郁闷了。

华夏的企业太难对付了。

特别是那些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华夏企业,很难搞。

以前东瀛企业随随便便就能在市场上过的很滋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碳纤维行业如此,汽车行业如此,家电行业如此,甚至就连半导体行业也是如此。

东丽这些巨头,如今也是风光不再。

“那个光威背后也是有南山碳纤维的影子,也算是南山系的企业。”

“如今美利坚那边不允许任何企业跟南山碳纤维合作,我们有没有可能推动一下,让美利坚和东瀛这边都不允许任何企业跟光威合作?”

没有更好的办法,佐贺奴就想到了过去美利坚赫氏那边搞出来的一些动作。

不过,近藤太郎的回答还是让她有点失望。

“针对南山系的企业的打压,已经引起了华夏那边比较大的反弹。”

“像是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如今在华夏的销量基本上已经变零了。”

“甚至因为这个事情,美利坚那边的车企在联合起来打压丰田汽车和现代汽车等企业,为的就是弥补自己在华夏市场的损失。”

“最关键的是就算是这个政策落实下去了,最终人家也是有很多的办法去规避。”

“比如把碳纤维出口到安南等东南亚市场,倒一手之后卖给美利坚的客户,最终并没有起到打压的作用,反倒是让自己的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了。”

“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过了。”

近藤太郎作为销售部部长,消息来源还是很丰富的。

之前跟东瀛的一些其他企业交流的时候,他就听到过好几个故事。

比如南山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一些轴承,就通过出口到安南,然后再出口到美利坚等地的方式来继续销售。

再有就是一部分的设备,也是南山设备生产出来之后,出口到安南等地换标,之后再出口到美利坚。

这种事情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打击的力度也是会越来越弱。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们今后要怎么办?”

“难道就真的看到南山碳纤维和光威垄断碳纤维市场,一步一步的侵蚀我们的市场份额吗?”

佐贺奴很是不爽的盯着近藤太郎。

这种局面让人感到抓狂啊。

“社长,我觉得公司可能还是要想要办走高端的路线,尽可能的走差异化的技术方案,不要跟南山碳纤维和光威生产同类型的产品,要不然很难有好的结果。”

近藤太郎头一铁,直接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迟早都是要面对不利的局面,那不如早点想办法改变为妙。

要不然他这个销售部部长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对此,佐贺奴也是只能接受。

……

“赵总,我听说你们跟空客的在津城的合资工厂已经确定要给A320生产机翼了。”

“这些机翼都是有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不过不管是从欧洲运输过来,还是从美利坚运输过来,最终碳纤维的采购成本肯定都是比我们南山碳纤维供应的要高很多。”

“你有没有想法让合资工厂使用南山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呢?”

这段时间,由于《大国材料》纪录片的播出,以及光威碳纤维的上市,碳纤维相关的话题热度算是又起来了。

当年华夏被国际碳纤维巨头欺负的故事,在互联网上也是传的比较多。

而南山碳纤维崛起的相关文章和故事,更是被传的到处都是。

毕竟这个过程有点像是爽文一样,让人看了很过瘾。

这种情况下,大家转发相关文章的热情都是很高涨的。

借着这个机会,曹阳自然也是准备给南山碳纤维拓展一下客户。

对于高端碳纤维材料来说,航空航天产业的使用量是最大的。

航天科技那边已经在大量的使用南山碳纤维的复合材料,中航这边同样如此。

但是中航跟波音和空客合资的两个工厂,却是一斤南山碳纤维的材料都没有使用。

要是这些公司都是空客或者波音的独资公司,曹阳肯定是试一试的心情都没有,直接熄了那种心思。

但是既然对方是跟中航合资的,为的也是想要拓展华夏市场。

那么这个事情就值得好好的搞一搞了。

哪怕是波音那边的合资工厂搞不定,空客这边的还是有希望的。

毕竟华夏跟欧洲那边的情况,跟美利坚还是有明显不一样的。

特别是2014年的时候,这种差异性更加的明显。

所以曹阳就直接给赵天灵打电话要订单了。

“曹总,确实是有这个事情,机翼这种零件,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相对简单,所以空客那边准备把所有交付给华夏市场以及一部分其他市场的订单的机翼放在津城的合资工厂生产。”

“不过涉及到材料的变更,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赵天灵对于南山系的企业跟波音和空客之间的恩怨情仇,也算是比较清楚的。

正因为如此,他知道这个事情估计没有那么容易搞成功。

哪怕是他知道南山碳纤维的材料性能更好,成本更低,最终也不一定会使用。

因为用不用南山碳纤维,根本就不是中航能够决定的。

当然了,他们虽然决定不了这个事情,但是可以站出来推动这个事情。

曹阳要的就是中航主动的站出来。

“空客如果不使用更好的碳纤维,那我们可就要在媒体上好好的宣传一下这方面的对比数据了。”

“它们不是一直都想要跟波音竞争吗?”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啊,空客的飞机的碳纤维材料性能更好,最终的生产成本还更低,岂不是可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

软硬兼施。

这种事情求是求不来的。

要让对方感受到威胁,同时也能感受到好处。

让这个事情变为一件双赢的事情。

要不然铁定不会那么快就有结果。

“我跟合资工厂的人打一个招呼,让他们把这个提案摆到台面上好好地聊一聊。”

赵天灵顿了一下,觉得还是出把力推动一下,没必要得罪人。

毕竟这个事情对中航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